A.石蜡可长期使用,无需清洁 B.石蜡使用后直接放入蜡槽加热 C.蜡槽中应酌情加入10%~20%的新蜡 D.直接加热熔蜡有利于蜡的清洁 E.清洁蜡时加入水后,杂质上浮,可将杂质取出
A.可在患者仍处于麻醉状态下进行 B.可连续24h C.运动时不要夹闭引流管 D.合并使用抗凝治疗 E.肩袖广泛修补术后,不宜开展肘关节连续被动运动
A.右侧舌后1/3味觉减低 B.右面部感觉过敏 C.右侧颈阔肌无力 D.伸舌左偏 E.右耳听觉过敏
A.外伤后即刻照射可止痛 B.外伤24~48h以后再照射 C.外伤后局部渗出多时照射 D.头部外伤照射时无须戴墨镜等措施防护眼睛 E.外伤后患者发热仍可照射
A.单侧模式 B.双侧对称模式 C.双侧不对称模式 D.双侧反转模式 E.单侧分离模式
A.暗示法 B.交替法 C.对比法 D.下垂摆动 E.放松体操
A.平卧于水中 B.全身都浸入水中 C.半卧于水中,水平面达乳头水平 D.腹部以上在水外 E.四肢在水外
A.听觉理解 B.舌的运动 C.口语可理角度 D.朗读文章 E.软腭的运动
A.感觉功能的作业训练 B.知觉功能的作业训练 C.认知功能的作业训练 D.失认症作业训练 E.失用症作业训练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E.5级
A.0.1~0.3kg B.0.4~0.5kg C.0.6~0.7kg D.0.8~0.9kg E.1.0~1.1kg
A.上1/3 B.中1/3 C.下1/3 D.上1/4 E.下1/4
A.压迫止血 B.按摩器振动按摩 C.手法治疗 D.温热治疗 E.手术治疗
A.人类发育发展的潜力是无限的,足可以减轻残疾程度 B.在婴儿期存在的反射活动至成人并不完全消失,而整和在各种神经系统功能之中 C.运动行为的发育以屈肌占优势 D.目的性的功能活动往往由方向一致的动作组成 E.正常人体运动功能发育顺序可通过训练而改变
A.成反比 B.成正比 C.不一定成比例 D.取决于运动方式 E.取决于治疗目标
A.1.3倍 B.1.4倍 C.1.5倍 D.1.2倍 E.以上都对
A.肢体部分或完全瘫痪 B.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训练 C.骨折未愈合 D.关节不稳或脱位 E.骨关节肿瘤
A.最大用力收缩时呈病理性干扰 B.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C.有自发电位出现 D.运动单位电位波宽增大 E.运动单位电位波幅增大
A.等张收缩 B.等长收缩 C.等速收缩 D.兼有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 E.以上都不是
A.旋拧螺钉 B.脚踏缝纫 C.手摇缝纫 D.保龄球 E.脚踏板
A.训练前,患者要学会放松,减少紧张或恐惧心理 B.若存在肌肉痉挛问题,应先设法缓解 C.平衡训练首先应保持头的稳定 D.若训练中发生头晕、头痛或恶心症状时,应减少运动量 E.有认知损害的患者不宜开展平衡训练
A.治疗肥厚性瘢痕压力应达到25mmHg B.治疗肥厚性瘢痕,每天使用时间不超过10h C.只用于肥厚性瘢痕增生期的治疗 D.治疗肥厚性瘢痕,疗程不超过2个月 E.其疗效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效果越好
A.中枢皮质中未损伤的潜在通路的募集 B.大脑皮质兴奋的下达 C.脊髓损伤部位水肿出血的吸收 D.脊髓前角细胞失神经支配后发生中枢性突触 E.神经根减压
A.推摩法 B.揉捏法 C.擦摩法 D.叩击法 E.颤摩法
A.体位和肢体位置与牵张反射的相互作用 B.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 C.紧张和焦虑等心理因素 D.患者对运动的主观作用 E.患者合并肺气肿
A.臂丛神经损伤 B.坐骨神经损伤 C.尺神经损伤 D.腓神经损伤 E.桡神经损伤
A.站立训练过早 B.起立床调整的倾斜角度不当 C.患者存在脑卒中 D.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E.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A.偏瘫步态 B.臀大肌步态 C.小脑共济失调步态 D.帕金森步态 E.老年退行性步态
A.1d反复多次饮水训练 B.取坐位进食 C.吞咽动作训练 D.针灸治疗 E.必要时鼻饲管进食
A.仰卧举重 B.穿救生衣、他人帮助的游泳 C.射箭 D.轮椅越障碍 E.坐位排球
A.椎动脉型 B.脊髓型 C.交感神经型 D.神经根型 E.混合型
A.拧螺丝帽 B.捏橡皮泥 C.编织手套 D.搭积木 E.打乒乓球
A.尺神经损伤 B.桡神经损伤 C.正中神经损伤 D.正常手 E.腕管综合征
A.带状疱疹 B.脊髓损伤 C.脑血管疾病 D.椎管狭窄 E.以上全部
A.从膝关节最大屈曲到小腿与地面垂直 B.从髋关节最大屈曲到小腿与地面垂直 C.从支撑腿离地到该腿膝关节达到最大屈曲 D.从小腿与地面垂直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之前 E.从支撑腿离地到小腿与地面垂直
A.Rood B.Bobath C.Brunnstrom D.PNF E.运动再学习
A.长时间、低强度运动 B.短时间大强度运动 C.短时间中等强度运动 D.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 E.长时间大强度运动
A.10% B.20% C.30% D.40% E.50%
A.感觉性共济失调 B.未控制的高血压 C.严重动脉硬化 D.心力衰竭 E.不稳定性心绞痛
A.Bobath B.Brunnstrom C.Rood D.PNF E.运动再学习技术
A.腰椎管狭窄 B.腰椎小关节紊乱 C.腰椎滑脱 D.腰椎间盘突出症 E.腰背筋膜炎
A.严重的骨质疏松 B.根性神经痛 C.脊柱病伴有脊髓病变体征 D.关节运动或肌肉拉长时疼痛剧烈 E.急性寰枢椎半脱位
A.以30Hz与256Hz音叉反复刺激手指,判断振动觉,并促使256Hz振动觉的出现 B.先后在直视与闭眼时以木杆、笔或铅笔橡皮头在手指上滑动与按压,判断感觉 C.先后在直视与闭跟时以木杆、笔或铅笔橡皮头刺激手指,判断刺激的位置 D.先后在直视与闭眼时用手触摸布袋或盒内不同形状、大小、质地的物品 E.将量角规的针尖距离由10mm逐渐缩小至2mm,促使辨别觉的出现与加强
A.电容法 B.电场法 C.衬垫法 D.照射法 E.辐射法
A.渐进抗阻运动 B.哑铃运动 C.有氧运动 D.健美操 E.篮球运动
A.最大吸氧量 B.最大潮气量 C.最大心输出量 D.最高心率 E.最大通气量
A.合理控制总热量 B.合理控制糖类 C.保持足够蛋白质和脂肪 D.适量无机盐和维生素 E.合理安排各餐进食比例
A.最高心率 B.最高通气量 C.两项乘积 D.代谢当量 E.最高血压
A.给予多种感觉刺激 B.给予反复刺激 C.即使部分反应正确也应强化 D.淡化错误反应 E.给予大声的刺激
A.按摩 B.卧位连续被动运动 C.仰卧位主动屈膝练习 D.坐位被动屈膝练习 E.下蹲练习
A.H反射潜伏期延长 B.运动单位电数减少 C.相应节段脊旁肌中出现正锐波 D.近端L5支配的肌肉中出现纤颤波 E.腓神经支配肌F波潜伏期延长
A.线圈场法 B.电容场法 C.辐射场法 D.电极法 E.传导热法
A.编织 B.刺绣 C.小手工艺品制作 D.锯木 E.下棋
A.对称性颈反射 B.不对称性颈反射 C.紧张性迷路反射 D.紧张性腰反射 E.联合反射
A.头部屈曲位 B.头部正立位 C.头部过伸位 D.身体伸展位 E.以上都不对
A.小指展肌 B.拇短展肌 C.胫前肌 D.指深屈肌 E.指总伸肌
A.颈丛神经 B.桡神经 C.正中神经 D.尺神经 E.腋神经
A.神经离断 B.神经炎 C.正常神经支配 D.部分失神经支配 E.完全失神经支配
A.肌力训练 B.温热治疗 C.作业治疗 D.被动运动 E.神经肌肉电刺激
A.超短波 B.按摩、被动运动 C.经皮神经电刺激 D.神经肌肉电刺激 E.功能性电刺激
A.保护位 B.休息位 C.功能位 D.过伸位 E.屈曲位
A.痛觉检查 B.肌力检查 C.弹叩现象(Tinel征) D.体感诱发电位 E.肌电图
A.外伤后立即检查 B.外伤3d后 C.外伤1周后 D.外伤2周后 E.外伤1个月后
A.胸式深呼吸训练 B.自主性咳嗽 C.左下肢穿医用弹力袜 D.有氧运动 E.切口紫外线照射
A.术后1周 B.术后2周 C.术后3~4周 D.术后6周 E.术后2个月
A.脑细胞营养药 B.手术治疗 C.高压氧治疗 D.特殊教育 E.步态训练
A.痴呆 B.先天愚型 C.小儿麻痹症 D.脑性瘫痪 E.脑炎后遗症
A.肘关节挛缩 B.肩关节周围炎 C.坠积性肺炎 D.尿路结石 E.病理性骨折
A.肘关节被动运动 B.肩关节被动运动关节活动度练习 C.呼吸练习 D.腰背部的反复屈曲运动 E.促进(易化)技术
A.仰卧位 B.半卧位 C.截石位 D.俯卧位 E.膝胸卧位
A.仰胸挺腰凸腹 B.上身左右交替摇摆,行如鸭子 C.患者需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使膝伸直 D.双膝内侧常相互摩擦碰撞,足尖着地 E.不能走直线
A.盐水浴 B.苏打浴 C.松脂浴 D.凉水浴 E.水中运动
A.无热量 B.微热量 C.温热量 D.热量 E.极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