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卧床期间做足背伸屈运动 B.抬高患肢 C.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D.观察局部切口有无红肿压痛 E.应用弹力绷带 F.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A.病变发展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B.浆液性渗出期关节软骨已被破坏 C.脓性渗出期关节囊很少出现蜂窝织炎 D.浆液性渗出期关节腔内没有白细胞浸润 E.浆液纤维素性渗出期,渗出物多含有白细胞
A.骨软骨瘤 B.骨肉瘤 C.骨髓瘤 D.Ewing瘤 E.骨巨细胞瘤
A.术前4~6小时 B.术前6~8小时 C.术前2~4小时 D.术前8~12小时 E.术前12~24小时
A.补充血容量同时即可使用 B.血容量基本补足,但末梢血运未见好转时使用 C.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完全恢复正常 D.血容量恢复,毛细血管充盈后方可使用 E.血容量完全补足时方可使用
A.仰卧位 B.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C.头低足高位 D.侧卧位 E.半坐卧位
A.维生素B B.维生素C C.辅酶A与ATP D.细胞色素C E.5%碳酸氢钠
A.地塞米松 B.丙泊酚 C.20%甘露醇 D.硫喷妥钠 E.氢化可的松
A.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 B.肌注卡巴胆碱0.25mg C.诱导患者自行排尿 D.下腹部热敷 E.针刺治疗
A.患肢抬高 B.禁忌经患肢静脉输液 C.勤按摩 D.溶栓治疗 E.抗凝治疗
A.使用抗生素后 B.发热最高峰时 C.寒战开始前 D.寒战结束时 E.寒战高热时
A.纠正酸中毒 B.纠正低血钾 C.纠正低血钠 D.急诊手术,解除肠梗阻 E.纠正低血容量
A.局部制动,患肢应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B.局部热敷,以促进炎症消散 C.为缓解疼痛,应注意先选用夹板、绷带等固定,而后采取手术复位 D.对挤压伤病人应警惕有无急性肾衰竭表现 E.血肿较大者立即切开引流
A.用药前、用药后30分钟均应测定凝血时间 B.凝血时间在30分钟左右表示肝素剂量合适 C.若大出血不止,应快速注射等量鱼精蛋白拮抗 D.注意观察有无变态反应发生 E.在后期纤溶亢进时应继续单独使用肝素抗凝
A.补充营养,进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盐饮食 B.术前一周将患者移至隔离房间,避免交叉感染 C.术前晚清洁灌肠数次,每次1000ml D.协助做好术前检查,行ABO血型配型 E.术日晨置导尿管,以便观察尿量
A.取半卧位,减少患者活动量 B.协助床上活动,鼓励深呼吸,咳嗽排痰 C.加强营养 D.保证液体的摄入 E.全身或局部抗生素治疗
A.心衰患者 B.存在严重感染 C.深静脉血栓形成 D.大出血 E.肺不张
A.活动性出血 B.陈旧性出血 C.切口裂开 D.切口渗血 E.缝线脱落
A.静脉滴注高糖、脂肪乳剂及氨基酸 B.全营养混合液(TNA. C.鼻胃管滴注营养液 D.胃造瘘管注入营养液 E.鼻空肠管滴注营养液
A.呼吸中枢麻痹,呼吸困难 B.肺部感染 C.抽搐频繁不易用药物控制 D.吞咽困难,食物误咽 E.胸腹肌强直,呼吸受限
A.血常规检查 B.尿常规检查 C.肝功能检查 D.血淀粉酶含量测定 E.血中胆红素测定
A.按阶梯给药 B.口服给药 C.按时给药 D.个体化用药 E.辅助用药
A.摄入大量蛋白质 B.胃肠道出血 C.疼痛 D.静脉输液 E.氨中毒
A.黄疸 B.恶心、呕吐 C.寒战、高热 D.腹痛 E.抽搐
A.喂养管移位 B.体位不当,营养液返流 C.胃排空延迟 D.喂养管径太粗、质硬 E.营养液粘稠、流速缓慢
A.肛门排气 B.引流液减少 C.腹胀减轻 D.腹痛减轻 E.肠蠕动恢复
A.切口内出血形成血肿 B.气管塌陷 C.喉头水肿 D.粘痰堵塞气管 E.双侧喉返神经损伤
A.早期疼痛 B.表面高低不平 C.质地坚硬 D.固定,不活动 E.界限不清
A.导管振动溶栓 B.药物溶栓 C.手术取栓 D.抗凝 E.理疗
A.避免腹内压增高 B.禁止施行对患肢有压迫的检查 C.严格卧床两周 D.观察呼吸节律 E.按摩患肢,促进血流
A.应采取保守治疗 B.病情发展快且重 C.阑尾穿孔率高 D.病史述说不清 E.腹部体征不典型
A.局部用砂袋压迫 B.伤口加压包扎 C.加强敷料及伤口的观察 D.及早活动患侧肩部 E.保持负压引流通畅
A.需长期输液的病人 B.静脉采血 C.输入血管活性药物 D.监测中心静脉压 E.输入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
A.抬高患肢30° B.小腿有溃疡时应下床活动以供应局部的血运 C.术后2天可下床活动 D.注意观察伤口有无出血 E.弹力绷带包扎维持两周
A.胸带加压包扎,松紧度适宜 B.下床活动时他人扶持患肢,做好保护 C.指导患者做好上肢功能锻炼 D.保持引流管通畅 E.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A.出血性休克 B.神经源性休克 C.高排低阻型休克 D.疼痛性休克 E.过敏性休克
A.尿少 B.脉搏快 C.低血压 D.受伤病史 E.临床综合表现
A.肢体温度、皮色 B.头部CT检查 C.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D.精神状态 E.血压、脉搏、尿量
A.失眠 B.梦游 C.睡眠过多 D.发作性睡眠 E.睡眠型呼吸暂停
A.REM期 B.NREM第一期 C.NREM第二期 D.NREM第三期 E.NREM第四期
A.诱导睡眠 B.晚间限制饮水 C.指导采取正确的睡眠姿势 D.控制饮食,减轻体重 E.指导自我防护
A.白细胞计数增高 B.肠鸣音消失 C.腹腔穿刺抽出混浊液体 D.腹膜刺激征 E.感染中毒症状
A.尽快术前准备 B.胃肠减压 C.应用大剂量抗菌药 D.给予吗啡止痛 E.禁食、输液
A.俯卧位 B.侧卧位 C.平卧位 D.半卧位 E.头低足高位
A.胃破裂 B.十二指肠破裂 C.肝、脾破裂 D.肝、脾破裂,左侧气胸 E.腹膜后血肿
男性,30岁,上腹部被汽车撞伤3h,面色苍白,BP7/5kPa。P150次/分。左侧呼吸音低,出现腹膜刺激征及移动性浊音。问:
A.补液 B.输血 C.应用抗生素 D.剖腹探查止血 E.处理气胸
A.脑挫裂伤 B.脑震荡 C.颅底骨折 D.头部挫伤 E.颅内血肿
A.头部擦伤痕 B.呕吐 C.头晕头痛 D.短暂昏迷和逆行性遗忘 E.生命体征变化
患儿,5岁,体重25kg,在家玩耍时不慎打翻开水瓶,双下肢被开水烫伤后皮肤出现大水疱、皮薄,疼痛明显,水疱破裂后创面为红色。
A.10% B.39% C.41% D.46% E.70%
A.Ⅰ° B.浅Ⅱ° C.深Ⅱ° D.Ⅲ° E.Ⅳ°
A.迅速脱离热源 B.创面涂抹甲紫 C.用自来水大量冲洗双下肢 D.大量补液 E.迅速送往医院
A.1080ml B.1950ml C.3312ml D.3680ml E.860ml
A.前列腺增生症 B.膀胱结石 C.膀胱炎 D.前列腺癌 E.前列腺结核
A.口服α受体阻滞剂 B.注射解痉剂 C.留置导尿 D.急诊手术 E.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
A.残余尿测定 B.PSA C.B超检查 D.尿动力学检查 E.CEA
A.给予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 B.忌饮酒及辛辣食物 C.保证良好的睡眠 D.限制病人水分摄入 E.每日询问病人排尿情况
A.潜在并发症:失血性休克 B.焦虑 C.知识缺乏 D.潜在并发症:贫血 E.疼痛
A.急诊室病床 B.急诊室妇科检查床 C.病室病床 D.急诊室车床 E.手术室手术床
A.保暖 B.输液、备血 C.监测尿量 D.吸氧 E.测量生命体征
患者,男,48岁,4年前左胫骨骨折,伤口不愈合,有窦道形成,仍有死骨排出,周围皮肤有色素沉着。
A.化脓性关节炎 B.骨缺血性坏死 C.慢性骨髓炎 D.伤口感染 E.关节囊肿
A.全身抗生素治疗 B.截肢术 C.切开排脓 D.患处伤口抗生素灌注 E.病骨整段切除
A.绝经后阴道流血 B.接触化学物质 C.体形肥胖 D.50岁以上 E.高血压病人
A.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B.宫颈活体组织检查 C.阴道后穹隆穿刺术 D.诊断性刮宫 E.阴道分泌物悬滴检查
A.放疗 B.高效孕激素 C.化疗 D.手术 E.中药加化疗
A.颅骨骨折并硬脑膜外血肿 B.脑挫裂伤继发颅内血肿 C.脑震荡合并硬脑膜外血肿 D.颅骨骨折并发脑疝 E.水肿引起的颅内高压
A.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 B.立即做腰穿放出适量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 C.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 D.限制水钠摄入量 E.做好紧急手术准备
A.脱水疗法及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 B.常规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及瞳孔变化 C.如有躁动给予相应处理 D.注意维持病人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E.防止并发症
A.输液量应该出多少补多少 B.补钾离子 C.补钠离子 D.继续应用抗生素 E.纠正贫血
A.准确记录出入量 B.加强营养 C.给予含钾饮食 D.血尿素氮下降时,增加蛋白饮食 E.解除消毒隔离
A.皮肤 B.结肠 C.前列腺 D.肺脏 E.肾脏
A.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 B.加强口腔护理 C.记出入量 D.加强营养 E.保持大便通畅
A.膀胱冲洗持续3~7天 B.避免腹压增高及便秘 C.膀胱冲洗速度越快越好 D.准确记录冲洗量及排出量 E.三腔尿管持续冲洗 F.及时挤压冲洗管道 G.观察有无TUR综合征
A.导管牵拉 B.导管刺激 C.逼尿肌不稳定 D.盐水冲洗液温度低 E.冲洗引流不畅 F.血块阻塞
A.前列腺良性增生 B.尿道结石 C.尿道异物 D.输尿管结石 E.尿道狭窄 F.多囊肾
A.穿弹力袜 B.坐时双膝避免交叉过久 C.穿紧身内裤 D.避免患肢外伤 E.弹力袜的压力应远侧高而近侧低 F.减少下肢活动
A.保持大便通畅 B.避免久站 C.休息时抬高患肢 D.保持良好的坐姿 E.继续使用弹力袜1周 F.适当的体育锻炼
A.患肢水肿 B.肌肉僵直 C.血管痉挛 D.感觉迟钝 E.深静脉血栓形成 F.术后复发
A.静脉瓣膜发育不良 B.术后早期离床活动 C.血流缓慢 D.血液高凝状态 E.腹压增高 F.血管内膜损伤
A.遵医嘱及时使用脱水药物 B.密切观察病人意识,以防癫痫发作 C.床头抬高15°~30°的斜坡卧位 D.及时安抚,避免情绪激动 E.持续面罩氧气吸入 F.用无菌棉球塞紧鼻腔 G.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A.血糖 B.瞳孔变化 C.意识状态 D.生命体征 E.尿量 F.头痛及呕吐情况 G.肢体活动
A.鼻窦镜检查 B.腰穿 C.颅脑CT D.颅脑MRI E.颅骨平片 F.脑血管造影
A.所补等渗盐水必须超过500ml/d B.每天静脉补液量为1500~2000ml C.输液量应保持尿量不少于600ml/d D.快速滴注甘露醇 E.适当补充高渗盐水 F.控制补液速度,防止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
A.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B.快速滴入甘露醇等脱水药物 C.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吸氧 D.给予吗啡类镇痛药 E.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F.积极准备急诊手术,清除血肿
A.引流管应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 B.严格无菌操作,预防逆行感染 C.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D.更换引流袋时先夹住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和脑脊液逆流 E.妥善固定,保持通畅 F.控制引流速度和量,引流量每日不超过600ml为宜
A.7~8天 B.3~4天 C.1~2天 D.12~14天 E.5~6天 F.9~10天
A.肠系膜栓塞致肠梗阻 B.肠扭转所致肠梗阻 C.粘连性肠梗阻 D.肠套叠所致肠梗阻 E.肿瘤所致肠梗阻 F.麻痹性肠梗阻
A.静脉输液,营养支持 B.剖腹探查 C.持续胃肠减压 D.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E.应用抗生素 F.禁饮食
A.腹内疝 B.肠绞窄 C.肠套叠 D.电解质紊乱 E.肠扭转 F.粘连性肠梗阻
A.加强解痉、止痛治疗 B.抗生素治疗 C.补液,营养支持治疗 D.纠正电解质紊乱 E.立即剖腹探查 F.禁饮食,胃肠减压
提示: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畏寒、高热,腹痛。查体:腹部有压痛、反跳痛。腹腔引流量增多,引出物为绿色。血WBC22.0×10/L。可能的并发症是()
A.膈下脓肿形成 B.应激性溃疡 C.肠粘连 D.吻合口瘘 E.盆腔脓肿 F.肠间隙脓肿
A.取低半坐卧位 B.记录24小时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C.瘘口周围皮肤涂氧化锌软膏 D.应用有效抗生素 E.禁饮食 F.胃肠减压 G.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 H.保持腹腔引流通畅
A.嵌顿性疝 B.脐疝 C.腹股沟直疝 D.腹股沟斜疝 E.切口疝 F.股疝
A.软食 B.禁食、水 C.半流质饮食 D.全流半量饮食 E.全流全量饮食 F.普食
A.若复发及早诊治 B.保持大便通畅 C.逐渐增加活动量 D.1个月后方可提取重物 E.预防感冒 F.注意休息
A.头低脚高位 B.斜坡卧位 C.半卧位 D.端坐位 E.平卧位 F.平卧位,膝、髋关节微屈
提示:患者受伤后,无呕血及血便,无明显呼吸困难,未排尿,查体:神志清,面色苍白,体温36.5℃,脉搏115次/分,血压90/70mmHg。气管居中,左季肋部皮肤有肿胀。心肺无异常。腹式呼吸减弱,全腹压痛阳性,轻度肌紧张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腹部听诊肠鸣音减弱。血常规:WBC9.8×10/L,Hb105g/L。紧急的处理应是()
A.可适当饮水缓解口渴症状 B.输血 C.肌注度冷丁或吗啡 D.协助医师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 E.绝对卧床休息 F.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G.监测生命体征 H.迅速了解受伤原因、部位及伤后症状表现
A.胰腺破裂 B.左肾破裂 C.肠系膜血管破裂 D.肝破裂 E.脾破裂 F.肠破裂
A.顽固性呃逆 B.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C.腹膜后积气 D.呕血和黑便 E.急性腹膜炎表现 F.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
A.血常规 B.腹部CT C.腹部B超 D.腹腔灌洗 E.腹腔穿刺 F.腹部磁共振 G.腹部X线检查
A.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B.粘连性肠梗阻 C.膈下感染 D.胰瘘 E.肠瘘 F.腹腔内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