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链球菌 B.奈瑟淋球菌 C.金黄葡萄球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沙门菌
A.硫酸铵 B.碳酸钠 C.过硫酸铵 D.氯化铵 E.氯化钠
A.1小时 B.12小时 C.1天 D.2天 E.3天以上
A.红色 B.绿色 C.褐色 D.黑色 E.金黄色
A.斑疹伤寒 B.斑点热 C.恙虫病 D.Q热 E.战壕热
A.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鼠疫耶尔森菌 B.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 C.鼠疫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 D.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鼠疫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 E.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鼠疫耶尔森菌、结核耶尔森菌
A.100℃,15~30分钟 B.110℃,15~30分钟 C.115℃,15~30分钟 D.121℃,15~30分钟 E.125℃,15~30m分钟
A.40℃ B.60℃ C.50℃ D.70℃ E.80℃
A.空肠弯曲菌和流感嗜血杆菌 B.空肠弯曲菌和金黄葡萄球菌 C.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 D.流感嗜血杆菌和霍乱弧菌 E.金黄葡萄球菌和霍乱弧菌
A.增菌培养 B.分离培养 C.纯培养 D.厌氧培养 E.需氧培养
A.大肠杆菌和黑曲霉 B.大肠杆菌和霍乱弧菌 C.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 D.大肠杆菌和结核杆菌 E.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A.徒手 B.垫纸 C.普通镊子 D.专用镊子 E.带手套
A.胎盘球蛋白 B.磺胺嘧啶 C.破伤风抗毒素 D.干扰素 E.人血白蛋白
A.V-W变异不影响菌株的抗原性 B.从病人新分离的菌株,在人工培养基上多次传代保存易发生V-W变异 C.Vi抗原位于O抗原外围,能阻止O凝集现象 D.伤寒沙门菌Vi抗原消失后,细菌在抗O血清中凝集,称为W型 E.Vi抗原部分消失时,细菌在抗O和抗Vi血清中均可凝集,称VW型
A.亚碲酸钾琼脂培养基 B.麦康凯琼脂培养基 C.碱性蛋白胨水 D.伊红美兰培养基 E.SS-琼脂培养基
A.IgA B.IgD C.IgE D.IgG E.IgM
A.脑膜炎球菌 B.肺炎双球菌 C.白喉棒状杆菌 D.嗜血流感杆菌 E.军团菌
A.盐的分离 B.测定抗原或抗体 C.水的净化 D.蛋白质的分离 E.核酸的分离和纯化
A.潜伏期长,起病缓慢 B.呈地方性特征 C.蠕虫腹泻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D.发热多见 E.在艾滋病相关腹泻中常见
A.钩端螺旋体 B.肺炎链球菌 C.衣原体 D.军团菌 E.支原体
A.流脑 B.风疹 C.风湿热 D.麻疹 E.猩红热
A.最低杀菌浓度 B.最高杀菌浓度 C.最低抑菌浓度 D.最高抑菌浓度 E.最低稀释度
A.芽胞 B.鞭毛 C.荚膜 D.菌毛 E.细胞壁
A.薄铝板 B.厚铁板 C.薄铜板 D.薄钢板 E.厚铜板
A.血液 B.粪便 C.尿液 D.脑脊液 E.唾液
A.应加盖玻片 B.不应加盖玻片 C.可加可不加 D.标本看清后再加盖玻片 E.标本能看清则不加盖波片
A.5~10分钟 B.15~20分钟 C.1~2小时 D.30~60分钟 E.2~4小时
A.是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 B.梅毒螺旋体也称苍白密螺旋体 C.对冷、热及干燥不敏感 D.梅毒螺旋体对一般染料不易着色 E.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
A.环境污染 B.空调系统的冷却塔水污染 C.自来水管道污染 D.淋浴器污染 E.临床呼吸机的使用
A.蛋白质 B.壳膜 C.包膜 D.RNA E.DNA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无机盐 E.核酸
A.空肠弯曲菌 B.假结核耶尔森菌 C.宋内志贺菌 D.肠炎沙门菌 E.O157∶H7大肠杆菌
A.上清完全透明,菌体于管底呈伞状沉淀 B.上清几乎完全透明,管底有伞状沉淀 C.液体有勉强的透明度,管底有稍微沉淀 D.上清稍透明,管底有伞状沉淀 E.液体均匀浑浊,管底无沉淀
A.病毒的核酸种类 B.病毒的感染力 C.病毒的穿透能力 D.病毒的类型 E.病毒的黏附力
在血清学反应中,Ag与Ab结合分为几个阶段()
A.一个阶段 B.两个阶段 C.三个阶段 D.四个阶段 E.不分阶段
A.牛肉汤培养 B.罗氏培养基 C.蛋白胨培养基 D.高渗盐增菌培养基 E.碱性蛋白胨水
A.白喉杆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军团菌 D.支原体 E.衣原体
A.阳性反应 B.交叉反应 C.假阴性反应 D.阴性反应 E.假阳性反应
A.敏感 B.准确 C.快速 D.低耗 E.安全
A.HBvAg B.HBsAg C.HBcAg D.HBeAg E.HBuAg
A.高压前,在灭菌器内加入适量蒸馏水 B.接通电源后应将灭菌器内冷空气排尽 C.为使灭菌效果更好,可使压力超过所需值 D.关闭电源后待压力自然降到“O”后,再打开灭菌器盖 E.灭菌器内物品温度降到50~60℃,方可取出
A.不可在槽内无清洗液时开机 B.清洗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清洗液和物件 C.开机运行后,槽内清洗液温度会逐渐上升,应及时更换 D.可将清洗物直接放在清洗槽底部 E.机器不用时应倒掉清洗液
A.ETEC B.EaggEC C.EPEC D.EHEC E.ETEC、EPEC和EaggEC
A.1~4 B.1~3 C.1~8 D.1~6 E.1~5
A.前滞现象 B.后滞现象 C.反应延缓 D.反应加速 E.不反应
A.血液琼脂平板 B.碱性蛋白胨水 C.4号琼脂 D.沙堡培养基 E.SS培养基
A.0.25kg/cm2 B.0.30kg/cm2 C.0.35kg/cm2 D.0.40kg/cm2 E.0.45kg/cm2
A.具有细胞壁 B.高度多态性 C.可通过滤器 D.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E.能营独立生活
A.52℃ B.62℃ C.72℃ D.82℃ E.92℃
A.痢疾志贺菌 B.鲍氏志贺菌 C.福氏志贺菌 D.埃希志贺菌 E.宋内志贺菌
A.测算电泳条带分子量 B.解离蛋白质 C.混合均匀 D.加快电泳 E.催化聚合
A.V抗原 B.M抗原 C.A抗原 D.X抗原 E.S抗原
A.需制成超薄切片,再固定、脱水干燥 B.不需制成超薄切片,表面喷金膜后即可 C.需制成超薄切片,再固定、脱水干燥、表面喷金膜后即可 D.不需制成超薄切片,经固定、脱水干燥、表面喷金膜后即可 E.需制成超薄切片,不需固定、脱水干燥
A.盐的分离 B.抗原定量测定 C.水的净化 D.核酸的分离 E.蛋白质的分离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A.ChromaPhor系统染色法 B.考马斯亮蓝染色法 C.银染法 D.EB染色法 E.美蓝染色
A.黄褐色 B.紫色 C.蓝绿色 D.蓝黑色 E.白色
A.1960年 B.1966年 C.1970年 D.1985年 E.1990年
A.乳糖 B.蔗糖 C.山梨醇 D.葡萄糖 E.枸橼酸铁
A.硝酸银 B.硝酸镁 C.氯化钡 D.硫酸铵 E.氯化钙
A.盐的分离 B.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 C.核酸的分离和纯化 D.糖的分离 E.水的净化
A.分离和纯化蛋白 B.盐的分离 C.水的净化 D.糖的分离 E.核酸的分离和纯化
A.细菌生长繁殖需要获得充足的营养和能量来源 B.35~37℃最适合所有细菌生长 C.有些细菌生长需要一定的湿度 D.除了耐酸碱的细菌之外,对大多数细菌合适的是pH7.2~7.6 E.有些细菌生长需要一定浓度的CO2
A.每100ml水中大肠杆菌不得超过3个 B.每100ml水中大肠杆菌不得超过30个 C.每100ml水中大肠杆菌不得超过300个 D.每100ml水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CFU/ml E.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0CFU/ml
A.庆大霉素培养基 B.BCYE琼脂培养基 C.巧克力平板 D.PPLO培养基 E.Korthof培养基
A.血液 B.粪便 C.尿液 D.脑脊液 E.呕吐物
A.102~310个细菌 B.104~510个细菌 C.106~810个细菌 D.109~1010个细菌 E.1010~1210个细菌
A.为鸟类的病原体 B.可从鸟传给人 C.在宿主细胞内被碘液染成棕色 D.多通过呼吸道传播 E.宿主特异性低
A.挥发快 B.可增大溶液体积 C.可减少溶液体积 D.容易去除 E.蔗糖或氯化钠更易与DNA共沉淀
A.盐的分离 B.核酸的分离和纯化 C.水的净化 D.蛋白质的分离 E.测定抗原含量
A.外源性感染为主 B.原为正常菌群,特定条件而感染 C.与免疫力无关 D.致病与细菌本身无关 E.老年人为易感人群
A.核心抗原表面的作用点 B.脂蛋白表面的作用点 C.糖蛋白表面的作用点 D.表面的受体作用点 E.脂多糖表面的作用点
A.正义链 B.反义链 C.双义链 D.负链 E.编码区段互补链
A.胶体金标记技术使用荧光作为标记物 B.胶体金标记技术使用放射性核素作为标记物 C.胶体金标记技术使用酶作为标记物 D.胶体金标记技术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胶体金颗粒表面的过程 E.胶体金标记技术的缺点是所需试剂量较大
A.人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B.该病多为自限性 C.该虫定居于结肠 D.该病多见于环境卫生差、医疗水平低的地区 E.检查其包囊时宜用碘液染色法
A.56~65℃ B.45~55℃ C.18~37℃ D.40~45℃ E.4~15℃
A.O抗原、H抗原鉴定 B.O抗原、H抗原和Vi抗原的鉴定 C.O抗原、Vi抗原的鉴定 D.O抗原、K抗原的鉴定 E.H抗原、K抗原的鉴定
A.军团菌 B.支原体 C.分枝杆菌 D.肺炎链球菌 E.流感嗜血杆菌
A.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B.制备免疫血清 C.进行一些皮肤试验 D.检测细菌的毒力 E.建立所有细菌人工感染的动物模型
A.1% B.3%~4% C.4%~5% D.2%~2.5% E.5%~6%
A.肺炎支原体 B.生殖器支原体 C.人型支原体 D.穿透支原体 E.解脲支原体
A.10个 B.5个 C.15个 D.20个以上 E.12个
A.乙酸 B.乙醇 C.甲醇 D.盐酸乙醇 E.碳酸
A.virus B.virales C.virinae D.viridae E.viruses
A.一定范围任选培养基体积 B.培养温度较恒定、均匀 C.细菌长得快、产量高 D.用于固体培养基培养细菌 E.液体培养基培养细菌
A.MIC越大,表示该细菌耐药 B.MIC越大,表示该细菌对该药敏感 C.MIC越小,表示该细菌耐药 D.MIC越小,表示该细菌对该药敏感 E.MIC不变,表示该细菌对该药敏感
女性,30岁。起病突然,畏冷发热,体温38℃以上,1天后腹痛、腹泻,大便10余次,精神不振、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经初步生化反应和试探性玻片凝集试验,初步鉴定为志贺菌属,经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确诊为志贺菌属感染。
A.急性菌痢普通型 B.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型 C.慢性菌痢迁延性 D.慢性菌痢 E.急性菌痢中毒型
A.山莨菪碱疗法 B.亚冬眠疗法 C.微生态疗法 D.抗菌疗法 E.饮食疗法
A.≤2mm B.5~9mm C.≥20mm D.3~4mm E.11~19mm
A.观察100~300视野未发现抗酸杆菌 B.全视野发现3~9条抗酸杆菌 C.全视野发现10~99条抗酸杆菌 D.每油镜视野发现1~9条抗酸杆菌 E.每油镜视野发现≥10条抗酸杆菌
A.肉与肉制品、蛋与蛋制品、乳与乳制品的致病菌 B.海产品、肉制品、咸蛋、咸菜的致病菌 C.发酵豆制品的致病菌 D.酵米面的致病菌 E.剩饭等食品的致病菌
A.将产气的乳糖胆盐发酵管转种伊红美蓝琼脂平板 B.将产气的乳糖胆盐发酵管转种麦康凯琼脂平板 C.将产气的EC肉汤管转种伊红美蓝琼脂平板 D.将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的可疑菌落转种乳糖发酵管 E.将产气的EC肉汤管转种麦康凯琼脂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