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神经过敏 B.兴奋性增高 C.烦躁多虑 D.双手平伸时手指细颤 E.注意力分散
A.室上性心动过速 B.室颤 C.室性早搏 D.窦性心动过速 E.窦性心动过缓
A.骨化三醇 B.重组红细胞生成素 C.碳酸钙 D.叶酸 E.α酮酸
A.栓塞 B.右心功能不全症状 C.左心功能不全症状 D.心悸等心律失常症状 E.心绞痛
A.休克 B.咯血 C.偏瘫 D.腰痛、血尿 E.剧烈胸痛
A.长期反复咳嗽、咳痰 B.反复发热 C.咳大量脓痰 D.反复咯血 E.时有喘息
A.缓解期应常规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B.急性发作期以抗感染治疗为主 C.喘息明显者应给予解痉、平喘药物 D.多饮水,以稀释痰液 E.缺氧明显者可给予低流量吸氧
A.多饮水以利于痰液稀释 B.痰多且无力咳痰者应以祛痰为主 C.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的患者应给予机械吸痰 D.为了增加患者的耐受能力,体位引流应在餐后半小时内进行 E.勤翻身拍背可促进排痰
A.养成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 B.戒烟戒酒 C.硫糖铝应在餐后1小时服用 D.多潘立酮等促胃肠动力药应在饭前半小时服用 E.避免使用泼尼松及利血平
A.十二指肠球部 B.十二指肠降部 C.十二指肠乳头部 D.十二指肠水平部 E.十二指肠升部
A.100U B.200U C.300U D.400U E.500U
A.西咪替丁 B.吗啡 C.生长抑素 D.阿托品 E.哌替啶
A.苯巴比妥钠 B.卡马西平 C.地西泮 D.苯妥英钠 E.水合氯醛
A.避免外伤 B.不可强力按压肢体 C.禁用口表测体温 D.严密观察意识和瞳孔的变化 E.保持呼吸道通畅
A.胎脂 B.胎粪 C.毳毛 D.脱落的上皮细胞 E.性激素
A.是指导护士工作及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 B.其目标是增进或恢复服务对象的健康 C.是以系统论为理论框架 D.是有计划、有决策与反馈功能的过程 E.由估计、诊断、计划、实施四个步骤组成
A.震荡胸壁促进胸肌血液循环 B.气管震动促进IgA功能 C.促进痰液松动,易于吸出 D.震荡胸壁提高呼吸肌功能 E.震动胸壁对抗对气管刺激
A.宜用鼻塞法吸氧 B.氧浓度为25%~29% C.鼻塞用清水湿润 D.先调节流量再插鼻塞 E.停用时先关闭氧气开关
A.胎膜早破 B.颈部手术后 C.脑水肿 D.脊柱手术后 E.颅骨牵引
A.眉心至胸骨柄长 B.眉心至剑突长 C.前发际至剑突长 D.前发际至胸骨柄长 E.鼻尖至剑突长
A.防止血压下降 B.避免呼吸不畅 C.减轻头部充血不适 D.预防坠车 E.有利于与患者交谈
A.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治疗巾 B.注意使治疗巾边缘对齐 C.治疗巾开口部分及两侧反折 D.有效期不超过6小时 E.避免潮湿和暴露过久
A.24小时以内 B.24小时以上 C.1周以上 D.1个月以上 E.12小时以内
A.适应是应对行为的最终目标 B.压力是身体对任何需要作出非特异性反应的一个过程 C.多种压力源可导致一种压力反应 D.适应是所有生物的特征 E.压力给人造成不利影响
A.3~5cm B.4~7cm C.5~8cm D.6~9cm E.7~10cm
A.耻骨前弯消失 B.尿道第1个狭窄部消失 C.耻骨下弯消失 D.耻骨前弯、下弯均消失 E.尿道3个狭窄均消失
A.以患者护理为中心 B.实施整体护理 C.护理知识体系逐步形成 D.护理工作方法是护理程序 E.护理任务扩展到对所有人、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的护理
A.倾听 B.面部表情 C.倾诉 D.专业性皮肤接触 E.沉默
A.粒细胞多 B.血小板多 C.白细胞大 D.红细胞体积小、中央淡染区扩大 E.巨核细胞少
A.预防感染 B.绝对卧床休息 C.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D.严格控制钾的摄入量 E.保证饮食的总热量
A.30cm×30cm×25cm B.55cm×22cm×15cm C.55cm×33cm×15cm D.55cm×33cm×22cm E.55cm×30cm×20cm
A.腹部 B.胸部 C.颈部 D.四肢 E.面部
A.语言应答 B.对强烈刺激的反应 C.角膜反射 D.生命体征 E.瞳孔对光反射
A.降低血管壁通透性 B.刺激骨髓使血小板增生 C.抑制血小板与抗体结合 D.阻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血小板 E.减少血小板破坏及抗体产生
A.红细胞数量增多 B.血红蛋白量增多 C.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 D.红细胞比容恢复 E.红细胞大小不等现象消失
A.中间期综合征 B.迟发性神经病 C.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D.烟碱样症状 E.毒蕈碱样症状
A.感染、血栓形成、肾衰 B.水肿、感染、低蛋白血症 C.水肿、感染、高血压脑病 D.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肾衰竭 E.高胆固醇血症、血栓形成、低血钠
A.隔离患者 B.加强猪的管理 C.疫苗接种 D.防蚊、灭蚊 E.防鼠、灭鼠
A.立即检查肝功能 B.立即注射甲肝疫苗 C.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D.立即注射甲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E.立即疏散该班
A.大关节受累 B.多数不遗留关节畸形 C.游走性疼痛 D.关节肿胀 E.主要累及小关节的对称性多关节炎
A.急性肺水肿 B.代谢性酸中毒 C.肾衰竭 D.低钾综合征 E.低钙血症
A.甲状腺癌变 B.诱发甲亢危象 C.粒细胞减少 D.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E.突眼恶化
A.半卧位 B.去枕平卧位 C.上半身及下肢各抬高10°~30° D.平卧位 E.侧卧位
A.送回腹腔 B.消毒单包裹 C.用清洁碗覆盖保护包扎 D.消毒后送回腹腔 E.用消毒碗覆盖保护包扎
A.使用抗菌药 B.低蛋白饮食 C.早期起床活动 D.进食高纤维素食物 E.忌食过烫食物
A.潜血试验饮食 B.糖尿病饮食 C.肌酐试验饮食 D.尿浓缩功能试验饮食 E.吸碘试验饮食
A.手臂功能障碍 B.肘部剧烈障碍 C.可摸到尺骨鹰嘴 D.受伤时手掌撑地 E.肘后三点关系正常
A.衣服宽松 B.避免肌内注射 C.阴囊部用吊带托起 D.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E.让患儿卧于橡胶单上以利清洗
A.急性肾衰竭 B.急性循环充血 C.电解质紊乱 D.高血压脑病 E.支气管肺炎
A.骨盆牵引固定、抗休克、处理尿道损伤 B.骨盆牵引固定、处理尿道损伤、抗休克 C.抗休克、处理尿道损伤、骨盆牵引固定 D.抗休克、骨盆牵引固定、处理尿道损伤 E.处理尿道损伤、骨盆牵引固定、抗休克
A.立即吸氧 B.开胸探查 C.输血、补液 D.胸腔穿刺排气减压 E.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A.个别谈话 B.报刊小册子 C.专题讲座 D.健康咨询 E.广播收音
A.乙醇浸泡法 B.戊二醛浸泡法 C.紫外线照射法 D.高压蒸气灭菌法 E.煮沸法
A.每周更换一次 B.要保持袖口内外面清洁 C.必须完全盖住工作服 D.隔离衣潮湿,晾干后再使用 E.隔离衣挂在传染病区走廊内,应外面向外
A.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存放 B.无菌物品应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 C.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位患者使用 D.无菌物品应定期检查 E.用无菌钳夹取无菌物品
A.速脉见于周围循环衰竭 B.交替脉见于室性早搏二联律 C.短绌脉为心房颤动的特征 D.奇脉是缩窄性心包炎的体征之一 E.水冲脉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肺 B.肝 C.骨骼 D.子宫 E.前列腺
A.加强营养 B.接种类毒素 C.接种疫苗 D.接种抗毒素 E.预防服药
A.飞沫传播 B.粪-口传播 C.虫媒传播 D.直接接触传播 E.血液传播
A.痛觉敏感 B.范围不明显 C.定位不准确 D.缓慢、持续 E.较少引起腹肌紧张
A.2~3分钟 B.4~5分钟 C.7~8分钟 D.8~9分钟 E.10分钟
A.140mmH2O B.160mmH2O C.180mmH2O D.200mmH2O E.120mmH2O
A.直接暴力 B.间接暴力 C.肌肉牵拉 D.疲劳性骨折 E.病理性骨折
A.单纯性气胸 B.胸腔积液 C.血气胸 D.交通性气胸 E.张力性气胸
A.通气/血流>0.8 B.通气/血流<0.8 C.弥散功能障碍 D.肺动-静脉样分流 E.肺泡通气不足
A.Ⅰ型呼吸衰竭和Ⅱ型呼吸衰竭 B.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 C.代偿性呼吸衰竭和失代偿性呼吸衰竭 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慢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E.肺衰竭和肺性脑病
A.6秒 B.8秒 C.10秒 D.15秒 E.20秒
A.CO潴留直接兴奋大脑皮质活动 B.大脑皮质细胞对缺O2不敏感 C.中度缺氧可引起脑间质水肿、变性坏死 D.缺氧初期患者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障碍 E.CO2潴留会使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但缺氧不会导致这种情况
A.PaO2<50mmHg,PaCO2>60mmHg B.PaO2<65mmHg,PaCO2>45mmHg C.PaO2<60mmHg,PaCO2>50mmHg D.PaO2<75mmHg,PaCO2>45mmHg E.PaO2<50,PaCO2>40mmHg
A.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B.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快速性心律失常 C.输液过多、过快 D.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瓣膜性急性反流 E.呼吸道感染
A.呼吸道感染 B.心房颤动 C.输液过多、过快 D.药物使用不当 E.情绪激动
A.提前出现的QRS波群 B.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C.不完全代偿间歇 D.QRS波群前无P波 E.完全代偿间歇
A.多发生在活动后 B.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症状 C.血管痉挛不会导致心肌梗死 D.冠脉内粥样斑块增大、破溃、出血,形成血栓、栓塞使管腔完全闭塞 E.4周后成为陈旧性心肌梗死
A.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B.酸碱平衡失调 C.药物中毒或过敏 D.冠心病 E.手术或麻醉意外
A.体重超重 B.长期饮酒 C.低盐饮食 D.遗传 E.长期精神紧张
A.柯萨奇病毒 B.溶血性链球菌 C.流感病毒 D.埃可病毒 E.腺病毒
A.感染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 D.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A.3个月 B.1~2岁 C.4~10岁 D.2~4岁 E.14~15岁
A.收缩压下降,脉压差小 B.收缩压升高,脉压无变化 C.收缩压正常,脉压差小 D.收缩压下降,脉压差无变化 E.收缩压正常,脉压差无变化
A.螺旋形骨折 B.斜行骨折 C.横断骨折 D.T形骨折 E.Y形骨折
A.妊娠12周基本形成 B.胎盘重600~1000g C.母面暗红而粗糙 D.子面光滑,呈灰白色,表面为羊膜 E.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组成
A.2岁 B.7岁 C.5岁 D.6岁 E.10岁
A.葡萄球菌 B.腺病毒 C.克雷伯杆菌 D.肺炎球菌 E.革兰阴性杆菌
A.口服β受体阻滞药 B.同步直流电复律 C.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D.口服阿托品 E.安装永久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