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2004年,国家卫生部发布施行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我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推动作用。
A.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B.红霉素可使细菌胞浆膜通透性增加、胞内成分外漏而导致细菌死亡 C.链霉素可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D.磺胺类药物通过抑制敏感菌二氢叶酸合成酶而发挥作用 E.喹诺酮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DNA螺旋酶,阻碍DNA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
A.抗菌药物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B.所有清洁手术、清洁-污染手术及污染手术均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C.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予抗菌药物一次即可 D.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患者一般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 E.对术前已形成细菌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A.妊娠期应避免应用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的药物,如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等 B.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磷霉素等对胎儿及母体无明显影响,故妊娠期感染选用此类药物 C.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对软骨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故不宜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D.由于新生儿肝脏清除能力差,药物浓度个体差异大,故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易导致新生儿出现耳、肾毒性反应 E.磺胺药引起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的原因是新生儿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A.第一代头孢菌素的特点是对需氧革兰阳性球菌作用较强,肾毒性较小 B.头孢他啶是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最强的头孢菌素 C.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是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较强,其口服制剂可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D.头孢哌酮可引起戒酒硫样反应,用药期间应避免摄入含酒精饮料 E.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等的抗菌活性很低,常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组成复方制剂
A.详细询问过敏史 B.经静脉给药的青霉素类药物必须做皮试,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可免做 C.注射皮试液后,等待20分钟观察结果,阴性反应者方可用药 D.过敏性休克首选肾上腺素解救 E.根据情况给予吸氧、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急救措施
病历摘要:掌握常用分析方法的操作技能。
A.甲基红 B.淀粉 C.碘化钾-淀粉 D.甲基橙 E.曙红钠
A.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B.取样所使用的天平应准确至千分之一克 C.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四 D.取样所使用的天平应准确至万分之一克
A.应在环境洁净度为一万级、局部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B.应根据供试品特性选择阳性对照菌 C.用灭菌注射用水作稀释液、冲洗液 D.只要供试品性状允许,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E.培养真菌用改良马丁培养基
A.每批鲎试剂的灵敏度须用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复核 B.凝胶法的原理是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 C.抗生素类药物因具有抗菌活性,不能用凝胶法检查细菌内毒素 D.凝集反应的温度规定为37℃±1℃ E.凝集反应的时间规定为60分钟±2分钟
A.缓释、控释和肠溶制剂均需检查释放度 B.仪器装置与溶出度测定相同 C.以上三种制剂均采用纯化水作释放介质 D.至少采用三个时间取样 E.以6片(粒)的平均释放量判定该批供试品的释放量是否合格
案例摘要:患者,男性,60岁。阵发性心悸1年,有胸闷表现,近来重体力活动受限,3天前出现下肢浮肿。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入院予以洋地黄、利尿剂和扩血管药物治疗,2日后患者出现绿视、恶心呕吐,心电图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A.心衰加重 B.扩血管药物引起低血压 C.洋地黄中毒 D.利尿剂引起血容量下降 E.疾病的迁移
A.停用洋地黄 B.加服胺碘酮 C.静脉滴注钾盐 D.静注苯妥英钠 E.加服美托洛尔
A.阿替普酶 B.达昔单抗 C.替罗非班 D.尿激酶 E.链激酶
A.可待因 B.阿司匹林 C.吗啡 D.美沙酮 E.芬太尼
A.布洛芬 B.阿司匹林 C.吗啡 D.可待因 E.吲哚美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