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精神不专,意志不理,内外相失" B."学医必精,为医必仁" C."医人不得侍己之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 D."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E.医疗不分贫富贵贱,要一视同仁,即使患者为娼妓应视为良家妇女般尊重
A.失水>失钠,血浆渗透压>310mOsm/L,血钠>150mmol/L B.失水>失钠,血浆渗透压>280mOsm/L,血钠>130mmol/L C.失钠>失水,血浆渗透压<310mOsm/L,血钠<130mmol/L D.失钠>失水,血浆渗透压<280mOsm/L,血钠<130mmol/L E.失钠<失水,血浆渗透压=300mOsm/L,血钠=140mmol/L
A.过多的水在体内积聚 B.体液在细胞内积聚过多 C.体液在血管内积聚过多 D.体液在组织间隙积聚过多 E.体液在淋巴管内积聚过多
A.肾小管性酸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禁食 D.醛固酮含量增高 E.呕吐、腹泻
化学结构如下的药物为()
A.氟哌啶醇 B.盐酸氯丙嗪 C.盐酸阿米替林 D.艾司唑仑 E.卡马西平
A.酚羟基 B.双键 C.醚键 D.哌啶环 E.醇羟基
A.过敏性疾病 B.重症肌无力和青光眼 C.胃溃疡 D.麻醉前给药 E.散瞳
A.极化状态 B.去极化状态 C.超极化 D.反极化状态 E.复极化
A.3%~4% B.5%~6% C.7%~8% D.10%~11% E.15%~20%
A.心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减少 B.心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减少 C.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冲动增加 D.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减少 E.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动脉血压降低
A.残气量 B.肺总容量 C.肺活量 D.潮气量 E.肺泡通气量
A.激活胃蛋白酶原 B.抑菌和杀菌 C.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 D.促进胰液、胆汁分泌 E.不利于小肠吸收钙和铁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B.囊内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E.肾小管内溶质浓度增加
A.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B.激素的允许作用 C.激素的拮抗作用 D.激素的特异性很高 E.激素的协同作用
A.3个月左右 B.5~7岁时 C.8个月左右 D.10~12个月 E.1~3岁时
下列关于钠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镶嵌在膜上的通道蛋白 B.具有激素的作用 C.可顺浓度差主动转运Na+和K+ D.将细胞内Na+泵出,细胞外K+泵入 E.维持膜内外Na+、K+的均匀分布
肽单元是指()
A.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去1分子水,所形成的酰胺键 B.肽键与周围几个原子处在一个平面上 C.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去1分子水,所形成的化合物 D.氨基酸所有原子处在一个平面上 E.氨基酸所有原子不处在一个平面上
A.二硫键 B.肽键 C.离子键 D.疏水键 E.范德华力
A.氨基酸 B.单核菅酸 C.多核苷酸 D.DNA E.RNA
A.反应速度增加 B.反应速度降低 C.反应速度不变 D.反应速度先增加后即降低 E.反应速度先降低后即增加
A.磷酸己糖异构酶 B.丙酮酸激酶 C.醛缩酶 D.果糖双磷酸酶-1 E.葡萄糖-6-磷酸酶
三羧酸循环中有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
A.ATP B.GDP C.ADP D.TDP E.GTP
A.四项基本原则 B.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C.人文主义 D.公平主义 E.循证主义
A.患者要绝对听从医师的诊治安排 B.患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C.在医师指导下,患者给自己治疗 D.医师虽处指导地位,但患者也要有一定主动性 E.患者与医师拥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A.为自己保密和向自己保密 B.诊断情况和治疗安排 C.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 D.个人隐私和家庭隐私 E.不良诊断和不良预后
A.该医生未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自行切除患者右侧乳房,损害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B.该医生切除右侧乳房是为了防止癌变的可能,这个做法是正确的 C.该医生自行切除患者右侧乳房,未经过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对患者造成伤害,不符合无伤原则 D.患者及其家属的赔偿要求是无理的 E.医生在手术中来不及与患者家属沟通就做决定,加上初衷是好的,情有可原
A.尽力解除病人疾苦 B.肯定个人功利的同时去争取集体和社会的功利 C.以集体和社会功利为重 D.强调个人利益,集体社会功利与己无关 E.把集体和社会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
A.稳定特征是针对医德行为整体而言 B.以医德行为为基础 C.静态的医德概括 D.不断更新的医德表现 E.属于医务人员的个体医德
不参与三酰甘油消化吸收的是()
A.辅脂酶 B.磷脂酶A2 C.胆汁酸盐 D.脂蛋白脂肪酶 E.胆固醇酯酶
A.氨基酸代谢 B.糖的磷酸戊糖途径 C.甘油氧化 D.脂肪酸β-氧化 E.糖原合成
A.运送内源性三酰甘油 B.运送内源性胆固醇 C.运送外源性三酰甘油 D.逆向转运胆固醇 E.转运自由脂肪酸
A.嘌呤核苷酸循环 B.L-谷氨酸氧化脱氨作用 C.转氨基作用 D.还原脱氨 E.转氨基与谷氨酸氧化脱氨基的联合
A.体格健全 B.不生病就是健康 C.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良好状态 D.精神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E.不仅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A.肌肉震颤 B.焦虑、易激动 C.心律失常 D.可拮抗儿茶酚胺的缩血管作用 E.可致低钾血症
A.休克 B.胃液引流 C.肾衰竭 D.心力衰竭 E.糖尿病
A.心率增快 B.肺通气增加 C.血糖升高 D.血液重分布 E.蛋白分解增加
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扩张 B.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C.真毛细血管大量开放 D.少灌少流,灌多于流 E.微循环多灌多流
A.动脉血压进行性降低 B.皮肤黏膜发绀 C.非常烦躁 D.患者神志淡漠 E.少尿或无尿
A.凝血因子合成不足 B.贫血 C.血小板功能异常 D.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 E.纤溶系统功能亢进
A.呼吸衰竭 B.过敏性休克 C.DIC D.低血容量性休克 E.高排低阻型休克
A.g/ml B.mol/ml C.mol/g D.mmol/ml E.mol/L
A.崩解时限检查 B.粒度检查 C.分散均匀性检查 D.晶型检查 E.含量均匀度检查
A.微生物 B.动、植物或微生物 C.植物 D.动物 E.真菌
A.0.5ml B.1ml C.5ml D.2ml E.10ml
A.高排低阻型休克 B.呼吸衰竭 C.心源性休克 D.低血容量性休克 E.DIC
A.呼吸道传播 B.母婴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血制品传播 E.性接触传播
A.与特定抗原结合 B.由T细胞产生 C.与抗原无关 D.杀伤靶细胞 E.与多种抗原结合
A.细菌在稳定期繁殖速度最快 B.迟缓期细菌开始繁殖 C.稳定期细菌具有典型形态 D.对数生长期细菌具有典型形态 E.生长曲线反映细菌个体的繁殖方式和速度
A.需人工配制 B.配制后即可使用 C.可用于选择细菌 D.需高压灭菌后使用 E.具有多种用途
A.巴氏消毒法 B.超声波 C.高压蒸汽灭菌法 D.滤过除菌法 E.流通蒸汽灭菌法
A.荚膜 B.溶菌酶 C.黏附素 D.链激酶 E.胶原酶
A.机体无感染状态 B.机体免疫力占主导 C.病原菌占主导 D.身体与病原菌暂时平衡 E.临床症状明显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泌尿生殖道传播 D.通过胎盘直接传染 E.器官移植
A.粪-口途径传播 B.革兰阳性球菌 C.易培养 D.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 E.可形成芽胞
A.直接接触传播 B.垂直传播 C.无包膜 D.DNA病毒 E.引起增生性病变
A.产生神经毒素 B.引起强烈腹泻 C.嗜酸性 D.革兰染色阳性 E.有芽胞
A.皂苷类 B.生物碱 C.淀粉 D.黄酮 E.木脂素
A.甲醇 B.乙酸乙酯 C.酸水 D.氯仿 E.碱水
A.芦荟苷 B.黄芩苷 C.葛根素 D.黄芪甲苷 E.栀子苷
A.穿心莲内酯 B.银杏内酯 C.雷公藤甲素 D.青蒿素 E.冬凌草素
A.单糖多聚体 B.有还原性 C.高分子物质 D.有苷键 E.不溶于乙醇
A.分子较大,多为无定形粉末 B.多呈酸性 C.易溶于水、醇 D.多具辛辣味和刺激黏膜作用 E.具有溶血性
A.布他卡因 B.普鲁卡因 C.利多卡因 D.达克罗宁 E.可卡因
A.亚砜基 B.酚羟基 C.肼基 D.吩噻嗪环 E.萘啶环
A.抗炎抗风湿 B.抗溃疡 C.利尿 D.抗变态反应 E.降血糖
A.麻黄碱 B.羟喜树碱 C.东莨菪碱 D.山莨菪碱 E.右旋氯筒箭毒碱
A.烯胺结构 B.叔胺结构 C.烯醇式羟基 D.亚砜基 E.邻二酚羟基
A.芳烷基胺类钙拮抗药 B.苯并硫氮杂类钙拮抗药 C.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 D.氟桂利嗪类钙拮抗药 E.普尼拉明类钙拮抗药
A.硝苯地平 B.卡托普利 C.胺碘酮 D.普萘洛尔 E.地尔硫
关于盐酸西替利嗪的作用特点不包括()
A.H受体拮抗药 B.哌嗪类抗组胺药 C.第二代非镇静性抗组胺药 D.过敏介质释放抑制药 E.易离子化,作用强,时效长
A.氢化可的松 B.氟轻松 C.地塞米松 D.倍他米松 E.曲安西龙
A.雄甾烷 B.孕甾烷 C.胆甾烷 D.雌甾烷 E.谷甾烯
A.环加成反应 B.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 C.水解反应 D.缩合反应 E.还原反应
A.在正常组织中,经酶代谢生成无毒的代谢物 B.与肿瘤细胞亲和性高,而不能进入正常组织细胞 C.只在肿瘤细胞内代谢 D.在肿瘤组织中的代谢速度快 E.为前体药物
A.对酸或碱较稳定,不易发生水解反应 B.可发生重氮化一偶合反应 C.水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可析出白色沉淀 D.比普鲁卡因作用时效长,但强度弱 E.与吡啶硫酸铜试液作用产生紫堇色络合物
A.紫外线的能量 B.红外线能量 C.激光的能量 D.超声波的能量 E.荧光的能量
A.盐酸滴定液(0.149mol/L) B.盐酸滴定液(0.1491mol/L) C.盐酸滴定液(0.149mol/L) D.0.1491M/L盐酸滴定液 E.0.149mol/L盐酸滴定液
A.用托盘天平称量 B.仔细称量 C.用1/10000分析天平称量 D.称量相对误差应小于1/1000 E.两次称量的差值不超过0.3mg
A.0.08~0.12g B.0.09~0.11g C.0.06~0.2g D.0.05~0.15g E.0.1g左右
A.初熔和全熔两个读数均应报告 B.供试品受热出现发毛收缩及软化等变化,应作初熔判断 C.伞熔温度指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 D.初熔温度指供试品开始局部液化有明显液滴时的温度 E.供试品受热出现发毛收缩及软化等变化,均不作初熔判断
A.重氮化偶合反应 B.羟肟酸铁反应 C.三氯化铁反应 D.三氯化锑反应 E.铜盐反应
A.0.15~0.25g B.0.16~0.24g C.0.1~0.3g D.0.18~0.22g E.0.20g
A.含卤素药物的定量分析 B.含酚羟基药物的定量分析 C.含酯键药物的定量分析 D.还原性药物的定量分析 E.含芳伯氨基药物的定量分析
A.10min B.20min C.30min D.1h E.1.5h
A.美国药典 B.美国国家处方集 C.中国药典 D.日本药局方 E.欧洲药典
A.莨菪碱 B.小檗碱 C.青蒿素 D.吗啡 E.秋水仙碱
西替利嗪为()
A.丙胺类经典H1受体拮抗药 B.无嗜睡作用的H1受体拮抗药 C.三环类H1受体拮抗药,且有刺激食欲作用 D.过敏介质释放抑制药 E.H2受体拮抗药
赛庚啶为()
雷尼替丁为()
马来酸氯苯那敏为()
A.药物纯度 B.特殊杂质 C.杂质限量 D.一般杂质 E.信号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