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医疗事故 B.二级医疗事故 C.三级医疗事故 D.四级医疗事故 E.五级医疗事故
A.1966年 B.1970年 C.1978年 D.1988年 E.1995年
A.封闭式 B.开放式 C.复合式 D.探索式 E.偏向式
A.受遗传、学习影响 B.是因势利导的依据 C.随年龄增长而变得明显 D.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 E.是改变不良行为的关键
A.健康档案编写原则是灵活性、结构化 B.健康档案的形式应简单、通俗、实用 C.健康档案的内容要求完整性、逻辑性、准确性、严肃性和规范化 D.健康档案的内容应能反映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次 E.一个区内的健康档案形式可多样化,不需统一
A.适用于门诊慢性疾病病人 B.针对病人个体制定疾病预防措施 C.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D.可减少疾病残疾 E.适用于术后康复期的病人
A.谈话内容不要过广 B.加强评论和表态 C.多用描述性语言 D.耐心倾听 E.控制情绪,保持冷静
A.人群健康学指标 B.日常生活质量指标 C.临床健康学指标 D.社会健康学指标 E.躯体健康学指标
A.文化程度 B.阅读能力 C.读写能力 D.学习积极性 E.知识背景
A.倾向因素 B.促成因素 C.强化因素 D.抑制因素 E.强制因素
A.评估目标人群的健康需求 B.确定要解决的问题 C.提出干预措施 D.制订总目标 E.制订评价方案
A.形成的时间已久的行为 B.找出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 C.核实刚刚形成的行为 D.确定目标人群疾病或健康问题发生的行为危险因素 E.找出正处在发展期的行为
A.面部表情 B.仪表形象 C.动态语言 D.同类语言 E.体态语言
A.心理卫生知识 B.疾病预防知识 C.就诊知识 D.随访知识 E.行为训练知识
A.个人和家庭的利益 B.个人和社区的利益 C.政府和非政府的利益 D.卫生机构和政府的利益 E.卫生机构和社会经济部门的利益
A.严格的目的性 B.明确的科学性 C.特定的对象 D.广泛的领域 E.一定的权威性
A.讨论开始首先确定讨论提纲 B.常用座位排列为圆形 C.谈论时间宜在1小时左右 D.人数多控制在6~10人 E.常用座位排列为马蹄铁形
A.刺激-行为反应-有机体 B.刺激-有机体-行为反应 C.有机体-刺激-行为反应 D.有机体-行为反应-刺激 E.行为反应-有机体-刺激
A.即指自我传播 B.即指人内传播 C.即指人际传播 D.是公共关系学的理论基础 E.是组织以外小群体的传播活动
A.电离辐射灭菌 B.压力蒸汽灭菌法 C.环氧乙烷灭菌法 D.干热灭菌法 E.湿热灭菌法
A.表皮葡萄球菌 B.不动杆菌 C.大肠杆菌 D.支原体 E.衣原体
A.由上往下擦拭 B.由右向左擦拭 C.由左向右擦拭 D.由外向内擦拭 E.由内向外擦拭
A.10%以下 B.30%以下 C.50%以下 D.70%以下 E.90%以下
A.洗涤去浆 B.消毒 C.灭菌 D.暴晒 E.去离子水湿润
A.年龄和性别 B.基础疾病和目前状况 C.抗生素应用情况 D.意识状态和心理反应 E.防御功能和病原体定植部位
A.维生素B B.叶酸 C.泛酸 D.维生素K E.维生素C
A.两侧大腿外侧1/3及肛门周围 B.两侧大腿内侧1/3及肛门周围 C.两侧大腿上部及肛门周围 D.两侧大腿外侧1/3及肛门 E.两侧大腿内侧1/3及肛门
A.高效消毒法 B.中效消毒法 C.低效消毒法 D.灭菌法 E.机械清洁法
A.基础质量评价 B.服务质量评价 C.环节质量评价 D.过程质量评价 E.终末质量评价
A.乙型肝炎 B.艾滋病 C.钩端螺旋体病 D.疟疾 E.甲型肝炎
A.1天 B.3天 C.2天 D.7天 E.14天
A.介入治疗 B.母婴同室 C.滥用抗生素 D.气管切开 E.呼吸机辅助呼吸
A.HIV血清抗体阳性,HIV数量极高,传染性极强 B.HIV血清抗体阴性,HIV数量很少,传染性很低 C.HIV血清抗体阴性,HIV数量极高,传染性极强 D.发生在感染后24周内,也可长达12个月 E.可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
A.医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B.交叉感染、自身感染 C.医源性感染、交叉感染、自身感染 D.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E.内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
A.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时,可采用连续给药方案 B.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采用连续给药方案,避免毒性反应 C.氨基苷类抗生素采用间歇式给药方案,不宜静脉推注 D.静脉点滴抗生素的溶液,原则选用生理盐水,除必要时才选用5%葡萄糖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 E.原则上两种抗生素不宜于同一溶液中静注或静滴
A.走廊 B.化验室 C.严密隔离病室 D.病人浴室 E.治疗室
A.含氯化合物 B.碘伏 C.戊二醛 D.乙醇 E.氯己定
A.麦格雷戈 B.赫茨伯格 C.弗隆姆 D.亚当斯 E.马斯洛
A.化学检测 B.生物监测 C.物理检测 D.工艺监测 E.试纸检测
A.与自己观念一致的信息 B.与自己无关的信息 C.令自己费解的信息 D.令自己反感的信息 E.令自己气愤的信息
A.促进服务对象健康 B.强化健康人群的健康意识 C.改善高危人群的生活习惯 D.改进患病人群的健康状况 E.改善残疾人群的生活质量
A.头脑风暴法 B.名义决策法 C.德尔菲法 D.集体决策法 E.谈话法
A.细菌 B.病毒 C.衣原体 D.螺旋体 E.支原体
A.操作技能培训 B.病人现身说法 C.模仿学习 D.行为矫正 E.模拟与游戏
A.移位途径 B.细菌具有黏附力 C.适宜的pH D.生物屏防 E.细菌易位
A.心理卫生知识 B.疾病防治知识 C.就诊知识 D.卫生常识 E.行为训练知识
A.纠正偏差 B.力求简化 C.反映本质 D.制定计划 E.规范管理
A.负压吸引 B.体液引流 C.提高机体免疫力 D.药物祛痰 E.翻身、叩背
A.普通手术室 B.儿科病房 C.妇产科检查室 D.注射室 E.治疗室
A.严密隔离 B.接触隔离 C.消化道隔离 D.保护性隔离 E.呼吸道隔离
A.不良疾病行为 B.A型行为 C.不良生活习惯 D.戒除不良嗜好 E.C型行为
A.2h内 B.12h内 C.24h内 D.36h内 E.48h内
A.1~3层 B.2~4层 C.3~5层 D.4~6层 E.5~7层
A.单独设置房间以提醒医务人员离开时洗手 B.便于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监护 C.将感染源与传播的途径分开 D.将感染源与易感宿主从空间上分开 E.方便家属探视
A.病毒 B.衣原体 C.细菌 D.真菌 E.肺孢子虫
A.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B.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C.出院时已处于潜伏期且出院后不久发生的感染 D.新生儿经产道分娩时发生的感染 E.手术后输血造成的病毒感染
A.与疾病有关的行为 B.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C.促进健康的行为 D.危害健康的行为 E.与健康相关的行为
A.易懂 B.科学性 C.针对性 D.前瞻性 E.指导性
A.对一切感染症都应尽早使用高效广谱抗菌药物 B.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考虑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C.有了各种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就不成问题了 D.抗菌药物可用作消毒剂,对皮肤伤口消毒 E.发热病人都是感染,均可用抗菌药物治愈
A.自主发展阶段 B.被动发展阶段 C.主动发展阶段 D.调整发展阶段 E.巩固发展阶段
A.决定人员配备 B.确立组织目标 C.形成组织结构 D.划分业务工作 E.确定职责和权限
A.自发形成 B.较强的约束力 C.讲究效率 D.方式灵活 E.沟通方便内容广泛
A.求真 B.求广 C.求新 D.求短 E.求近
A.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B.甲状腺手术 C.疝修补术 D.输卵管结扎术 E.膝软骨摘除术
A.3% B.4% C.5% D.8% E.9%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实行科学化管理 C.调动人的积极性 D.公平的分配制度 E.满足需要
A.以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为目标 B.已初步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C.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 D.系统的干预活动 E.融合了多种学科理论
A.严格洗手,严格无菌操作 B.熟练的穿刺、插管技术 C.留置导管的时间不宜过长 D.使用合格的一次性医疗用品 E.配制的溶液可在冰箱内保存1周
A.对每位参与者表示欢迎 B.请每位参与者自我介绍 C.对发言踊跃者给予肯定性反馈 D.提出可引发争论的开放式问题以打破僵局 E.讨论偏离主题时,出于礼貌,不作任何引导
A.无意模仿 B.有意模仿 C.强迫模仿 D.正性强化 E.负性强化
A.选择授权对象 B.明确授权内容 C.形成沟通渠道 D.及时调整计划 E.评价授权效果
A.握手 B.使用血制品 C.母婴传播 D.静脉吸毒 E.输血
A.目标数目越多越好 B.目标应明确、恰当 C.全部交给下级完成 D.目标数目越少越好 E.未实现目标应严惩
A.艾滋病 B.甲型肝炎 C.肠炭疽 D.麻疹 E.腮腺炎
A.传染源是蚊蝇 B.炭疽芽胞能耐受煮沸5min C.炭疽杆菌繁殖体对热不敏感 D.炭疽芽胞在泥土中可生存10年以上 E.患有炭疽的家畜允许解剖
A.观察阶段中每个病房人群所有存在和新发的感染病例 B.特定部位感染危险人群中新发生该部位医院感染的频率 C.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人群中新发生的医院感染的频率 D.用来统计处于危险人群中新发生医院感染的频率 E.现况调查或横断面研究
A.医院感染 B.非医院感染 C.正常现象 D.并发症 E.社会感染
A.≥104cfu/ml B.≥105cfu/ml C.≥106cfu/ml D.≥107cfu/ml E.≥108cfu/ml
A.洗手 B.使用抗生素 C.使用消毒剂 D.穿隔离衣 E.手消毒
A.传播健康信息 B.干预不健康的行为 C.帮助个体树立健康观念 D.帮助群体采纳健康生活方式 E.提高生活质量
A.提问 B.倾听 C.重复 D.使用附加语 E.澄清
A.比较灵活 B.约束力一般 C.不需借助非正式沟通以弥补不足 D.效果较好 E.速度较慢
A.急性菌痢 B.急性肠炎 C.二重感染 D.败血症 E.菌群移位
A.血液隔离 B.接触隔离 C.呼吸道隔离 D.严密隔离 E.消化道隔离
A.形成评价 B.总结评价 C.过程评价 D.效应评价 E.结局评价
A.清洁剂 B.高效消毒剂 C.灭菌剂 D.中效消毒剂 E.低效消毒剂
A.封闭式提问 B.开放式提问 C.探索式提问 D.诱导式提问 E.特定式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