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发生、发展和控制的一门学科 B.病原体特征的一门学科 C.流行病学特征的一门学科 D.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的一门学科 E.控制措施的一门学科
A.医院感染率的监测 B.高危科室监测 C.综合性监测 D.暴发监测 E.一级护理合格率的监测
A.普通手术室 B.急诊室 C.妇产科检查室 D.层流洁净手术室 E.换药室
A.转移 B.共生 C.定植 D.定居 E.易位
A.使用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 B.呼吸机的湿化器用冷开水 C.管道定期更换 D.做好气道护理 E.有效的吸痰、拍背
A.同桌进餐不会感染HIV B.离体后的HIV抵抗力很弱 C.结核杆菌对消毒剂抵抗力强;只能用高、中效消毒剂 D.结核杆菌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强,在阴暗处可存活数月至数年 E.结核杆菌在直射阳光下能生存8~10d
A.避免扰乱患者正常的防御机制 B.减少使用广谱抗生素 C.必要时实施限制使用抗生素制度 D.明确患者的潜在病灶 E.对感染指数高的患者采取传染性隔离
A.使用负压 B.每小时至少换气6次 C.工作人员戴高效口罩 D.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如病人离开病房应戴口罩 E.采用呼吸道隔离
A.查找感染源 B.对感染病人和周围人群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C.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病人 D.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E.调换所有工作人员
A.对一切感染症都应尽早使用高效广谱抗菌药物 B.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考虑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C.有了各种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就不成问题了 D.抗菌药物可用作消毒剂,对皮肤伤口消毒 E.发热病人都是感染,均可用抗菌药物治愈
A.控制 B.人员管理 C.评价 D.组织 E.计划
A.体温计专人使用,用后须经高水平消毒才能用于其他病人 B.血压计可以给不同病原菌感染者共同使用 C.传染病人使用后的物品,丢在黑色垃圾袋中 D.病历可随意进出隔离室 E.检验标本需放在容器内,但不需要加盖
A.一次性口罩 B.医用防护口罩 C.外科口罩 D.清洁手套 E.一次性无菌手套
A.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 B.病人使用后的心电图机应清洗后方可给其他病人使用 C.允许家属探视 D.每周进行一次病室消毒 E.为病人输液时只需戴手套
A.应用抗菌药物之后 B.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C.应用抗菌药物之前 D.更换抗菌药物时 E.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时
A.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细菌性肺炎 E.急性肠炎
A.β内酰胺类采用间歇给药方案 B.大环内酯类可采用连续给药方案 C.多烯抗菌药物可采用连续给药方案 D.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可采用间歇给药方案 E.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可采用隔日给药方案
A.10%以下 B.10%~30% C.30%~50% D.50%~70% E.70%以上
A.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和白细胞>20个/低倍视野 B.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和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 C.鳞状上皮细胞<15个/低倍视野和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 D.鳞状上皮细胞<15个/低倍视野和白细胞>20个/低倍视野 E.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和白细胞>30个/低倍视野
A.≥5cfu/ml B.≥10cfu/ml C.≥100cfu/ml D.≥500cfu/ml E.≥1000cfu/ml
A.近期曾用或正在用抗菌药物 B.出现腹泻,伴有大便性状改变 C.发热,≥37.5℃ D.腹痛或腹部压痛 E.周围血白细胞升高
A.感染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 B.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C.切口有红、肿、热、痛 D.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E.切口有脓性分泌物
A.老年人长期卧床 B.加强肺活量的训练 C.咳嗽反射减弱 D.呼吸系统纤毛运动、清除功能下降 E.脏器功能低下
A.注意小儿的皮肤清洁 B.注意饮食卫生 C.注意环境卫生 D.注意手卫生 E.出现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继续工作
A.保护性隔离 B.空气传播的隔离 C.飞沫传播的隔离 D.接触传播的隔离 E.消化道传播隔离
A.定期体检 B.建立健康档案 C.调入时不进行体检 D.了解受感染情况 E.调离时进行体检
A.注射 B.抽血 C.清洗器械 D.生活护理 E.手术
A.挤血并冲洗伤口 B.清创和消毒 C.报告和记录 D.跟踪监测 E.直接包扎
A.注意操作前洗手 B.只注意操作后洗手 C.手污染环境 D.手污染物品 E.有的护理人员本身就是病原携带者
A.不必消毒 B.2000mg/L有效氯浸泡30分钟以上 C.煮沸10分钟 D.流通蒸汽消毒10分钟 E.流通蒸汽消毒5分钟
A.输血 B.使用血制品 C.静脉吸毒 D.污染的诊疗器械 E.直接接触
A.贮存冰箱内壁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B.贮存冰箱内壁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C.贮存冰箱内壁用过氧乙酸擦拭消毒 D.阳性血液和血制品尽快彻底焚烧 E.贮存的冰箱解冻后的冰水,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排放
A.用清水擦拭 B.用低效消毒剂擦拭 C.用高效消毒剂擦拭 D.用紫外线照射 E.用清洁剂擦拭
A.艾滋病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B.艾滋病病原体抵抗力很强 C.消毒剂很难将其杀灭 D.艾滋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E.艾滋病可以通过一般接触传播
A.同桌进餐传播 B.握手传播 C.拥抱传播 D.母婴传播 E.共用浴具传播
A.200mg/L B.250mg/L C.500mg/L D.1000mg/L E.2000~5000mg/L
A.皮肤发生破损,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B.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C.摘手套后立即洗手 D.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E.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A.内衣 B.被褥 C.浴巾 D.马桶 E.碗筷
A.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B.人不易感 C.主要病原体为汉坦病毒 D.人成为传染源的情况很少 E.可经鼠咬、革螨、羌螨、蚤、蚊虫叮咬传播
A.呼吸道感染 B.消化道感染 C.血液感染 D.皮肤破损接触感染 E.皮肤伤口接触感染
A.消毒2小时后,深埋2米以下 B.焚烧处理 C.过氧乙酸熏蒸消毒 D.环氧乙烷熏蒸消毒 E.置于双层黑色不透水塑料袋内
A.压力蒸汽灭菌 B.加入0.2%过氧乙酸作用30~60分钟 C.纸盒、纸袋盛装后焚烧 D.季铵盐类消毒剂消毒 E.不必进行处理
A.管理是管理者协调人及其他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过程,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B.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C.管理具有科学性及艺术性 D.管理具有社会性而无自然性 E.管理是人类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协作活动,是为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而进行的
A.人员 B.资金 C.设备 D.客户 E.信息
A.人员的选择、聘任、考核、晋升及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B.人员的选择、聘任、考核、晋升及辞退与开除 C.人员的选择、面试及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人员的选择、聘任、考核、晋升及时间的利用 E.人员的选择、聘任、考核、晋升及信息的收集整理
A.组织 B.人员配置 C.控制及评价 D.协调 E.领导
A.韦伯 B.梅奥 C.法约尔 D.泰勒 E.麦格雷戈
A.整分合原则 B.反馈原则 C.能级原则 D.弹性原则 E.价值原则
A.计划是指工作或行动之前拟订的方案,包括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等 B.计划工作的实质就是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 C.要做好计划工作,必须解决"5W1H",即what、why、when、where、who、how D.计划工作的核心是决策 E.计划一旦制订,则不能改变
A.评估形势 B.系统原则 C.整体原则 D.评估原则 E.组织资源
A.应包括时间、空间、数量三要素 B.目标能指导组织内部资源最合理的分配 C.目标应具有一定的想象性,包括程序、步骤、规则等 D.目标能达到组织经营活动的最佳效果 E.目标能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潜力
A.目标管理又称成果管理 B.目标管理是由组织的员工共同参与的 C.目标管理是组织设计的重要因素 D.制定目标应具体、可行且能够客观衡量效果 E.以共同制定的目标为依据来检查和评价目标达到情况
A.目标由上下级共同制定,下级在制定过程中有充分的自主权 B.强调下级目标对上级目标的服从 C.成果评价方法是由员工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D.让员工自己当老板,自己管理自己 E.工作成效是评价重点
A.平均寿命健康教育 B.覆盖率 C.发病率 D.患病率 E.死亡率
A.推延 B.不予理睬 C.和平共处 D.压制冲突 E.转移目标
A.化学消毒剂的细菌含量为150cfu/ml B.使用中紫外线灯管的照射强度为80μW/cm2 C.消毒后的喉镜细菌菌落数为30cfu/件 D.透析器入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为500cfu/ml E.透析器出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为2500cfu/ml
A.交谈技巧 B.非语言沟通 C.开放式提问技巧 D.行为训练技巧 E.沉默技巧
A.12h后 B.24h后 C.36h后 D.48h后 E.72h后
A.呼吸机管道 B.麻醉机管道 C.胃镜 D.喉镜 E.手术用止血钳
A.30%以下 B.40%以下 C.50%以下 D.60%以下 E.70%以下
A.提问 B.倾听 C.重复 D.集中精力 E.澄清
A.比较严肃 B.有较强的约束力 C.易于保密 D.效果较好 E.速度较慢
A.1类 B.2类 C.3类 D.4类 E.5类
A.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 B.脱去无菌手套 C.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D.接触病人血液后 E.接触病人体液后
A.用过的针头采用双手“复帽” B.不将针尖指向身体任何部位 C.采用单手“复帽”技术 D.污染针头置入防水耐刺穿的容器内 E.严禁处置前折弯或折断针头
A.呼吸道传播 B.空气传播 C.消化道传播 D.接触传播 E.性传播、血液传播
A.科学管理 B.人性理论管理 C.非科学管理 D.行为科学管理 E.系统管理原理
A.有效氯1000mg/L,作用30~60min B.有效氯2000mg/L,作用30~60min C.有效氯5000mg/L,作用1~2h D.有效氯10000mg/L,作用2~6h E.有效氯20000mg/L,作用2~6h
A.3g B.4g C.5g D.6g E.8g
A.医生对患者的咨询 B.出版书籍 C.在公共汽车上做广告 D.在电视上做广告 E.在广播里进行宣传
A.高工作、低关系B.高工作、高关系C.中工作、中关系D.低工作、低关系E.低工作、高关系
A.社会需求 B.社会竞争 C.服务对象的需求 D.组织资源 E.时间因素
A.社会比较理论 B.期望论 C.归因论 D.强化论 E.E双因素论
A.沟通的核心是信息传递和理解 B.组织中应避免出现非正式沟通 C.手势和符号也是信息的表达方式 D.反馈在沟通过程也很重要 E.信息传递需要相应的渠道
A.以平等态度对待下属 B.具体指明问题所在 C.批评对事不对人 D.以行动强化语言 E.提出防范错误的建议
A.结核性脑膜炎 B.骨关节结核 C.开放性肺结核 D.淋巴结结核 E.结核性腹膜炎
A.强调通过检查手段提高质量 B.强调顾客的需要和诚信 C.强调对员工尊重、引导、激励、授权 D.强调通过改进持续性提高质量 E.强调全员参与
A.疑似细菌感染,决定在使用抗生素前,应留取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 B.清洁无菌手术术前可不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C.原则上一般使用生理盐水作为抗生素静脉点滴的溶液 D.万古霉素不作预防性抗生素使用 E.为节省时间,一般可把两种抗生素置于同一溶液中输注
A.20% B.30% C.40% D.50% E.60%
A.ICU病房 B.普通内科病房 C.门诊接诊室 D.放射科 E.门诊注射室
A.封闭式提问 B.开放式提问 C.探索式提问 D.偏向式提问 E.复合式提问
A.碘伏 B.苯扎溴铵 C.过氧化氢 D.氯己定 E.乙醇
A.把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具有传染性进行隔离预防 B.把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视为具有传染性进行隔离预防 C.把所有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视为具有传染性进行隔离预防 D.把传染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视为具有传染性进行隔离预防 E.把传染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具有传染性进行隔离预防
A.100 B.200 C.500 D.700 E.800
A.需要层次理论 B.激励-保健理论 C.行为改造理论 D.公平理论 E.期望理论
A.胃炎 B.痰中培养大肠埃希杆菌 C.阑尾炎 D.新生儿腹泻 E.产后乳腺炎
A.封闭式提问 B.探索式提问 C.开放式提问 D.诱导式提问 E.复合式提问
A.人际传播 B.自我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E.大众传播
A.控制的标准必须是先进、合理的 B.有效控制系统应是合理、适用的 C.控制手段应顾及到例外情况的发生 D.有效控制系统能够提供及时的反馈 E.有效控制系统依赖于准确的数据
A.基础质量评价 B.服务质量评价 C.环节质量评价 D.综合评价 E.终末质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