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血常规 B.胸片 C.胸部CT D.支气管扩张试验 E.痰找抗酸杆菌 F.痰细胞病理学检查 G.心电图 H.心脏超声 I.支气管镜检查
A.铜绿假单胞菌 B.肺炎克雷伯杆菌 C.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D.军团菌 E.支原体
A.入院前90天应用抗生素 B.本次入院时间2天 C.所在社区或医疗单位耐药比例增高 D.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E.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A.C(意识状态)新出现精神症状 B.U(尿素)≥7mmol/L C.R(呼吸频率)≥20次/min D.B(血压)收缩压≤90mmHg,或舒张压≤60mmHg E.年龄≥65
A.药物未覆盖病原菌或为耐药菌感染 B.特殊病原菌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真菌、病毒等 C.可能出现感染并发症,如脓胸,或存在影响疗效的宿主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 D.非感染性疾病误诊为肺炎 E.以上全都是
A.最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 B.起病较急,病程5~7天 C.常有高热,全身症状明显 D.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声嘶,部分患者有腹泻、腹痛 E.血白细胞正常或偏低
A.流感病毒为DNA病毒 B.起病急,潜伏期1~3天 C.抗原变异是流感病毒独特的和最显著的特征 D.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E.临床分为单纯型,胃肠型,肺炎型和中毒型
A.隔离 B.抗病毒治疗 C.加强营养 D.注意休息 E.及早应用抗生素
A.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完全不可逆 B.COP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 C.多种细胞参与COPD的气道炎症,其中中性粒细胞是主要的效应细胞 D.COPD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的病理变化 E.早期COPD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最大通气量、最大呼吸中气流速多为正常
A.轻度:FEV/FVC<80%,FEV≥80%预计值 B.中度:FEV/FVC<80%,50%≤FEV<80%预计值 C.重度:FEV/FVC<70%,30%≤FEV<50%预计值 D.极重度:FEV/FVC<50%,FEV≤30%预计值 E.极重度:FEV<70%预计值,伴慢性呼吸衰竭
A.急性脊髓炎 B.Guillain-barre综合征 C.急性甲亢性肌病 D.周期性瘫痪 E.重症肌无力 F.Lambert-Eaton综合征 G.多发性肌炎 H.癔病性瘫痪
A.肌电图 B.肿瘤系列 C.脑脊液检查 D.心电图 E.血钾 F.甲功 G.新斯的明试验 H.心肌酶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基本排除那些疾病()提示:入院第二天检查。血钾:3.9mmol/L;肌酸激酶CK117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9U/L;T32.8nmol/LFT39.5pmol/L,T4120nmol/LF,T4,21.8pmol/L脑脊液清亮,压力120mmHO,细胞数10×10/L,蛋白0.35G/L、氯化物125mmol/L,糖3.2mmol/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T波低平。肌电图:F波延迟。新斯的明试验(-)。
A.多发性肌炎激素治疗 B.周期性瘫痪补钾治疗 C.Landry上升性麻痹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浆交换 D.甲亢性周期性瘫痪丙基硫氧嘧啶 E.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呼吸机辅助呼吸激素治疗 F.癔病性瘫痪心理治疗 G.急性甲亢性肌病丙基硫氧嘧啶
A.口服10%氯化钾治疗,日总量可达10g B.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C.醋氮酰胺治疗有效 D.女性多于男性 E.随年龄增长发作次数增加 F.通常晨醒时发病 G.可有肢体疼痛、麻木、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 H.只累及肢体肌肉,口咽肌、呼吸肌不受累
A.口服10%氯化钾治疗,日总量不超过6g B.避免过饱、酗酒、过劳 C.口服氨体舒通200mg bid D.0.9%NS500ml+10%氯化钾10ml静滴 E.口服乙酰唑胺250mgtid F.平日宜高钾高钠饮食预防发作 G.口服2%高锰酸钾1gtid H.平日宜少食多餐
A.Fisher综合征被认为是GBS变异型,表现为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 B.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C.Charcot综合征被认为是GBS变异型,表现为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 D.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E.Fisher综合征被认为是GBS变异型,表现为双侧面瘫、呼吸无力、腱反射消失 F.目前研究认为,皮质类固醇治疗效果最佳,应及早使用 G.Charcot综合征被认为是GBS变异型,表现为双侧面瘫呼吸无力腱反射消失 H.感觉障碍较轻,呈手套袜子形分布,无肌肉疼痛
A.病前1~4周有感染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B.四肢对称性软瘫 C.末梢型感觉障碍 D.F波或H反射延迟,CSF蛋白细胞分离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E.颅神经受累,以眼外肌麻痹最常见,其次为球麻痹 F.呼吸肌麻痹是GBS的主要死因,缺氧时应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G.皮质类固醇治疗效果最佳,及早使用 H.血浆交换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A.乙肝肝硬化 B.酒精性肝硬化 C.肝转移癌 D.结核性腹膜炎 E.心功能不全
A.腹水穿刺 B.AFP C.肝功能 D.腹部B超 E.心电图 F.肝穿刺
A.雄激素增加 B.雌激素增加 C.雄激素减少 D.雌激素减少 E.糖皮质激素减少
A.门脉压力增高 B.低白蛋白血症 C.高γ-球蛋白血症 D.肝淋巴液生成过多 E.继发性醛固酮增多
A.血容量增加 B.肝肾综合征 C.营养吸收障碍 D.上消化道出血 E.脾功能亢进
A.X线吞钡 B.内镜检查 C.大便潜血检查 D.腹部B超 E.腹腔镜
A.血尿素氮升高 B.诱发肝性脑病 C.脾脏增大 D.出现肝肾综合征 E.腹水增多
A.立即配血、输血 B.静脉注射止血药物 C.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D.吗啡镇静 E.垂体右叶素静滴 F.雷尼替丁静滴
病历摘要:男性,55岁。胸痛3小时,伴出冷汗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吸烟史。体检:BP150/70mmHg,心率80次/分,律齐,心音减弱,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底可闻及细湿啰音。心电图显示 图1 图2 图3 图4
A.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 B.脑卒中 C.高血压病 D.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E.急性心包炎 F.风湿性心脏病 G.早期复极综合征 H.急性胆囊炎 I.急性胰腺炎
A.超声心动图 B.头颅CT C.心肌酶谱 D.肌钙蛋白 E.冠脉造影 F.胸片 G.凝血常规检查 H.血常规
A.急性心包炎 B.冠心病 C.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D.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E.肺栓塞 F.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G.室性逸搏心律 H.交界性逸搏心律 I.心功能KillipⅠ级 J.心功能KillipⅡ级
A.心宝丸 B.阿托品 C.人工心脏起搏器 D.异丙肾上腺素 E.急诊冠脉造影和PCI F.麻黄素 G.阿司匹林 H.氯吡格雷 I.低分子肝素 J.利多卡因预防室性期前收缩
A.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B.室性心动过速 C.左束支传导阻滞 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右束支传导阻滞 F.房室分离 G.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H.窦性心动过速
A.心室率180次/分 B.V呈rsR’ C.QRS宽大畸形,时限>120ms D.房室分离 E.室性融合波 F.心室率绝对不规则 G.心室率绝对规则 H.心室夺获 I.胸导联QRS波呈同向性
A.西地兰 B.利多卡因 C.乙胺碘呋酮 D.电复律 E.人工心脏起搏器 F.普罗帕酮 G.补钾 H.奎尼丁
A.用交流电复律 B.电击前无需停用地高辛 C.电击能量用50~100焦耳 D.电击能量用200~300焦耳 E.用同步电复律 F.用非同步电复律 G.用安定静脉注射,病人镇静后电复律 H.病人在清醒状态下电复律
A.交界性逸搏 B.窦性心动过速 C.房性早搏 D.室性早搏 E.心房颤动 F.心室颤动 G.心房扑动 H.窦性心律不齐
A.脑出血 B.脑室出血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化脓性脑膜炎 E.病毒性脑炎 F.脑肿瘤卒中 G.脑栓塞 H.高血压性脑病
A.头CT B.腰穿 C.DSA D.TCD E.脑电图 F.头MRI G.心电图 H.诱发电位
病历摘要:患者,男,70岁。2小时前打麻将时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胃内容物2次,随后右侧肢体抽动,持续5分钟后缓解,由家人送来急诊,由高血压病史10年,否认心脏病,糖尿病史。入院查体:BP180/100mmHg,HR68次/分,律齐,神志清,痛苦面容,检查能配合,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Ⅴ度,病理征未引出,颈强直,双侧Kerning征(+)。
A.粟粒样动脉瘤 B.动静脉畸形 C.脑底异常血管网(MoyamoyA) D.梭形动脉瘤 E.颅内肿瘤 F.脑血管炎 G.血液病 H.抗凝治疗的并发症
A.大部分动脉瘤位于前循环,多为单发 B.多发动脉瘤多位于两侧相同的血管 C.动脉瘤破裂频率最多的是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 D.动静脉畸形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分布区 E.动静脉畸形常见于大脑前动脉分布区 F.大部分是粟粒样动脉瘤 G.大部分是梭形动脉瘤 H.蛛网膜呈无菌性炎症反应
A.再出血 B.脑血管痉挛 C.扩展至脑实质内出血 D.急性脑积水 E.急性脑积水 F.癫痫发作 G.肺部感染 H.消化道出血
A.绝对卧床,保持安静,避免引起血压及颅内压增高的诱因 B.可用20%甘露醇、速尿、白蛋白等脱水治疗 C.可使用抗纤溶药物防止再出血 D.可应用钙通道拮抗剂 E.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 F.使用多巴胺升高血压防止血管痉挛 G.应用抗癫痫药物 H.限制液体1000ml/天
A.0级 B.Ⅰ级 C.Ⅱ级 D.Ⅲ级 E.Ⅳa级 F.Ⅳb级 G.Ⅴa级 H.Ⅴb级
A.神经因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纤维) B.血液从动脉瘤破口冲出的机械刺激 C.5-羟色胺系统 D.儿茶酚胺 E.血管紧张素 F.红细胞分解产物 G.炎性和免疫反应 H.平滑肌细胞的钙超载
A.腹部X线透视 B.腹腔穿刺检查 C.血常规 D.血、尿淀粉酶 E.腹部B超 F.ECG
应考虑哪些疾病()提示:查血淀粉酶300U(Somogyi法),WBC14×10/L,心电图未见异常
A.急性胃炎 B.急性胆囊炎 C.急性阑尾炎 D.急性胰腺炎 E.急性心肌梗塞 F.肠梗阻
A.血常规 B.腹部B超 C.血清淀粉酶 D.正铁血白蛋白 E.X线透视
A.腹部CT B.腹腔穿刺 C.血气分析 D.胃镜 E.肝肾功能
A.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B.败血症 C.合并胆囊炎 D.急性腹膜炎 E.并发胰腺囊肿 F.合并胆石症
A.尿淀粉酶升高迟于血淀粉酶升高 B.血、尿淀粉酶在腹痛是同时升高 C.血淀粉酶只持续48小时 D.淀粉酶高低反映病情的轻重 E.正常血清总淀粉酶的活性全部来自胰腺 F.腹水淀粉酶升高应考虑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A.上腹压痛、反跳痛 B.出现ARDS C.血WBC升高 D.血淀粉酶升高3倍以上 E.血清钙离子减少
A.积极补液,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治疗 B.禁食 C.胃肠减压 D.抗生素治疗 E.PPI抑酸治疗 F.生长抑素静滴 G.手术治疗
A.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B.结核性脑膜脑炎 C.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D.化脓性脑膜炎 E.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F.病毒性脑膜炎 G.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DJ) H.神经梅毒
A.脑脊液 B.头颅CT或MR C.血培养 D.脑电图 E.胸部X-ray F.结核菌素试验 G.诱发电位 H.TCD
诊断单疱病毒性脑炎有赖于()提示:腰穿:脑脊液压力240mmHO,脑脊液清亮,常规WBC96×10/L,RBC80×10/LN45%、L55%、生化蛋白0.484G/L、氯化物125mmol/L,糖4.0mmol/L,涂片未发现隐球菌和抗酸杆菌,细胞学提示单核淋巴反应。脑电图示广泛性重度异常,左侧颞顶区阵发性棘慢波。头颅MR:左侧颞叶片状异常信号,18×30mm,TW呈低信号,TW及压水成像呈高信号,局部占位效应明显。
A.脑脊液常规异常 B.脑电图改变 C.影像学改变 D.临床表现和体征 E.HSV抗原检测 F.脑组织活检发现嗜酸性包涵体 G.双份脑脊液和双份血清HSV抗体检测,双份脑脊液抗体增高,1:80(+);4周后双份脑脊液抗体1:640(+);血/脑脊液抗体比为15 H.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
A.可靠的病史 B.神经系统检查 C.脑脊液检查 D.脑电图检查 E.CT扫描 F.MR扫描 G.ECT H.PECT
A.仅1次发作马上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 B.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药 C.口服药物剂量均自低剂量开始,个体化治疗,效果不佳时可暂增量 D.尽量单药治疗 E.坚持长期有规律用药 F.换药时可马上停用旧药,加用新药 G.停药原则目前多主张在癫痫完全不发作后,继续用药3~5年,以后逐渐停药 H.有脑器质性病变的癫痫病人多需终身用药
A.癫痫持续发作之间,意识未完全性恢复,又频繁再发 B.频繁发作伴颅内压增高 C.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不自行停止 D.频繁发作 E.一次发作的意识障碍 F.发作的持续精神异常 G.发作后出现Todd瘫 H.反复发作出现智能障碍
A.高血糖 B.脑水肿 C.儿茶酚胺水平急骤升高,可引发心律紊乱――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D.肺血管压力明显增髙,可发生严重的肺水肿 E.体内乳酸堆积,可致蛋白尿 F.高热、脱水 G.偏瘫 H.代谢紊乱:乳酸中毒
A.给予口服抗癫痫药 B.给予维持生命体征措施 C.预防脑水肿 D.积极治疗原发病 E.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F.静脉注射安定 G.肌肉注射副醛 H.静脉注射氯丙嗪
A.Lambert-Eaton综合征 B.肉毒杆菌中毒 C.肌营养不良症 D.多发性肌炎 E.Guillain-Barre综合征 F.周期性瘫痪 G.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H.重症肌无力
A.腰穿 B.急查生化 C.胸腺CT D.疲劳试验 E.新斯的明试验 F.重复神经电刺激和单纤维肌电图 G.血心、肝功能检查 H.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A.纤颤电位 B.束颤电位 C.Jitter传导阻滞 D.3Hz重复电刺激出现衰减,15Hz重复电刺激变化不大 E.3Hz重复电刺激变化不大,15Hz重复电刺激波幅增高达250% F.平均波幅显著增高 G.平均时限显著延长 H.肌强直放电
A.病变部位在突触后膜 B.女性居多 C.多伴有自身免疫病 D.晨轻暮重现象 E.病态疲劳现象 F.低频、高频电刺激波幅均降低 G.低频电刺激波幅降低、高频电刺激波幅均增高 H.AchR-Ab增高
A.眼肌型 B.轻度全身型 C.中度全身型 D.急性重症型 E.迟发重症型 F.肌萎缩型 G.胆碱能危象 H.反拗性危象
可能出现了()提示:按重症肌无力治疗,一周后患者症状加重,体温37℃,心率110次/分。出现呼吸衰竭,面色紫绀,双肺呼吸音弱,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胸片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血像正常。腾喜龙试验无反应,动脉血PH7.15,PO50mmHg,PCO85mmHg。
A.胆碱能危象 B.反拗性危象 C.肌无力危象 D.肺栓塞 E.心衰 F.肺部感染 G.窒息 H.脑疝
A.口服吡啶斯的明 B.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C.大剂量免疫抑制剂 D.胸腺切除 E.血浆置换 F.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G.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H.控制呼吸道感染
A.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肌无力 B.男性多见 C.多伴发恶性肿瘤 D.下肢近端无力,活动后疲劳为主,短暂用力后肌力增强 E.颅神经支配区很少受累 F.多伴有植物神经症状 G.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H.血清AchR抗体(-) I.盐酸胍治疗症状改善 J.低频电刺激波幅增高,高频电刺激波幅明显下降
A.支气管哮喘 B.支气管肺炎 C.不稳定型心绞痛 D.左心功能不全 E.右心功能不全 F.急性心肌梗死 G.风湿性心脏病 H.高血压病
A.心电图 B.心肌核素显像 C.血脂测定 D.心肌酶学测定 E.血电解质测定 F.肌钙蛋白测定 G.冠脉造影 H.超声心动图
A.ST段弓背向上抬高 B.ST段弓背向下抬高 C.ST段呈水平型下移 D.ST段呈上斜型下移 E.ST-T呈鱼钩样改变 F.T波倒置 G.房性期前收缩 H.左房肥大
A.奎尼丁 B.糖皮质激素 C.硝苯地平 D.抗生素 E.β阻滞剂 F.洋地黄 G.硝普钠 H.ACEI
此时应诊断为()提示:心电图检查示:V呈病理性Q波,STV压低0.2mV;超声心动图示:左房45mm,左室60mm,EF35%,左室可见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肌钙蛋白阴性。
A.冠心病 B.陈旧性心肌梗死 C.不稳定型心绞痛 D.扩张型心肌病 E.充血性心力衰竭 F.变异型心绞痛 G.肺炎 H.缺血型心肌病
A.冠脉造影 B.心肌核素显像 C.心脏64排螺旋CT检查 D.肾动脉造影 E.骨髓检查 F.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测定 G.血培养 H.血气分析
A.PCI B.ACEI C.β-阻滞剂 D.洋地黄 E.速尿 F.阿托伐他汀 G.安体舒通 H.胺碘酮
A.第一心音亢进 B.第四心音奔马律 C.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听诊区2/6级收缩期杂音 D.心尖区2/6级舒张期杂音,胸骨左缘3、4肋间舒张期哈气样杂音 E.心尖区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第一心音不减弱 F.心尖部收缩中晚期喀喇音 G.心尖区舒张期喀喇音,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 H.心尖区Austin-Flint杂音 I.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 J.第三心音奔马律
A.胸片 B.肿瘤指标五项 C.胸部CT D.支气管扩张试验 E.痰细胞病理学检查 F.心电图 G.心脏超声 H.支气管镜检查
A.肺结核 B.细菌性肺炎 C.肺癌 D.结节病 E.纵隔淋巴结核 F.淋巴瘤 G.支气管哮喘 H.慢性阻塞性肺病
A.左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B.纵隔淋巴瘤,左肺侵犯 C.左肺结核,纵隔淋巴结炎 D.结节病 E.结核瘤 F.肺错构瘤 G.韦格氏内芽肿
A.头颅CT或MRI B.全身骨扫描 C.PET D.纵隔镜检查 E.胸腔镜检查 F.开胸肺活检
A.左侧支气管肺腺癌TNM(Ⅲa期) B.左侧支气管肺腺癌TNM(Ⅱa期) C.左侧支气管肺腺癌TNM(Ⅲb期) D.左侧支气管肺腺癌TNM(Ⅱb期) E.左侧支气管肺腺癌TNM(Ⅲb期) F.左侧支气管肺腺癌TNM(Ⅳ期)
A.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变 B.男性乳房发育 C.SIADHS D.Cushing’sSyndrome E.高钙血症 F.神经肌肉综合征 G.皮肌炎 H.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上肢静脉怒张
A.梭形细胞癌 B.燕麦细胞癌 C.中间细胞癌 D.巨细胞癌 E.透明细胞癌 F.乳头状癌
A.手术为主 B.新辅助化疗+手术+放疗 C.化疗+放疗 D.化疗为主,辅以手术和/或放疗 E.姑息治疗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75岁,30余年前始出现反复咳嗽、咳痰,冬春季节多发,每年发作3~5次,每次持续2~3周经治疗后好转。10年前出现活动后气促,进行性加重。2年前始出现双下肢浮肿,多在午后出现,次晨消失。1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咳脓性痰,不能平卧,并双下肢浮肿,感头昏,精神、食纳差。既往有吸烟史30年。体查:T38℃,P124bpm,R25bpm,BP135/80mmHg,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减弱,呼气相延长,双肺可闻及散在性干湿啰音。肝肋下2cm,有压痛。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24bpm,P2>A2。双下肢胫前以下呈凹陷性水肿。肺功能示:FEV/FVC45%,FEV%30%预计值。
A.双侧肺炎 B.COPD急性加重期 C.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D.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E.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 F.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度) G.重症肺炎 H.慢性心功能不全
A.血常规 B.PEF及其变异率测定 C.胸部CT D.胸片 E.ECG F.肺功能 G.动脉血气分析 H.心脏彩超
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提示该患者存在哪些情况()提示:血常规:WBC10.5×10/L,N87.4%,胸片:双肺透亮度增高,双下肺片状阴影,右肺动脉干增粗,右肺动脉段突出,心尖圆隆上翘。动脉血气分析:PH7.29,PaO48mmHg,PaCO81mmHg,HCO26mmol/L,血液生化:K3.1mmol/L,Na135mmol/L,Cl109mmol/L
A.Ⅱ型呼吸衰竭 B.Ⅰ型呼吸衰竭 C.中度低氧血症 D.呼吸性酸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F.呼吸性碱中毒 G.代谢性酸中毒
A.呼吸频率25bmp B.心电图示:电轴右偏、重度顺钟向转位及肺型P波 C.右下肺动脉干横径18mm D.肺透亮度增高 E.心脏超声示:右室流出道内径37mm F.P2>A2 G.胸片示心尖圆隆上翘 H.动脉血气分析示Ⅱ型呼吸衰竭
A.TLC和FRC增高 B.慢性咳嗽、咳痰病史 C.肺气肿体征 D.RV/TLC增高 E.VC减低 F.吸入支气管舒张药后FEV/FVC<70%及FEV<80%预计值 G.血气分析 H.DLco/VA下降
A.肺通气不足 B.弥散障碍 C.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D.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 E.氧耗量增加
A.保持气道通畅 B.脑缺氧、脑水肿未纠正而出现频繁抽搐者慎用 C.以中枢抑制为主或通气量不足引起的呼吸衰竭不宜使用 D.弥漫性肺纤维化所致的呼吸衰竭不宜使用 E.呼吸肌功能基本正常 F.不可突然停药
A.肺泡壁破裂 B.缺氧 C.肺血管重塑 D.高碳酸血症 E.呼吸性酸中毒 F.肺小动脉炎 G.肺微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 H.血液粘稠度增加
A.CO储留 B.心率增快 C.存在心律失常 D.以右心衰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感染 E.出现急性左心衰竭 F.感染控制、呼吸功能改善,利尿药效差而反复水肿者
A.单纯饮食治疗 B.单纯运动治疗 C.在饮食基础上加用磺脲类药物 D.在饮食基础上加用双胍类药物 E.在饮食基础上加用糖苷酶抑制剂 F.在饮食基础上加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G.在饮食基础上加用餐时血糖调节剂 H.在饮食基础上加用胰岛素
A.直接使用预混胰岛素 B.先用预混胰岛素,如果控制不良再改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C.先用预混胰岛素,如果控制不良再改用中效胰岛素 D.先用短效胰岛素,如果控制不良考虑加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E.先用短效胰岛素,如果控制不良考虑加用中效胰岛素 F.先用短效胰岛素,如果控制不良考虑加用预混胰岛素 G.先用中效胰岛素,如果控制不良考虑加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H.先用中效胰岛素,如果控制不良考虑加用预混胰岛素
A.优先使用牛胰岛素 B.优先使用猪胰岛素 C.优先使用基因工程合成的人胰岛素 D.使用人胰岛素较多引起过敏反应 E.当使用动物胰岛素改为人胰岛素时,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增加 F.目前市面上所有的胰岛素均可通过静脉输注使用 G.胰岛素的类似物可以进行静脉输注 H.预混胰岛素可以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
A.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必须在餐前30min注射 B.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必须在餐前30min注射 C.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必须在餐前30min注射 D.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30min起效 E.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1~3h起效 F.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30min起效 G.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1~3h起效 H.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即时起效
A.最好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B.最好使用双胍类药物来控制血糖 C.最好使用噻唑烷二酮类来控制血糖 D.最好能尽快将血糖、血压、血脂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 E.最好能尽快将糖化血红蛋白在控制在正常范围 F.最好加用营养神经的药物 G.最好加用防止血液粘稠的药物 H.最好尽快截肢以防疾病加重
A.加大短效胰岛素的用量 B.在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 C.在睡前加用预混胰岛素 D.在睡前加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E.在晨起时加用中效胰岛素 F.在晨起时加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G.在晨起时加用预混胰岛素 H.加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