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发送者障碍 B.接收者障碍 C.沟通通道障碍 D.解码障碍 E.反馈障碍
A.保护性隔离 B.血液隔离 C.呼吸道隔离 D.消化道隔离 E.抗酸杆菌隔离
A.间歇给药 B.一日一次性给药 C.连续给药 D.肌内注射 E.皮下注射
A.肾移植术 B.甲状腺手术 C.疝修补术 D.胆囊切除术 E.膝软骨摘除术
A.术前30~60分钟 B.术前3天 C.术前1大 D.术前4~6小时 E.术前10~12小时
A.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 B.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C.细菌缺乏药物的靶位点 D.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E.损伤细菌的细胞膜
A.术前0.5~1小时通过静脉给予一次足量抗生素 B.需有明确指征 C.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 D.择期的结直肠手术前,还需通过导泻或灌肠进行肠道准备 E.污染手术使用万古霉素作为预防药物
A.ICU病人 B.心内科病人 C.妇科病人 D.骨科病人 E.眼科病人
A.甲型、丙型肝炎病毒 B.甲型、戊型肝炎病毒 C.乙型、丙型肝炎病毒 D.乙型、戊型肝炎病毒 E.甲型、乙型肝炎病毒
A.结核性脑膜炎病人 B.骨关节结核病人 C.开放性肺结核病人 D.淋巴结核病人 E.泌尿生殖系结核病人
A.监测疫情 B.灭鼠、防鼠 C.高危人群免疫接种 D.开展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E.灭蝇、防蝇
A.科学管理 B.人性理论管理 C.人事管理 D.行为科学管理 E.系统管理
A.X理论认为人不愿负责任,宁愿被人领导 B.X理论认为人是懒惰的 C.Y理论认为人对工作是负责任的,能够自我控制 D.Y理论认为人不愿负责任,人是懒惰的 E.Y理论认为人是喜欢工作的
A.整体性 B.相关性 C.层次性 D.协调性 E.目的性
A.必须完成的目标 B.最重要的目标 C.较重要的目标 D.很想完成的目标 E.不太重要的目标
A.程序化决策 B.非程序化决策 C.目标决策 D.战略决策 E.战术决策
A.可考核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重点原则 D.创新原则 E.弹性原则
A.目标数目越多越好 B.目标应明确、恰当 C.目标都由下级完成 D.目标数目越少越好 E.未实现目标的部门和个人应严惩
A.人本管理 B.组织管理 C.决策管理 D.目标管理 E.计划管理
A.程序 B.结构图 C.规划图 D.政策 E.组织图
A.决定人员配备 B.确立组织目标 C.形成组织结构 D.业务活动分类 E.确定职权和职责
A.是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B.组织文化的核心是护理价值观 C.是一种隐藏的价值因素和精神源泉 D.是价值观、群体意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习惯的总和 E.是组织经营活动和文化活动的总和
A.1:2 B.1:3 C.1:4 D.1:1 E.2:3
A.低工作与高关系→低工作与低关系→高工作与低关系→高工作与高关系 B.低工作与高关系→高工作与低关系→低工作与低关系→高工作与高关系 C.高工作与低关系→高工作与高关系→低工作与高关系→低工作与低关系 D.高工作与低关系→低工作与高关系→高工作与高关系→低工作与低关系 E.高工作与低关系→低工作与低关系→高工作与高关系→低工作与高关系
A.用平等客观的态度对待下属 B.对于反复发生的错误,逐步加重处罚 C.批评对事不对人 D.以行动强化语言 E.提出防范错误的建议
A.协商 B.迁就 C.合作 D.妥协 E.回避
A.合作 B.协调 C.领导 D.组织 E.协商
A.质量控制 B.预算控制 C.进度控制 D.目标控制 E.反馈控制
A.基本素质评价 B.护理效果评价 C.行为过程评价 D.行为结果评价 E.综合评价
A.静脉输液 B.铺麻醉床 C.阑尾炎手术病人护理 D.留置导尿术 E.测量生命体征
A.强调通过检查手段提高质量 B.强调诚信 C.强调对员工尊重、引导、激励、授权 D.强调工作指标是动态的持续性提高的 E.强调全员参与
A.病原体的种类 B.病原体的毒力 C.内镜消毒效果 D.机体免疫功能 E.操作者的技巧
A.心理卫生知识 B.疾病预防知识 C.就诊知识 D.随访知识 E.行为训练知识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生素 C.洗手 D.隔离患者 E.提高机体抵抗力
A.血制品及血液 B.药品及药液 C.诊疗器械 D.病例记录单 E.医务人员的手
A.皮肤 B.口腔 C.肠道 D.胃 E.肝脏
A.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组合,达到定位、定量、定质平衡 B.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性组合,达到定位、定量、定质平衡 C.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生理性组合,达到定位、定性、定量平衡 D.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病理性组合,达到定位、定量、定性平衡 E.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组合,达到定位、定量、定性平衡
A.绝大部分是需氧菌 B.在人体特定部位定植 C.与定植区黏膜上皮细胞关系密切 D.密度极高 E.与人体之间保持生态平衡
A.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 B.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静态生理性组合 C.达到定量平衡 D.达到定位平衡 E.达到定性平衡
A.慢性咽喉炎 B.心肌炎 C.慢性腹泻 D.口腔炎 E.阴道炎
A.存在的新发医院感染病例所占的比率 B.存在的已发医院感染病例所占的比率 C.存在的医院感染病例所占的比率 D.存在的实际发生的感染病例所占的比率 E.存在的新发生感染病例所占的比率
A.70%以上 B.75%以上 C.80%以上 D.85%以上 E.90%以上
A.全部住院患者 B.门诊患者 C.医务人员 D.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 E.门诊及住院患者
A.戊二醛浸泡10小时 B.压力蒸汽灭菌 C.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 D.福尔马林熏24小时 E.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A.环氧乙烷 B.氯己定 C.过氧化氢 D.甲醛 E.戊二醛
A.灭菌 B.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C.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D.低中水平的消毒方法 E.清洁擦拭
A.气管镜属于高危险物品 B.肛表属于中危险物品 C.植入物属于中危险物品 D.腹腔镜属于中危险物品 E.呼吸机管道属于高危险物品
A.≤10cfu/ml B.≤50cfu/ml C.≤100cfu/ml D.≤200cfu/ml E.≤500cfu/ml
A.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B.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 C.不得检出非病原微生物 D.不得检出任何细菌 E.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A.≤10cfu/件 B.≤20cfu/件 C.≤30cfu/件 D.≤100cfu/件 E.≤200cfu/件
A.嗜热脂肪杆菌芽胞 B.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 C.多黏芽胞杆菌 D.环状芽胞杆菌 E.坚强芽胞杆菌
A.先消毒,再清洁 B.先清洁,后消毒或灭菌 C.先灭菌,再消毒,后清洁 D.先消毒,再灭菌 E.先消毒,再清洁,后灭菌
A.先消毒,再倾倒罐中液体 B.先倾倒罐中液体,再消毒 C.先倾倒罐中液体,再清洁,最后消毒 D.先灭菌,再清洁 E.先灭菌,再消毒,最后清洁
A.压力蒸汽灭菌 B.环氧乙烷灭菌 C.紫外线消毒 D.喷雾消毒法 E.干热灭菌
A.分枝杆菌 B.细菌芽胞 C.真菌 D.病毒 E.SARS
A.2ml空针 B.压舌板 C.痰盂 D.腹腔镜 E.听诊器
A.20cm×30cm×25cm B.20cm×20cm×25cm C.30cm×30cm×25cm D.30cm×30cm×30cm E.40cm×30cm×25cm
A.冲洗、漂洗、洗涤、再冲洗 B.冲洗、洗涤、漂洗、再洗涤 C.冲洗、洗涤、漂洗、终末冲洗 D.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 E.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洗涤
A.1天 B.7天 C.14天 D.21天 E.1个月
A.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3个月 B.使用一次性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 C.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一年 D.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一年 E.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E.5次
A.0.1%~0.2% B.0.2%~0.4% C.0.6%~0.8% D.1.0%~1.2% E.1.2%~1.4%
A.25% B.30% C.50% D.75% E.90%
A.1~5℃ B.5~10℃ C.15~30℃ D.40~60℃ E.70~80℃
A.40μW/cm2 B.60μW/cm2 C.70μW/cm2 D.90μW/cm2 E.100μW/cm2
A.50% B.60% C.70% D.80% E.90%
A.应距地面高度0~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 B.应距地面高度1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 C.应距地面高度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 D.应距地面高度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100cm E.应距地面高度20~25cm,离墙20~30cm,距天花板50cm
A.5分钟 B.10分钟 C.20分钟 D.30分钟 E.60分钟
A.≥1分钟 B.≥5分钟 C.≥10分钟 D.≥20分钟 E.≥30分钟
A.10~25℃ B.25~45℃ C.45~60℃ D.60~75℃ E.75~80℃
A.3kg B.5kg C.7kg D.9kg E.10kg
A.≤5cfu/cm3 B.≤10cfu/cm3 C.≤50Cfu/cm3 D.≤100cfu/cm3 E.≤15cfu/cm3
A.封闭式提问 B.开放式提问 C.探索式提问 D.诱导式提问 E.特定式提问
A.清洁剂 B.高效消毒剂 C.灭菌剂 D.中效消毒剂 E.低效消毒剂
A.医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B.内源性感染、交叉感染、外源性感染 C.医源性感染、交叉感染、自身感染 D.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E.医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A.管理的科学性 B.管理的自然属性 C.管理的广泛性 D.人和时间 E.能源和信息
A.可预测的投入与效益之比 B.选定方案 C.比较方案 D.执行方案 E.编制方案
A.1.1型管理 B.1.9型管理 C.9.9型管理 D.9.1型管理 E.5.5型管理
A.管理层级过多 B.口头传达的精神与文件不符 C.言行不当 D.过度加工 E.中间环节过多
A.技术控制 B.同期控制 C.反馈控制 D.直接控制 E.前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