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流行病学诊断 B.行为诊断 C.社会诊断 D.教育诊断 E.环境诊断
A.接触病人的分泌物前 B.接触病人的血液前 C.脱去污染手套后 D.接触同一个病人身体的同一部位时 E.接触污染器械前
A.进行完整、系统的教育活动 B.宣传健康知识 C.促进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D.治疗慢性疾病 E.健康教育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为卫生工作某一时间的中心任务服务
A.致病行为 B.日常危害健康行为 C.不良疾病行为 D.违规行为 E.预警行为
A.摄食 B.睡眠 C.模仿 D.性行为 E.躲避行为
A.教育、赋权与协调 B.预防、促进与教育 C.预防、教育与协调 D.倡导、赋权与协调 E.倡导、促进与协调
A.提问笼统 B.提问包含问者的观点 C.人际传播中应避免使用 D.适用于对某一问题的深入了解 E.提问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问题
A.调查研究 B.促进健康 C.预防疾病 D.传播健康信息 E.提高生活质量
A.规律性 B.可控性 C.偶然性 D.频发性 E.明显和稳定性
A.对正确使用胰岛素的认识 B.对进行运动疗法困难的认识 C.对药物治疗糖尿病有效性的肯定 D.对自觉进行饮食控制能力的自信 E.对引发糖尿病并发症危害及后果的判断
A.提问技巧 B.行为技巧 C.非语言传播技巧 D.反馈技巧 E.谈话技巧
A.社会诊断 B.行为诊断 C.环境诊断 D.非行为诊断 E.流行病学诊断
A.促进健康的行为 B.危害健康的行为 C.与疾病相关的行为 D.与健康有关的行为 E.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A.先将发病患者转移到安全区 B.先将健康患者转移到安全区 C.分组隔离 D.单元隔离 E.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A.1mg/L B.10mg/L C.100mg/L D.1000mg/L E.10000mg/L
A.病人沐浴后更换清洁衣服 B.个人用品经消毒后可带出病区 C.被服及时送洗衣房清洗 D.室内空气可用熏蒸消毒 E.病床、桌椅用消毒剂擦拭
A.100% B.99.99% C.99.9% D.99% E.95%
A.同桌进餐不会感染HIV B.离体后的HIV抵抗力强,需要高效消毒剂将其灭活 C.结核杆菌对消毒剂抵抗力强,需用高、中效消毒剂灭活 D.结核杆菌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强,在阴暗处可存活数月至数年 E.结核杆菌在直射阳光下能生存2~4小时
A.贮物架及运送车要保持干净 B.合格的灭菌物品均应有合格标志,并标明灭菌日期 C.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物品不论是否潮湿,均可保存7~14d D.贮藏房间要保持湿式清扫,避免扬尘 E.灭菌物品应与未灭菌的物品分开放置
A.肺炎克雷伯菌 B.大肠埃希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E.洋葱伯克霍德菌
A.患者体表的正常菌群 B.飞沫核 C.带菌尘埃 D.输液制品 E.药品
A.营养与饮食 B.休息与睡眠 C.有创诊疗措施 D.免疫调节功能 E.焦虑与恐惧
A.一人一针一管 B.一人一针一管一巾 C.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D.一人一针一巾 E.一人一针一带
A.炭疽芽孢能耐受煮沸10min B.炭疽芽孢在泥土中可生存10年以上 C.患有炭疽的家畜不允许解剖 D.炭疽杆菌芽孢抵抗力强 E.传染源是蚊蝇
A.毛霉菌 B.隐球菌 C.光滑念珠菌 D.白色念珠菌 E.李斯特菌
A.创新化 B.统一化 C.规格化 D.规范化 E.系列化
A.目标冲突 B.认知冲突 C.建设性冲突 D.破坏性冲突 E.程序冲突
A.全局性标准、可行性标准、适宜性标准 B.全局性标准、经济性标准、适宜性标准 C.全局性标准、可行性标准、经济性标准 D.整体性标准、可行性标准、适宜性标准 E.整体性标准、经济性标准、适宜性标准
A.管理权 B.决策权 C.决定权 D.用人权 E.指挥权
A.可考核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重点原则 D.创新原则 E.弹性原则
A.目标数目越多越好 B.目标应明确、恰当 C.目标都由下级完成 D.目标数目越少越好 E.未实现目标的部门和个人应严惩
A.直线型 B.综合型 C.主导型 D.职能型 E.直线-参谋型
A.对照法 B.分组法 C.对比法 D.求证法 E.统一法
A.梅奥 B.法约尔 C.麦格雷戈 D.泰勒 E.卢因
A.行为主体 B.行为客体 C.行为环境 D.行为结果 E.行为反馈
A.2~5人 B.6~10人 C.10~15人 D.15~20人 E.20人以上
A.仪表 B.体态 C.语调 D.体语 E.手势
A.患者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水平 B.患者的学习能力 C.糖尿病患者所处的环境 D.应当采用什么药物进行治疗 E.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态度
A.由社会环境造就 B.由人的生物性所决定 C.目的在于适应外界环境 D.贯穿人类整个社会化过程 E.需要在不断学习、模仿、与人交往中习得
A.增进服务对象健康 B.强化健康人群的健康意识 C.帮助服务对象采纳有利于健康的思想 D.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E.帮助服务对象掌握卫生知识
A.准确性原则 B.针对性原则 C.速度快原则 D.可及性原则 E.经济性原则
A.药物滥用 B.讳疾忌医 C.不遵医嘱 D.缺乏体育锻炼 E.违反法律法规
A.信息收集 B.信息制作 C.信息转换 D.信息传递 E.信息分享
A.被动发展、主动发展、巩固发展、自主发展 B.被动发展、主动发展、自主发展、巩固发展 C.自主发展、被动发展、巩固发展、主动发展 D.自主发展、被动发展、主动发展、巩固发展 E.自主发展、巩固发展、被动发展、主动发展
A.去污染 B.抗感染 C.灭菌 D.消毒 E.清洁
A.母婴传播 B.输血传播 C.药品传播 D.器械传播 E.生物传播
A.按外科手消毒法重新进行 B.用快速手消毒液搓擦2分钟 C.用氧化电位水洗手消毒 D.用无菌水反复冲洗 E.用消毒皂液及流动水消毒
A.1% B.4% C.7% D.8% E.10%
A.清洁 B.消毒 C.减菌 D.灭菌 E.无害
A.免疫功能降低 B.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C.慢性病诱发 D.插管或介入治疗 E.细菌结构变化
A.用过的针头采用双手“复帽” B.不将针尖指向身体任何部位 C.使用后不用手去除针头 D.将针头放入防水耐刺穿的容器内 E.用过的针头不再重复使用
A.交叉感染 B.自身感染 C.二重感染 D.内源性感染 E.难治性感染
A.清洁剂 B.高效消毒剂 C.灭菌剂 D.中效消毒剂 E.低效消毒剂
A.服务干预 B.政策干预 C.人际干预 D.环境干预 E.信息干预
A.对于强化的对象要一视同仁 B.负强化没有激励作用,应避免 C.强化目标应分阶段设立 D.尽量采取同一种被证实有效的正强化 E.强化的频率应由管理者决定
A.人的从众心理 B.人是“经济人” C.人是“社会人” D.人具有二重性 E.人是“自然人”
A.德尔菲法 B.电子会议法 C.座谈法 D.头脑风暴法 E.名义集体决策法
A.明确的目的性 B.及时的应变性 C.场地的适宜性 D.果断的决策性 E.适当的灵活性
A.质量控制 B.预算控制 C.目标控制 D.进度控制 E.技术控制
A.评价 B.计划 C.评估 D.分配 E.实施
A.综合评价 B.行为过程评价 C.行为结果评价 D.基本素质评价 E.综合评定
A.医生对病人的咨询 B.出版书籍 C.小群体内的传播活动 D.出租车上的广告 E.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
A.应对 B.应激 C.顺应 D.调试 E.反射
A.一度失调 B.二度失调 C.三度失调 D.纵向转移 E.横向转移
A.保健因素是外在因素,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 B.激励因素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有关 C.激励因素是内在因素,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 D.激励因素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有关 E.保健因素不仅能保持人的积极性,也能对人们起到激励作用
A.医院健康教育 B.社区健康教育 C.职业人群健康教育 D.防治疾病的健康教育 E.学校健康教育
A.市场 B.社会竞争 C.服务对象的需求 D.组织资源 E.环境因素
A.头脑风暴法 B.名义集体决策法 C.德尔菲法 D.电子会议法 E.网络会议法
A.提高劳动生产力 B.实行科学化管理 C.调动人的积极性 D.公平的分配制度 E.合理地任用人员
A.规范管理 B.预防管理 C.制订计划 D.精益求进 E.纠正偏差
A.规划 B.组织树 C.政策 D.程序 E.策略
A.候诊教育 B.随诊教育 C.咨询教育 D.健康教育处方 E.疾病防治教育
A.门诊病人 B.入院时的病人 C.住院的病人 D.即将出院的病人 E.有复发倾向的慢性疾病病人
A.选择性接受 B.选择性理解 C.选择性记忆 D.选择性应用 E.选择性遗忘
A.阿莫西林 B.克林霉素 C.安灭菌 D.头孢哌酮舒巴坦 E.甲硝唑
A.矫正性控制 B.预先控制 C.内部控制 D.过程控制 E.事后控制
A.无意模仿 B.故意模仿 C.有意模仿 D.从众模仿 E.群体模仿
A.医院感染 B.院外感染 C.院前 D.并发症 E.原发感染
A.100小时 B.128小时 C.133.5小时 D.350小时 E.358小时
A.2.5小时 B.3.2小时 C.3.34小时 D.8.75小时 E.8.95小时
A.15人 B.16人 C.17人 D.18人 E.20人
A.15人 B.16人 C.17人 D.18人 E.19人
A.15分 B.20分 C.25分 D.28分 E.30分
A.1:2 B.1:3 C.1:4 D.1:1 E.2:3
A.高工作、低关系 B.高工作、高关系 C.中工作、中关系 D.低工作、低关系 E.低工作、高关系
A.教育环境 B.基因性状 C.经济基础 D.强迫模仿 E.意外事件
A.灭菌法 B.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 C.高水平消毒法 D.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法 E.中水平消毒法或低水平消毒法
A.采用间歇给药 B.一日一次性给药 C.连续给药 D.肌内注射给药 E.皮下注射给药
A.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 B.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 C.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 D.对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障碍的认识 E.对自身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
A.工作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加强 B.工作有计划,有评价,病人得到较全面的护理 C.护士工作的独立性增强 D.提高护士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工作效率较高 E.对患者实施全面、细致、高质量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