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 B.流产 C.乳腺肿瘤 D.宫外孕 E.多胎妊娠
A.大量不保留灌肠:7~10cm B.小量不保留灌肠:7~10cm C.保留灌肠:10~15cm D.肛管排气:7~10cm E.男患者导尿:22~24cm
A.右上腹阵发性绞痛 B.右上腹持续性胀痛 C.剑突下阵发性绞痛 D.剑突下持续疼痛,阵发性加重 E.右上腹持续性疼痛
A.维生素B12和叶酸 B.维生素C C.维生素E D.维生素B12 E.维生素B1
A.腹痛 B.喷射状呕吐 C.黏液血液 D.腹部可触到腊肠样肿块 E.钡灌肠见杯口状阴影
A.掌侧移位 B.背侧移位 C.尺侧移位 D.桡侧移位 E.无移位
A.潮气量 B.肺活量残气量 C.最大通气量 D.静息每分钟通气量 E.残气量及残气量/肺总量测定
A.多于2~7岁起病 B.男孩发病多于女孩 C.镜检红细胞小于10个/HP D.无高血压和氮质血症 E.免疫学检查出现补体下降
A.咯血量多少 B.咯血速度快慢 C.脉搏和血压变化 D.体温高低 E.有无窒息先兆或窒息表现
A.了解咬破体温计的原因 B.检查体温计破损程度 C.清除口腔内玻璃碎屑 D.让病人喝500ml牛奶 E.给予电动吸引洗胃
A.左侧卧位 B.右侧卧位 C.俯卧位 D.膝胸卧位 E.截石位
A.注射部位大片出血 B.血液不易抽出,易凝固 C.大量咯血 D.严重的便血 E.凝血时间延长
A.左心衰竭 B.右心衰竭 C.原发性高血压 D.心肌肥厚 E.心包炎
A.社会诊断 B.流行病学诊断 C.行为诊断 D.环境诊断 E.教育与组织诊断
A.大肠埃希菌 B.链球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肺炎双球菌
A.+10% B.+15% C.+25% D.+40% E.+50%
A.乳腺感染 B.上呼吸道感染 C.泌尿系统感染 D.手术切口感染 E.产褥感染
A.不影响受孕 B.病原体最适宜pH为4.2~5.6 C.典型症状为稀薄泡沫状白带 D.病原体比多核粒细胞小 E.主要传播途径是血行传播
A.饮食传播 B.母婴传播 C.血液传播 D.体液传播 E.医源性传播
A.假膜性肠炎 B.肠功能紊乱 C.慢性腹泻 D.慢性咽喉炎 E.慢性口腔炎
A.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B.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C.单纯性甲状腺肿 D.糖尿病 E.Cushing综合征
A.补充铁剂 B.病因治疗 C.脾切除 D.少量输血 E.肌内注射维生素B 12
A.化脓性感染 B.休克 C.急性肾衰竭 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E.中毒性脑病
A.以丢失水分为主 B.细胞内脱水严重 C.Na+从细胞外向细胞内流 D.抗利尿激素增加 E.尿比重增高
A.由2块髂骨、1块坐骨和1块尾骨组成 B.由2块髋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组成 C.由2块髂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组成 D.由2块髋骨、1块坐骨和1块尾骨组成 E.由1块坐骨、耻骨联合和1块尾骨组成
A.保泰松 B.磺胺类 C.阿司匹林类 D.氯霉素 E.环磷酰胺
A.胎膜早破 B.宫内感染 C.产道感染 D.脐部感染 E.羊水感染
A.气体交换 B.营养物质供应 C.排除胎儿代谢产物 D.防御功能 E.分解功能
A.肝 B.脾 C.骨髓 D.淋巴结 E.卵黄囊
A.多见于儿童 B.多有畏寒、发热 C.多见于四肢、黏膜出血 D.内脏出血 E.脾肿大和贫血
A.休克 B.短肠综合征 C.急性肾衰 D.急性胰腺炎 E.大面积烧伤
A.炎症性 B.梗阻性 C.出血性 D.穿孔性 E.绞窄性
A.抬高头部 B.鼓励多食略咸食品 C.外出时用眼罩 D.生理盐水纱布局部湿敷 E.抗生素眼膏涂眼
A.肺气肿、哮喘 B.肠瘘、肠梗阻 C.低钾血症 D.急性胃扩张 E.持续胃肠减压
A.角膜反射 B.腹壁反射 C.膝腱反射 D.克匿格征 E.提睾反射
A.卧床会使肠蠕动减慢 B.饮食中需增加粗纤维食物 C.便秘时采用大量不保留灌肠以导泻 D.用力排便可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 E.用力排便可诱发严重心律失常
A.因势利导 B.多做游戏 C.搂抱与抚摸 D.适时鼓励 E.社会交流
A.阴道分泌物细胞学检查 B.宫颈刮片检查 C.宫颈锥切术行组织活检 D.确试验后行子宫镜检查 E.分段刮宫活组织检查
A.肺气肿 B.气胸 C.胸腔积液 D.肺炎 E.肺脓肿
A.头颅CT B.脑血管造影 C.脑脊液检查 D.脑电图 E.体格检查
A.习惯性流产 B.难免流产 C.不全流产 D.先兆流产 E.正常妊娠
A.胃癌 B.肝癌 C.胆囊癌 D.胰头及壶腹癌 E.横结肠癌
A.低钾血症 B.高钾血症 C.酸中毒 D.碱中毒 E.脱水
A.1~2周 B.2~4周 C.1~2个月 D.2~3个月 E.3~6个月
A.保持安静,尽力避免惊扰 B.烦躁不安时可用镇静剂 C.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D.保证热量及营养物的供给 E.可使用维生素K1以控制出血
A.48~72小时 B.3~4天 C.2~3周 D.4~8周 E.8~10周
A.鳞状上皮细胞癌 B.小细胞未分化癌 C.大细胞未分化癌 D.腺癌 E.细支气管肺泡癌
A.以人为本原则 B.优化组合原则 C.经济效能原则 D.动态调整原则 E.合理结构原则
A.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B.对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 C.对医务人员及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D.对患者、家属、陪护人员以及医务人员、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E.对医务人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A.意识不清者 B.视力障碍者 C.高热躁动者 D.婴儿进行输液时 E.谵妄者
A.肝脏内醛酰转换酶活力不足 B.出生后红细胞破坏增加 C.大量间接胆红素产生 D.胆管狭窄 E.大量直接胆红素产生
A.孕妇的年龄 B.既往有无生育史 C.心脏病类型 D.心脏病的程度 E.心功能分级
A.喉头水肿 B.胸腔积液 C.肺气肿 D.肺炎 E.支气管哮喘
A.桶状胸 B.过清音 C.呼气延长 D.呼吸音增强 E.呼吸音减弱
A.交替脉 B.水冲脉 C.奇脉 D.不整脉 E.脉搏短绌
A.母亲有异常妊娠史的新生儿 B.异常分娩的新生儿 C.早产儿 D.巨大儿 E.多产儿
A.臀中肌 B.三角肌 C.臀大肌 D.股外侧肌 E.臀小肌
A.术后体质衰弱患者 B.妊娠4个月孕妇 C.心梗急性期患者 D.传染病患者 E.腿部外伤患者
A.早产产妇 B.产后出血产妇 C.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产妇 D.妊娠合并心脏病心功能Ⅲ级以上产妇 E.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轻度子痫前期产妇
A.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B.血钙升高、血钠降低 C.血糖升高、血氯降低 D.呼吸加快、手掌出汗 E.骨髂肌紧张、内分泌改变
A.每日饮水1000ml B.肾绞痛发生时给予解痉止痛 C.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量及排石情况 D.饮食调节 E.跳跃运动
A.心脏除颤 B.脑部降温 C.建立人工循环 D.补充血容量 E.建立人工呼吸
A.类早孕反应 B.闭经 C.痛经 D.不规则出血 E.休重增加、色素沉着
A.产伤 B.放射线损伤 C.手术损伤 D.药物腐蚀 E.多产
A.颅内动脉瘤 B.硬膜下血肿 C.白血病 D.脑动脉痉挛 E.病情危重不能耐受手术
A.眼球运动 B.舌头活动 C.视力 D.听力 E.排尿能力
A.促性腺激素被抑制 B.垂体生乳素增加 C.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D.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增加 E.以上都不正确
A.妊娠晚期子宫呈不同程度的左旋 B.子宫血流量较非孕期增加8~10倍 C.自妊娠14周起,子宫出现不规则的无痛性收缩,腹部可及 D.子宫峡部在临产时被拉长至10~15cm E.卵巢在妊娠期无排卵功能
A.出血或血肿 B.输尿管梗阻 C.尿瘘 D.胆汁淤积性肝炎 E.肾血管血栓或狭窄
A.与生活地区关系不大 B.与生理对碘的需要关系密切 C.好发于青春期和妊娠期 D.好发于哺乳期 E.由妊娠引起的肿大,分娩后不易复原
A.由顶骨、额骨、颞骨各2块及枕骨1块构成 B.由顶骨、颞骨各2块及额骨、枕骨各1块构成 C.颅骨之间的缝隙称囟门 D.大囟门呈菱形,位于胎头前部 E.小囟门呈三角形,位于胎头后部
A.有无胸闷和呼吸困难 B.局部有无渗血、渗液 C.有无疼痛 D.局部有无漏气或皮下气肿 E.有无咳嗽、咳痰
A.凝血因子 B.血红蛋白 C.血小板 D.抗体 E.血容量
A.5%葡萄糖溶液 B.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C.0.9%氯化钠溶液 D.复方氯化钠溶液 E.10%葡萄糖溶液
A.急性支气管炎 B.急性左心衰 C.全心衰竭 D.急性心肌梗死 E.劳累性心绞痛
A.急性呼吸道感染 B.心动过速 C.心肌耗氧量增加 D.电解质紊乱 E.情绪激动
A.心电监护 B.给予鼻导管吸氧 C.取平卧位,头向一侧 D.记录24小时尿量 E.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A.心律失常 B.心源性休克 C.心力衰竭 D.心室膨胀瘤 E.心脏破裂
A.哌替啶肌肉注射 B.硝酸甘油剂量加大 C.口服可待因 D.硝酸甘油静脉注射 E.口服硝苯地平
A.窦性心律失常 B.房性心律失常 C.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D.室性心律失常 E.房室传导阻滞男性,34岁,反复上腹剧烈疼痛伴镜下血尿2年。右肾叩击痛,双肾功能良好。
A.急性肠套叠 B.阑尾炎 C.病毒性肠炎 D.急性胃穿孔 E.急性坏死性肠炎
A.不超过80~90mmHg B.不超过90~100mmHg C.不超过100~110mmHg D.不超过110~1200mmHg E.不超过120~130mmHg
A.很快入睡,不再哭闹和呕吐 B.腹部包块消失 C.X线下杯口影消失,空气顺利进入小肠 D.大便中不含果酱样大便 E.口服活性炭后可从粪便中见到黑色碳剂
A.溃疡穿孔 B.上消化道出血 C.急性胆囊炎 D.急性胰腺炎 E.原发性肝癌
A.急诊内镜检查 B.B超检查 C.血清淀粉酶测定 D.CT检查 E.X线腹部平片
A.辅助检查 B.解痉、镇痛 C.流质饮食 D.禁食、补液 E.抗感染治疗
A.测血红蛋白 B.测红细胞比积 C.测肝功能 D.B超检查 E.腹腔穿刺
A.失血性休克 B.失液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神经性休克
A.抗休克 B.休克好转后手术 C.手术 D.边抗休克边手术 E.输血止血
A.每日测量体重 B.绝对卧床休息 C.详细记出入量 D.不限制液体摄入 E.蛋白摄入量为每天2g/kg
A.抬高患儿床头 B.缩短患儿看电视的时间 C.用生理盐水冲洗患儿眼睛 D.冷敷患儿双眼,每日数次 E.建议患儿多卧床休息
A.发作时意识清楚 B.自主神经症状明显 C.肢体有针刺和麻木感 D.突然、短暂、快速的肌肉收缩 E.全身对称性抽搐和意识丧失
A.发作时以保证安全为主,而不是立即用药 B.药物剂量由小到大,逐步增加 C.一种药物达到最大有效血药浓度仍不能控制,可加用第二种药物 D.症状严重时应常规地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E.症状缓解后可逐渐减量
A.头颅CT B.脑电图 C.腰椎穿刺 D.脑血管造影 E.MRI检查
A.盆腔炎 B.子宫穿孔 C.卵巢瘤蒂扭转 D.阑尾炎 E.宫外孕
A.随访 B.立即取环 C.抗生素治疗 D.抗生素治疗并取环 E.手术切除子宫
A.直接蔓延 B.上行蔓延 C.经淋巴系统蔓延 D.经血液循环传播 E.菌落种植
A.腹膜刺激征 B.肠鸣音消失 C.腹部X线片:膈下游离气体 D.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E.高热、脉快、口渴
A.禁食、输液 B.使用胃肠减压 C.应用大剂量抗生素 D.灌肠通便 E.术前准备
A.平卧位 B.半卧位 C.俯卧位 D.侧卧位 E.头低足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