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当日 B.3日 C.7日 D.14日 E.15日
A.1999年底 B.2000年1月1日 C.2001年1月1日 D.2002年1月1日 E.2003年1月1日
A.液体剂型 B.气体剂型 C.固体剂型 D.气雾剂型 E.半固体剂型
A.酊剂系指药物用低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的液体制剂,也可用浸膏稀释而成 B.酊剂不可外用 C.含有毒剧药品(药材)的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药物20g D.酊剂的制备方法有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渗漉法 E.酊剂不可内服
A.15min B.20min C.25min D.30min E.45min
A.可被高温破坏 B.具有挥发性 C.具有脂溶性 D.不可被滤过 E.不可被吸附
A.95% B.90% C.80% D.70% E.60%
A.不同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 B.剂型改造可使药物具有靶向性 C.剂型不能改变药物的毒副作用 D.有些剂型能够影响疗效 E.不同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A.为了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B.为了产生靶向作用 C.为了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 D.为了改变药物的化学结构 E.为了降低毒副反应
A.半年备查 B.一年备查 C.三年备查 D.五年备查 E.十年备查
A.医疗预防的要求 B.药物性质的要求 C.给药途径的要求 D.应用、保管、运输方便 E.降低成本
A.含有营养性物质的药液中微生物的抗热性能增强 B.最不耐热的是芽胞 C.一般微生物在碱性环中最耐热 D.同一种细菌对热的抵抗能力相同 E.过热蒸气穿透力最强
A.哈特曼液 B.优琐溶液 C.小苏打液 D.朵贝尔液 E.新洁尔灭
A.沉降速率与微粒密度和介质密度差成反比 B.沉降速率与分散介质成正比 C.沉降速率与微粒粒径平方成正比 D.沉降速率与微粒粒径成反比 E.沉降速率与微粒粒径成正比
A.混悬剂 B.糖浆剂 C.溶液剂 D.溶胶剂 E.洗剂
A.干热空气 B.环氧乙烷气体 C.过热蒸气 D.饱和蒸气 E.甲醛蒸气
A.制备纯化水 B.测量渗透压的大小 C.制备注射用水 D.测定表面张力 E.配制溶液
A.多肽 B.氨基酸 C.内皮素 D.脂多糖 E.磷脂
A.紫外线灭菌法 B.酸碱法 C.煮沸灭菌法 D.滤过除菌法 E.热压灭菌法
A.溶解 B.滤过 C.称量 D.调节渗透压 E.灌封
A.过敏率较其他胶体溶液低 B.主要通过肾排泄 C.比淀粉的亲水性增加 D.各种产品的分子量是一样的 E.属于改良后天然多糖类
A.制成长效制剂 B.易于制备 C.降低成本 D.防止水解 E.携带方便
A.10min B.15min C.25min D.45min E.2h
A.吸收剂 B.表面活性剂 C.填充剂 D.干燥剂 E.助流剂
A.MCC B.淀粉浆 C.磷酸钙 D.玉米朊 E.硬脂酸镁
A.硫酸镁 B.维生素E C.10%氯化钾 D.0.9%氯化钠 E.5%葡萄糖水溶液
A.无粉尘飞扬 B.配伍变化少 C.重量轻、体积小 D.工艺较复杂 E.载药量少
A.软膏剂 B.甘油剂 C.糊剂 D.栓剂 E.巴布膏剂
A.油脂性润滑剂 B.水溶性润滑剂 C.水溶性基质采用水溶性润滑剂 D.不用润滑剂 E.油脂性基质采用水溶性润滑剂,水溶性基质采用油脂性润滑剂
A.药物吸收完全、速率恒定 B.避免了肝的首关效应 C.避免与空气和水的接触,稳定性好 D.能使药物迅速达到作用部位 E.分布均匀,起效快
A.恰当地升高温度 B.加大浓度差 C.选择适宜的溶剂 D.将药材粉碎成细粉 E.浸出一定的时间
A.氨基酸 B.乙醇 C.PEG400 D.葡萄糖 E.液状石蜡
A.苯扎溴铵 B.硫酸化蓖麻油 C.苯甲醇 D.吐温-80 E.司盘-60
A.增溶 B.潜溶 C.润湿 D.杀菌 E.助溶
A.pH与温度 B.赋形剂或附加剂的影响 C.溶剂介电常数及离子强度 D.水分、氧、金属离子和光线 E.药物的旋光性
A.微囊 B.微球 C.微乳 D.脂质体 E.脂肪乳
A.37℃ B.40℃/60℃ C.55℃ D.75℃ E.98℃
A.内置微型水泵将药物泵出 B.药片通过胃肠道挤压将药物释放 C.药物被水渗透崩解 D.服药后片剂膜内渗透压大于膜外,将药物从细孔压出 E.药物慢慢从片中溶蚀出来
A.纳米囊 B.免疫脂质体 C.修饰的纳米粒 D.环糊精包合物 E.磁性微球
A.所有制剂,必须进行生物利用度检查 B.生物利用度是固定步不变的 C.生物利用度应相对固定,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医疗应用 D.给药剂量一样即认为两制剂生物利用度一致 E.生物利用度与疗效无关
A.90% B.99% C.1% D.2.7% E.10%
A.阴道给药 B.静脉内注射 C.直肠给药 D.舌下给药 E.鼻腔给药
A.50ml B.80ml C.90ml D.70ml E.75ml
A.以被动扩散为主 B.机体必需物质由载体转运至脑内 C.油/水分配系数大者易透过血-脑屏障 D.血-脑屏障维持脑内化学环境 E.解离度大的药物血中浓度远低于脑内浓度
A.EC B.PVP C.乳糖 D.淀粉 E.阿拉伯胶
A.产生浑浊沉淀 B.pH上升 C.不相溶的两个液层 D.pH下降 E.仅仅是浓度降低
A.0.10 B.0.30 C.0.50 D.0.70 E.0.90
A.中草药 B.生物制品 C.疫苗 D.人血白蛋白 E.静注丙种球蛋白
A.作用的两重性 B.药品有效性 C.药品安全性 D.药品稳定性 E.药品均一性
A.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标签、说明书的质量 B.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 C.药品经营过程的质量 D.药学服务的质量 E.药品广告的质量
A.有效性和稳定性 B.安全性和稳定性 C.稳定性和均一性 D.有效性和均一性 E.有效性和安全性
A.一级以上医院 B.二级以下医院 C.二级以上医院 D.三级以下医院 E.三级以上医院
A.保证使用药品的质量 B.保证使用药品的疗效 C.保证医院药品经济效益 D.临床药学研究管理 E.为临床服务,为患者服务
A.2002年4月4日 B.2002年4月5日 C.2002年4月6日 D.2002年4月30日 E.2002年5月1日
A.2002年5月20日 B.2002年5月21日 C.2002年5月22日 D.2002年5月31日 E.2002年6月1日
A.门诊药房 B.住院药房 C.中药房 D.西药房 E.药库
A.《制剂生产许可证》 B.《营业执照》 C.《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D.《新药证书》 E.制剂批准文号
A.新药 B.进口药 C.仿制药 D.国家基本药物 E.基本医疗保险药
A.具有药学技术人员、生产设施、检验仪器、管理制度和卫生条件即可配制制剂 B.医院配制制剂必须具有《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C.医院制剂的基本条件必须符合《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 D.医院配制制剂必须制剂批准文号 E.医疗机构的制剂不得发布广告
A.质量、疗效和反应 B.质量、疗效和信誉 C.质量、价格和顾客满意状况 D.质量、疗效和顾客满意状况 E.质量、价格和信誉
A.包装质量标准 B.药用要求 C.食用标准 D.专业标准 E.可按化妆品用标准
A.可待因 B.司可巴比妥 C.咖啡因 D.异戊巴比妥 E.艾司唑仑
A.通用名必须用中文显著标示,通用名与商品名用字的比例不得小于1:4(面积) B.通用名必须用外文显著标示,通用名与商品名用字的比例不得小于1:4(面积) C.通用名必须用中文显著标示,通用名与商品名用字的比例不得小于2:1(面积) D.通用名必须用中文显著标示,通用名与商品名用字的比例不得小于1:2(面积) E.通用名必须用外文显著标示,通用名与商品名用字的比例不得小于2:1(面积)
A.《医疗机构制剂营业执照》 B.《医疗机构制剂批准文号》 C.《麻醉药品购用印鉴卡》 D.《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 E.《二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
A.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国务院发展与改革部门 D.国务院商务部门 E.国务院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A.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B.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D.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E.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或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A.标签 B.产地证明 C.检验报告 D.质量合格标志 E.运输证明
A.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 B.科研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 C.科研需要而市场上供应不足的品种 D.临床、科研需要而市场上无供应的品种 E.临床需要而市场上供应不足的品种
A.凭医生处方在本医疗机构使用 B.在医疗单位之间使用 C.在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 D.凭处方市场上销售 E.凭处方在其他医疗机构销售
A.GVP B.GUP C.GLP D.GCP E.GPP
A.麻醉药品、放射性药品、毒性药品、戒毒药品 B.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戒毒药品 C.戒毒药品、放射性药品、毒性药品、精神药品 D.麻醉药品、放射性药品、毒性药品、精神药品 E.放射性药品、毒性药品、精神药品、抗肿瘤药品
A.药典标准 B.企业标准 C.食用标准 D.药用要求 E.生产要求
A.药品的通用名称 B.药品规格 C.生产批准文号 D.广告批准文号 E.药品有效期
A.药品零售价格 B.市场调节价 C.企业定价 D.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 E.企业出厂价
A.疫苗 B.抗肿瘤药品 C.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 D.抗生素 E.诊断药品
A.GMP证书 B.新药生产批准文号 C.药品生产许可证 D.药品经营许可证 E.医院制剂批准文号
A.由药品注册部门限期申请转正,初审后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转正 B.由药品审评中心限期申请转正,经复审后审批转正 C.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限期申请转正,经复审后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转正 D.由省级药品检验部门撤销该试行标准和依据该试行标准生产药品的批准号 E.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撤销该试行标准和依据该试行标准生产药品的批准文号
A.擅自动用查封物品的 B.药品所含成分的名称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不符合的 C.未经批准,擅自进行生产、销售、使用的 D.明知是变质的药品还进行销售的 E.擅自为医疗单位加工制剂的
A.处以警告,或者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 B.处以警告,或者并处10万元以下罚款 C.处以警告,或者并处20万元以下罚款 D.处以货值5倍罚款 E.从重给予行政处罚
A.由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临床医学、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B.由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临床医学和医疗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C.由具有中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临床医学、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D.由具有初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临床医学、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E.由具有副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临床医学和医院感染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A.口服单层膜剂 B.栓剂 C.微囊 D.气雾剂 E.输液剂
A.崩解剂 B.填充剂 C.润湿剂 D.润滑剂 E.黏合剂
A.被动扩散 B.主动转运 C.膜孔转运 D.促进扩散 E.胞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