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分泌量减少 B.氯化钠含量低 C.延展性差,拉丝易断裂 D.呈稀薄、透明似蛋清状 E.黏液涂片检查可见卵圆体
A.5年 B.8年 C.12年 D.15年 E.20年
A.运用绝育术 B.使用安全套 C.放置带孕酮的宫内节育器 D.安全期避孕 E.口服药物避孕
A.正常 B.轻度 C.中度 D.重度 E.极重度
A.6小时 B.24小时 C.12小时 D.18小时 E.36小时
A.用生理盐水冲洗 B.更换无菌手套 C.加戴一只无菌手套 D.用0.5%的聚维酮碘消毒 E.重新消毒手后再戴无菌手套
A.手术前1日清洁肠道 B.手术前用药选择阿托品 C.气管插管 D.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 E.术前放置胃管
A.胸廓是否升起 B.口唇发绀是否改善 C.肢端温暖 D.脉搏是否恢复 E.神志清醒
A.见红 B.破水 C.排便感 D.不规律宫缩 E.胎儿下降感
A.肺水肿 B.血胸 C.肺不张或肺炎 D.脓胸 E.血气胸
A.宫缩节律 B.宫颈口扩张 C.胎头下降程度 D.胎心率加速 E.分娩发动时间
A.体温变化 B.尿的颜色、量、性质 C.引流液的颜色、量 D.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疼痛 E.回肠造口血供情况
A.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B.阴道出血 C.子宫底下降 D.子宫体变硬呈球形 E.脐带自动下降
A.经鼻腔吸痰 B.用无菌干棉球阻塞鼻孔 C.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D.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 E.协助病人做腰穿
A.2天 B.10天 C.2周 D.3周 E.5周
A.腹胀减轻 B.肠鸣音恢复 C.食欲恢复后 D.切口愈合 E.肛门排气后
A.能准确答问 B.呼吸平稳 C.手指活动 D.对光反射恢复 E.呻吟
A.胎儿畸形 B.羊水过多 C.胎头受压所致 D.脐带方面的异常 E.胎盘老化
A.迅速扩容 B.采用各种复苏药物 C.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D.纠正酸中毒 E.鼻导管给氧
A.呼吸抑制 B.尿量减少 C.血压降低 D.膝腱反射消失 E.抽搐
A.冷敷,局限炎症 B.脓肿内注射抗生素 C.坐浴 D.局部热疗 E.切开引流
A.治疗后,每次月经期前复查,连续2次均为阴性 B.治疗后,每次月经期后复查,连续2次均为阴性 C.治疗后,每次月经期前复查,连续3次均为阴性 D.治疗后,每次月经期后复查,连续3次均为阴性 E.治疗1个月后,连续2次复查均为阴性
A.引流痰液 B.用抗生素+糜蛋白酶雾化吸入 C.应用支气管扩张药 D.地塞米松雾化吸入 E.吸烟病人戒烟2周
A.禁食4小时、禁饮2小时 B.禁食6小时、禁饮2小时 C.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 D.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 E.禁食1天、禁饮4小时
A.排尿困难 B.总有排便感 C.阴道有肿物脱出 D.阴道分泌物增多 E.阴道口异物增生
A.在无菌技术下导尿 B.鼓励或诱导病人自行排尿 C.腹部理疗、热敷 D.腹部按摩 E.耻骨上膀胱穿刺
A.使用免疫抑制药 B.机体抵抗力下降 C.留置导尿 D.会阴部不清洁 E.长时间卧床
A.捏紧导管 B.更换引流导管 C.将引流导管重新放入伤口 D.立即缝合引流口 E.双手捏紧放置引流导管处皮肤
A.2~4cm B.4~6cm C.5~7cm D.7~9cm E.10~12cm
A.头高卧位,将床头抬高30~45cm B.头高卧位,将床头抬高15~30cm C.去枕平卧位 D.半坐卧位 E.侧卧位
A.防治脑水肿 B.确保循环功能稳定 C.恢复呼吸功能 D.减轻酸中毒 E.防治肾衰竭
A.泌尿系感染 B.切口裂开 C.盆腔脓肿 D.切口感染 E.粘连性肠梗阻
A.有无反常呼吸运动 B.进行胸部挤压试验 C.气管有无移位 D.呼吸音是否减弱 E.血压、脉搏、呼吸变化
A.心前区用力捶击 B.电击复律 C.调节心脏起搏器频率 D.更换心脏起搏器 E.胸前区心外按压
A.1个月内注射2次 B.每2周1次,注射3次 C.每个月1次,注射2次 D.每周1次,注射2次 E.每个月1次,注射3次
A.以糖类为主 B.以蛋白质为主 C.以粗粮为主 D.以纤维素为主 E.以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主
A.气急、发绀可给予鼻导管吸氧 B.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定期回访 C.进行保健指导,以防今后再次发病 D.高热者首选使用解热药 E.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A.低盐、高蛋白饮食 B.可以饮啤酒 C.坚持按医嘱服药,定期回访 D.血氨偏高者限制蛋白质 E.保证充分的睡眠,保持心情舒畅
A.患儿处于半卧位,以利于呼吸通畅 B.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适时通风换气 C.室内湿度以60%为宜 D.就餐时让患儿吃饱 E.给予患儿心理支持
A.2%~4%碳酸氢钠 B.温盐水 C.1%过氧化氢 D.0.1%醋酸 E.0.02%呋喃西林
A.5%醋酸 B.温开水、生理盐水 C.1:5000高锰酸钾溶液 D.蛋清水 E.2%碳酸氢钠
A.遵医嘱注射地西泮 B.遵医嘱注射甘露醇 C.遵医嘱注射毛花苷C D.吸氧 E.膝胸卧位
A.低流量(1~2L/分钟)间断给氧 B.高浓度间断给氧 C.高流量(6L/分钟)持续给氧 D.低流量持续给氧 E.高浓度持续给氧
A.详细记录出入量 B.早期使用止泻药 C.频吐者暂禁食并静脉补液 D.注意观察有无脱水症状 E.注意肛周皮肤护理
A.大量排钾利尿 B.多次灌肠和导泻 C.大量放腹水 D.上消化道出血 E.腹腔感染
A.经常抱患儿进行户外活动 B.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C.避免久坐、久立、久行 D.尽早下地走路,避免下肢变形 E.摄入含钙量高的食物
A.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B.指导做腹式和缩唇呼吸 C.给予高浓度吸氧 D.慎用镇静药 E.避免食用产气食物
A.服用他巴唑不要随 B.注意保护眼睛,避免过度用眼 C.每天应食用含碘多的食品 D.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E.注意监测体重及晨起脉搏
A.高浓度间断给氧 B.通畅呼吸道,持续低流量吸氧 C.镇静药 D.高浓度持续给氧 E.呼吸兴奋药
A.量出为入,减少钠和蛋白质的摄入 B.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C.保持心情舒畅 D.预防感染 E.定期复查肾功能
A.链霉素 B.异烟肼 C.吡嗪酰胺 D.利福平 E.卡那霉素
A.深墨绿色粪便 B.成形粪便 C.白色粪便 D.黄糊状粪便 E.果酱样粪便
A.长效胰岛素稳定性差 B.丧失普通胰岛素的速效特性 C.发生中和反应 D.降低中效胰岛素的效价 E.发生不良反应
A.饮食情况 B.血压改变 C.意识状态的改变 D.尿量变化 E.心理反应
A.0.5%聚维酮碘 B.1:10000高锰酸钾溶液 C.0.1%苯扎溴铵 D.2%碘酊 E.3%过氧化氢
A.戒烟酒 B.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饮料 C.抑酸药宜在空腹时服 D.胃黏膜保护药宜在饭后服 E.注意观察粪便颜色
A.记24小时出入量 B.盐水灌肠,促进排便 C.立即鼻导管吸氧 D.进行心理疏导 E.心电监护
A.急性肠梗阻 B.急性胃炎 C.急性胰腺炎 D.急性胃肠穿孔 E.上消化道大出血
A.电源 B.心电示波 C.脉冲发生器 D.电极 E.同步触发装置
A.诱发胰腺炎 B.加重心肌供血不足 C.诱发心律失常 D.血糖升高 E.血压升高
A.心内注射 B.静脉注射 C.口服给药 D.气管内给药 E.肌内注射
A.合理喂养 B.监测生命体征 C.预防感染 D.观察有无脱水症状 E.逐步复温
A.地塞米松 B.20%甘露醇 C.50%葡萄糖 D.水合氯醛 E.25%山梨醇
A.地中海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再障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A.保持皮肤清洁完整 B.床上应阳光充足 C.病室内温度18~20℃ D.避免劳累 E.病室内湿度50%~60%
A.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B.支气管肺炎 C.佝偻病 D.秋季腹泻 E.先天性心脏病
A.合理休息 B.按医嘱应用抗生素 C.积极控制体温 D.按医嘱用镇静药 E.注意保暖
A.保持心情舒畅 B.不吃腌制食品 C.防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D.戒烟、忌酒 E.控制饮食,加强运动
A.卧床休息 B.对症处理 C.多饮水,保证充足的睡眠 D.尽早抗病毒治疗 E.呼吸道隔离
A.头高位或半卧位 B.去枕平卧位 C.俯卧位 D.站立位 E.左侧卧位
A.俯卧位 B.半卧位 C.侧卧位 D.膝胸卧位 E.去枕平卧位或头略高、足高的特殊位
A.低血钙 B.重度贫血 C.低血钾 D.低血糖 E.水肿
A.转移注意力 B.多做游戏 C.搂抱与抚摸 D.适时鼓励 E.榜样教学
A.遵医嘱静滴缩宫素 B.卧床休息 C.立即静脉滴注抗生素 D.每日测血压4次 E.破膜时间>12小时未临产可应用抗生素
A.绒毛膜癌 B.宫颈癌 C.子宫肌瘤 D.子宫内膜癌 E.宫颈息肉
A.应暂停治疗 B.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 C.遵医嘱给予次碳酸铋口服 D.少量多餐 E.遵医嘱给予颠茄合剂
A.抗休克 B.骨折复位、内固定 C.石膏外固定 D.骨盆牵引 E.应用升压药
A.始终保持脊柱中立位 B.始终卧硬板转运 C.可使脊椎前屈 D.搬运过程可由两人完成 E.坐位搬运
A.产妇阴道或肠道的细菌 B.交叉感染 C.污染的衣物 D.产科手术器械 E.注射缩宫素
A.保持情绪稳定,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B.心电监护 C.保持仰卧可减轻呼吸困难 D.加强生活护理,减少体力活动 E.保持呼吸道通畅
A.普萘洛尔 B.硝酸异山梨醇酯 C.硝苯地平 D.肠溶阿司匹林 E.氨苯蝶啶
A.生长缓慢,肿瘤包膜完整,与表皮不粘连 B.生长缓慢、质软,位于皮下组织内,呈圆形分叶状 C.多见于大阴唇,肿瘤表面可有溃疡和坏死 D.单个肿块,多发生于小阴唇 E.肿物有蒂或突出于皮肤表面、质硬、光滑
A.腰麻手术后 B.全麻手术后未清醒 C.颈、胸手术清醒后 D.全麻手术清醒后 E.颅脑手术后
A.铁锈色痰 B.砖红色胶冻样痰 C.少量黏痰,阵发刺激性咳嗽 D.绿色脓痰 E.少量黏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