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预防肺部并发症 B.减少口腔分泌物 C.预防龋齿 D.预防口腔黏膜感染或腮腺炎 E.增进食欲
A.维生素A、维生素D、果汁 B.果泥 C.菜泥、豆腐 D.米汤、蛋黄 E.面条
A.白细胞计数<4×109/L B.白细胞计数<5×109/L C.白细胞计数<7×109/L D.白细胞计数<9×109/L E.白细胞计数<12×109/L
A.尿路感染 B.切口感染 C.切口裂开 D.阑尾残株炎 E.粘连性肠梗阻
A.胆石性肠梗阻 B.寄生虫性肠梗阻 C.肠扭转 D.痉挛性肠梗阻 E.肠套叠
A.癌变 B.肿瘤破裂 C.蒂扭转 D.感染 E.出血
A.宫颈刮片 B.宫颈和宫颈管活检 C.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D.宫腔镜 E.阴道B超
A.肝性脑病 B.脾功能亢进 C.肝肾综合征 D.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 E.胃肠道出血
A.畏寒 B.持续高热 C.呼吸困难 D.肺部实变 E.咳铁锈色痰
A.去枕平卧式 B.半坐卧式 C.健侧卧式 D.头高脚底式 E.膀胱截石卧式
A.防止交叉感染 B.区分病情轻、重、缓、急 C.区分不同的就诊科室 D.及时发现传染病患儿以便早期隔离 E.即转送上一级医院
A.电除颤 B.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C.胸外心脏按压 D.保持呼吸道通畅 E.使用复苏药物
A.10滴/分 B.35滴/分 C.45滴/分 D.55滴/分 E.60滴/分
A.1周 B.10天 C.3周 D.6周 E.8周
A.快速静脉补液 B.静脉推注毛花苷C C.静脉滴注利尿药 D.吸氧 E.遵医嘱给予镇静药
A.穿单衣 B.裸体、包尿布 C.裸体、戴眼罩 D.裸体、戴眼罩、包尿布 E.穿单衣、包尿布、戴眼罩
A.低盐饮食,氯化钠每日1~2g B.无禁忌 C.高蛋白饮食 D.高热量 E.限制糖的摄入
A.1~2个月 B.2~3周 C.1~2周 D.4~6天 E.48小时内
A.静脉推注0.3‰氯化钾 B.静脉滴注0.3%氯化钾 C.静脉滴注0.3‰氯化钾 D.静脉推注0.03%氯化钾 E.静脉滴注0.03%氯化钾
A.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口腔 B.0.1%依沙吖啶诺溶液清洗口腔 C.冰硼散涂患处 D.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 E.2.5%~5%金霉素鱼肝油涂患处
A.地塞米松 B.20%甘露醇 C.5%碳酸氢钠 D.5%葡萄糖盐溶液 E.10%葡萄糖
A.注意休息 B.多喝水 C.清洁外阴 D.转移注意力 E.药物局部清洗
A.应有专人监护 B.向家属解释操作目的 C.教会家属操作方法 D.定期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E.严格消毒隔离,防止继发感染
A.5天 B.7天 C.12天 D.14天 E.血尿转清后,继续卧床20天
A.高糖、高脂肪、高蛋白 B.高糖、低蛋白、低维生素 C.每天摄入食盐<8g D.低蛋白、高糖、高维生素、低盐 E.蛋白质以每天每千克体重1g较为适宜
A.30℃ B.33℃ C.35℃ D.36℃ E.37℃
A.胸外按压 B.消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C.注射维生素D D.将舌尖拉出口外 E.避免刺激
A.24小时以内 B.3天以内 C.1~2周 D.4~8周 E.3个月
A.流感疫苗 B.乙脑疫苗 C.卡介苗、乙肝疫苗 D.破伤风抗毒素 E.乙脑疫苗
A.青霉素类 B.地塞米松 C.阿司匹林 D.抗病毒口服液 E.丙种球蛋白
A.均衡营养 B.经常口服鱼肝油 C.适当补钙 D.经常晒太阳 E.吃含维生素D的食物
A.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B.新生儿破伤风 C.新生儿败血症 D.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E.新生儿肺炎
A.5%碳酸氢钠溶液 B.1.4%碳酸氢钠溶液 C.11.2%乳酸钠溶液 D.5%葡萄糖溶液 E.丙种球蛋白
A.停止乳汁分泌 B.局部理疗 C.静脉滴注大剂量抗生素 D.及时排空乳汁 E.及时切开引流
A.红烧带鱼 B.宫保鸡丁 C.油炸四喜丸子 D.炖猪脚 E.家常豆腐
A.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B.卧床休息、适当活动 C.每日摄入足量蛋白质 D.预防感冒 E.按时服药
A.癫癎 B.脑栓塞 C.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脑肿瘤
A.宫角妊娠 B.葡萄胎 C.子宫肌瘤红色样变 D.绒毛膜癌 E.卵巢囊肿破裂
A.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B.舒适体位、卧床休息 C.保护病变关节功能位 D.早晨起床后用温水或热水浸泡僵硬的关节 E.病情观察
A.潜伏期延长 B.活跃期延缓 C.活跃期停滞 D.第一产程延长 E.第二产程延长
A.肺脓肿 B.肺曲霉病 C.肺结核 D.葡萄球菌肺炎 E.肺癌
A.口服避孕药 B.安全套 C.输卵管结扎术 D.宫内节育器 E.安全期避孕
A.心率变化 B.血压变化 C.有无呼吸困难 D.神志变化 E.血白细胞变化
A.脑疝 B.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C.脑出血 D.呼吸性酸中毒 E.肺性脑病
A.肝肾综合征 B.肝硬化合并感染 C.肝性脑病前驱期 D.原发性肝癌 E.肝肺综合征
A.保持心情愉快 B.伤口半个月内避免用力擦洗,埋泵处避免碰撞 C.加强营养,进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D.定期门诊随访 E.以上均对
A.去枕平卧位 B.侧卧位 C.头高脚低卧位 D.任意体位 E.制动平卧位
A.严格卧床休息3周 B.严禁按摩肢体 C.患肢制动 D.禁止经患肢静脉输液 E.严密观察有无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A.持续低流量吸氧 B.间断高浓度吸氧 C.高压氧舱 D.鼻导管吸氧 E.呼吸机给氧
A.急性肠扭转 B.麻痹性肠梗阻 C.粘连性肠梗阻 D.绞窄性肠梗阻 E.肠套叠
A.3%氯化钠溶液 B.10%葡萄糖盐水 C.4:3:2液 D.2:3:1液 E.2:1等张液
A.加速血液循环 B.减少感染机会 C.使体温保持稳定 D.降低胆红素浓度 E.提高血氧浓度
A.肾衰竭 B.肺水肿 C.血栓栓塞 D.脱水 E.便秘
A.激素 B.抗生素 C.退热药 D.抗病毒药 E.维生素
A.绝对卧床休息1个月 B.水肿消退、血压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后可正常活动 C.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逐渐由低盐过渡到正常饮食 D.给予高糖、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和脂肪的低盐饮食 E.急性期应无盐饮食
A.适于中、重度腹泻 B.服用期间照常饮水 C.眼睑水肿时不用 D.不适用于新生儿 E.腹胀明显者不用
A.左侧卧位 B.右侧卧位 C.半卧位 D.平卧位 E.俯卧位
A.4~6个月 B.8~10个月 C.10~12个月 D.14~16个月 E.16~18个月
A.体重、身高、头围、胸围 B.语言表达 C.环境适应能力 D.智力发育水平 E.动作能力
A.绝对卧床休息 B.限制钠盐摄入 C.高蛋白质饮食 D.避免刺激皮肤 E.用丁字带托起阴囊
A.神经系统 B.骨骼系统 C.生殖系统 D.淋巴系统 E.呼吸系统
A.用药后测脉搏 B.静脉给药时间不少于5分钟 C.观察药物疗效 D.勿与钙剂同服 E.观察药物毒副作用
A.绝对静卧 B.头偏向一侧 C.喂乳时抱起 D.遵医嘱给予止血药 E.积极建立呼吸
A.早产儿 B.病情危重新生儿 C.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D.ABO溶血患儿 E.重症贫血患儿
A.发病第2天出疹 B.疹间有正常皮肤 C.皮肤瘙痒 D.疹退后可有片状脱屑 E.皮肤弥漫充血
A.抗生素 B.地塞米松 C.阿司匹林 D.抗病毒药物 E.丙种球蛋白
A.头晕、嗜睡 B.心律失常 C.心动过缓 D.恶心、呕吐 E.激惹、惊厥
A.硬结直径<5mm B.硬结直径5~9mm C.硬结直径10~19mm D.硬结直径>20mm E.除硬结外,局部伴水疱及坏死
A.随成年人同吃普通膳食 B.一日三餐+维生素D15万U C.每日三餐以半流食为主 D.每日三餐+点心3次 E.每日三餐+点心1~2次
A.1.4%碳酸氢钠溶液 B.11.2%乳酸钠溶液 C.2:1溶液 D.4:3:2溶液 E.5%葡萄糖溶液
A.尿路梗阻 B.血容量不足 C.尿瘘 D.肾血管栓塞 E.急性排斥反应
A.持续低流量吸氧 B.间断高流量吸氧 C.高流量吸氧 D.低流量乙醇湿化吸氧 E.高流量乙醇湿化吸氧
A.避免体力劳动,卧床休息 B.休息充分,增加午睡及夜间睡眠的时间 C.以卧床休息为主,允许下床大小便 D.以卧床休息为主,间断起床活动 E.需绝对卧床休息、变换体位
A.肺动脉 B.股动脉 C.胫后动脉 D.脑动脉 E.肠系膜上动脉
A.避免心绞痛诱因,勿过劳 B.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C.适量运动、帮助建立侧支循环 D.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每2年更换1次 E.心绞痛发作时即刻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
A.体格生长明显加速 B.体格生长速度达到高峰 C.体格生长停止 D.刚刚开始生殖系统的发育 E.生殖系统发育已开始,但不成熟
A.高压氧疗 B.高浓度吸氧 C.鼻导管给氧 D.持续低流量吸氧 E.常压给氧
A.禁食 B.流质饮食 C.半流质饮食 D.软质饮食 E.普食
A.产后1~2周 B.产后10天 C.产后4~6周 D.产后6周 E.产后10周
A.先兆子宫破裂 B.胎盘剥离征象 C.子宫破裂 D.羊水栓塞 E.胎盘嵌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