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疗程前 B.疗程中 C.疗程后 D.疗程前、中、后 E.终身
A.背阔肌 B.肩胛提肌 C.斜方肌 D.菱形肌 E.前锯肌
A.1~2mm B.4~6mm C.1~4mm D.2~5mm E.紧贴治疗部位
A.33~36℃ B.38~42℃ C.45~47℃ D.52~54℃ E.55~60℃
A.气管位于食管前方 B.气管于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C.全程分为三段 D.右主支气管比左侧粗短 E.颈段气管较胸段的长
A.长期制动后肌肉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加 B.卧床早期骨骼肌肌浆网对钙离子的摄取和释放增加 C.制动一周后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增生,肌纤维变细,排列紊乱 D.肌肉制动后重量的下降是线性的 E.如果肌肉是在拉长的情况下固定的,其萎缩和肌肉收缩力下降要轻一些
A.前锯肌 B.肩胛提肌 C.胸大肌 D.斜方肌 E.胸锁乳突肌
A.第1腰椎棘突 B.第2腰椎棘突 C.第3腰椎棘突 D.第4腰椎棘突 E.第5腰椎棘突
A.髂股韧带 B.股骨头韧带 C.骶结节韧带 D.骶棘韧带 E.耻股韧带
A.1mm~1m B.10cm~1m C.1cm~10m D.1~10mm E.10~100mm
A.屈 B.伸 C.回旋 D.外展 E.内收
A.脊髓被膜共分三层 B.脊髓被膜由外向内第二层是脊髓蛛网膜 C.软脊膜位于脊髓被膜最外层 D.硬脊膜与椎管骨膜间的腔隙为硬膜外隙 E.硬脊膜和脊髓蛛网膜腔隙为硬膜下隙
A.链球菌 B.白色念珠菌 C.炭疽杆菌 D.葡萄球菌 E.皮肤丝状菌
A.易化扩散 B.单纯扩散 C.主动转运 D.被动转运 E.蛋白质通道扩散
A.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 B.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 C.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每分心输出量 D.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E.左右心室每次所射出的血量
A.是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B.温度升高,氧离曲线右移,促使O2释放 C.温度降低,氧离曲线左移,不利于O2的释放 D.表示不同PO2时O2与Hb的结合情况 E.温度升高,氧离曲线左移,促使O2释放
A.脊柱 B.骨盆 C.上肢 D.下肢 E.手
A.物理物质 B.化学物质 C.电磁波 D.粒子流 E.具有电磁波和粒子流二重性的物质
A.方向 B.频率 C.强度 D.方向和频率 E.方向和强度
A.波速=频率×2波长 B.波速=波长/频率 C.波长=频率/波速 D.频率=波长/波速 E.波速=频率×波长
A.感受器是受体的一种 B.传入神经 C.效应器 D.传出神经 E.反射高级中枢
A.多学科和多专业的团队合作 B.医护合作 C.医生和治疗师合作 D.护士和治疗师合作 E.医患合作
A.上肢功能 B.下肢功能 C.上下肢功能 D.手指功能 E.日常生活功能
A.淋巴液 B.神经 C.脂肪 D.指甲 E.骨
A.0 B.5kg C.10kg D.15kg E.20kg
A.三角肌 B.肱二头肌 C.肱三头肌 D.胸锁乳突肌
A.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越大绝对肌力越大 B.肌肉初长度与肌力大小无关 C.收缩的运动单位数量越多,肌力越大 D.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一致性越好肌力越大 E.肌力大小与杠杆效率密切相关
A.腓浅神经 B.腓深神经 C.胫神经 D.股神经 E.腓肠神经
A.血源性、接触性、注射性 B.血源性、创伤性、外来性 C.创伤性、血源性、传染性 D.血源性、传染性、接触性 E.血源性、非传染性、消化道
A.心力储备 B.大动脉弹性 C.呼吸频率 D.心率 E.血容量
A.载波 B.调制波 C.调幅波 D.调频波 E.调幅度
A.腹肌 B.膈肌 C.肋间肌 D.前锯肌 E.颈肌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四级预防 E.五级预防
A.从脉冲波峰下降至零位的时间 B.从脉冲波峰顶点下降至脉冲终点的时间 C.从脉冲波的起点至终点的时间 D.脉冲波持续的时间 E.脉冲波的宽度
A.等长收缩肌肉未做功 B.等张收缩时缩短一旦出现,张力不再增加 C.在最适前负荷时,收缩效果最好 D.等速运动关节运动速度保持一定 E.等张收缩为静态活动
A.内科疾病康复、外科疾病康复 B.康复基础学、康复功能评定学、康复治疗学 C.治疗学、社区康复 D.运动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 E.理疗、运动、针灸、推拿
A.前纵韧带较后纵韧带坚固 B.纤维环前薄后厚 C.不正确的搬重物的方式 D.人体日常生活中弯腰动作较多 E.不良的坐姿
A.皮肤 B.韧带 C.肌肉 D.颅骨板 E.脂肪
A.物理治疗师 B.言语治疗师 C.作业治疗师 D.心理治疗师 E.康复护士
A.肺活量 B.时间肺活量 C.肺通气量 D.肺泡通气量 E.潮气量
A.大脑 B.脑干 C.锥体束 D.小脑 E.延髓
A.与频率成反比 B.与频率成正比 C.与频率无关 D.与波长的长度成正比 E.与波长的长度无关
A.7~9μm B.10~12μm C.13~15μm D.16~18μm E.19~21μm
A.提高毛细血管血压 B.提高组织液静水压 C.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 D.提高毛细血管通透性 E.减少肌肉对静脉的唧筒作用
A.硬膜外段较长 B.借硬脊膜鞘疏松连于椎间孔周围 C.在椎间孔处最容易受压 D.第4~5颈椎椎间盘突出可压迫第4颈神经根 E.腰椎椎间盘突出时,压迫的神经为突出椎间盘序数上1~2位的腰神经
A.4 B.6 C.8 D.1 E.1.2
A.颈长肌 B.头长肌 C.头前直肌 D.头侧直肌 E.前斜角肌
A.大脑前动脉梗死 B.大脑前动脉出血 C.大脑中动脉梗死 D.大脑中动脉出血 E.脑干梗死
A.抗利尿激素 B.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C.肾血流量 D.肾小球功能 E.肾小管功能
A.位于相邻两椎骨间 B.自第1颈椎至第5尾椎 C.由髓核,纤维环和上、下软骨板构成 D.纤维环为围绕椎体的纤维软骨 E.髓核位于纤维环的前缘
A.败血症 B.脓血症 C.菌血症 D.毒血症 E.结合型
A.温热量超短波疗程 B.超声波疗法 C.红外线照射 D.中频电疗 E.无热量超短波治疗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E.7个
A.光的穿透能力与光被吸收的多少成正比 B.光的穿透能力与光被吸收的多少成反比 C.光的吸收愈多,穿透亦愈多 D.光的吸收愈少,穿透亦愈少 E.光的穿透与吸收无关
A.蛋白质 B.脂肪 C.糖 D.胆固醇 E.维生素
A.C8 B.T6 C.T8 D.T10 E.L2
A.超短波 B.分米波与厘米波 C.分米波 D.厘米波 E.毫米波
A.失语症患者 B.80岁老年 C.高血压患者 D.脊髓损伤后脊柱稳定的患者 E.开放性骨折后尚未医疗处理的患者
A.改变对血管的压力,促进血液循环 B.防止压疮 C.防止关节挛缩 D.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E.改善呼吸功能,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A.去除病因 B.治愈疾病 C.恢复健康 D.回归社会 E.挽救生命
A.颈椎 B.胸椎 C.腰椎 D.骶骨 E.尾骨
A.从正到负 B.从负到正 C.先正后负 D.先负后正 E.双相
A.桡骨茎突,尺骨茎突,手舟骨 B.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尺骨鹰嘴 C.拇长肌腱,桡骨茎突,大多角骨 D.肩峰,喙突,肱骨大结节 E.以上都不是
A.桡动脉,掌浅弓,掌深弓 B.尺动脉,掌浅弓,掌深弓 C.尺动脉,背侧骨间动脉,指总动脉 D.桡动脉,背侧骨间动脉,指总动脉 E.桡动脉,尺动脉,掌、背侧骨间动脉
A.电解质 B.电介质 C.溶质 D.化合物 E.混合物
A.电疗法 B.光疗法 C.运动疗法 D.作业疗法 E.生物反馈疗法
A.100~1000Hz B.1000~2000Hz C.1000~100000Hz D.2000~100000Hz E.2000~1000000Hz
A.骨骼的形态 B.血钙浓度 C.口服钙制剂 D.遗传因素 E.施加在骨上的力
A.软骨性关节 B.球窝关节 C.车轴关节 D.纤维性关节 E.椭圆形关节
A.使肌肉收缩 B.维持关节稳定 C.增加关节活动度 D.增加关节柔韧性 E.增强肌力
A.血行感染 B.直接感染 C.上行感染 D.淋巴途径感染 E.淋巴途径与直接感染
A.电压 B.电流 C.电力 D.电磁波 E.有电性的物体
A.第2对脑神经 B.第3对脑神经 C.第4对脑神经 D.第5对脑神经 E.第6对脑神经
A.杵臼关节 B.球窝关节 C.平面关节 D.双轴关节 E.单轴关节
A.C类神经纤维 B.神经纤维膜 C.终极后膜上的受体 D.化学感受器 E.本体感受器
A.长骨 B.短骨 C.扁骨 D.板状骨 E.不规则骨
A.T6 B.T8 C.T10 D.T12 E.L2
A.感受器是受体的一种 B.根据部位,分为内、外感受器 C.外感受器能引起主观感觉 D.内感受器不引起特定感觉 E.是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
A.两种电流频率的差数 B.两种不同频率电流重叠时频率的差数 C.两种不同频率交流电在重叠时频率的差数 D.两种不同频率电流重叠时合成后电流的频率 E.两种不同频率交流电重叠时合成后电流的频率
A.反射的光能与投射的光能相同 B.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C.光的吸收越少,穿透越深 D.不同材质的反射罩反射系数相同 E.紫外线的有效穿透深度大于红外线
A.运动节段的重力作用点 B.运动器械的重力作用点 C.摩擦力或弹力以及拮抗肌张力作用点 D.韧带、筋膜的抗牵拉力的作用点 E.全部阻力的合力作用点
A.100nm B.1000nm C.1μm D.1.5μm E.10μm
A.中频调制 B.连续调制 C.间歇调制 D.断续调制 E.变频调制
A.1型 B.2型 C.3型 D.4型 E.5型
A.较低频率电流的幅度随较高频率电流的幅度的变化而改变 B.较低频率电流的频率随较高频率电流的频率的变化而改变 C.较高频率电流的幅度随较低频率电流的幅度的变化而改变 D.较高频率电流的频率随较低频率电流的频率的变化而改变 E.较高频率电流的幅度频率随较低频率电流的幅度频率的变化而改变
A.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药物治疗 C.功能训练 D.物理治疗 E.行为代偿
A.感觉功能的作业训练 B.知觉功能的作业训练 C.认知功能的作业训练 D.失认症的作业训练 E.失用症的作业训练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E.9个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间脑 E.基底节
A.减少各种病损的发生 B.防止残疾转化的发生 C.预防疾病的发生 D.限制或逆转由病损造成的残疾 E.防止患者死亡
A.肌纤维增粗 B.蛋白合成能力增强 C.氧化代谢能力增强 D.无氧代谢能力增强 E.肌力增强
A.波的振动频率 B.介质的弹性 C.介质的密度 D.波的振动周期 E.介质的温度
A.不包括药物治疗 B.强调多种渠道的综合治疗 C.是临床医学的附属部分 D.目标是治愈疾病 E.与预防医学无关
A.椎间盘 B.椎体 C.椎间孔 D.棘突 E.关节突关节
A.离子周围被水偶极子所包围 B.离子溶解于水溶液中 C.离子在溶液中与水的结合 D.电解质在水中保持离子状态 E.电解质溶液中离子与水化合
A.消化道出血 B.穿孔 C.幽门梗阻 D.癌变 E.水、电解质紊乱
A.运动 B.感觉 C.言语 D.心理 E.肌肉张力
A.人体内部各种组织器官相互作用的力 B.克服仪器的摩擦力 C.维持人体姿势的动力 D.产生运动的动力 E.各种组织器官的被动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