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眼上、下静脉 B.椎静脉 C.颈内静脉 D.颈外静脉 E.颞浅静脉
A.HBsAg+ 、HBeAg+ B.HBsAg+ 、抗-HBc+ 、抗-HBe+ C.抗-HBc+ 、抗-HBe+ 、抗-HBs+ D.抗-HBc+ 、抗-HBs+ E.抗-HBs+
A.2小时之内 B.4小时之内 C.6小时之内 D.8小时之内 E.12小时之内
A.脑干 B.丘脑底核 C.苍白球 D.脊髓 E.壳核
A.扩张 B.收缩 C.先扩张后收缩 D.先收缩后扩张 E.不能肯定
A.水疱 B.创面微潮 C.水肿较重 D.干燥后可见毛细血管网 E.部分生发层健在
A.头部转动时发作性眩晕 B.下肢无力,步伐不稳 C.颈肩臂疼痛麻木 D.心慌、胸闷 E.大小便功能障碍
A.低频电疗 B.蜡疗 C.冷疗 D.间动电疗法 E.脉冲短波
A.肿胀 B.皮肤颜色改变 C.感觉消失 D.指(趾)屈曲 E.远端脉搏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
A.股四头肌的初长度发生改变 B.影响了股四头肌肌肉的募集 C.股四头肌肌纤维与肌腱形成的角度改变 D.股四头肌力臂缩短 E.股四头肌收缩的压应力发生改变
A.Ⅰ度 B.Ⅱ度 C.Ⅲ度 D.Ⅳ度 E.Ⅴ度
A.腋神经 B.桡神经 C.正中神经 D.肌皮神经 E.尺神经
A.高血压 B.动脉粥样硬化 C.风湿性动脉炎 D.红细胞增多症 E.骨折
A.脑性瘫痪 B.脊柱裂 C.肌营养不良 D.遗传性肌萎缩 E.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A.畸形 B.压痛 C.肿胀、瘀斑 D.弹性固定 E.活动功能受限
A.又称震颤麻痹 B.好发于中老年人 C.是一种肌肉进行性变性疾病 D.表现为肌强直和震颤 E.含色素的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变性、缺失
A.假单孢子菌感染 B.支原体感染 C.念珠菌感染 D.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E.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A.慢性肾小球肾炎 B.糖尿病性肾病 C.妊娠中毒症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原因不明
A.超声检查 B.X线平片 C.CT D.MRI E.抽吸囊肿
A.冷疗法 B.高频电疗法 C.低中频电疗法 D.热疗法 E.磁疗法
A.局部换药 B.手法松动治疗 C.必要时手术 D.物理治疗 E.抗感染药物
A.脑挫伤 B.脑裂伤 C.硬膜外血肿 D.硬膜下血肿 E.脑内血肿
A.胫骨前肌 B.胫骨后肌 C.腓骨短肌 D.腓骨长肌 E.小腿三头肌
A.结核病 B.恶性肿瘤 C.结缔组织病 D.纤维蛋白增多 E.骨质疏松
A.骨盆回缩 B.下肢内旋 C.髋、膝屈曲 D.脚掌向后 E.脚跟着地
A.阴阜 B.大阴唇 C.小阴唇 D.阴蒂 E.阴道前庭
A.5个方面,20项 B.6个方面,18项 C.6个方面,20项 D.6个方面,22项 E.5个方面,18项
A.氧化能力高低 B.糖酵解能力高低 C.肌凝蛋白ATP酶的活性高低 D.肌红蛋白含量多少 E.肌肉是否容易疲劳
A.胸膜炎 B.支气管疾病 C.冠心病 D.血液病 E.神经病
A.硬膜外血肿患者 B.脑栓塞患者 C.脑出血患者 D.脑血栓形成患者 E.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A.1周后 B.2周后 C.3周后 D.4周后 E.5周后
A.平衡杠杆 B.省力杠杆 C.速度杠杆 D.第二类杠杆 E.第三类杠杆
A.加强患肢的主动活动 B.注意抬高患肢 C.应用患肢向心性加压缠绕 D.鼓励在患肢输液 E.避免完全掌屈位
A.抑制异常的反射活动 B.强化原始的反射活动 C.改善运动模式 D.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 E.协调动作精细动作的训练
A.1周 B.2周 C.4周 D.3个月 E.仍留有死骨、窦道或死腔
A.水肿型 B.破坏型 C.创伤型 D.增生型 E.瘀斑型
A.伸展位,稍内旋B.稍屈曲位,稍内旋C.伸直位,防止内、外旋D.伸展位,稍外旋E.稍屈曲位,稍外旋
A.多饮多尿 B.并发症出现 C.尿糖阳性 D.空腹血糖增高 E.眼底动脉硬化
A.心前区缩窄性疼痛 B.疼痛性质可为压迫感 C.疼痛可向左颈部放射 D.疼痛持续时间一般为5~10s E.劳力性心绞痛休息时症状迅速缓解
A.2∶1 B.1∶1 C.3∶1 D.1.5∶1 E.2.5∶1
A.病损区水肿消退 B.病损区血肿吸收 C.半暗区细胞“休克期”过去 D.颅内压的恢复 E.病损同侧或对侧脑细胞代偿
A.无压疮发生 B.Ⅰ度压疮 C.Ⅱ度压疮 D.Ⅲ度压疮 E.Ⅳ度压疮
A.休息位 B.舒适位 C.自由位 D.解剖位 E.功能位
A.腋神经 B.桡神经 C.肌皮神经 D.正中神经 E.尺神经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E.五级
A.运动疗法 B.红外线疗法 C.抗感染治疗 D.超短波疗法 E.推拿按摩
A.脑血管畸形 B.脑动脉瘤 C.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 D.血液病 E.抗凝治疗
A.肢体可以被动活动 B.触摸肢体有感觉 C.被动活动拇指能分辨出活动方向 D.肢体没有主动运动 E.肛门指诊时可触及外括约肌的收缩
A.等长收缩 B.向心性收缩 C.离心性收缩 D.静力性收缩 E.等速收缩
A.原发性青光眼 B.癔症 C.原发性高血压 D.糖尿病 E.类风湿关节炎
A.侧脑室 B.第三脑室 C.第四脑室 D.第五脑室 E.中脑导水管
A.肌肉协调性障碍 B.肌力下降 C.肌肉耐力下降 D.结缔组织异常 E.关节异常
A.L1 B.L2 C.L3 D.L4 E.S1
A.肠道传染的疾病 B.细菌感染性疾病 C.病变部位在大脑 D.感觉神经元变性坏死 E.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A.三角肌萎缩 B.冈上肌萎缩 C.肱二头肌萎缩 D.肱三头肌萎缩 E.骨间肌萎缩
A.睑腺炎 B.睑缘炎 C.睑板腺囊肿 D.泪囊炎 E.角膜炎
A.血中的糖 B.血中的脂肪酸 C.机体的蛋白质 D.人体多余的脂肪 E.肌肉的能源
A.改善全身营养状态 B.Ⅲ度、Ⅳ度压疮必须行手术治疗 C.局部清创换药 D.物理治疗 E.定时翻身
A.散在分布 B.广泛分布 C.局限性分布 D.按神经节段分布 E.以瘙痒为主
A.腰椎骨质增生 B.腰椎结核 C.黄韧带肥厚 D.关节突关节增生 E.椎间盘突出
A.结核性胸膜炎 B.阻塞性肺炎 C.军团菌性肺炎 D.气胸 E.大叶性肺炎
A.成角移位 B.侧方移位 C.分离移位 D.旋转移位 E.嵌插移位
A.骨折 B.骨质疏松 C.骨质增生 D.关节炎 E.肩关节半脱位
A.麦氏征 B.侧扳试验 C.4字试验 D.Tinel征 E.Phalen征
A.强力牵张 B.易化技术 C.局部注射肉毒素 D.口服抗痉挛药物 E.外科手术
A.抗生素 B.干扰素 C.维生素 D.营养素 E.纤维素
A.髋的屈曲 B.髋的后伸 C.髋的内收 D.髋的外展 E.髋的旋转
A.抗生素 B.非甾体消炎药 C.免疫抑制药 D.皮质甾体类药物 E.喹诺酮类
A.局部皮肤呈红色 B.疼痛 C.肿胀 D.病变边界不清 E.可以有水疱
A.是脊椎及其附属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病变 B.其病理变化主要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C.常累及骶髂关节、前纵韧带 D.无遗传因素,男性多于女性 E.多数的患者血清中出现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
A.50cm B.60cm C.70cm D.75cm E.90cm
A.昏迷、高热、瞳孔散大 B.头痛、呕吐、视盘水肿 C.血压升高、高热、呼吸不规则 D.头痛、高热、血压升高 E.昏迷、血压升高、呕吐
A.5次 B.10次 C.15次 D.20次 E.25次
A.极外侧突出 B.前外侧突出 C.后中央突出 D.前中央突出 E.后外侧突出
A.长骨 B.短骨 C.圆骨 D.板状骨 E.不规则骨
A.消炎药物 B.踝足矫形器 C.关节成形术 D.负重训练 E.物理治疗
A.控制肌张力、缓解痉挛 B.调整合适体位、适当运动 C.正确操作技术和控制炎症 D.系列夹板 E.外科手术
A.主动运动 B.被动运动 C.助力运动 D.抗阻运动 E.等速运动
A.X线检查 B.CT检查 C.MRI检查 D.DSA检查 E.功能MRI检查
A.高处坠落伤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病因 B.发病无遗传因素 C.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基本因素验 D.腰椎融合有利于预防相邻节段腰椎间盘突出 E.老年人发病率高是因为退变发生于50岁以后
A.步态参数 B.行走距离 C.心率 D.吸氧量 E.自觉用力程度
A.推摩法 B.揉捏法 C.松动法 D.叩击法 E.振颤法
A.运动性失语症 B.感觉性失语症 C.失读症 D.失写症 E.舌肌瘫痪
A.心力衰竭 B.休克 C.胸骨后疼痛 D.心律失常 E.恶心呕吐
A.高血压 B.高血脂 C.缺乏运动 D.性别 E.吸烟
A.腰僵硬 B.腰部活动受限 C.双下肢发紫 D.腰痛伴下肢痛 E.大小便失禁
A.腕关节屈曲20°~25° B.犹如握笔姿势,越向小指,指尖越向手掌中心 C.拇指轻度向掌侧外展,拇指末端指腹触及示指末节的桡侧 D.拇指末端指腹触及示指末节的桡侧 E.腕关节背伸20°~25°,手指相当于握球的姿势
A.肌力 B.正常力线 C.软骨 D.关节活动度 E.韧带结构
A.关节肿胀 B.关节活动受限 C.关节松弛 D.关节腔积液 E.关节疼痛
A.刺激强度的阈值越低,组织兴奋性越高 B.刺激强度的阈值越高,组织兴奋性越高 C.刺激强度的阈值与组织兴奋性无关 D.刺激强度的阈值与组织收缩有关 E.刺激强度的阈值与组织化学性有关
A.2周以内 B.2~4周 C.4~6周 D.6~8周 E.8~10周
A.开始宫缩至胎儿娩出 B.开始见红至胎儿娩出 C.开始破水至胎儿娩出 D.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 E.宫口开全至胎盘剥离
A.L5~S1 B.L4~5 C.L1~2 D.L3~4 E.L4~5、L5S1
A.混合型 B.脊髓型 C.神经根型 D.椎动脉型 E.交感型
A.中和胃酸 B.阻断H2受体 C.抑制质子泵 D.阻断M胆碱能受体 E.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
A.口语 B.新造语 C.手势语 D.书面语 E.交流板
A.病损、残疾、残障 B.身心、社会功能障碍 C.残疾,残障 D.残疾,功能障碍 E.无功能障碍,有功能障碍
A.对称性颈反射 B.非对称性颈反射 C.联合反射 D.握持反射 E.紧张性迷路反射
A.立即停药 B.不可减量 C.逐渐减量 D.根据病人的要求 E.视医生的习惯而定
A.主动肌、拮抗肌 B.主动肌、副动肌 C.主动肌、固定肌 D.主动肌、中和肌 E.副动肌、固定肌、中和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