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安排病人提前就诊 B.将病人隔离诊治 C.进行卫生宣教 D.将病人转急诊室处理 E.消毒候诊环境
A.丧亲 B.水灾 C.离婚 D.发热 E.调动
A.当压力源穿透正常防御线引起机体反应后,采取的早期诊断、治疗和护理措施 B.预防应激原侵犯或减少侵犯的可能,加强机体正常防御 C.帮助病人预防并发症 D.帮助病人进行康复锻炼 E.采取预防措施,增强抵抗力,以防止复发
A.1909年 B.1918年 C.1950年 D.1954年 E.1983年
A.忽略了人的整体性 B.工作范围扩展到了对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的护理 C.提出了健康的概念 D.执行医嘱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E.工作场所限于医院内
A.纽曼 B.汉斯 C.奥瑞姆 D.佩普劳 E.罗伊
A.床上擦浴 B.肌内注射 C.导尿 D.血液透析 E.灌肠
A.请按要求服药 B.请定期检查 C.欢迎再来 D.请多休息 E.慢走,注意安全
A.长期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 B.临时备用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内 C.临时医嘱一般只执行一次 D.长期医嘱至医生停止医嘱方才失效 E.需要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要交班,并在交班记录上注明
A.是一个循环的、动态的过程 B.贯穿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观念 C.以系统论、基本需要层次论、信息交流论等科学理论为依据 D.基本需要层次论是护理程序的理论框架 E.包括评估、护理诊断、计划、实施、评价
A.血压130/80mmHg B.骶尾部皮肤破损2cm×2cm C.肌张力三级 D.头昏脑涨 E.膝关节红肿、压痛
A.疾病造成的疼痛 B.焦虑 C.活动受限 D.体位不适 E.身体不洁
A.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焦虑 B.各种诊疗护理活动相对集中 C.协助病人自我放松 D.保持病人休息习惯 E.满足病人一切要求
A.事先检查轮椅性能 B.拉起车闸固定车轮 C.尽量使病人身体靠前坐 D.扶病人坐下前先翻起脚踏板 E.病人坐稳后放下脚踏板
A.半流质饮食 B.软质饮食 C.低蛋白饮食 D.普通饮食 E.流质饮食
A.一般市、县医院及省辖市的区级中心医院 B.军队医院、企业医院 C.城市街道医院、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地市级的区医院 D.诊治专科疾病而设置的医院、职业病医院 E.全国、省、市直属的市级大医院、医学院附属医院
A.注射器、针头及试管必须干燥 B.避免振荡 C.采血后去针头沿管壁将血液和泡沫缓慢注入 D.标本应及时送检 E.需全血标本时,应采用抗凝管
A.生理盐水 B.肥皂水 C.1,2,3溶液 D.甘油 E.液状石蜡
B.浴室 C.配餐室 D.化验室 E.病室
A.防止感染 B.解除痉挛 C.稀释痰液 D.消除炎症 E.纠正缺氧
A.数学式疼痛评估工具 B.描述式疼痛评估工具 C.面部表情疼痛测量图 D.疼痛阈式评估工具 E.言语式评估工具
A.过敏试验皮内注射时 B.过敏试验皮内注射后20分钟内 C.用药后24小时内 D.用药后1~3天 E.用药后7~12天
A.过敏试验皮内注射时 B.过敏试验皮内注射后20分钟内 C.用药后20分钟内 D.用药后24小时内 E.用药后1~7天
A.库血 B.代血浆 C.白蛋白液 D.血小板 E.红细胞悬液
A.高钾血症 B.过敏反应 C.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D.溶血反应 E.酸中毒
A.立即停止输血 B.通知医生 C.测量血压 D.静脉注射碳酸氢钠 E.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A.发散 B.对流 C.传导 D.蒸发 E.传递
A.甲亢 B.高热 C.颅内压增高 D.疼痛 E.心功能不全
A.50mmHg B.80mmHg C.100mmHg D.120mmHg E.150mmHg
A.组织性缺氧 B.循环性缺氧 C.换气性缺氧 D.低张性缺氧 E.低压性缺氧
A.禁服粗纤维食物 B.口服蛋清水 C.保持室内通风 D.清除玻璃碎屑 E.口服牛奶
A.定数量 B.定期更换 C.定人保管 D.定点放置 E.定期消毒灭菌
A.先脱健肢,先穿患肢 B.先脱患肢,先穿患肢 C.先脱患肢,先穿健肢 D.先脱远侧,先穿近侧 E.先脱近侧,先穿远侧
A.关闭门窗 B.注意及时遮盖病人 C.水温为40~45℃ D.按顺序擦拭脸、颈、全身 E.用50%乙醇按摩骨隆突处
A.呼吸停止 B.心跳停止 C.瞳孔散大 D.反射消失 E.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停止
A.否认期 B.协议期 C.接受期 D.愤怒期 E.抑郁期
A.正确对待问题 B.向朋友寻求帮助 C.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 D.自我救助 E.减少压力的影响
A.办理入院手续 B.进行卫生处置 C.介绍入院须知 D.通知病区接受病人 E.护送病人去病房
A.两侧腭弓 B.扁桃体 C.舌面 D.溃疡面 E.硬腭
A.髂前上棘 B.骶尾部 C.肩胛骨 D.大转子处 E.髋部
A.坦率地告知患者,协助其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 B.适当隐瞒真实病情,稳定患者情绪 C.科学地回答和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 D.主动接近患者,以消除其孤独感 E.耐心解释和安慰,增强患者抗病能力
A.1820年,澳大利亚 B.1860年,英国 C.1888年,荷兰 D.1890年,德国 E.1912年,英国
A.雾化器内的药液必须浸没弯管的底部 B.湿化瓶内要放清水 C.指导患者做深吸气动作 D.指导患者呼吸时手指配合 E.操作时严禁有人在旁抽烟
A.戒指 B.手链 C.手表 D.粗长的项链 E.长耳环
A.冬季注意为患者保暖 B.上、下坡时告知患者 C.下坡时使患者头在低处一端 D.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E.保持行车平稳,维持治疗
A.蓝色 B.红色 C.黑色 D.绿色 E.黄色
A.腰带以下 B.腰带 C.领部 D.袖子后面 E.胸前、背后
A.客观上的过失 B.主观上的过失 C.人为的过失 D.并不严重的过失 E.无法弥补的过失
A.呼吸频率异常 B.呼吸节律异常 C.呼吸音响异常 D.深快呼吸 E.浮浅性呼吸
A.否认期、忧郁期、协议期、愤怒期、接受器 B.否认期、协议期、愤怒期、接受期、忧郁期 C.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接受期 D.忧郁期、愤怒期、否认期、协议期、接受期 E.忧郁期、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接受期
A.抗凝管 B.无添加剂的干燥空管 C.血培养管 D.生化管 E.促凝管
A.4期 B.5期 C.6期 D.7期 E.8期
A.石膏对局部组织产生的压力 B.石膏内不平整对皮肤产生的摩擦力 C.石膏透气性差,患部出汗过多刺激皮肤 D.病人卧床时间太久 E.石膏固定时间太久
A.抑郁 B.退化 C.恐惧 D.怀疑 E.抵抗
A.安排病人到隔离门诊就诊 B.安排病人提前就诊 C.协助病人挂号,按顺序就诊 D.观察病人生命体征 E.留尿便标本检验
A.计划期 B.工作期 C.初始期 D.评估期 E.结束期
A.五级医疗事故 B.四级医疗事故 C.三级医疗事故 D.二级医疗事故 E.一级医疗事故
A.环境改变 B.焦虑 C.睡眠习惯改变 D.内分泌改变 E.角色改变
A.适当使用镇痛药 B.热坐浴 C.伤口内填塞敷料 D.局部使用消炎止痛软膏 E.局部热敷
A.倾诉 B.沉默 C.核对 D.倾听 E.反馈
A.麻醉剂的影响 B.术后出血 C.伤口疼痛 D.肛管内填塞敷料 E.紧张焦虑
A.注射时固定针头 B.注射时速度可以稍快 C.使病人保持舒适位置 D.随时观察病人有无不适 E.注射后再次核对所使用药物
A.乳白色 B.褐色 C.红色 D.黄色 E.酱油色
A.每晚服液状石蜡 B.低压灌肠 C.肛管排气 D.给予流质饮食 E.嘱患者多饮水
A.意识模糊 B.嗜睡 C.昏睡 D.昏迷 E.谵妄
A.用注射器抽出胃液 B.注入10ml空气听气过水声 C.注入10ml温开水听气过水声 D.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水碗中观察有无气泡逸出 E.晃动患者身体,腹部听诊胃部有无声响
A.口服液状石蜡 B.低压灌肠 C.肛管排气 D.流质饮食 E.多喝水
B.氨茶碱 C.α-糜蛋白酶 D.地塞米松 E.沙丁胺醇
A.立即停止照射,涂抹凡士林保护皮肤 B.调整照射的距离,继续照射 C.改用小功率灯,继续照射 D.停止照射,改用超短波局部理疗 E.停止照射,改用高频局部理疗
A.吸气性呼吸困难 B.呼气性呼吸困难 C.混合性呼吸困难 D.心源性呼吸困难 E.肺源性呼吸困难
A.5%碳酸氢钠 B.氨基酸 C.20%甘露醇 D.中分子右旋糖酐 E.浓缩白蛋白
A.1L/分 B.2~3L/分 C.4~5L/分 D.6~8L/分 E.>9L/分
A.熟悉期 B.工作期 C.开始期 D.解决期 E.结束期
A.波状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回归热 E.稽留热
A.40~45℃ B.50~55℃ C.50℃以内 D.60℃以内 E.70℃以内
A.<100ml B.<200ml C.<300ml D.<400ml E.<500ml
A.有渣自然饮食制成的匀浆 B.无渣自然饮食制成的匀浆 C.无渣饮食可全部被吸收 D.全部肠道外给入 E.仅适用于既无消化又无吸收功能的病人
A.0.2% B.1% C.2% D.5% E.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