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髓纤维化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地中海贫血
A.原点深染 B.深β带 C.深β带,深前β带 D.宽β带 E.深前β带
A.a-AST和m-AST B.c-AST和b-AST C.c-AST和m-AST D.d-AST和e-AST E.b-AST和m-AST
A.含有两种亚基组成的二聚体 B.含有两种亚基组成的三聚体 C.含有两种亚基组成的四聚体 D.含有两种亚基组成的五聚体 E.含有两种亚基组成的六聚体
A.60~80g/L B.35~50g/L C.<500mg/L D.50~60g/L E.<35g/L
A.胆碱酯酶 B.淀粉酶 C.尿酸 D.胆汁酸盐 E.胆红素
A.尿素的浓度取决于机体氮的分解代谢和肾脏的排泄能力 B.Scr和Bun浓度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C.血尿素测定比血肌酐测定更能准确地反映肾小球功能 D.尿素酶法测定尿素反应专一,特异性强 E.酶偶联法测定肌酐特异性高,但价格昂贵
A.ALT升高,AST升高,且ALT=AST B.ALT升高,AST升高,且ALT>AST C.ALT升高,AST正常 D.ALT正常,AST升高 E.ALT升高,AST升高,且ALT<AST
A.第一信使 B.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C.增加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D.引起肌肉舒张 E.与K+相对抗,参与心脏的收缩
A.1/1 B.1/2 C.1/3 D.1/4 E.1/5
A.对外界刺激的反射调节 B.大脑皮质、边缘系统等高级中枢神经控制 C.下丘脑-腺垂体-内分泌腺调节轴反馈调节 D.内分泌腺的自我调节 E.外周神经系统对内分泌腺的调控
A.病理标本的最高浓度值 B.病理标本的最低浓度值 C.参考值范围内的浓度值 D.医学决定水平的浓度值 E.参考范围的上限浓度值
A.波长校正 B.线性检查 C.杂光检查 D.稳定性检查 E.变异系数检查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细胞外液和内液 D.组织液 E.血浆
A.最适反应pH6.9~7.0 B.分子量较小,可自由通过肾小球 C.需氯离子活化 D.不能采用EDTA抗凝血来检测 E.淀粉酶升高即可确诊胰腺炎
A.H因子 B.C3b C.C1 D.C4结合蛋白 E.I因子
A.化学基因 B.抗原限制位 C.半抗原 D.独特位 E.抗原决定簇
A.IgG2 B.IgG3 C.IgG1 D.IgM E.凝聚的Ig
A.以已知抗原作为诊断菌液来检测未知抗体 B.以产生凝集现象的最低血清稀释倍数为血清中抗体的效价 C.由于电解质浓度和pH不适当原因,可引起假阳性反应 D.必须设立以稀释液代替标本的对照组 E.该法为半定量试验方法
A.单核细胞和B细胞 B.浆细胞和粒细胞 C.B细胞和T细胞 D.B细胞和粒细胞 E.B细胞和吞噬细胞
A.FITC B.RB200 C.TRITC D.镧系的螯合物 E.4-甲基伞酮
A.过敏性休克 B.新生儿溶血症 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 E.输血反应
A.周边型 B.均质型 C.核仁型 D.颗粒型 E.核孔型
A.较多的点彩红细胞 B.有核红细胞 C.网织红细胞 D.显著的缗钱状形成 E.红细胞寿命缩短
A.原始淋巴细胞增多 B.幼稚淋巴组织增多 C.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D.异常单核细胞增多 E.小淋巴细胞增多
A.异常增生伴分化成熟障碍 B.恶性增生伴分化成熟加快 C.无控制增生但分化成熟正常 D.细胞分化障碍但成熟正常 E.细胞分化正常但成熟障碍
A.骨髓中原单核细胞≥80% B.骨髓中原单核细胞≥70% C.骨髓中原单核细胞≥60% D.骨髓中原单核细胞≥50% E.骨髓中原单核细胞≥20%
A.M4是粒和单核系细胞同时恶变的急性白血病 B.M4可分为4个亚型,即M4a、M4b、M4c及M4Eo C.M4a:原单、幼单和单核细胞>20%(所有的有核细胞) D.白血病细胞分别具有粒系、单核系细胞的反应特点 E.双酯酶染色对M4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A.因子Ⅵ B.因子Ⅲ C.因子Ⅳ D.因子Ⅴ E.因子XⅢ
A.内源性凝血系统 B.内激活凝血系统 C.外激活凝血系统 D.外源性凝血系统 E.同时,激活A和B
A.FⅧa B.PF3 C.FⅩa D.FⅤa E.FⅣ
A.增长曲线 B.生长曲线 C.代谢曲线 D.繁殖曲线 E.以上都是
A.葡萄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肺炎链球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草绿链球菌
A.溶血毒素 B.坏死毒素 C.肠毒素 D.细胞毒素 E.卵磷脂酶
A.破伤风梭菌 B.产气荚膜梭菌 C.肉毒梭菌 D.艰难梭菌 E.产黑色素类杆菌
A.繁殖方式 B.细胞内寄生 C.抗生素敏感 D.核酸类型 E.人工培养基生长
A.单纯疱疹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流感病毒 D.麻疹病毒 E.腺病毒
A.梅毒螺旋体 B.立克次体 C.解脲脲原体 D.链球菌 E.葡萄球菌
A.提供疾病诊断信息 B.提供疾病治疗信息 C.提供疾病预防信息 D.提供健康状况评估信息 E.提供病人全部医疗信息
A.EQA B.QC C.IQC D.QA E.QI
A.校准物的互通性 B.校准物的可靠性 C.校准物的代表性 D.标准物的互通性 E.标准物的代表性
A.95.00% B.68.27% C.95.45% D.99.70% E.99.00%
A.黄色或脓性 B.红色或血性 C.淡黄色 D.半透明状 E.灰白色或乳白色
A.0~5/HP B.5~10lHP C.0~10/HP D.10~15/HP E.10~20/HP
A.流行性出血热 B.梅毒 C.放疗或化疗后 D.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 E.肺梗死
A.长期接触放射线者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脾功能亢进 D.大手术后12~36h E.系统性红斑狼疮
A.细胞大小 B.细胞厚薄 C.细胞均一性 D.细胞内酶的含量 E.细胞形态
A.0.3 B.0.5 C.0.6 D.0.7 E.0.9
A.红细胞在血液中占容积的百分比 B.红细胞与白细胞之比 C.红细胞与血浆之比 D.红细胞与白细胞、血小板之比 E.红细胞与白细胞、血小板、电解质之比
A.0~5mm/h B.0~15mm/h C.0~25mm/h D.0~10mm/h E.0~20mm/h
A.尿液分析仪通常由机械系统、光学系统、电路系统三部分组成 B.第一层尼龙膜起保护作用 C.第二层绒制层中的碘酸盐层可破坏维生素D等干扰物质 D.第三层是固有试剂的吸水层 E.最后一层选取尿液不浸润的塑料片作为支持体
A.酸碱度采用酸碱指示剂法 B.比密采用多聚电解质离子解离法 C.尿白细胞采用中性粒细胞酯酶法 D.尿胆原采用醛反应法 E.尿糖采用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法
A.红细胞 B.病理管型 C.小圆上皮细胞 D.结晶 E.精子
A.颜色 B.蛋白 C.pH D.糖含量 E.镜检找羊齿状结晶
A.慢性支气管炎 B.大叶性肺炎 C.肺脓肿 D.肺结核 E.支气管扩张
A.丙酮 B.无水乙醇 C.甲醇 D.二甲苯 E.乙二醇
A.受尿酸代谢产物影响 B.受酸碱度变化影响 C.受渗透压变化影响 D.受介质张力影响 E.通过肾小球基底膜的挤压
A.A型、B型、AB型 B.A型、AB型 C.B型、AB型 D.A型、B型 E.AB型
A.0.1L B.0.05L C.0.5L D.0.2L E.0.3L
A.晨尿 B.餐后尿 C.12h尿 D.随机尿 E.24h尿
A.正常红细胞分解 B.衰老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分解 C.未成熟红细胞分解 D.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分解 E.肝细胞合成
A.重链 B.Fab片段 C.A和B的结合 D.轻链 E.Fc片段
A.混有X射线造影剂 B.温度降低 C.温度升高 D.蛋白尿 E.含有葡萄糖
A.血脂明显上升 B.血脂明显下降 C.血糖明显升高 D.血糖明显降低 E.血糖不变
A.进行性前列腺癌 B.心肌梗死 C.胆道阻塞 D.胰腺炎 E.有机磷中毒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E.6个
A.正极 B.负极 C.向与它的pi相同的pH处泳动 D.原地不动 E.正负极均可
A.(1.0~1.2):1.0 B.(1.5~2.5):1.0 C.(1.0:1.0)~1.50 D.1.0:(1.5~2.5) E.1.0:1.0
A.2L B.2.5L C.3L D.3.5L E.4L
A.血钙偏低 B.鸡胸 C.骨骼畸形 D.X形或O形腿 E.甲状腺肿大
A.是胰腺的一种外分泌酶 B.可被巯基化合物、胆汁酸、钙离子激活 C.可被丝氨酸激活 D.血清脂肪酶主要来源是胰腺 E.血清脂肪酶可部分来源于肠黏膜
A.肾脏 B.性腺 C.肺脏 D.唾液腺 E.肝脏
A.特异度高的实验主要用于筛选 B.指在非患病者当中,应用某诊断试验检查得到的阴性结果的百分比 C.反映诊断试验正确鉴别患病者的能力 D.一般来讲,该值应是越大越好 E.又称“真阴性率”、“特异性”
A.蛋白分解代谢产生的氨基酸 B.氨基酸脱氨产生的游离氨 C.肌酐与尿酸 D.鸟氨酸循环产生的尿素 E.食物中未吸收的氨基酸
A.氧化还原酶类 B.转移酶类 C.水解酶类 D.裂解酶类 E.异构酶类
A.机体自我识别和对抗原性异物排斥反应的能力 B.机体排斥外源性异物的能力 C.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的组织、细胞的能力 D.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 E.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A.PWM B.PHA C.ConA D.MHC E.BCG
A.CD4 B.CD3 C.CD2 D.CD8 E.CD16
A.脾 B.胸导管 C.淋巴结 D.血液 E.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A.IL-1 B.IL-2 C.IL-3 D.IL-10 E.IL-12
A.与TCR结合,并使之失活 B.通常是蛋白质 C.不能产生免疫记忆 D.引起强烈免疫应答 E.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需T细胞的参与
A.完全抗原 B.超抗原 C.半抗原 D.TI抗原 E.TD抗原
A.CD40L B.CD4 C.CD2 D.CD28 E.CD3
A.IgM B.IgG C.IgA D.IgE E.IgD
A.C1 B.C4b2b3b C.C4b2b D.C5b67 E.C2a4b
A.获得MHC限制性 B.完成免疫记忆 C.特异性识别抗原 D.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E.形成自身免疫耐受
A.可直接作用于T细胞、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 B.只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C.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D.可以形成记忆细胞 E.产生免疫应答的细胞为B1细胞
A.产生红细胞 B.产生血小板 C.产生各类抗体 D.产生抗原 E.产生补体
A.C3a B.C3b C.C4b D.C5a E.C5b
A.缺铁性贫血 B.急性白血病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淋巴瘤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A.胞体巨大,胞核小,常偏位 B.ACP染色为强阳性反应 C.胞浆丰富,呈空泡状或泡沫状,形如桑葚 D.POX染色为阴性反应 E.NAP染色为阴性反应
A.又称为凝溶蛋白 B.是骨髓瘤的特征之一 C.其尿中含量可作为肿瘤细胞数的指标 D.大量排出伴肾功能不全,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E.一经检出,即提示肾功能不全
A.霍奇金淋巴瘤从一个区开始逐渐向外扩散 B.非霍奇金淋巴瘤侵犯内脏多见,侵犯结外组织多见 C.霍奇金淋巴瘤易合并急性白血病 D.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细胞为混合成分,恶性细胞是R-S细胞 E.非霍奇金病淋巴瘤,肿瘤细胞为单一成分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白血病 E.恶性贫血
A.呼吸道感染 B.消化道感染 C.创伤感染 D.接触感染 E.节肢动物叮咬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