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0mmH2O B.70mmH2O C.100mmH2O D.150mmH2O E.200mmH2O
A.肾小球和肾小囊 B.肾小体和集合管 C.肾小球和肾小管 D.肾小体和肾小管 E.皮质和髓质
A.包皮过长 B.结石、损伤 C.盆腔内疾病 D.先天性畸形 E.前列腺增生症
A.自身免疫 B.烈日暴晒 C.烟酒过多 D.劳累过度 E.药物过敏
A.肺心病 B.高血压 C.心肌炎 D.风心病 E.冠心病
A.表皮灼伤 B.骨脱钙 C.骨髓受抑制 D.营养不良 E.肺结核
A.内痔合并感染所形成的脓肿 B.外痔合并感染所形成的脓肿 C.直肠膀胱陷窝内的脓肿 D.肛门旁粉瘤感染所形成的脓肿 E.肛管直肠周围间隙感染所形成的脓肿
A.高蛋白高脂饮食 B.低钠低蛋白饮食 C.低钾饮食 D.低必需氨基酸饮食 E.高纤维素饮食
A.神经阻滞 B.区域阻滞 C.硬膜外阻滞 D.臂丛阻滞 E.颈丛阻滞
A.肾小球结核 B.肾小管结核 C.病理肾结核 D.临床结核 E.肾盂结核
A.心排出量减少 B.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C.外周血管阻力升高 D.组织细胞坏死 E.酸碱平和失调
A.自主原则 B.知情同意原则 C.双重效应原则 D.公正原则 E.效用原则
A.胆道感染 B.肝炎后肝硬化 C.酒精后肝硬化 D.血吸虫性肝硬化 E.肝脏良性肿瘤
A.1~3肋 B.4~7肋 C.8~9肋 D.10~12肋 E.位置不固定
A.胰腺细菌感染 B.胃酸、胃蛋白酶消化自身组织 C.胰腺毒菌感染 D.胰酶自身消化所致的化学性炎症 E.蛔虫感染导致胰腺炎症
A.300ml B.400ml C.500ml D.600ml E.700ml
A.麻痹性肠梗阻 B.肠扭转 C.肠套叠 D.黏连性肠梗阻 E.蛔虫性肠梗阻
A.进行性无痛性黄疸 B.肝脏肿大 C.胆囊肿大 D.上腹部隐痛 E.厌食、消瘦、乏力
A.肺 B.肾 C.心脏 D.中枢神经系统 E.胃肠道
A.血管炎 B.结缔组织纤维蛋白样变性 C.滑膜变性坏死 D.滑膜炎 E.关节软骨钙化
A.咳嗽、咳痰 B.呼吸困难 C.咳血 D.胸痛 E.浮肿
A.颈椎间盘退行性变 B.急性或慢性损伤 C.先天性颈椎管狭窄 D.遗传因素 E.妊娠
A.沙门菌 B.大肠杆菌 C.嗜盐杆菌 D.空肠弯曲菌 E.幽门螺杆菌
A.由慢性支气管演变 B.慢性感染 C.大气污染 D.长期抽烟 E.抗胰蛋白增多
A.肿块硬度 B.细胞分化程度 C.生长速度 D.表面光滑程度 E.疼痛程度
A.腹痛性质 B.有无腹膜刺激症 C.腹腔内有无原发病灶 D.腹腔是否与外界相通 E.病原菌种类
A.肾结石 B.肾积水 C.肾功能损伤 D.肾小球率过滤下降 E.肾衰竭
A.腺病毒 B.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鼻病毒 E.流感病毒
A.与患者沟通观察病情 B.静脉穿刺 C.肌内注射 D.过敏试验 E.给患者服药
A.具有突发性与重复性的特点 B.癫痫持续状态是该病的特殊情况,死亡率50% C.是一组由于大脑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而造成短暂性大脑功能失常的临床综合征 D.大脑功能失常可变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等不同障碍 E.发病机制牵涉到神经系统的内在性质,迄今无全面、一致的了解。
A.脊髓震荡 B.脊髓挫伤 C.脊髓休克 D.脊髓断裂 E.脊髓受压
A.病人年龄大 B.病人肥胖 C.股管解剖特点 D.病人多为经产妇 E.骨盆宽大
A.支气管扩张 B.肺结核 C.肺炎球菌肺炎 D.渗出性胸膜炎 E.支气管哮喘
A.化学治疗 B.放射治疗 C.手术治疗 D.中医中药 E.免疫治疗
A.肝性脑病 B.癌旁综合征 C.消化道出血 D.急性胰腺炎 E.感染
A.6个月 B.8个月 C.10个月 D.12个月 E.18个月
A.脱水 B.脑积水 C.佝偻病 D.小耳畸形 E.极度消瘦
A.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B.自主性高功能甲状腺腺瘤 C.弥漫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D.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E.亚急性甲状腺炎
A.血压 B.胶体渗透压 C.滤过压 D.氧分压 E.电解质浓度
A.5% B.10% C.15% D.20% E.25%
A.0.25% B.5% C.95% D.97.75% E.99.75%
A.孕29~40周 B.产后1周内 C.产后2~6周 D.产后6~8周 E.产后8~10周
A.幽门螺杆菌 B.沙门菌 C.嗜盐菌 D.金葡菌 E.痢疾杆菌
A.头痛 B.呕吐 C.视乳头水肿 D.口渴 E.尿频
A.脑小动脉严重痉挛致脑水肿 B.血粘稠致脑血栓形成 C.脑血管内压高而破裂 D.脑肿瘤 E.外来血栓堵塞脑动脉
A.全心负荷 B.左心室前负荷 C.右心室前负荷 D.左心室后负荷 E.右心室后负荷
A.水钠储留 B.高血压 C.严重贫血 D.消化道出血 E.尿毒症性心肌病变
A.营养不良使血小板生成减少 B.病理性免疫产生血小板抗体 C.脾产生血小板特异性IgG D.血小板在脾脏遭到破坏 E.免疫抗体影响巨核细胞成熟
A.颅内感染 B.颅内占位性病变 C.颅外感染 D.低钙血症 E.脱水
A.疼痛位于胸骨体中与上段之后 B.疼痛可伴有濒死感 C.疼痛多数持续在15分钟以上 D.休息可缓解疼痛 E.常有诱发因素
A.常见于青壮年人 B.多发生于长骨干骺端 C.有低热、乏力、盗汗、消瘦等表现 D.患肢疼痛不明显 E.术后闭式灌洗引流时,冲洗液滴注速度应由慢逐渐加快
A.肺 B.脑 C.肝 D.阴道 E.膀胱
A.3个 B.5个 C.8个 D.10个 E.15个
A.阴阜 B.小阴唇 C.大阴唇 D.阴蒂 E.阴道前庭
A.染色体异常 B.内分泌失调 C.生殖器异常 D.外界不良因素 E.免疫因素
A.止血 B.调整周期 C.促进排卵 D.减少经量 E.防止内膜病变
A.质地较硬 B.有压痛 C.颈部压迫感 D.随吞咽移动 E.肿块突出
A.意识障碍和昏迷病人 B.吞咽和咀嚼困难者 C.慢性消耗性疾病 D.肠道感染患者 E.消化道瘘者
A.致病性大肠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轮状病毒 D.变形杆菌 E.科萨奇病毒
A.经皮下交通淋巴管流至腹股沟淋巴结 B.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流至腋窝淋巴结 C.沿肋间淋巴管流至胸骨旁淋巴结 D.经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淋巴管进入肝脏 E.经胸大、小肌间淋巴结流至锁骨下淋巴结
A.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B.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C.发病高峰在7~9月份 D.病后获得持久免疫 E.出疹前5天~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庚型感染
A.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B.肌红蛋白合成减少 C.红细胞合成减少 D.红细胞携氧减少 E.含铁酶活性降低
A.肥大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红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巨噬细胞
A.向护理部主任报告研究内容 B.向新生儿的父母说明情况 C.向新生儿的父母说明情况并征得同意 D.征得新生儿父母的同意并签知情同意书 E.因为新方法没有风险,不需告知患儿亲属
A.月经期 B.增生期 C.分泌早期 D.分泌期 E.月经前期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衣原体 E.支原体
A.胎头受压 B.脐带打结 C.脐带脱垂 D.脐带先露 E.脐绕颈
A.面条 B.蛋黄 C.碎肉 D.饼干 E.馒头
A.自身免疫 B.同种免疫 C.卵巢无排卵 D.宫颈管狭窄 E.慢性输卵管炎
A.距离护士站最近的患者 B.平时护患关系融洽的患者 C.有重要社会地位的患者 D.与本院医生有关系的患者 E.最可能有紧急医疗需要的患者
A.血气分析仪 B.B超机 C.CT机 D.MRI机 E.麻醉机
A.破伤风杆菌侵入机体 B.患者免疫力低下 C.破伤风杆菌在体内迅速繁殖 D.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作用 E.破伤风杆菌的菌体蛋白作用
A.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B.甲型链球菌 C.草绿色链球菌 D.肺炎链球菌 E.粪链球菌
A.CT检查 B.胸腔穿刺 C.B超检查 D.胸部正位片 E.血液常规检查
A.阴茎套 B.长效避孕针 C.宫内节育嚣 D.安全期避孕 E.短效口服避孕药
A.胆道感染 B.阑尾炎 C.右膈下脓肿 D.脓毒血症 E.急性胰腺炎
A.二尖瓣狭窄 B.二尖瓣关闭不全 C.主动脉瓣狭窄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联合瓣膜病变
A.铁摄入不足 B.铁损失过多 C.铁利用障碍 D.铁吸收不良 E.铁需要量增加
A.5mmHg B.10mmHg C.15mmHg D.20mmHg E.25mmHg
A.休克 B.心功能衰竭 C.肾功能衰竭 D.肝功能衰竭 E.感染
A.支原体 B.苍白螺旋体 C.假丝酵母菌 D.阴道毛滴虫 E.淋病纳瑟菌
A.3h内 B.6h内 C.9h内 D.12h内 E.24h内
A.脾破裂 B.胃穿孔 C.膀胱破裂 D.肝破裂 E.胰腺损伤
A.子宫内膜炎 B.无排卵性功血 C.排卵性功血 D.子宫肌瘤 E.卵巢肿瘤
A.长时间站立工作 B.静脉壁薄弱 C.从事负重工作 D.工作环境寒冷 E.静脉瓣膜发育不良
A.病毒性脑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化脓性脑膜炎 D.流行性乙脑 E.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A.支气管哮喘 B.支气管扩张症 C.肺炎球菌性肺炎 D.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