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B.2 C.3 D.4 E.5
A.0.01mA/cm2 B.0.05mA/cm2 C.0.1mA/cm2 D.0.15mA/cm2 E.0.2mA/cm2
A.关键词法 B.交叉促进训练法 C.视扫描法 D.黏土塑形法 E.任务分析法
A.刚刚开始外展就疼痛,可见于肱骨骨折、肩胛骨颈部骨折、锁骨骨折、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炎 B.外展至60°~120°范围内出现疼痛,小于或大于此范围无疼痛,可能为冈上肌损伤或炎症、肩峰下滑囊炎、肩袖撕裂 C.被动外展若超过90°以上时,肩峰处疼痛,即可有肩峰骨折 D.主动外展范围小于40°,被动外展范围大于40°,则为冈上肌完全断裂 E.外展过程中有疼痛,但上举时疼痛反而减轻或不痛,可能为三角肌下滑囊炎或肩峰下滑囊炎
A.脚尖点地提起脚后跟 B.曲肘拿起重物 C.卧位直腿抬高 D.弯腰搬起物品 E.以上均是
A.胆碱能药物 B.抗胆碱能药物 C.巴氯芬 D.α肾上腺素能药物 E.β受体激动剂
A.抹法 B.摆法 C.提法 D.拿法 E.推法
A.康复医师填写 B.物理治疗师填写 C.作业治疗师填写 D.假肢制作技师填写 E.言语治疗师填写
A.椎管最大横径 B.两侧小关节内缘间距 C.两侧椎弓根内缘间距 D.两侧黄韧带中分内缘间距 E.一侧椎弓根内缘至对侧黄韧带垂直距离
A.腕管综合征 B.狭窄性腱鞘炎 C.腕部腱鞘囊肿 D.肱骨外上髁炎 E.肱二头肌肌腱断裂
A.黏土塑形 B.陶土 C.和面 D.打篮球 E.刺绣
A.45° B.40°~50° C.60°~80° D.70°~90° E.100°
A.残障 B.残疾 C.病损 D.器官残疾 E.心肺残疾
A.脑卒中 B.手外伤 C.严重认知障碍不合作者 D.精神分裂症 E.四肢不全瘫痪者
A.记忆力 B.表达能力 C.归类能力 D.注意力 E.学习概括能力
A.慢性创伤 B.银屑病 C.局部金属异物 D.骨软化症 E.急性湿疹
A.SEP B.VEP C.BAEP D.ERP E.MEP
A.肌力 B.主动关节活动度 C.耐力 D.时间与速度 E.发育性姿势
A.临床诊断 B.存在的主要问题 C.轮椅的主要参数 D.对轮椅的结构要求 E.轮椅的价格
A.腰1~3椎间 B.腰2~3椎间 C.腰3~4椎间 D.腰4~5椎间 E.腰5~骶1椎间
A.每2小时1次 B.每3小时1次 C.每4小时1次 D.每5小时1次 E.每6小时1次
A.首词记忆法 B.兼容 C.分解-联合法 D.提示法 E.背诵法
A.双手互握试验 B.示指屈指试验 C.拇指屈曲试验 D.合掌分掌试验 E.Wartenberg试验
A.3 B.4 C.5 D.6 E.7
A.神经行为认知量表 B.韦氏记忆量表 C.MMSE简明精神状态检查 D.NCSE神经行为认知量表 E.BIT检查
A.红外线治疗 B.微波治疗 C.紫外线治疗 D.超短波治疗 E.直流电治疗
A.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划至小趾根部并转向内侧 B.用竹签在外踝下方足背外缘,由后向前划至跖趾关节处 C.用拇指及示指沿患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 D.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 E.将手置于患者足外侧两趾背面,向跖面按压后突然放松
A.最短反应时无变化 B.时值大于10ms C.曲线有弯折 D.曲线光滑无弯折 E.时值小于1ms
A.双腿站立 B.单腿站立 C.足尖对足跟站立 D.睁眼及闭眼站立 E.转身一圈
A.摆动一个悬挂的几何形物品,让患者辨认 B.在患者做动作前闭上眼睛想象动作,然后睁眼尝试完成 C.在物品上贴标签,以提示患者 D.给相当于儿童大小的人体模型穿衣服 E.看数字卡片,让患者按顺序排好
A.刺绣 B.阅读 C.刨木 D.木刻 E.旋拧螺钉
A.2级 B.3级 C.3+级 D.4级 E.4+级
A.良位姿 B.翻身训练 C.坐起训练 D.转移训练 E.穿衣动作训练
A.ADL评估 B.认知评定 C.社会心理功能 D.心肺功能 E.感觉评定
A.向患者及家属讲清评定目的和要求,以取得理解与配合 B.测试时使患者尽量放松 C.评定时患者如连续答错,不能将分测验拆散分解,应继续下去,以免影响整套测验的准确性 D.当患者不能作答时,检查者可作示范 E.评定尽量在1.5小时内完成
A.穿衣训练 B.磨砂板训练 C.肩胛骨灵活性训练 D.书写训练 E.滚筒训练
A.洼田饮水试验 B.X线造影录像 C.肌电图检查 D.咽下内压检查 E.声门电图检查
A.1.2m/s B.1.7m/s C.1.0m/s D.0.5m/s E.0.8m/s
A.1分 B.2分 C.3分 D.4分 E.5分
A.引导式教育 B.Rood技术 C.Bobath技术 D.强制性使用技术 E.运动再学习技术
A.波士顿失语检查法 B.西方失语检查套表 C.汉语失语成套测验 D.双语和多语失语检查 E.韦氏智力量表
A.肩关节骨性关节炎 B.肩周炎 C.肩关节结核 D.肩关节感染 E.类风湿性关节炎
A.坐骨神经痛 B.腰椎间盘突出 C.腰骶神经根炎 D.股神经损伤 E.腘绳肌损伤
A.20° B.0° C.45° D.60° E.50°
A.直流电刺激 B.低频电刺激 C.中频干扰波 D.高频电磁波 E.以上都不用
A.小儿脑性瘫痪 B.格林巴利综合征 C.生物功能行为异常 D.暂时性运动发育落后 E.进展性的运动功能障碍
A.70°~90° B.90°~110° C.110°~130° D.130°~150° E.150°~170°
A.出现纤颤电位 B.出现正尖波 C.电静息 D.束颤电位 E.肌纤维抽搐放电
A.拧螺帽 B.踏自行车 C.保龄球 D.打乒乓球 E.弹琴
A.大于3.16% B.大于1.16% C.小于1.16% D.小于2.51% E.大于2.51%
A.F波 B.H波 C.M波 D.P100 E.N75
A.先将健侧足放至患侧足下 B.用健腿推动患腿向床沿移动 C.用健腿和患腿共同支起臀部 D.臀部移动完毕后,再移患腿 E.将肩、头部侧移后,再移臀部
A.颈椎病 B.颈神经根炎 C.C5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紊乱 D.颈肩臂疼痛(C4) E.颈肩臂疼痛(C5)
A.令患者自己用粗糙布擦拭治疗师所指部位 B.在活动中鼓励运用双侧肢体或患侧肢体,强化正常运动模式 C.在镜子上贴上“您的胡子是否两侧都刮干净了?”的纸条 D.按键、弹琴 E.健侧上肢越过中线在患侧进行作业
A.C3 B.C5 C.C5~C6 D.C6 E.C7
A.50~90m/s B.50~60m/s C.40~50m/s D.20~30m/s E.90~100m/s
A.不能完成活动 B.重度障碍 C.中度障碍 D.轻度障碍 E.无障碍
A.FIM量表 B.NCSE量表 C.MMSE量表 D.Fugl-Meyer量表 E.Brunnstrom量表
A.捏黏土或橡皮泥 B.珠算 C.拉锯 D.踏功率自行车 E.医疗体操
A.直腿抬高试验 B.望远镜试验 C.双髋外展试验 D.蛙式试验 E.托马斯试验
A.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B.膝关节后交叉韧带 C.膝关节内侧副韧带 D.膝关节外侧副韧带 E.膝关节半月板
A.踏自行车 B.打字 C.刺绣 D.书法 E.下棋
A.短腿步态 B.腓总神经损伤步态 C.偏瘫步态 D.臀中肌无力步态 E.截瘫步态
A.视跟踪 B.形状辨别 C.词的辨别 D.听跟踪 E.触觉辨别
A.观察唇的静止状态 B.尽可能长时间发“啊”音,记录秒数和发音清晰度 C.闭唇鼓腮 D.唇角外展 E.言语时,唇的运动及发音口型
A.L1~2病变 B.L2~4病变 C.L5病变 D.锥体束病变 E.S1~2病变
A.从静态平衡到自动态平衡 B.从自动态平衡到他动态平衡 C.逐步缩减人体支撑面积 D.逐步降低人体重心 E.在保持稳定性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头颈和躯干运动
A.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合并膀胱控制障碍 B.脑卒中合并膀胱控制障碍 C.脑外伤合并严重前列腺肥大 D.脑外伤合并尿失禁 E.完全性脊髓损伤合并膀胱结石
A.提出治疗目标和选择一项活动 B.列出该活动的每一个动作步骤 C.分析完成该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功能和能力 D.分析完成该活动的外部因素 E.进行该活动时人与物品的位置以及彼此间的定位关系
A.感觉性失语 B.运动性失语 C.传导性失语 D.球性失语 E.命名性失语
A.90分 B.80分 C.70分 D.60分 E.50分
A.脊髓型颈椎病 B.神经根颈椎病 C.颈型颈椎病 D.椎动脉型颈椎病 E.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A.二等分检查 B.物品失认检查 C.实体觉检查 D.韦氏记忆量表 E.左右失认检查
A.单侧忽略 B.物品失认 C.触觉失认 D.失用 E.体象失认
A.左右失认 B.疾病否认 C.体象失认 D.视空间失认 E.面容失认
患者,男,25岁,1个月前睡醒后发现左小腿外侧麻痛,左足下垂。查体,左踝背伸肌力3级,左小腿外侧和足背部皮肤感觉减退;屈髋、伸膝、屈膝及踝跖屈肌力5级。
A.坐骨神经损伤 B.腓总神经损伤 C.胫神经损伤 D.股神经损伤 E.腰椎间盘突出
A.腓神经腓骨小头下一腓骨小头上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胫前肌、腓骨长肌见正尖纤颤电位 B.胫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腓肠肌见正尖纤颤电位 C.胫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胫前肌、腓骨长肌见正尖纤颤电位 D.腓神经腓骨小头下-腓骨小头上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腓肠肌见正尖纤颤电位 E.胫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胫前肌、腓骨长肌见正尖纤颤电位
A.视觉诱发电位 B.脑干诱发电位 C.神经肌电图检查 D.体感诱发电位检查 E.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A.指总伸肌CMAP波幅低 B.示指固有伸肌CMAP潜伏时延长 C.旋后肌见正尖纤颤电位 D.肱桡肌见正尖纤颤电位 E.指浅屈肌CMAP波幅降低
A.指鼻试验 B.指指试验 C.迈步试验 D.对指试验 E.跟膝胫试验
A.脊髓型颈椎病可只行非手术疗法,尤其是大重量牵引 B.牵引时颈椎前倾角度小时,牵引力作用于上颈椎 C.患者枕头的高度宜为患者拳头的1~1.5倍 D.牵引重量多数为6~15kg,可根据患者的反应作适当调整 E.牵引时间以10~30分钟较合适
A.留置导尿管 B.间歇导尿 C.定时饮水,定时叩压膀胱区排尿,不需进行间歇导尿 D.膀胱造瘘 E.无需进行处理
A.200ml B.300ml C.400ml D.600ml E.700ml
A.2.5cm B.3.5cm C.4.5cm D.5.5cm E.6.5cm
A.2cm B.3cm C.4cm D.5cm E.6cm
A.肘关节挛缩 B.肩关节周围炎 C.坠积性肺炎 D.尿路结石 E.病理性骨折
A.肘关节被动运动 B.肩关节被动运动 C.呼吸练习 D.腰背部的反复屈曲活动 E.促通技术
一C5脊髓损伤患者出现直肠功能障碍,大便秘结,3~4天一次,治疗师指导其家属用示指或中指戴指套,涂润滑油,缓缓插入肛门,把直肠壁向肛门一侧缓慢持续地牵拉。
A.可缓解肛门外括约肌的痉挛 B.不能缓解肛门内括约肌的痉挛 C.可扩大直肠腔 D.可诱发肠道反射 E.可促进粪团排出
A.如有肛门括约肌痉挛,可采用肉毒毒素注射肛门周围肌肉 B.不必强调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C.可建议患者多进食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润滑肠道帮助排便 D.一般来说,直肠活动与痉挛关系不大 E.卧位排便虽不容易习惯,但比坐位时排便消耗的能量小,可减轻心脏负担
A.平台杖 B.腋杖 C.肱三头肌支持型腋杖 D.步行器 E.前臂杖
A.出现弯折 B.直流电刺激神经肌肉均无反应 C.神经对直流电刺激无反应,但是肌肉的反应存在 D.出现纤颤电位 E.时值正常
A.呼名训练 B.听理解训练 C.阅读理解训练 D.构音器官运动功能训练 E.非语言交流手段的训练
A.130°~150° B.45° C.45°~60° D.15°~20° E.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