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血压下降 B.脉搏细弱 C.尿少 D.高热 E.烦躁不安
A.原发性缺水 B.继发性缺水 C.高渗性缺水 D.低渗性缺水 E.等渗性缺水
A.5%碳酸氢钠溶液 B.10%葡萄糖酸钙 C.乳酸溶液 D.西地兰 E.利多卡因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小剂量多巴胺 D.麻黄素 E.新福林
A.纠正酸中毒 B.心功能正常 C.补足血容量 D.先用血管收缩药 E.先用强心药
A.皮肤黏膜红润 B.四肢温暖 C.血压正常或回升 D.肺水肿 E.静脉充盈,尿量正常
A.表情淡漠,皮肤苍白 B.尿量减少 C.血压下降 D.脉搏增快 E.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A.高血压 B.婴幼儿和老人 C.凝血功能不全 D.颅内高压 E.头痛
A.中毒反应B.过敏反应C.注药过快D.剂量过大E.平面过高
A.心电监护仪 B.心电图机 C.中心静脉压测定仪 D.Swan-Ganz心导管 E.潮气量测定仪
A.胸腹联合挤压伤病人 B.闭合性气胸病人 C.术中大出血的病人 D.休克病人 E.大手术后病人
A.6g/L B.8g/L C.10g/L D.12g/L E.14g/L
A.疖 B.痈 C.急性蜂窝织炎 D.丹毒 E.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
A.乳头状腺癌 B.髓样癌 C.未分化癌 D.滤泡性腺癌 E.小细胞癌
A.睡觉时心率仍快 B.心律失常 C.脉压增大 D.水冲脉 E.毛细血管搏动征
A.早期呈现休克 B.出现腹部移动性浊音 C.持续性腹痛并加重趋势者 D.有呕吐、便血和血尿 E.以上均是
A.肝破裂 B.脾破裂 C.胰破裂 D.肠穿孔 E.胃穿孔
A.小肠损伤早期出现腹腔炎症状 B.小肠管腔较小,故损伤机会较小 C.常产生右膈下游离气影 D.超声波易于确诊 E.X线钡餐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A.胃大弯或十二指肠后壁 B.胃小弯或十二指肠后壁 C.胃大弯或十二指肠前壁 D.胃小弯或十二指肠前壁 E.胃体
A.炎症限于阑尾黏膜下层 B.炎症限于阑尾黏膜层 C.炎症限于浆膜层 D.腹腔内有脓性液体 E.阑尾管壁各层有小脓肿形成
A.直肠指诊 B.乙状结肠镜检 C.纤维结肠镜检 D.钡剂灌肠透视 E.超声波检查
A.3点处 B.6点处 C.9点处 D.12点处 E.3点和6点处
A.内痔 B.外痔 C.直肠息肉 D.肛裂 E.直肠癌
A.避免劳累 B.避免腹压增加 C.避免食物过热、硬、刺激 D.不放胃管 E.绝对卧床
A.支链氨基酸 B.人血白蛋白 C.血浆 D.血小板 E.水解蛋白
A.输全血 B.肌注维生素K C.口服维生素K D.输浓缩红细胞 E.注射含血小板血浆
A.肾功能 B.心功能 C.肝功能 D.凝血功能 E.呼吸功能
A.静滴抗生素 B.肌肉注射抗生素 C.口服肠道抗生素 D.禁食2日 E.禁食3日
A.术日晨肥皂水灌肠 B.术日晨清洁灌肠 C.术前晚肥皂水灌肠 D.术前晚清洁灌肠 E.不灌肠
A.半卧位 B.侧卧位 C.平卧位 D.俯卧位 E.中凹卧位
A.术前2日口服肠道消炎药 B.术前晚及术日晨清洁灌肠 C.适量输血 D.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饮食 E.配血
A.流食 B.普食 C.要素饮食 D.半流食 E.以上都不对
A.1~2日 B.3~5日 C.6~7日 D.8~9日 E.10日
A.发热 B.肝肿大、压痛 C.血白细胞增高 D.同位素扫描有占位性病变 E.超声波查到液平面
A.梗阻 B.梗阻合并急性胆管炎 C.急性胆管炎 D.胆管出血 E.胆管穿孔
A.胆固醇 B.胆色素结石 C.泥沙样结石 D.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结石 E.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结石
A.慢性胆囊炎表现 B.急性胆囊炎表现 C.夏柯氏三联征表现 D.腹膜刺激征表现 E.以上都不对
A.胆囊形成急性炎症 B.胆囊穿孔 C.结石阻塞胆囊管 D.结石进入胆总管 E.胆囊出血
A.消化性溃疡 B.饮酒 C.胆总管末端梗阻和胆汁逆流 D.胰腺外伤 E.代谢紊乱
A.呕吐 B.腹泻 C.腹胀和肠鸣音稍减弱 D.腹部压痛 E.剧烈全上腹痛并呈带状向两侧腰背部放射
A.发病后2小时升高,12~24小时达高峰 B.发病后3~12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 C.发病后24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达高峰 D.发病后48小时开始升高,72小时达高峰 E.以上都不对
A.胰酶自体消化的过程 B.磷脂酶自体消化的过程 C.弹力纤维酶自体消化的过程 D.胶原酶自体消化的过程 E.胰脂肪酶自体消化的过程
A.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B.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C.动静脉瘘 D.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 E.下肢湿疹
A.左上肢 B.右上肢 C.左下肢 D.右下肢 E.头部
A.皮肤厚硬 B.色素沉着 C.小腿浮肿 D.局部瘙痒 E.小腿下1/3内侧溃疡
A.视乳头水肿 B.剧烈头痛 C.频繁呕吐 D.癫痫发作 E.双外展神经麻痹
A.颅缝裂开 B.枕大孔扩大 C.脑回压迹加深 D.蝶鞍扩大,前后床突骨质吸收 E.蛛网膜颗粒加深
A.50%葡萄糖 B.30%尿素 C.25%山梨醇 D.20%甘露醇 E.浓缩血清白蛋白
A.细胞毒性脑水肿 B.血管源性脑水肿 C.混合性脑水肿 D.白质性脑水肿 E.灰质性脑水肿
A.颅骨凹陷骨折伴脑疝 B.硬膜下血肿伴脑疝 C.硬膜外血肿伴脑疝 D.颅脑损伤伴脑疝 E.原发脑干损伤
A.血性脑脊液病人,腰穿放脑脊液 B.脑脊液耳漏,需尽早修补硬膜漏口 C.伤后视力减退,超过一个月可手术减压 D.颅底骨折,需手术治疗,以便神经减压 E.着重观察有无脑损伤,并处理脑脊液漏、神经损伤等
A.前颅窝 B.前颅窝和中颅窝 C.中颅窝 D.中颅窝和后颅窝 E.后颅窝
A.意识障碍 B.头皮下血肿 C.脑脊液漏 D.颅底骨凹陷 E.脑脊液含血
A.昏迷 B.昏迷-清醒 C.昏迷-清醒-昏迷 D.清醒-昏迷 E.清醒-昏迷-清醒
A.脑震荡 B.顶部的凹陷骨折,深度达1.5cm C.颅底骨折引起的外耳道出血 D.开放性颅脑损伤,脑组织外溢 E.颅内血肿并脑疝形成
A.脑组织的压缩 B.颅腔的扩大 C.脑脊液被排出颅外 D.血压的下降 E.脑血流量减少
A.中央前回肿瘤 B.额叶前部肿瘤 C.枕叶肿瘤 D.听神经肿瘤 E.脑干肿瘤
A.癫痫发作 B.感觉功能障碍 C.垂体功能低下或亢进 D.听力和前庭功能障碍 E.共济失调性运动障碍
A.3~4天 B.5~7天 C.4~5天 D.3~7天 E.4~8天
A.半卧位 B.侧卧位 C.斜坡卧位 D.自由体位 E.平卧位
A.小脑 B.脑桥 C.脑叶 D.脑室 E.壳核
A.10mL B.15mL C.20mL D.25mL E.30mL
A.脑炎 B.脑膜炎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脑肿瘤 E.脑脓肿
A.MRI B.全脑血管造影 C.增强CT D.脑核素扫描 E.脑电图
A.2小时 B.12小时 C.48小时 D.10小时 E.6小时
A.脑肿瘤动脉灌注化疗 B.颅内动静脉畸形 C.高血压脑出血 D.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E.颅内动脉瘤
A.癫痫发作 B.尿潴留 C.脑栓塞 D.颅内出血 E.血管痉挛
A.阑尾炎患者 B.肿瘤患者 C.眼底病 D.静脉炎 E.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
A.肋骨骨折 B.开放性气胸 C.张力性气胸 D.血胸 E.胸壁软组织损伤
A.第1~3肋 B.第4~7肋 C.第7~8肋 D.第9~10肋 E.第11~12肋
A.单根单处肋骨骨折 B.单根多处肋骨骨折 C.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D.血气胸 E.胸壁软组织损伤
A.200mL以下 B.200~300mL C.300~500mL D.500~1000mL E.1000mL以上
A.1~3cm B.2~4cm C.3~5cm D.2~5cm E.4~6cm
A.长期大量吸烟 B.长期接触石棉、铬、镍、锡、砷及放射性物质 C.城市环境污染 D.人体营养状态 E.遗传因素
A.胸闷、气促 B.刺激性咳嗽 C.声音嘶哑 D.胸腔积液 E.大量咯血
A.CT检查 B.支气管镜检查 C.胸部X线检查 D.经胸壁穿刺活检 E.痰细胞学检查
A.腺癌 B.小细胞肺癌 C.鳞癌 D.支气管肺泡癌 E.以上都是
A.10~20滴/分 B.20~30滴/分 C.30~40滴/分 D.40~50滴/分 E.50~60滴/分
A.饮食过热、过快、过度等不良饮食生活习惯 B.饮食中缺乏维生素、动物蛋白、微量元素 C.食管慢性病史 D.城市环境污染 E.遗传易感因素
A.食欲不振 B.恶心、呕吐 C.食物停滞感或异物感 D.进行性吞咽困难 E.持续性胸痛或背痛
A.持续性胸痛或背痛 B.进食时呛咳 C.进行性吞咽困难 D.食物停滞感或异物感 E.胸骨后疼痛或闷胀不适
A.动脉导管未闭 B.房间隔缺损 C.室间隔缺损 D.法洛四联症 E.二尖瓣狭窄
A.加强营养 B.防止心力衰竭 C.防止休克 D.防止血栓栓塞 E.防止便秘
A.1~3个月 B.3~6个月 C.6~8个月 D.1年 E.终生抗凝
A.膀胱出血 B.外源性感染 C.尿性腹膜炎 D.伤口不愈合 E.病人活动不便
A.血尿 B.假性尿失禁 C.排尿障碍而膀胱空虚 D.导尿管不易插入 E.下腹部腹膜刺激征
A.饮食结构中肉类过多 B.长期卧床不起 C.尿中枸橼酸增多 D.肾小管酸中毒 E.饮食结构中纤维素过少
A.养成多饮水的习惯 B.积极治疗尿路感染 C.碱化尿液,口服别嘌呤醇 D.鼓励多活动 E.去除尿路梗阻因素
A.激素治疗 B.α-受体阻滞剂治疗 C.手术治疗 D.射频治疗 E.微波治疗
A.10日 B.5日 C.7日 D.15日 E.3日
A.前尿道 B.后尿道 C.肾脏 D.输尿管 E.膀胱
A.肿块 B.血尿 C.疼痛 D.发热 E.血压升高
A.肿块 B.血尿 C.疼痛 D.消瘦 E.发热
A.肾上腺皮质腺瘤 B.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C.原发性肾上腺上质增生 D.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癌 E.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A.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B.以舒张压升高为主 C.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明显 D.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均不明显 E.以上都不对
A.尿多,以白天尿多为主 B.尿多,以夜尿多为主 C.尿量无变化 D.尿量减少 E.以上都不对
A.高血钠 B.低血钾 C.低肾素 D.尿钾高 E.酸中毒
A.高血压 B.糖尿病 C.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D.皮质醇症 E.以上都不是
A.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B.左肾上腺全切除 C.双肾上腺切除加皮质醇替代治疗 D.左肾上腺全切加右肾上腺部分切除 E.非手术药物治疗
A.颌枕带牵引 B.手法复位,石膏固定 C.颅骨牵引 D.两桌复位法 E.切开复位
A.蛙式石膏固定 B.仅卧床休养即可 C.骨盆悬吊牵引 D.切开复位 E.手法复位夹板固定
A.1~2kg B.3~4kg C.5~7kg D.8~11kg E.15kg
A.颈托保护 B.石膏固定 C.颌枕带牵引 D.颅骨牵引 E.高压氧
A.石膏腰围 B.石膏背心 C.头颈胸石膏 D.石膏床 E.塑形石膏
A.切开复位内固定 B.石膏托固定 C.长腿石膏固定 D.无需固定 E.短臂石膏固定
A.解剖位 B.功能位 C.屈曲位 D.旋前位 E.旋后位
A.防止石膏干固 B.经常浸湿石膏 C.翻身时先向健侧床边移动 D.坐起时先向健侧移动 E.翻身必须待石膏干后进行
A.石膏托 B.带牵引针的开窗石膏管型 C.外固定支架+石膏托 D.钢板螺丝钉内固定 E.髓内针内固定
A.外固定的牢固性 B.肢体活动和负重所形成的应力 C.局部血液供应情况 D.骨痂的多少 E.是否配合治疗
A.多次手法复位,不利于骨折愈合 B.手术比手法复位,更能增加愈合机会 C.骨牵引过度可造成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D.内固定和外固定不充分不利愈合 E.适当功能练习有利于愈合
A.骨化性肌炎 B.骨缺血性坏死 C.创伤性关节炎 D.关节僵硬 E.脂肪栓塞
A.局部无畸形 B.局部无反常活动 C.上肢向前平举2kg重量达1分钟 D.下肢不扶拐在平地连续步行5分钟,不少于50步 E.连续功能锻炼2天骨折处不变形
A.双侧肢体完全截瘫 B.同侧肢体运动消失,双侧肢体深浅感觉消失 C.同侧肢体运动和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温觉消失 D.同侧肢体运动和痛温觉消失,对侧肢体深感觉消失 E.同侧肢体痛温觉消失,对侧肢体运动和深感觉消失
A.白色葡萄球菌 B.乙型链球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大肠埃希菌 E.肺炎链球菌
A.10岁以下儿童 B.10~19岁青少年 C.20~35岁青年 D.40~50岁壮年 E.60以上老年
A.考虑伤口感染,即换广谱抗菌药物 B.考虑伤口感染,加大抗菌药物剂量 C.无特殊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D.做血液细菌培养 E.伤口探查冲洗
A.呼吸困难 B.呼吸深而快 C.软弱无力 D.血压下降 E.意识改变
A.低钾血症 B.低钠血症 C.高钠血症 D.高钾血症 E.高钙血症
A.肠麻痹 B.四肢无力 C.心动过缓 D.恶心、呕吐 E.血压下降
A.细胞外液正常,细胞内液减少 B.细胞外液减少,细胞内液正常 C.细胞外液显著减少,细胞内液轻度减少 D.细胞外液轻度减少,细胞内液显著减少 E.细胞外液、内液按比例减少
A.补液的量 B.液体的种类 C.补液的途径 D.液体的先后顺序 E.体液失衡的类型
A.5%NaHCO3溶液 B.5%葡萄糖加胰岛素 C.10%葡萄糖酸钙 D.高渗盐水 E.透析治疗
A.等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轻度高渗性脱水 D.中度高渗性脱水 E.重度高渗性脱水
A.高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 D.代谢性酸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
A.250ml B.500ml C.800ml D.1000ml E.1500ml
A.K+ B.Na+ C.Mg2+ D.H+ E.Ca2+
A.神志淡漠 B.体温不升 C.脉搏细速120次/分 D.皮肤出现多处淤点、淤斑 E.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
A.尽早使用 B.大剂量使用 C.在扩容完成之后 D.同时应用强心药物 E.与血管收缩剂配合使用
A.组织缺氧 B.代谢改变 C.血压下降 D.重要脏器受损 E.微循环灌流不足
A.半卧位 B.侧卧位 C.头高足低位 D.头低足高位 E.上身及下肢各抬高10°~30°
A.积极处理原发疾病 B.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C.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D.及时、快速、足量补充血容量 E.应用强心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
A.暂停输液 B.用升压药 C.加快输液速度 D.减慢输液速度 E.减慢输液加用强心剂
A.全血 B.血浆 C.等渗盐水 D.平衡盐溶液 E.5%葡萄糖溶液
A.是外科常见的休克类型 B.体温多升高或下降 C.控制感染是治疗的关键 D.应早期应用皮质醇 E.应早期、联合应用抗菌药物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麻黄素 E.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
A.吸氧,输液 B.置热水袋加温 C.平卧位 D.测每小时尿量 E.测中心静脉压
A.加快输液速度 B.减慢输液速度 C.应用强心药物 D.应用去甲肾上腺素 E.静脉滴注多巴胺
A.抗感染 B.营养支持 C.维持有效循环 D.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E.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
A.控制感染 B.调节电解质平衡 C.补液原则应"量出为入" D.必要时采用透析治疗 E.采用低蛋白、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
A.体重每日减轻0.5kg B.CVP在正常水平 C.血钾恢复正常 D.无呼吸困难及肺水肿 E.血钠维持在130mmol/L
A.卧床休息 B.控制入液量,一般为500ml+前一天出液量 C.供给足够的热量,应大于125.5U/(kg·D. D.尽量避免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和药物 E.需大量输血时可输库存血
A.低钠血症 B.低镁血症 C.低钾血症 D.高钙血症 E.低磷血症
A.高血钾症 B.低血钾症 C.水中毒 D.酸中毒 E.尿毒症
A.高蛋白 B.高热量 C.充足维生素 D.忌含钾丰富的食物 E.控制入水量
A.肝素 B.双嘧达莫(潘生丁) C.链激酶 D.尿激酶 E.阿司匹林
A.咯血 B.便血 C.易出现鼻出血 D.皮肤出现出血点 E.血液不易抽出,容易凝固
A.预防术中呕吐物误吸 B.防止术中排便 C.防止术后腹胀 D.利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E.防止术后尿潴留
A.过度紧张 B.高血压危象 C.低血糖反应 D.药物过敏反应 E.局麻药毒性反应
A.截瘫 B.高血压 C.剧烈头痛 D.呼吸、心搏骤停 E.肢体感觉恢复缓慢
A.用止吐药 B.用阿托品 C.留置鼻饲管 D.继续禁食、禁水 E.麻醉清醒前去枕平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