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钙 B.镁 C.磷 D.钾 E.钠
A.高浓度、高流量持续吸氧 B.高浓度、高流量间歇给氧 C.低浓度、低流量持续吸氧 D.低浓度、低流量间歇吸氧 E.酒精湿化给氧
A.应测量心率、心律 B.应测量血压 C.应进行心电监护 D.应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逐步增加活动量 E.出现呼吸困难、发热、胸痛等应立即通知医师
A.增加食欲 B.促进静脉回流 C.减轻心脏负担 D.减少感染机会 E.减轻肾的负担及利尿
A.1.0×109/L B.1.5×109/L C.2.0×109/L D.2.5×109/L E.3.0×109/L
A.嘱其不要吞咽唾沫,以免呛咳 B.麻醉作用消失后,可先饮少量水 C.当天即可进普食 D.行活检的病人应进食温凉饮食 E.嘱病人不要用力咳嗽
A.重度高血压 B.肾肿瘤 C.出血倾向者 D.活动性肾盂肾炎 E.肾移植术后
A.吸烟 B.高血压 C.肥胖 D.高脂血症 E.酗酒
A.肺水肿 B.肢体瘫痪 C.烟碱样症状 D.中间综合征 E.毒蕈碱样症状
A.食欲亢进程度 B.脉率增快和脉压增大的程度 C.突眼程度 D.甲状腺肿大程度 E.体重减轻程度
A.心率 B.脉氧 C.呼吸 D.脉搏 E.血压
A.血常规 B.血细胞涂片 C.血气分析 D.尿常规 E.肺功能测定
A.抗生素 B.镇静药 C.平喘药 D.祛痰药 E.呼吸兴奋药
A.使病人就地平卧 B.磨牙间塞入牙垫 C.用力按压肢体,制止抽搐发作 D.不喂食,不喂水 E.移去身边的危险物品
A.低盐、高蛋白饮食 B.避免刺激性食物 C.可以饮啤酒 D.血氨偏高限蛋白质 E.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A.尽早手术 B.使用抗生素 C.注射阿托品 D.使用糖皮质激素 E.禁食及胃肠减压
A.清淡富有营养的饮食 B.冰袋降温 C.卧床休息 D.不宜多饮水 E.补充多种维生素
A.皮下注射 B.肌肉注射 C.皮内注射 D.静脉滴注 E.吸入给药
A.观察瞳孔是否散大 B.同步直流电除颤 C.胸外按压,人工呼吸 D.触摸大动脉搏动 E.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A.避免刺激性气体吸入 B.避免进食可能致敏的食物 C.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适当放置花、草 D.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E.气候变化时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
A.100~150ml B.200~250ml C.500~600ml D.800~1000ml E.1000~1500ml
A.穿刺部位感染 B.低颅压性头痛 C.穿刺部位出血 D.脑脊液外漏 E.颅内感染
A.开展广泛宣传教育杜绝吸毒和性滥交 B.建立HIV感染的检测系统,掌握流行动态 C.放宽国境检疫,增强国际间交流 D.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的HIV检测,确保血制品的安全性 E.提倡安全性生活
A.高热量饮食 B.高蛋白质饮食 C.高维生素及矿物质饮食 D.含碘饮食 E.忌浓茶和咖啡
A.>5ml/d B.>15ml/d C.>25ml/d D.>35ml/d E.>50ml/d
A.膝胸位 B.左侧卧位 C.半坐位或坐位 D.右侧卧位 E.去枕仰卧位
A.高热量、高蛋白、低脂、多渣、多纤维素、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B.高热量、高蛋白、高脂、少渣、多纤维素、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C.高热量、高蛋白、低脂、少渣、少纤维素、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D.高热量、高蛋白、高脂、多渣、少纤维素、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E.高热量、高蛋白、低脂、少渣、多纤维素、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A.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血压、脉搏及呼吸 B.室温应保持在20~25℃ C.要同时不断按摩四肢及躯干皮肤 D.避免体温过低 E.测量肛温时,肛表要插深
A.青菜 B.蘑菇 C.绿豆 D.胡萝卜 E.花生
A.透析前后测量病人生命体征、体重 B.透析期间蛋白摄入1.2~1.4g/(kg·D.,优质蛋白为主 C.鼓励蘑菇、豆类、橘子等食物的摄入以加强营养 D.每日饮水量为前一天尿量加500ml左右为宜 E.多补充维生素C、叶酸等营养素
A.嘱病人少去人多的地方,尤其预防呼吸道感染 B.嘱病人进食含磷量高的食物 C.嘱病人避免预防接种、妊娠 D.嘱病人加强休息,以延缓肾功能减退 E.嘱病人进食低盐、高热量食物
A.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B.禁烟禁酒 C.抑酸药宜在空腹时服 D.胃黏膜保护药宜在饭后服 E.季节变换时注意保暖
A.治疗时会给予吸氧 B.治疗时需仰卧于硬板床上 C.在治疗前6小时需禁食、禁水 D.治疗过程中病人始终保持清醒状态 E.治疗中严密心电监护
A.髙浓度间断给氧 B.通畅呼吸道,持续低流量吸氧 C.镇静药 D.高浓度持续给氧 E.呼吸兴奋药
A.某些药物的使用 B.超重 C.遗传 D.内分泌疾病 E.性别
A.肝合成脂蛋白增加及脂蛋白分解和外周利用减弱导致高脂血症 B.“球-管失衡”和肾小球滤过分数下降,导致水钠潴留,形成肾炎性水肿 C.低白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外渗,加上水钠潴留导致水肿 D.白蛋白从尿中丢失,同时肾小管对重吸收的蛋白进行分解,导致低白蛋白血症 E.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增加,当超过近曲小管回吸收量时形成大量蛋白尿
A.限制探视,减少谈话 B.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 C.避免便秘,排便困难时用力排便 D.监护期间绝对卧床休息 E.按危重病人护理常规护理
A.0.1%醋酸 B.0.9%生理盐水 C.0.02%呋喃西林 D.2%~4%碳酸氢钠 E.1%过氧化氢溶液
A.口服碳酸钙 B.静脉注射碳酸氢钠 C.补充活性维生素D D.肌内注射红细胞生成素 E.血液透析
A.防止局部肌肉痉挛 B.无法清除毒物 C.防止皮肤血管扩张,促进毒物吸收 D.防止毒物对热发生反应 E.抑制呼吸中枢
A.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B.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C.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D.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 E.观察并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
A.避免心绞痛诱因,勿过劳 B.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C.适量运动、帮助建立侧支循环 D.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每2年更换1次 E.心绞痛发作时即刻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
A.血气分析 B.血液学检查 C.肺功能测定 D.胸部X线检査 E.痰涂片与痰培养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A.高糖饮食 B.高蛋白质饮食 C.高维生素饮食 D.酌情限水,限钠 E.不能进食者可静脉滴注葡萄糖
A.定期随诊 B.治疗胆道疾病 C.可少量饮酒 D.保持乐观的心情 E.避免暴饮暴食和酗酒
A.应适当休息,多饮水 B.咽痛可用淡盐水漱口 C.有痰时可吸痰 D.发热者可服退热药 E.合理应用祛痰药
A.心理护理 B.对症护理 C.突眼护理 D.密切观察病情 E.加强饮食护理
A.洗胃+对症治疗 B.催吐+洗胃+给氧 C.洗胃+静脉注射阿托品 D.催吐+洗胃+静脉滴注解磷定 E.洗胃+静脉滴注解磷定+静脉注射阿托品
A.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 C.蛋白质 D.脂肪 E.钠盐
A.平卧位,头部略抬高 B.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C.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和窒息 D.快速滴入血管加压素 E.暂时给予流质饮食
A.充血性心力衰竭 B.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C.心房颤动 D.室上性心动过速 E.心房扑动
A.鼓励病人深呼吸、排痰 B.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C.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及渗血 D.腹痛48小时内,可根据需要按医嘱注射哌替啶以缓解疼痛 E.进少量流质饮食
A.若采取立位测量,手臂应平第6肋间 B.放气时听到最强音时汞柱所指刻度即为收缩压 C.缓慢放气,速度4mmHg/s D.听到变音时汞柱所指刻度即为舒张压 E.听到舒张压后保持放气速度,直到汞柱回到零位
A.高热者尽量使用退热药 B.腹胀者做局部热敷或肛管排气 C.气急,发绀可给予鼻导管吸氧 D.进行保健指导,以防今后再次发病 E.胸痛剧烈者取患侧卧位
A.吸氧 B.止血药 C.降血压 D.快速降颅压 E.肢体康复治疗
A.富有营养的清淡饮食 B.补充多种维生素 C.冰袋降温 D.卧床休息 E.少饮水
A.铁的丢失过多 B.铁的吸收、利用障碍 C.铁的摄入不足 D.生长发育快 E.铁的储存不足
A.鱼、咖啡 B.瘦肉、牛奶 C.羊肝、橙汁 D.鸡蛋、可乐 E.豆腐、绿茶
A.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 B.高热量、高糖、高维生素 C.高热量、高糖、低蛋白 D.根据病情限制蛋白质摄入,要求蛋白质是高生物效价的 E.高磷食物,如动物脑、内脏
A.卧床休息 B.控制水的摄入 C.保证饮食总热量 D.限制蛋白质摄入 E.预防感染
A.腰穿 B.头颅CT C.脑血管造影 D.TCD检查 E.脑电图
A.1~2天 B.3~5天 C.1周 D.2周 E.半年
A.PaO2正常,PaCOPaO2降低 B.PaOPaO2正常,PaCOPaO2升高 C.PaOPaO2升高,PaCOPaO2正常 D.PaOPaO2升高,PaCOPaO2降低 E.PaOPaO2降低,PaCOPaO2升高
A.帮助病人及家属掌握本病的自我护理方法以及有关的知识 B.肢体不能完全恢复病前的功能 C.增强体质,避免感冒、疲劳等诱发因素 D.坚持肢体的被动和主动运动 E.加强康复锻炼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A.遵医嘱服药 B.卧床休息 C.加强营养 D.注意消毒隔离 E.心理调适的方法
A.麻醉药过量 B.术后感染 C.黏液性水肿昏迷 D.失血性休克 E.感染中毒性脑病
A.静脉注射T3或L-T4 B.限制静脉补液量 C.氢化可的松静脉注射 D.纠正休克 E.体外加热升温
A.胃癌出血 B.胃溃疡出血 C.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 D.急性胃黏膜糜烂 E.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A.胃酸抑制药 B.止血药 C.垂体后叶素 D.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 E.输血治疗
A.保持呼吸道通畅 B.平卧位,将头略抬高 C.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D.注意出血情况 E.保持胃管通畅
A.限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 B.合理的饮食结构,按比例安排三大营养的热量 C.饿了就吃,少食多餐 D.与运动、药物密切配合 E.形成规律,长期坚持
A.糖化血红蛋白是检验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应2~3个月检査一次 B.打完胰岛素后还可以测空腹血糖,因为还没有吃早饭 C.可以像正常人一样饮酒 D.监测空腹血糖时,禁食4小时以上 E.监测餐后两小时血糖时,从吃完饭开始计时
A.低血糖 B.高血糖 C.酮症酸中毒 D.慢性并发症 E.感染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慢性白血病 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氯霉素 B.X线接触 C.病毒感染 D.饮食因素 E.遗传倾向
A.合理的休息和活动 B.饮食护理 C.预防颅内出血 D.心理护理 E.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A.心律失常 B.心身过劳 C.地高辛用量不当 D.肺部感染 E.利尿剂用量不当
A.询问患者有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B.询问有无头痛、头晕、黄绿视 C.听心率有无低于60次/分 D.有无四肢麻木、针刺样疼痛 E.心律是否由规则变为不规则
A.生命体征 B.腹胀腹痛有无改变 C.神志变化 D.血、尿淀粉酶结果 E.呕吐次数
A.血清淀粉酶一般在起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 B.尿淀粉酶一般在起病后12~14小时开始升高 C.淀粉酶高低与病情轻重成正比 D.尿淀粉酶受患者尿量的影响 E.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值可正常
A.抑制呼吸中枢 B.易造成患者成瘾,产生依赖 C.损害肝肾功能 D.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加重病情 E.镇痛作用持久,掩盖病情
A.脑水肿 B.休克 C.心力衰竭 D.黏液性水肿昏迷 E.心肌梗死
A.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查 B.平板运动试验 C.超声心动图检查 D.脑电图检查 E.头部CT
A.心率及血压 B.神志 C.饮食情况 D.精神、动作、语言状态 E.体重变化
A.可用碱性肥皂洗 B.血磷增高所致 C.皮肤上尿素霜及钙沉着所致 D.药物过敏所致 E.皮肤常有螨虫感染
A.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B.尿毒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 C.毒素抑制红细胞成熟 D.进食差致造血原料不足 E.骨髓丧失造血功能
A.进无渣、过凉的半流质食物 B.给予流质饮食以中和胃酸 C.多给予脂肪食物 D.禁食 E.将食物完全煮熟后食用
A.病理性Q波 B.心电图ST段普遍弓背向下型抬高 C.水冲脉 D.二尖瓣型P波 E.正弦波图形
A.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B.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少糖、少盐饮食 C.高热量、高维生素、高效价低蛋白质饮食 D.低盐、高维生素、低蛋白质饮食 E.高热量、低脂肪、低盐、忌蛋白质饮食
A.血尿 B.蛋白尿 C.脓尿 D.多尿 E.少尿或无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