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病灶形态不规则 B.边界不清 C.病灶呈网状无回声 D.可压缩性 E.病灶血流信号不丰富
A.多声束取样获得界面回声 B.属二维超声 C.Y轴代表界面深浅,X轴可另加时基扫描线 D.只用于眼科测量 E.也可同时用于Z轴上显示的回波
A.显示湍流的能力明显提高 B.无彩色血流信号混叠现象 C.不受声速与血流夹角的影响 D.低速血流检测的敏感度增高数倍 E.以上都正确
A.2KHz B.3KHz C.4KHz D.5KHz E.15KHz
A.用高的速度标尺 B.彩色图选用三色图 C.大的取样容积 D.低通滤波器 E.高通滤波器
A.增强超声造影效果 B.加速血流速度 C.增大血流量 D.用以定量评价超声造影效果 E.消除超声造影的副作用
A.“彩超”是以颜色显示血液信息,伪彩也能显示血流信息 B.“彩超”是脉冲多普勒发展而来,而伪彩是对血流图像进行处理 C.“彩超”可以表示血流方向和速度,伪彩也可以显示血流的方向 D.“彩超”对血流信息处理方式与伪彩对灰阶的处理方式根本相同 E.“彩超”显示器与伪彩显示器必须是不同的显示器
A.滤波条件据血流速度大小选择高通或低通 B.速度标尺稍大于被检的血流速度 C.根据被检血流速度高低选择连续波或脉冲多普勒 D.取样容积小于被检血管内径 E.以上都正确
A.病历管理系统 B.超声图像存储 C.医院办公系统 D.规范诊断系统 E.检索病历资料
A.超声波在传导和接收过程中声波波束形态发生的非线性变化 B.超声波在传导过程中声波速度发生的线性变化 C.超声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声波中同时含有f0和2f0的谐波 D.超声波接收过程中得到的与基波分离的2倍或更高倍频率的超声波 E.超声波在传导和接收过程中声波能量发生的线性变化
A.声学特性阻抗 B.折射系数 C.总增益大小 D.超声波频率 E.多普勒效应
A.灰阶变换 B.图像平滑度 C.彩色编码互换 D.图像存储与电影回放 E.以上都是
A.通过对组织施加一个内部(包括自身的)或外部的动态或静态/准静态的激励来实现 B.弹性组织在激励状况下遵循弹性力学、生物力学等规律产生位移、应变、速度的改变 C.需结合数字信号处理或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估计弹性组织内部的位移、应变、速度变化 D.间接或直接反映组织内部的弹性模量等力学属性的差异 E.以上均正确
A.受激声波发射成像 B.低机械指数成像 C.造影剂爆破成像 D.高机械指数的间歇成像 E.以上均不是
A.实质性脏器内的占位性病灶 B.肺部外周性病灶 C.体内肿块良恶性性质不明者 D.体表肿块良恶性性质不明者 E.以上均是
A.反射 B.衍射 C.折射 D.不反射 E.不折射
A.血清 B.脂肪 C.肝脏 D.皮肤 E.骨骼、肺
A.连续波多普勒 B.频谱多普勒技术 C.二维超声显像 D.谐波成像 E.M型超声
A.旁瓣反射造成的 B.主声束反射造成的 C.探头匹配层造成的 D.与主声束和旁瓣无关 E.主声束反射和旁瓣共同反射造成的
A.能进行定量测量 B.增加彩色血流的信息量 C.增加低速血流的显示能力 D.增加彩色血流检出敏感度 E.增加灰阶图像的视觉分辨能力
A.越低 B.不变 C.越高 D.都有可能 E.与水分无关
A.探头频率越低,可测血流速度越小 B.探头频率越高,可测血流速度越大 C.探头频率越低,可测血流速度越大 D.加大增益,可测血流速度越大 E.与探头频率无关系
A.多重反射 B.折射 C.衍射 D.增益太小 E.增益太大
A.肝囊肿 B.肾囊肿 C.卵巢囊肿 D.甲状腺囊肿 E.肝外伤
A.评价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 B.特殊靶显像 C.局部药物和基因的传递 D.评价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E.以上均是
A.实时灰阶超声很少产生伪像 B.超声伪像都可以消除 C.声像图十分清晰,无伪像产生 D.超声伪像是常见的 E.采用高清晰现代数字化超声可以消除伪像
A.声透镜聚焦 B.声反射镜聚焦 C.凹面晶片聚焦 D.电子聚焦 E.非电子聚焦
A.增加可视帧频 B.增加界面分辨力、清晰度及信噪比 C.增加高频超声的穿透深度 D.提高声输出功率 E.减少超声能量的衰减
A.反流束长度、面积测量法 B.左室舒张末压测定 C.反流束宽度测量法 D.反流分数测定法 E.以上都是
A.三维超声成像技术 B.频谱多普勒技术 C.连续波多普勒技术 D.造影谐波成像技术 E.M型超声技术
A.室壁运动不协调 B.节段性室壁运动减弱或消失 C.左房扩大 D.左心室形态失常 E.以上都是
A.左室长轴切面左室后壁心包腔内无回声区<1cm,积液量为50~200ml B.心包积液时常伴有心包增厚、粘连 C.心包无回声区最大宽度≥2cm,积液量500ml以上 D.左室后壁、右室前壁心包腔内无回声区<0.5cm.积液量<50ml E.“心脏摆动征”见于大量心包积液
A.四支肺静脉汇合成肺静脉总干引流入冠状静脉窦 B.肺静脉总干引流入上腔静脉 C.肺静脉总干引流入下腔静脉 D.肺静脉直接引流入右房 E.左、右肺静脉分别引流入无名静脉和冠状静脉窦
A.心房正位或反位 B.房室连接不一致 C.心室大动脉连接不一致 D.无肺动脉狭窄 E.常合并室间隔缺损
A.动脉瓣下显示反流血流信号即可诊断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B.肺动脉瓣反流多继发于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环扩张 C.右心室扩大,肺动脉内径增宽 D.舒张期肺动脉瓣下显示红色为主的五彩血流信号 E.肺动脉瓣稍增厚,可见关闭不全间隙
A.是基线向下的负向频谱 B.收缩期蓝色为主高速血流信号经过主动脉瓣口 C.窄带状三角形或抛物线形频谱 D.加速时间长于减速时间 E.主动脉瓣口频谱为收缩期
M型超声心动图主动脉根部波群(图13-1),显示的解剖结构曲线是()
A.左室后壁 B.主动脉瓣 C.三尖瓣 D.肺动脉瓣 E.二尖瓣后叶
A.收缩期峰值速度(Vs) B.阻力指数(RI) C.射血时间(ET) D.加速时间(AT) E.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
A.三个半月形瓣,称为左、右、无冠状瓣 B.肺动脉瓣口位于主动脉瓣口的左前上方 C.肺动脉瓣口各半月瓣游离缘的中部有半月瓣小结 D.肺动脉瓣口与右室流出道连接 E.三个半月瓣,称为左、右、前瓣
A.左室等容收缩期为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终点到主动脉口血流频谱止点 B.快速射血期为主动脉瓣口血流多普勒频谱的起点到频谱波峰顶点 C.快速充盈期为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起点至E峰顶点 D.心房收缩期自二尖瓣口血流频谱A峰起点至A峰止点 E.等容舒张期为主动脉瓣口血流频谱结束点到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开始点
A.心尖波群 B.主动脉根部波群 C.二尖瓣前叶波群 D.心室波群(2a区) E.二尖瓣波群(2b区)
A.频谱多普勒E/A比值>1,反映舒张功能良好 B.二尖瓣E/A比值与年龄无关 C.组织多普勒E/A比值>1,反映舒张功能良好 D.组织多普勒E/A比值>1,反映收缩功能良好 E.E/A比值>1.反映收缩功能良好
A.近上肺静脉处 B.近下腔静脉处 C.近冠状静脉窦处 D.卵圆窝处 E.原发隔部
A.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充盈期 B.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等容舒张期 C.等容收缩期,减慢射血期,快速充盈期,等容舒张期 D.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快速射血期,等容收缩期 E.减慢射血期,等容收缩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射血期
A.起自腹腔动脉下方的腹主动脉 B.位于脾静脉后方 C.位于左肾静脉前方 D.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后方 E.位于胰腺钩突的前方
A.肝血管瘤 B.局限性脂肪肝 C.腺瘤 D.炎性假瘤 E.肝细胞肝癌
A.尾状叶:S1 B.左外叶上段:S2,左外叶下段:S3 C.右前叶下段:S5,右后叶下段:S6 D.右后叶上段:S8,右前叶上段:S7 E.左内叶段:S4
A.肝脏回声近场增强,远场衰减 B.肝内管道显示不清,肝静脉变细 C.肝脏回声增强,增粗 D.多普勒血流显示稀少或显示不清 E.肝肾回声对比增强
A.AFP B.肿瘤形态不同 C.肿瘤周边声晕 D.肿瘤内彩色血流信号不同 E.超声造影模式不同
A.胰腺轮廓不规整 B.主胰管扩张、粗细不均匀 C.形成假性囊肿 D.胰腺回声均匀性减低 E.可急性发作
A.轻度:厚度>4cm,深吸气脾下缘不超过肋缘下3cm B.中度:厚度>4cm,深吸气脾下缘不超过脐水平 C.重度:厚度>4cm,深吸气脾下缘超过脐水平 D.正常:厚度<4cm,深吸气脾下缘不超过肋缘下 E.以上都是
A.软骨肉瘤、巨细胞瘤 B.乳腺癌、肺癌、卵巢癌 C.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 D.胃癌、结肠癌 E.胆囊癌、胆管癌
A.类圆形均匀低回声肿块,边缘光整 B.形态不规则的外生性肿块 C.瘤体常大于5cm D.绝大多数肿瘤内见坏死、出血、溃疡 E.多数位于浆膜层,可向腔内或腔外生长
A.急性胰腺炎 B.慢性胰腺炎 C.急性胃炎 D.急性胆囊炎 E.急性胆管炎
A.长8~9cm,宽4~5cm,厚3~5cm B.长9~12cm,宽3.5~6.5cm,厚4~5cm C.长10~12cm,宽5~7cm,厚4~5cm D.长7~10cm,宽3~4cm,厚2~3cm E.长9~12cm,宽3.5~6.5m,厚5~6cm
A.狭窄段管腔变窄,血流束变细 B.无论狭窄程度如何,狭窄段血流速度均明显升高 C.肾内动脉频谱加速时间≥0.07秒时,肾动脉狭窄段内径减少常≥70% D.直径狭窄>60%,狭窄即后段有明显湍流 E.狭窄的肾内动脉分支血流频谱可呈小慢波
A.AFP B.AKP C.AST D.PSA E.PST
A.造影剂持续性充盈十二指肠近端 B.肠腔扩张,内径>4.0cm C.十二指肠腔内造影剂逆蠕动 D.造影剂反流入胃窦腔内 E.以上都是
A.呈无回声区 B.可有附壁血栓 C.位于肾动脉主干或初级分支 D.瘤壁与肾动脉壁相延续 E.瘤体内彩色血流信号呈单一色
A.供血来源于正常子宫动脉 B.肿块周围可见半环状血流信号 C.血供发生障碍时易致肿瘤变性 D.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且呈低阻力型 E.黏膜下肌瘤瘤蒂内可检测到血流信号
A.肾脏 B.心脏 C.脾脏 D.颅脑 E.消化道
A.宫腔内肿块内部较丰富血流信号 B.频谱多普勒检测呈低阻特性 C.内膜厚度小于5mm D.宫旁混合性团块 E.肿块上方宫腔积液
A.侵犯卵巢最为常见 B.囊内呈细密光点或云雾状低回声 C.囊肿多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 D.囊肿声像图表现不随月经周期变化 E.囊肿直径一般为5~6cm
A.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 B.囊壁纤薄,光滑完整 C.肿瘤轮廓清晰 D.肿瘤内部可见多个分隔和丰富血流 E.囊肿一般为中等大小(5~10cm)
A.外阴,其次是阴道 B.阴道,其次是宫颈 C.卵巢,其次是输卵管 D.子宫内膜,其次是输卵管 E.输卵管,其次是子宫内膜
A.卵巢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 B.不规则混合回声肿块 C.肿块内血流不丰富 D.血清AFP增高 E.肿块内血流丰富,阻力低
下列哪项是葡萄胎灰阶图像的特征()
A.暴风雪征 B.小囊状 C.斑点状 D.钙化 E.以上全部
A.4~5周 B.6~7周 C.8~9周 D.10~12周 E.14~16周
A.子宫增大 B.子宫直肠陷凹积液 C.附件区囊实性包块 D.宫腔积液 E.子宫内膜呈细线状
A.脑中线至侧脑室外侧壁距离/脑中线至颅骨内缘距离 B.脑中线至侧脑室内侧壁距离/脑中线至颅骨内缘距离 C.脑中线至侧脑室外侧壁距离/脑中线至颅骨外缘距离 D.脑中线至侧脑室内侧壁距离/脑中线至颅骨外缘距离 E.侧脑室之间距离颅骨内缘之间距离
A.羊水量最大深度5cm B.脐带漂浮在羊水内 C.羊水最大深度8cm D.胎儿脑积水 E.胎盘早剥
A.1.0mm B.1.5mm C.2.0mm D.2.5mm E.3.0mm
A.脐动脉RI、PI升高 B.大脑中动脉RI/脐动脉RI<1.08 C.静脉导管D峰消失 D.大脑中动脉RI升高、脐动脉PI降低 E.胎儿脐带动脉S/D增高
A.羊水多 B.颅内脑组织回声缺如 C.常合并脊柱裂 D.胎头双顶径小于孕周 E.颅骨环回声缺如
A.消化道闭锁 B.胎儿水肿 C.无脑儿 D.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E.心脏畸形
超声发现胎盘完全遮住子宫颈口(图13-3),考虑为()
A.完全性前置胎盘 B.部分性前置胎盘 C.边缘性前置胎盘 D.低置胎盘 E.环形胎盘
A.胎儿心脏扩大 B.羊水过多 C.胎儿贫血 D.胎儿水肿 E.胎儿畸形
A.常见于中老年患者 B.生长缓慢,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 C.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多为弱回声或中强回声 D.内部血流信号不丰富 E.以上均正确
A.腮腺在耳前纵切时呈倒三角形状 B.腮腺边界平滑整齐 C.腮腺内部回声为均匀的中强回声 D.腮腺内可见散在分布的点状血流信号 E.腮腺导管呈平行管状回声
A.睾丸、附睾炎 B.睾丸、附睾肿瘤 C.附睾结核 D.附睾囊肿 E.附睾外伤后血肿
A.精液囊肿位于附睾头部及其周围 B.囊肿边缘光滑,圆形或椭圆形 C.精液囊肿,囊内均呈无回声 D.睾丸囊肿位于睾丸内 E.若囊壁增厚考虑感染
A.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 B.渐进性眼球凸出 C.病灶呈均匀高回声 D.可压缩性 E.病灶血流信号丰富
A.休息和活动状态都有血流信号 B.静脉血流速度随呼吸运动而变化 C.Valsalva实验阳性 D.人工挤压远端肢体后血流信号减弱 E.呈单向回心血流
A.两侧相应动脉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 B.血流速度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C.血流速度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D.阻力指数随年龄增长呈增大趋势 E.搏动指数随年龄增长呈增大趋势
A.前后径及左右径为2cm,上下径5~6Cm;峡部为0.5cm B.前后径及左右径1.5cm,上下径4~5cm,峡部为0.6cm C.前后径及左右径2cm,上下径4~5cm.峡部>0.6cm D.前后径及左右径2cm,上下径4~5cm,峡部<0.4cm E.前后径及左右径1.5cm,上下径5~6cm,峡部>0.5cm
A.长骨干骺表面向外突起的骨性隆起 B.瘤体呈半圆、三角及蕈伞状 C.回声与正常骨组织相同 D.软骨帽呈低回声或与肌肉相同的回声 E.以上都是
A.邻近关节软骨受侵蚀,瘤内及其周边可见丰富彩色血流 B.肿瘤区多呈较均匀低回声 C.骨质破坏、偏心及增大 D.坏死囊变的低或无回声,伴后方回声增强 E.骨皮质回声中断错位变形
A.青春期 B.性成熟期 C.性成熟晚期 D.妊娠期 E.哺乳期
A.换能器的正压电效应 B.换能器的逆压电效应 C.换能器直接向人体发射电信号 D.换能器的热效应 E.换能器的磁效应
A.腹部 B.肾脏 C.胸水 D.甲状腺 E.腹主动脉
A.无需运用快速傅立叶技术处理血液速度变化信息 B.经自相关处理、计算血流的平均速度、方向和速度分散 C.灰阶伪彩处理 D.灰阶图像处理 E.图像编辑
A.二次谐波成像技术 B.脉冲序列成像技术 C.脉冲反向谐波技术 D.能量反向脉冲成像技术 E.以上均是
A.红细胞运动速度 B.红细胞数量 C.取样框大小、位置 D.合适的壁滤波调节 E.血管的粗细
A.不能显示低速血流 B.出现彩色信号混叠 C.消除彩色信号的闪烁 D.减低血流速度 E.不能显示高速血流
A.多普勒频移 B.不能在远场测量 C.降低探头频率 D.声束聚焦技术 E.脉冲波的波长
A.热效应 B.机械效应 C.空化效应 D.稳态空化 E.以上都是
A.选择超声频率较低的探头 B.降低脉冲重复频率(PRF. C.提高灰阶增益 D.加大取样深度 E.扩大取样框
A.皮肤呈低回声 B.大网膜中的脂肪组织呈高回声 C.青少年和儿童肾锥体的回声,多呈现为低回声 D.肾包膜呈高回声 E.腹腔动脉周围脂肪组织呈高回声
A.稳定性好 B.系统灵活性大 C.延迟精度高 D.增加声束的方向性 E.以上都是
A.接收的基波的回波强度小于谐波的强度 B.散射回声的无规律性 C.二次谐波回声强度比基波高 D.二次谐波频率是发射频率的一半 E.谐波的发生与发射强度无关
A.反射 B.折射 C.衍射 D.散射 E.以上都可能
A.血流方向 B.血流性质 C.流速的最大值 D.舒张末期流速 E.以上均是
A.帧频过低,不会出现图像闪烁 B.超声诊断仪的一般帧频在50帧/秒 C.帧频过高,会影响线密度 D.彩色取样框越大,帧频越高 E.以上均正确
A.造影剂从外周静脉团注或持续静脉滴注 B.微气泡从末梢静脉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 C.微气泡能安全通过肺循环进入左心 D.微气泡能进入冠状动脉的细小分支 E.以上均正确
A.凝血机制明显异常 B.意识不清 C.全身衰竭 D.剧烈咳嗽 E.以上均是
A.纵波 B.横渡 C.表面波 D.切变波 E.X光波
A.靶向造影剂 B.纳米靶向造影剂 C.携带基因的造影剂 D.具有治疗作用的造影剂 E.以上均是
A.旁瓣 B.主瓣 C.阻抗伪像 D.相控阵 E.声误差
A.混响 B.多次内部混响 C.边缘声影 D.回声失落 E.镜面伪像
A.滤波 B.彩色显示方式 C.速度标尺 D.图像对比度 E.零位基线
A.肝脏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B.肝脓肿的诊断 C.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 D.肝外伤的诊断 E.肝脏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估
A.慧星尾征 B.披纱征 C.靶环征 D.蝌蚪尾征 E.狗耳样征像
A.总增益(Gain) B.近场抑制 C.STC曲线 D.远程补偿 E.图像后处理
A.图像采集 B.图像存储处理 C.图像检索 D.图像传送、打印 E.图像灰阶编码
A.经阴道超声检查 B.经直肠超声检查 C.感染伤口超声检查 D.经食道超声检查 E.腹部检查
A.左室向右室 B.左房向右房 C.左室向右房 D.房室水平左向右 E.左房向右室
A.室壁运动异常 B.室壁厚度增加 C.心功能减低 D.左心室形态异常 E.梗死区室壁回声改变
A.主动脉骑跨 B.右室壁增厚 C.房间隔缺损 D.肺动脉狭窄 E.室间隔缺损
A.心房正位、心室右袢,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侧或右前 B.房室连接不一致 C.常合并室间隔缺损 D.完全型大动脉右转位心脏大血管节段字母表示为SDD E.心房反位、心室左袢,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左侧或左前
A.右心室射血时间缩短(RVET) B.右心室射血前时间延长(RPEP) C.AT/RVET比值缩短 D.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及右心室射血时间延长 E.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缩短(AT)
A.心房收缩期 B.快速射血期 C.减慢舒张期 D.主动脉收缩期 E.等容收缩期
A.赘生物常可致瓣膜关闭不全 B.二尖瓣上叶上见团块状、条索状或絮状等回声光团 C.赘生物常可致瓣膜狭窄 D.收缩期二尖瓣口进入左房的五彩血流束 E.赘生物常附着于瓣膜上游侧,随着心脏舒缩运动
A.取心尖四腔切面检测 B.舒张期红色为主血流信号经过二尖瓣口进入左室 C.频谱呈基线向上的双峰曲线 D.舒张期E峰小于A峰 E.二尖瓣口频谱为舒张期
A.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比值(S/D. B.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 C.舒张早期充盈时间(ETE. D.舒张早期减速时间(DT) E.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A.
A.左室收缩末容积 B.等容收缩时间 C.左室每搏量 D.左室快速充盈分数 E.室间隔收缩期增厚率
A.诊断冠心病并评估心肌缺血程度及范围 B.心肌梗死后和非心脏手术前患者危险度分级 C.识别心肌存活(顿抑、冬眠、重创)的存在 D.不稳定型心绞痛 E.评价冠脉介入及搭桥手术的疗效及再狭窄
A.比室间隔薄 B.由纤维组织构成 C.妊娠晚期卵圆孔闭合 D.分隔左、右心房 E.左、右房面均较光滑
A.血流频谱E/A比值>1,组织多普勒E/A比值<1 B.血流频谱E/A比值<1,组织多普勒E/A比值<1 C.血流频谱E/A比值>1 D.血流频谱E/A比值>1,组织多普勒E/A比值>1 E.血流频谱E/A比值<1
A.1.0~1.9cm2 B.2.0~2.9cm2 C.3.0~3.9cm2 D.4.0~4.9cm2 E.>5.0cm2
A.球形 B.类圆锥形 C.立方体形 D.葫芦形 E.椭圆形
A.正常肝脏:膈下为肝脏实像,膈上为肝脏虚像 B.肝内肿瘤:膈下、膈上各有一个对称的肿瘤,前者为实像,后者是伪像 C.肝内囊肿:膈下、膈上各有一个对称性肿瘤,前者为实像,后者是伪像 D.右侧胸腔积液时,以上镜面伪像更明显 E.右侧胸腔积液时,以上镜面伪像消失
A.病变区呈不均匀的低至中等回声,边界模糊,似肝脏恶性肿瘤 B.囊壁厚而不光滑 C.囊壁薄而光滑 D.囊内不规则低回声,随体位改变出现漂浮现象 E.囊壁可有钙化
A.小结节型、壁厚型、实块型 B.实块型、混合型、结节型 C.肿瘤充满型、壁厚型及结节隆起型 D.实块型、隆起型、壁厚型、混合型 E.局部型、全壁增厚型、实块型
A.门脉性肝硬化 B.坏死后肝硬化 C.胆汁性肝硬化 D.淤血性肝硬化 E.以上均是
A.周围血管受压环绕 B.团块周边环状增强 C.周边声晕、“镶嵌征”、“结中结” D.驼峰征 E.“浮雕样”
A.脾血管瘤 B.脾囊肿 C.脾脓肿 D.感染性疾病 E.急性胆系结石
A.病灶呈高回声 B.病灶呈低回声,边界清楚 C.脾脏弥漫性肿大 D.病灶周边及内部可见血流信号 E.伴有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
A.胆囊壁增厚的范围 B.胆囊腔的大小 C.胆囊壁破坏程度 D.增厚的胆囊壁内有小囊样结构 E.胆囊壁增厚的程度
A.肝左前叶 B.肝尾叶 C.肝右后叶 D.肝膈顶部 E.肝右前叶
A.透明细胞型 B.颗粒细胞型 C.耒分化细胞型 D.混合细胞型 E.移型上皮细胞型
A.PSA B.癌多发生于外腺 C.经直肠前列腺活检 D.病灶呈低回声 E.病灶血流丰富
A.多普勒超声 B.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 C.肾动脉造影 D.二维超声 E.磁共振血管成像
A.成对实质器官,形似蚕豆 B.肾盂为输尿管上段扩大部分组成 C.肾实质包绕肾窦 D.肾实质分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E.肾髓质由10~12个肾锥体组成
A.食道下段及贲门部切面 B.胃底部切面 C.胃体部切面 D.胃角横切面 E.以上都是
A.中上腹后壁可见结节状或不规则低回声 B.结节可相互融合 C.结节呈低回声,回声均匀 D.血流信号较丰富 E.以上均正确
A.根据肿块边界、大小及内部回声再结合临床,可基本鉴别良恶性 B.根据肿块内血流丰富程度就能判定良、恶性肿瘤 C.国内学者认为PSV>35cm/s,可判定为恶性肿瘤 D.国外学者认为PSV>60cm/s,可判定为恶性肿瘤 E.穿刺活检是明确肿瘤良、恶性的有效方法
A.6小时 B.12小时 C.18小时 D.24小时 E.30小时
A.平卧位 B.站立位 C.膝胸位 D.半蹲位 E.半坐位
急性深静脉血栓的超声特点包括()
A.血栓数小时至数天内呈无或低回声 B.血栓处静脉管径明显扩张 C.静脉管腔不能被压瘪 D.血栓段静脉管腔内血流信号充盈缺损 E.以上均正确
A.一般采取仰卧位 B.无需特殊准备及要求 C.必须加仿生模块 D.暴露颈前部 E.去除颈部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