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首次服药加倍 B.若发现肌无力加重、瞳孔缩小、流涎,应减少药量 C.有咀嚼和吞咽无力者应在餐前30分钟口服 D.如原有症状急剧恶化,甚至呼吸肌麻痹、发绀,系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引起 E.抗胆碱酯酶药物宜长期单独使用
A.注意保暖 B.吸氧3~5L/min C.防止跌伤 D.防止继发感染 E.保持呼吸道通畅
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 E.12小时
A.剧烈呕吐时需要暂时禁食 B.口服补液应少次多量 C.鼓励病人多进行浅快呼吸 D.腹胀明显提示需要补钠 E.可给予腹部热敷
A.胃液分析 B.大便潜血试验 C.X线钡餐检查 D.纤维胃镜检查 E.B超检查
A.给予病人清淡、营养丰富饮食 B.指导病人若出现体温升高,出现腰痛加剧,需及时就诊 C.嘱病人尽量少运动以防止疾病加重 D.每天摄入足够水分,保证尿量 E.嘱病人勿随意停药
A.明显出血倾向 B.孤立肾 C.尿路梗阻 D.小肾或固缩肾 E.重度高血压
A.戒烟酒 B.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饮料 C.抑酸药宜在空腹时服 D.胃黏膜保护药宜在饭后服 E.注意观察粪便颜色
A.给予高生物效价的优质蛋白,摄入量限制为0.8g/kg·d B.增加含钾高的食物摄入 C.尽可能减少钠、氯的摄入量 D.恢复期应增强体质,适当锻炼 E.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手术、外伤等
A.每2个月1次 B.每6个月1次 C.每3个月1次 D.每个月1次 E.每周1次
A.积极治疗心衰 B.积极锻炼身体 C.饮食清淡、低盐 D.预防及治疗链球菌感染 E.积极抗心律失常治疗
A.压疮 B.皮肤营养不良 C.局部供血不足 D.皮肤瘙痒 E.水、电解质失衡
A.监测生命体征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减少活动,保持安静 D.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E.行镇静、镇咳等对症处理
A.副神经 B.面神经 C.位听神经 D.三叉神经 E.迷走神经
A.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 B.手术创伤 C.胆道疾病 D.并发于流行性腮腺炎 E.高钙血症
A.窦性心动过速 B.房性期前收缩 C.心房颤动 D.房室传导阻滞 E.室性心律失常
A.按时服药 B.低盐低脂 C.戒烟、限酒 D.适当体力活动 E.预防呼吸道感染
A.急性胃炎 B.急性胰腺炎 C.绞窄性肠梗阻 D.急性胃肠穿孔 E.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A.及时使用抗生素 B.给予多种维生素 C.保证蛋白质的供给 D.给予易消化的饮食 E.保证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A.注射疫苗 B.口服祛痰药 C.使用支气管扩张药 D.大剂量使用抗生素 E.加强呼吸道痰液引流
A.去枕平卧位 B.头低足高位 C.屈膝仰卧位 D.半坐卧位 E.侧卧位
A.开始量宜小 B.饭后服 C.服铁剂忌浓茶 D.可与牛奶同服 E.同时服用维生素C
A.控制水、盐摄入量:水肿及高血压者低盐饮食 B.每日水总摄入量=前一日尿量+不显性失水量 C.指导病人低蛋白饮食 D.鼓励食用富含钾食品 E.饮食清淡,不食刺激性食物
A.俯卧 B.去枕平卧 C.头低脚高 D.屈膝侧卧 E.半坐卧位
A.急性大出血时应禁食 B.少量出血但是无呕吐者可进清淡流食 C.出血停止后即可进温热流质 D.消化性溃疡出血停止后应少量多餐,以营养丰富的半流质为主 E.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人急性期应禁食
A.教会病人自数脉搏 B.避免手术部位进行电复律 C.术侧上肢可提重物 D.脉搏比设定频率降低10%应及时更换电池 E.避免做MRI检查
A.鼻饲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饮食 B.遵医嘱给予对症药物 C.按休克原则处理好体位、保暖、吸氧、静脉输液等问题 D.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神态、瞳孔、尿量等变化 E.预防各种并发症
A.HbCO的解离较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快3600倍 B.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较HbCO的解离速度快240倍 C.O2与血红蛋白亲和力比CO与血红蛋白亲和力大3600倍 D.CO与血红蛋白亲和力比O2与血红蛋白亲和力大240倍 E.O2与血红蛋白亲和力比CO与血红蛋白亲和力大240倍
A.干扰脑的血液循环 B.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C.抑制神经递质 D.兴奋神经递质 E.抑制神经传导
A.35~45mmHg B.45~55mmHg C.55~65mmHg D.65~75mmHg E.75~85mmHg
A.急性病毒性咽炎 B.普通感冒 C.急性病毒性支气管炎 D.扁桃体炎 E.小叶性肺炎
A.扩张小动脉为主 B.扩张静脉为主 C.增强心肌收缩力 D.同时扩张小动脉及静脉 E.抗心律失常
A.高流量给氧 B.高压氧舱给氧 C.高流量通过50%乙醇湿化后给氧 D.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 E.低流量通过30%乙醇湿化后给氧
A.热退1周后可吃低渣半流质饮食 B.疾病恢复期,饮食可以不用限制 C.给予易消化、少纤维、营养丰富饮食 D.发热期间尽量少吃易在肠腔内产气的食物 E.发热期间给予富含维生素的清淡流质饮食
A.卧床休息 B.绝对卧床休息 C.室内轻度活动 D.可以正常活动 E.可以就近上学,避免体育活动
A.抗疟药 B.肾上腺皮质激素 C.非甾体抗炎药 D.免疫抑制剂 E.大剂量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
A.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蛋白饮食 B.不能进食者补充液体、电解质等 C.长期卧床患者应重点预防肌肉萎缩 D.对服用AZT治疗的患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E.对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应嘱其每2个月做一次检查
A.易刺激肠蠕动 B.增加肠道感染的可能 C.预防肠道出血 D.肥皂水为碱性,增加氨的吸收 E.导致电解质紊乱
A.患者取头高足低俯卧位 B.迅速清除口鼻血凝块 C.不可将头偏向一侧 D.鼓励其将血咽下,减少失血 E.无效时给予面罩备氧解除呼吸道阻塞
A.平卧位 B.给予面罩吸氧,氧流量6~10L/min C.限制水分摄入 D.痰黏者雾化吸入 E.食用鱼、虾等高蛋白食物
A.深呼缓吸 B.取俯卧屈膝位 C.用鼻吸气用口呼气 D.吸气时尽力收腹 E.呼气时尽力挺腹
A.铁绣色 B.胶冻样 C.脓痰 D.血性痰 E.痰有恶臭味
A.醛固酮降低 B.抗利尿激素降低 C.雌、雄激素比例失调 D.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E.雌激素灭活功能减退
A.适当限制活动 B.预防各种创伤 C.尽量减少肌内注射 D.保持鼻黏膜湿润,清除鼻腔内血痂 E.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渣、易消化饮食
A.先取下义齿 B.口护时夹紧棉球 C.口护动作必须轻柔 D.禁忌漱口 E.患处涂冰硼散
A.卧床休息 B.灌肠导泻,清除肠道积血 C.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D.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 E.输血、补液治疗
A.立即停止用药 B.嘱病人平卧一段时间 C.给予抗过敏治疗 D.适当限制活动 E.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A.营养失调 B.知识缺乏 C.潜在并发症 D.气体交换受损 E.清理呼吸道无效
A.300~600ml B.600~800ml C.800~1000ml D.1000~1500ml E.>1500ml
A.β受体阻滞剂的特征性表现 B.洋地黄中毒最常见的表现 C.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过量的表现 D.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表现 E.卡托普利的副作用
A.脑栓塞 B.脑出血 C.脑血栓形成 D.脑肿瘤 E.蛛网膜下腔出血
A.捕杀该野犬 B.结扎伤口近心端 C.把伤口处的血液挤出 D.用20%肥皂水充分清洗伤口 E.注射抗狂犬病马血清
A.肠道清洁 B.术前用镇静药 C.术前流质饮食 D.术前常规肛门指诊 E.术前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
A.注射途径 B.母婴传播 C.消化道传播 D.血液、体液传播 E.日常生活密切接触
A.72小时后 B.48小时后 C.36小时后 D.12小时后 E.即刻
A.做消化道隔离 B.体温正常后1周逐渐增加活动量 C.用物理降温的方法降温 D.可以食用牛奶、芹菜等食物 E.给予开塞露治疗便秘
A.询问是否服用丙磺舒 B.查24小时尿糖定量 C.复查尿常规 D.应同时查血糖 E.诊断糖尿病
A.将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加量 B.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C.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D.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E.人工选择起搏器安置术
A.患者取侧卧位,护理人员以右手自肺底由下而上、自内向外叩击 B.紧跟叩击后,在患者吸气期进行胸壁振荡 C.用高渗盐水湿化呼吸道 D.湿化温度过高易引起呼吸道烧伤,应控制湿化温度在20℃左右 E.如进行机械吸痰,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
A.肾功能 B.肾脏B超 C.血液检查 D.尿镜检查 E.尿比重和尿渗透压
A.多进食新鲜水果 B.低蛋白饮食 C.给予易消化、富含纤维素饮食 D.多吃多纤维蔬菜 E.进食无渣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A.坚持锻炼,防止呼吸道感染 B.减少运动,多休息 C.坚持限制钠盐饮食 D.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康复信心 E.定期复查,必要时作细菌培养
A.提前配制 B.肌内注射 C.静脉推注 D.快速滴注 E.避光滴注
A.心衰好转征象 B.心律恢复正常 C.洋地黄药物中毒 D.血钾过低 E.血钠过高
A.早晨 B.中午 C.下午 D.傍晚 E.夜间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E.2个月
A.遵医嘱给抗生素 B.遵医嘱给退热药 C.乙醇擦浴 D.大血管处放冰袋 E.冰水灌肠
A.限制活动 B.预防各种创伤 C.尽量减少肌肉注射 D.及时用手抠掉鼻腔内血痂 E.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渣、易消化饮食
A.颅内出血 B.继发感染 C.贫血 D.心衰 E.水肿
A.保持情绪稳定 B.适量运动 C.高热量、高糖饮食 D.戒烟 E.控制高血压
A.25%硫酸镁 B.生理盐水 C.生理盐水加食醋 D.肥皂水 E.乳果糖加水
A.低蛋白饮食,20~40g/d B.摄入优质蛋白质,如豆制品等 C.低憐、高热量饮食 D.每日液体入量应按前1天出液量加500~600ml来计算 E.尿量在1000ml/d以上而又无水肿者,可不限制饮水
A.仰卧位 B.侧卧位 C.半坐卧位 D.中凹卧位 E.头低足高位
A.24小时尿量 B.意识状态 C.血电解质 D.呼吸的频率、节律及深度 E.血压、脉搏
A.胸部叩击时,嘱病人侧卧位,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完成 B.雾化吸入一般10~20分钟,激素类药物吸人后指导病人漱口 C.吸痰前给予病人高浓度氧气,吸痰后不给氧,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 D.遵医嘱应用支气管舒张剂 E.鼓励病人多饮水
A.加强胸式呼吸,用鼻吸气,经口用力快速呼气 B.加强腹式呼吸,用鼻深吸,经口缓呼,呼气时口唇收拢 C.加强腹式呼吸,用鼻吸气,经口用力快速呼气 D.加强胸式呼吸,经鼻用力呼气 E.同时加强胸式和腹式呼吸
A.绝对卧床休息 B.观察疼痛缓解的情况 C.保持室内环境安静 D.营养丰富高蛋白饮食 E.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A.急性右心衰竭 B.急性左心衰竭 C.急性全心衰竭 D.急性肺部感染 E.自发性气胸
A.静脉滴注时先快后慢 B.30min监测血压1次 C.72h监测血药浓度 D.避光滴注 E.可静脉推注
患者,女性,47岁。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6年余,肺感染1周,心慌、憋气,伴夜间不能平卧2天入院。
A.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B.低盐、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C.保证饮水量 D.高热量、低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E.低盐、低脂、粗纤维饮食
A.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B.协助早日下床活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C.指导病人避免长时间盘腿或蹲坐 D.避免穿紧身袜裤、肢体保持功能位 E.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改变体位,以免诱发附壁血栓脱落、栓塞动脉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慢性肾小球肾炎 C.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D.肾病综合征 E.慢性肾衰竭
A.血浆蛋白定量检查 B.24h尿蛋白总量 C.血胆固醇检查 D.血流变学检查 E.内生肌酐清除率检查
A.低盐、低热量饮食 B.指导病人多进食不饱和脂肪酸 C.鼓励病人高蛋白饮食 D.鼓励病人平时多进行体育运动,增强体质 E.鼓励病人多饮水
A.意识状态 B.心律的变化 C.生命体征 D.心率的变化 E.血糖的变化
A.绝对卧床休息 B.心电监护 C.少食多餐,不宜过饱 D.正常活动,诱发晕厥在做辅助诊断 E.避免不良刺激
A.心理疏导:向病人解释床上排便对控制病情的重要意义 B.指导进食清淡易消化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 C.适当腹部按摩(按顺时针方向)以促进肠蠕动 D.遵医嘱给予通便药物或灌肠 E.指导病人增加活动量,用力排便
A.甲亢性心脏病 B.甲亢危象 C.淡漠型甲亢 D.应激性消化道溃疡 E.心肌梗死
A.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B.吸氧 C.监护心、肾、脑功能 D.按医嘱给药 E.应用乙酰水杨酸类解热剂进行降温
A.甲基硫氧嘧啶 B.丙基硫氧嘧啶 C.普萘洛尔 D.复方碘溶液 E.氢化可的松
A.10%~20% B.20%~25% C.30%~40% D.50%~60% E.70%~80%
A.吸氧、高压氧舱疗法 B.快速静注甘露醇、呋塞米、糖皮质激素等 C.使用能量合剂和甲氯芬酯(氯酯醒),胞磷胆碱等 D.注意口腔卫生、使用抗生素等 E.立即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A.平卧位 B.端坐位 C.患处在高位 D.头低脚高位 E.患侧卧位
A.脑水肿 B.肺水肿 C.肌肉痉挛 D.周围循环衰竭 E.超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