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轻微触摸 B.冰刺激 C.快速、轻微地牵伸肌肉 D.轻叩肌腱或肌腹 E.挤压肌腹
A.感应电流法 B.电兴奋疗法 C.电化学疗法 D.间动电疗法 E.神经肌肉电刺激
A.减小治疗室内高频电疗仪的密度可降低室内电磁波的强度 B.治疗操作时不使辐射器空载或对着周围环境中的人员 C.避免高频电对眼、睾丸部位的大强度辐射。妊娠期间不接受高频电治疗,不在高频电环境中工作 D.增加环境内金属物品可以减少金属对高频电磁波的反射 E.密切接触大强度微波者可戴微波防护眼罩或穿微波防护服
A.干扰电疗法 B.共鸣火花疗法 C.厘米波疗法 D.超短波疗法 E.毫米波疗法
A.收缩松弛 B.被动旋转 C.维持-松弛 D.反复收缩 E.慢反向-维持-松弛
A.成反比 B.成正比 C.不成比例 D.取决于运动方式 E.取决于治疗目标
A.坐高背椅 B.系一腰带 C.椅子扶手高 D.椅子可转动 E.用倾斜成角的足凳
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 B.心理及认知功能的训练 C.有氧训练 D.环境的评定与调整 E.感知功能评定
A.上运动神经元 B.脊髓 C.脑干 D.大脑皮质 E.颅骨
A.脊椎关节内及其周围的炎症或感染 B.脊椎有血肿或其他组织损伤征兆时 C.脊椎肿瘤 D.颈肌痉挛 E.有较重的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者
C6神经根受压时选择颈椎牵引的最佳角度是屈颈()
A.0°~5° B.5°~10° C.15°~20° D.30°~40° E.40°以上
A.大腿内侧 B.大腿前面 C.阴囊 D.腹部 E.床边
A.冷敷 B.关节制动 C.口服消炎镇痛药 D.外用消炎镇痛药物 E.红外线照射
A.患者卧或坐于放松体位 B.两手置于两肋弓下 C.呼气时需要将气吹出,同时感知肋弓下沉变小 D.吸气时要求感知下肋弓向外扩展,同时腹部隆起 E.呼吸频率越快越好
A.0~5min B.5~10min C.15~20min D.30~40min E.40min以上
A.磨砂板 B.园艺活动 C.编织手套 D.粉刷 E.打乒乓球
A.编织 B.刺绣 C.小手工艺品制作 D.锯木 E.下棋
A.10% B.25% C.50% D.75% E.90%
A.快速肌肉运动 B.缓慢牵张 C.快速肌肉叩击 D.皮肤快速擦刷 E.抗阻力运动
A.继续密切观察 B.要求患者忍受 C.逐渐停止输出检查 D.检查导线和电极位置 E.切断电源进行检查
A.电流集中于金属物,电能转变为热能而致烧伤 B.电流集中于金属物,转变为磁能 C.金属物在电场中产生感应电流 D.金属物在电场中产生感应电磁场 E.金属物易于氧化、腐蚀、破坏
A.将涂敷接触剂声头置于治疗部位后接通电源 B.适当压紧声头与皮肤表面紧密接触 C.移动时声头紧密接触皮肤以1~2cm/s移动 D.水下法治疗时,用去气水 E.当患者出现疼痛立即减小输出
A.第1肋间 B.第2肋间 C.第3肋间 D.第4肋间 E.第5肋间
A.肱二头肌反射 B.桡骨骨膜反射 C.膝反射 D.跟腱反射 E.跖反射
A.脱敏治疗和感觉训练同步进行 B.先感觉训练,后脱敏训练 C.直接感觉训练 D.直接脱敏训练 E.先脱敏治疗,后感觉训练
A.Bobath B.Brunnstrom C.Rood D.PNF E.运动再学习
A.铅片电极应予碾平 B.主极应稍小于辅极 C.衬垫周边大于铅板1cm D.接通电源后再放置电极 E.根据患者的耐受量增加电流
A.咽部寒冷刺激 B.30°半卧位头前倾进食 C.吞咽动作训练 D.针灸治疗 E.鼻饲管进食
A.去除病因 B.局部用药 C.红外线照射 D.紫外线照射 E.氦-氖激光照射
A.改善协调、平衡功能 B.提高肌力 C.改善脑部循环 D.增加机体摄氧量 E.降低肌张力,诱发正常运动
A.220nm B.254nm C.280nm D.297nm E.313nm
A.利用协同运动 B.反射性抑制模式 C.感觉刺激 D.翻正反射 E.保护反射
A.水的导热性强于蜡 B.水滴流动快 C.水中混有杂质 D.水的比重大,容易沉于皮肤表面 E.水的可塑性强,容易贴于皮肤表面
A.等长练习 B.等张练习 C.等速练习 D.被动练习 E.抗阻练习
A.机械牵引 B.滑轮牵引 C.电动牵引 D.手法牵引 E.牵伸肌肉
A.患者的症状 B.心电图异常 C.心律异常 D.血压异常 E.年龄预计的最大心率
A.不需要测定 B.需每月测定1次 C.需每隔2个月测定1次 D.需每隔3个月测定1次 E.需每隔6个月测定1次
A.快速的刷擦 B.轻微的触摸 C.快速挤压关节 D.冰刺激 E.肌腱附着点的挤压
A.仰卧牵引,颈后伸30°以内 B.放松颈部肌肉以解除痉挛 C.有持续牵引与间歇牵引两种方式 D.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 E.限制颈椎活动
A.脚踏缝纫机 B.踏自行车 C.舞蹈 D.打保龄球 E.跳绳
A.超短波疗法 B.骶部电刺激 C.阴道电刺激 D.超声波疗法 E.针灸治疗
A.矫形手术加功能训练 B.肌力训练 C.营养药治疗 D.被动活动,保持关节活动范围 E.使用拐杖
A.阻力置于肢体近端 B.阻力方向为所需运动的相反方向 C.避免替代运动 D.应用合适的阻力 E.患者最佳反应为无痛范围的最大努力
A.减少环境内金属物品就可以减少金属对高频电磁波的反射 B.不使用漏能超过国家标准的仪器 C.增加治疗室内高频电疗仪的密度可降低室内电磁波的强度 D.避免高频电对眼、睾丸部位的大强度辐射 E.必要时建立屏蔽屏风或屏蔽室
A.长期卧床引起的肌肉萎缩 B.脑卒中早期肢体软瘫 C.脊髓损伤后的肌肉痉挛 D.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E.臂丛神经牵拉损伤引起的上肢肌肉无力
A.体图、空间定位、记忆、注意 B.穿衣失用、结构性失用、图形-背景、体图 C.注意、定向、记忆、问题解决 D.问题解决、记忆、体图、空间定位 E.意念性失用、结构性失用、定向、单侧忽略
A.下肢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按摩 B.避免长期站立 C.卧床休息时抬高下肢 D.使用间歇压缩泵 E.减少坐位时双下肢下垂
A.瘢痕挛缩 B.骨折后制动 C.膝骨关节炎 D.周围神经麻痹 E.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
A.平卧于水中 B.全身都浸入水中 C.头颈和上胸部在水面以上 D.腹部以上在水外 E.四肢在水外
A.减少运动时间 B.降低运动强度 C.减少主动运动成分 D.维持原运动量不变 E.暂停运动治疗
A.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B.短波疗法 C.干扰电疗法 D.等幅中频电疗法 E.音乐电疗法
A.4级 B.5级 C.6级 D.7级 E.8级
A.单磁片直接贴敷法 B.双磁片直接贴敷法 C.多磁片直接贴敷法 D.双磁片间接贴敷法 E.多磁片间接贴敷法
A.增强瘫痪肢体本体感觉 B.刺激屈伸反射 C.放松痉挛肌肉 D.改善心血管功能 E.促发主动运动
A.测量时患者取俯卧位 B.屈曲130°~150°为正常 C.轴心位于髌骨 D.固定臂位于股骨纵轴 E.移动臂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上
A.肩峰 B.肩峰的前侧面 C.尺骨鹰嘴 D.肱骨外上髁 E.尺骨茎突外侧
A.潮气量 B.补吸气量 C.肺活量 D.补呼气量 E.参其容积
A.过屈位 B.后伸位 C.屈曲位 D.偏侧位 E.侧屈位
A.进餐 B.打电话 C.进入厕所 D.更衣 E.洗澡
A.绝对禁忌 B.禁用于浸润播散型肺结核 C.可用于局限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D.采用无热量、10~15min E.应与抗结核药综合应用
A.Brunnstrom法 B.Bobath法 C.上田敏法 D.Fugl-Meyer法 E.Barthel指数
A.白癜风 B.银屑病 C.急性湿疹 D.气性坏疽 E.压疮
A.推拿按摩 B.被动运动 C.免负荷运动 D.温水浴中运动 E.徒手抗阻训练
A.90%最大自主收缩 B.80%最大自主收缩 C.50%最大自主收缩 D.与平时一样的自主收缩 E.最大自主收缩
A.站立的支持面积减小 B.站立的支持面积增大 C.步行中稳定性上升 D.步行中稳定性保持不变 E.站立的支持面积保持不变
A.需安静的治疗环境 B.电极的位置需标记 C.训练无需配合指导语 D.强化患者的认识与记忆 E.可用于肌肉放松或收缩训练
A.Ⅰ B.Ⅰ+ C.Ⅱ D.Ⅱ+ E.Ⅲ
A.弛缓,无随意运动 B.出现协同运动,但痉挛不显著 C.痉挛明显,活动困难 D.能做脱离协同模式的某些运动 E.能自由进行单个关节的运动
A.1片磁片置于病变部位 B.2片磁片同名极并置 C.2片磁片异名极并置 D.2片磁片同名极对置 E.2片磁片异名极对置
A.牵拉的力应持续而柔和,但有炎症时,牵拉的力量宜大些 B.牵拉关节时所用的力要比牵拉肌肉时稍大 C.牵拉的次数不宜过多,一般牵拉后若仍有肌肉痉挛不考虑再进行牵拉 D.一般适用于已出现肌肉痉挛、关节活动范围刚受限的患者 E.水肿组织的牵引可缓解水肿和疼痛
A.均匀分布,作用均匀 B.均匀分布,作用表浅 C.电力线散向四周空间,作用表浅 D.电力线深入人体,作用加深 E.不规则分布
A.将用过的蜡饼直接放入晾蜡盘 B.蜡饼2~3cm厚 C.蜡饼敷于患部,需外加塑料布、棉垫保温 D.晾蜡时要掌握时间和温度 E.蜡饼晾至合适温度如不及时使用,需放入保温箱
A.视觉性调正反应 B.迷路性调整反应 C.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应 D.俯卧位倾斜反应 E.降落伞反应
A.角膜反射 B.腹壁反射 C.提睾反射 D.跖反射 E.踝反射
A.Hoffmann征 B.前臂伸肌腱牵拉试验 C.“4”字试验 D.屈腕试验 E.桡骨骨膜反射
A.方便寻找和使用 B.避免交叉感染 C.便于清洗 D.减少寄生离子 E.减少电解产物
A.双手在身体中线握手 B.反射性抑制模式 C.关键点的控制 D.本体刺激 E.协同运动
A.26~28℃ B.29~31℃ C.32~34℃ D.35~37℃ E.38~40℃
A.温热疗法 B.水浴 C.运动疗法 D.按摩 E.超声雾化
A.PNF方法 B.Rood方法 C.Bobath方法 D.Brunnstrom方法 E.运动再学方法
A.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B.促进肿胀消退 C.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 D.皮肤温度变化与红外线的强度相关 E.促进表面干燥
A.以踝为轴向后摆动 B.伸直下肢,屈髋、前倾躯干 C.主动向前迈出一步 D.以上三种措施共同使用 E.固定腰与髋
A.渐进抗阻运动 B.哑铃运动 C.有氧运动 D.健美操 E.篮球运动
A.电杯法 B.衬垫法 C.水浴法 D.电容法 E.电场法
A.活动目的 B.活动经费 C.活动方式 D.活动地点 E.活动时间
A.站立姿势应稳定 B.缩短阻力臂 C.利用下肢肌力承担重量 D.增加对自己腰背部的应力 E.身体移动要循扶抱方向移动
A.膀胱区叩击 B.大腿内侧触摸 C.牵拉阴毛 D.听水声 E.膀胱区挤压
A.红外线 B.紫外线 C.音频电 D.超声波 E.微波
A.上1/3 B.中1/3 C.下1/3 D.上1/4 E.下1/4
A.不分期 B.分为2期 C.分为3期 D.分为4期 E.分为5期
A.套圈 B.跳绳 C.抛球 D.砂磨 E.乒乓球
C5脊髓损伤患者可进行的体育活动为()
A.仰卧举重 B.穿救生衣、他人帮助的游泳 C.射箭 D.轮椅越障碍 E.坐位排球
A.FIM B.Katz指数 C.SF-36 D.Barthel指数 E.Kenny
A.胸部 B.脐部 C.剑突 D.大腿上部 E.耻骨联合
A.首先应进行作业活动分析和患者功能状况的评估 B.可以不考虑患者的文化背景 C.需考虑患者的性别 D.尽量根据患者个人的爱好和兴趣来选择作业活动 E.需考虑患者的年龄
A.骨性关节活动障碍 B.组织创伤 C.新近的骨折 D.影响日常功能活动或生活自理的挛缩 E.肌肉拉长时剧痛
A.智力检查 B.肌力测定 C.协调功能评定 D.大体运动功能评定 E.由于病程波动,疗效评定困难
A.防受压 B.按摩 C.红外线 D.紫外线 E.湿敷
A.电流变小 B.电流集中 C.与衬垫接触不良 D.刺破衬垫而直接接触皮肤 E.刺破衬垫与皮肤
A.患肩后缩 B.前臂旋后 C.掌面向上 D.肘伸直 E.手指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