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以蛋白质为主 B.以碳水化合物为主 C.以脂肪为主 D.以纤维素为主 E.以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主
A.0.50m2 B.0.60m2 C.0.80m2 D.1.08m2 E.1.15m2
A.5.5kg B.6.5kg C.7.5kg D.8.5kg E.9.5kg
A.肥胖 B.发育迟缓 C.营养不良 D.身材高大 E.在正常范围内
A.体重 B.身高 C.头围 D.坐高 E.胸围
A.55cm B.65cm C.75cm D.85cm E.112cm
A.围生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前期 E.学龄期
A.生殖系统发育较早 B.神经系统发育领先 C.淋巴系统到青春期开始发育 D.皮下脂肪年长时发育较发达 E.肌肉组织的发育到青春期才加速
A.1~1.5岁 B.1.5~2岁 C.2~2.5岁 D.4~6个月 E.7~12个月
A.由上到下的顺序 B.由近到远的顺序 C.由粗到细的顺序 D.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 E.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
A.5~10cm B.10~15cm C.15~20cm D.20~30cm E.30~60cm
A.胸廓的发育程度 B.骨骼的发育程度 C.脊柱的发育程度 D.膈肌的发育程度 E.心脏的发育程度
A.12个月 B.10个月 C.8个月 D.6个月 E.4个月
A.1~2个月 B.2~3个月 C.3~4个月 D.4~5个月 E.5~6个月
A.视力达到1.5 B.能够注视3m远的小玩具 C.能够区别语义 D.可以区别父母声音 E.具有空间知觉
A.5岁 B.4岁 C.3岁 D.2岁 E.1岁
A.会爬 B.会走 C.会说再见 D.会说自己的名字 E.会自己进食
A.出生时 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E.4个月
A.麻疹第一针 B.卡介苗第一针 C.乙肝第二针 D.百白破第二针 E.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二次
A.局部反应阴性 B.局部中等反应 C.局部强反应 D.全身弱反应 E.全身中等反应
A.卡介苗、百日咳 B.卡介苗、麻疹疫苗 C.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D.脊髓灰质炎疫苗、乙型脑炎疫苗 E.乙型脑炎疫苗、狂犬病疫苗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E.5岁
A.所有小儿都应按时按量接种疫苗 B.发热、腹泻的患儿不能接种疫苗 C.脊髓灰质炎糖丸应用热水送服 D.接种前应用碘伏消毒注射部位的皮肤 E.过敏性皮疹属于接种疫苗的正常反应
A.卡介苗 B.百白破疫苗第一次 C.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次 D.麻疹疫苗第一次 E.乙肝疫苗第二次
A.自杀 B.学校恐惧症 C.遗尿 D.违拗 E.溺水
A.母乳中含铁量高 B.牛乳中含铁量高 C.母乳中铁吸收率高 D.牛乳中铁吸收率高 E.母乳中含矿物质多
A.婴儿配方奶 B.初乳 C.过渡乳 D.成熟乳 E.晚乳
A.IgA B.IgG C.SIgA D.IgE E.淋巴细胞
A.钙、磷比例适宜 B.含钙多 C.含磷多 D.含维生素D多 E.含矿物质多
A.乳酸杆菌的生长 B.变形杆菌的生长 C.大肠埃希菌的生长 D.白色念珠菌的生长 E.葡萄球菌的生长
A.母乳 B.鲜牛奶 C.8%糖牛奶 D.全脂奶粉 E.羊奶
A.豆制品 B.烂面和鸡蛋 C.面条和碎肉 D.带馅的食品 E.碎肉和饼干
A.基础代谢所需 B.生长发育所需 C.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D.活动所需 E.排泄损失能量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A.亚麻酸 B.花生四烯酸 C.亚油酸 D.油酸 E.饱和脂肪酸
A.水合氯醛 B.苯巴比妥 C.地西泮 D.异丙嗪 E.吗啡
A.贵要静脉 B.正中静脉 C.头静脉 D.腋静脉 E.颈静脉
A.早产儿 B.肘部静脉血管差 C.长期输液患儿 D.肠道外营养 E.缺乏外周静脉通路
A.腹泻 B.发热 C.皮疹 D.溶血 E.青铜症
A.视力 B.听力 C.肝功能 D.血尿酸 E.辨色力
A.小婴儿可以采取平卧的体位给药 B.油类药物可以用滴管直接滴入口中 C.患儿拒绝服药时可以暂缓给药 D.可以用奶瓶给小婴儿喂药 E.药物可以和食物混合喂服
A.新生儿硬肿症 B.新生儿破伤风 C.新生儿颅内出血 D.新生儿败血症 E.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A.主要是由于缺乏Ⅱ型肺泡细胞引起的 B.出生时即可出现窒息 C.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 D.X线显示双肺透过度增高 E.胃液震荡试验阳性可确诊
A.多发生在足月产儿 B.患儿体温升高 C.硬肿最先出现在面颊 D.重症伴多脏器损害 E.常发生在夏秋季
A.肺炎球菌 B.葡萄球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脑膜炎双球菌 E.溶血性链球菌
A.新生儿肺炎 B.肺透明膜病 C.呼吸衰竭 D.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E.缺血缺氧性脑病
A.0分 B.2分 C.4分 D.6分 E.8分
A.口腔黏膜 B.呼吸道 C.脐部和皮肤 D.泌尿道 E.消化道
A.保持安静,尽力避免惊扰 B.烦躁不安时可用镇静剂 C.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D.保证热量及营养物的供给 E.可使用维生素K1以控制出血
A.高热 B.缺氧和产伤 C.过期产 D.低钙血症 E.新生儿黄疸
A.新生儿肝炎 B.新生儿溶血病 C.先天性胆管闭锁 D.新生儿败血症 E.母乳性黄疸
A.颅内出血 B.呼吸衰竭 C.胆红素脑病 D.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E.低血糖
A.早产儿、大于胎龄儿 B.早产儿、适于胎龄儿 C.足月儿、小于胎龄儿 D.足月儿、适于胎龄儿 E.足月儿、大于胎龄儿
A.窒息 B.肺透明膜病 C.肺不张 D.坠积性肺炎 E.肺水肿
A.乙醇擦浴 B.松开包被 C.冷盐水灌肠 D.冰块敷大血管处 E.按医嘱给予退热药
A.母亲为O型,新生儿为A型 B.母亲为A型,新生儿为B型 C.母亲为B型,新生儿为A型 D.母亲为A型,新生儿为0型 E.母亲为AB型,新生儿为0型
A.方颅 B.手镯征 C.肋膈沟 D.颅骨软化 E.肋骨串珠
A.心力衰竭 B.低血糖症 C.低血容量性休克 D.低钙血症 E.呼吸衰竭
A.腹部、面部、躯干、臀部、四肢 B.面部、腹部、躯干、四肢、臀部 C.四肢、躯干、臀部、腹部、面部 D.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部 E.躯干、四肢、面部、臀部、腹部
A.血清酶活性降低 B.血清胆固醇升高 C.血清胆固醇降低 D.血糖降低 E.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
A.100IU B.200IU C.300IU D.400IU E.900IU
A.母孕期应多晒太阳 B.母孕期末三个月应补充维生素D C.坚持母乳喂养 D.婴儿在生后两个月起补充维生素D E.按时添加辅食
A.维生素D缺乏 B.血磷明显降低 C.碱性磷酸酶增高 D.血清离子钙降低 E.钙磷乘积降低
A.按摩腿外侧肌群 B.作俯卧位抬头展胸运动 C.手术矫正畸形 D.口服维生素D+钙 E.使用突击量维生素D
A.佝偻病 B.轻度营养不良 C.中度营养不良 D.重度营养不良 E.中度脱水
A.方颅 B.肋骨串珠 C.枕秃 D.前囟闭合延迟 E.颅骨软化
A.新鲜蔬菜 B.新鲜水果 C.粗粮、米、面 D.大豆及豆制品 E.肝、鱼、瘦肉
A.乳类中的维生素D B.蛋黄中的维生素D C.猪肝中的维生素D D.植物中的维生素 E.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
A.低血钾 B.低血钙 C.低血镁 D.低血钠 E.低血糖
A.少量多次饮温开水 B.少量多次给予糖水 C.静脉补充林格液 D.少量多次喂服ORS液 E.静脉补充10%葡萄糖溶液
A.6ml B.8ml C.10ml D.12ml E.14ml
A.新生儿 B.6个月以下 C.6~24个月 D.3~5岁 E.6岁以上
A.多用于中度以下的脱水 B.服用ORS液期间不要饮白开水 C.出现水肿应停服ORS液 D.新生儿不宜用ORS液 E.明显腹胀者不宜用ORS液
A.输入的液体中钠盐过少 B.输入的液体中电解质溶液比例过高 C.输入的液体中葡萄糖溶液比例过高 D.输入的液体总量过多 E.输液速度过快
A.体温过高 B.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C.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D.体液不足 E.潜在并发症:肾衰竭
A.失钠<失水 B.血钠<150mmol/L C.单纯失水 D.失水<失钠 E.单纯失钠
A.轻型腹泻患儿暂停辅食 B.重型腹泻应禁食,至症状减轻 C.母乳喂养儿继续喂哺母乳,暂停辅食 D.有双糖酶缺乏的患儿,由牛乳改为豆制代乳品或发酵乳 E.腹泻停止后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每天加餐一次,共2周
A.仰卧位 B.卧位 C.侧卧位或半卧位 D.坐位 E.膝胸位
A.禁食,胃肠减压 B.喂糖水 C.稀释的牛奶 D.少渣饮食 E.低脂饮食
A.2~5h B.6~8h C.9~12h D.12~16h E.16~24h
A.水代谢旺盛 B.体表面积相对小 C.消化功能差 D.尿量多 E.细胞外液相对少
A.低钾血症 B.低氯血症 C.钙血症 D.低镁血症 E.低磷血症
A.5ml/kg B.10ml/kg C.15ml/kg D.20ml/kg E.30ml/kg
A.脓胸 B.脓气胸 C.肺大疱 D.肺不张 E.心力衰竭
A.吸氧 B.泼尼松 C.青霉素 D.异丙嗪 E.氯丙嗪
A.新生儿 B.2~6个月婴儿 C.6~12个月婴儿 D.6~24个月小儿 E.任何年龄
A.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 C.氨茶碱 D.抗生素 E.抗胆碱药物
A.脓气胸 B.气胸 C.中毒性脑病 D.心力衰竭 E.循环衰竭
A.氧流量0.5~1L/min,氧浓度<40% B.氧流量2~4L/min,氧浓度<50% C.氧流量5~6L/min,氧浓度<60% D.氧流量7~8L/min,氧浓度<70% E.氧流量9~10L/min,氧浓度<80%
A.每小时2ml/kg B.每小时5ml/kg C.每小时8ml/kg D.每小时10ml/kg E.每小时15ml/kg
A.心力衰竭 B.呼吸衰竭 C.肺大疱 D.肺脓肿 E.肺不张
A.药物副作用 B.心率 C.血压 D.血药浓度 E.动脉血气分析
A.鼻导管间歇给氧 B.氧气罩给氧 C.气管插管给氧 D.正压给氧 E.超声雾化给氧
A.减少患儿活动 B.经常变换体位 C.室内湿度60% D.给予雾化吸入 E.给予镇咳剂
A.防止便秘 B.防止休克 C.防止血栓栓塞 D.防止心力衰竭 E.防止肾衰竭
A.肺动脉高压 B.肺循环血量增加 C.肺循环血量减少 D.体循环血量增加 E.体循环血量减少
A.右上肢青紫 B.左上肢青紫 C.头面部青紫 D.下半身青紫 E.上半身青紫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法洛四联症 E.肺动脉狭窄
A.1~2周 B.2~3周 C.3~4周 D.4~5周 E.5~6周
A.心律失常 B.扩张型心肌病 C.风湿性心脏病 D.病毒性心肌炎 E.急性心包炎
A.心律失常 B.心力衰竭 C.脑血栓 D.缺氧发作 E.脑膜炎
A.防止电解质紊乱 B.防止休克 C.防止血栓栓塞 D.防止心力衰竭 E.防止肾衰竭
A.绝对卧床休息 B.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C.早产儿应提前补充铁剂 D.合理搭配膳食 E.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
A.造血功能障碍 B.造血物质缺乏 C.感染 D.红细胞破坏过多 E.红细胞丢失过多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地中海贫血 C.红细胞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D.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E.再生障碍性贫血
A.营养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血友病 E.白血病
A.贫血纠正后即停铁剂 B.不宜在两餐之间服用 C.忌与维生素C同服 D.与牛奶同服 E.首选二价铁
A.红髓造血 B.黄髓造血 C.中胚叶造血 D.骨髓外造血 E.肝替代骨髓造血
A.血象 B.骨髓象 C.组织化学染色 D.胸部X线片 E.MRI
A.蛋白尿、氮质血症、高血压 B.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 C.水肿、少尿、蛋白尿、血尿 D.水肿、少尿、高血压、蛋白尿 E.血尿、少尿、高血压、氮质血症
A.合并肺炎 B.严重循环充血 C.胸腔积液 D.合并脑炎 E.急性肾衰竭
A.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降低 B.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C.血胆固醇升高 D.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升高 E.尿蛋白++++
A.溶血性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大肠埃希菌 D.沙门菌 E.克雷白杆菌
A.利尿 B.使用止血药 C.低盐饮食 D.低蛋白饮食 E.卧床休息
A.肝功能损害 B.骨质疏松 C.骨髓抑制 D.性腺损害 E.脱发
A.治疗肾小球炎症反应 B.预防复发 C.彻底清除残存感染灶 D.防止发生并发症 E.预防肾衰竭的发生
A.长期使用利尿剂 B.长期使用激素 C.低盐饮食 D.限制饮水 E.活动量增多
A.衣服宽松 B.避免肌内注射 C.阴囊部用吊带托起 D.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E.让患儿卧于橡胶单上以利清洗
A.0~30ml B.30~50ml C.50~80ml D.80~100ml E.100~120ml
A.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B.生长激素缺乏症 C.垂体性侏儒症 D.儿童糖尿病 E.尿崩症
A.甲状腺不发育或发育不良 B.甲状腺激素合成途径缺陷 C.激素缺乏 D.孕母服用抗甲状腺药物 E.碘缺乏
A.甲状腺片治疗维持到症状好转 B.甲状腺片治疗维持到学龄期结束 C.甲状腺片治疗维持到青春期开始 D.甲状腺片治疗到青春期结束 E.甲状腺片维持终生治疗
A.多尿 B.烦渴 C.消瘦 D.精神呆滞 E.酮症酸中毒昏迷
A.1200kcal B.1500kcal C.1800kcal D.2100kcal E.2400kcal
A.甲状腺功能减低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甲状腺结节 D.甲状腺肿瘤 E.甲状腺炎
A.呼吸道 B.皮肤黏膜 C.消化道 D.脐部 E.中耳炎、鼻窦炎
A.败血症 B.病毒性脑炎 C.化脓性脑膜炎 D.脑脓肿 E.高热惊厥
A.血培养 B.脑脊液 C.血常规 D.大便常规 E.咽拭子培养
A.观察面色 B.观察神志 C.监测生命体征 D.监测瞳孔变化 E.翻身拍背雾化吸痰
A.生后1年以内 B.生后2年以内 C.1个月~5岁之间 D.3~4岁之间 E.5~7岁之间
A.化脑用药疗程为1~2周 B.化脑用药疗程为3~4周 C.化脑用药疗程为4~8周 D.化脑用药疗程不少于2~3周 E.化脑用药疗程不少于4~8周
A.红霉素 B.氯霉素 C.链霉素 D.阿司匹林 E.长效青霉素
A.肾上腺皮质激素 B.免疫抑制剂 C.抗组胺药 D.钙剂 E.非甾体类抗炎药
A.心脏损害 B.体温过高 C.口唇干裂 D.消化道出血 E.淋巴结肿大
A.饭后服用阿司匹林 B.停止使用阿司匹林 C.这是青霉素的副作用 D.两餐间服用阿司匹林 E.阿司匹林与维生素C同服
A.皮肤完整性受损 B.躯体移动障碍 C.清理呼吸道无效 D.呼吸形态改变(机械呼吸) E.营养失调
A.失血性休克 B.消化道出血 C.颅内出血 D.血尿 E.贫血
A.先天性心脏病 B.甲状腺功能低下 C.糖原累积病 D.苯丙酮尿症 E.21-三体综合征
A.3个月内 B.6个月内 C.9月内 D.12个月内 E.18个月内
A.谷氨酸钠 B.碳酸氢钠 C.氯化钠 D.硫酸钠 E.乳酸钠
A.血液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呼吸道飞沫传播 D.皮肤接触传播 E.虫媒传播
A.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B.接触后立即注射丙种球蛋白 C.医学检疫21天 D.按时接种麻疹疫苗 E.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
A.7天 B.14天 C.21天 D.28天 E.30天
A.皮疹初见于耳后发际 B.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C.疹间无正常皮肤 D.恢复期大片脱皮 E.疹退后色素沉着
A.可以多进食饼干、薯片等调节食欲 B.严禁温盐水漱口,防止疼痛加重 C.可进食水果和补充维生素C片 D.腺肿处可用如意黄金散外敷 E.肿胀处可热敷
A.发病前1周 B.发病第1周 C.发病后3~6周 D.痉咳期 E.恢复期
A.大便常规正常 B.体温恢复正常 C.病情稳定后一周 D.大便培养1次阴性 E.临床症状消失后一周或3次大便培养阴性
A.适当活动 B.乙醇擦浴 C.冰袋冷敷 D.小量退热剂 E.冷盐水灌肠
A.水痘患儿 B.过敏性疾病患儿 C.血液病患儿 D.重症感染患儿 E.肾病患儿
A.颈部淋巴结肿大 B.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及结膜充血 C.口腔黏膜斑 D.1周前有麻疹接触史 E.身上有皮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