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立即手术切除 B.两周后手术切除 C.3个月后手术切除 D.数年后手术切除 E.无须手术切除
A.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B.冰盐水洗胃:可使胃壁血管收缩,并使胃酸分泌减少,促进止血 C.应用双气囊三腔管 D.暂禁食 E.观察粪便颜色及量
A.养成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 B.戒烟忌酒 C.腹痛时口服阿司匹林 D.上腹饱胀、反酸时口服多潘立酮(吗丁啉) E.避免使用泼尼松及利血平
A.血清促胃液素(胃泌素)分泌增多 B.血清维生素B增多 C.抗内因子抗体(IFA.阴性 D.抗壁细胞抗体(PCA.阴性 E.胃酸增多
A.阵发性腹痛伴肠鸣音亢进 B.持续性绞痛,频繁呕吐 C.持续性剧痛,腹胀不对称 D.持续性胀痛,肠鸣音消失 E.腹胀明显,肛门停止排气
A.平卧3天,膝下垫一软枕 B.术后当日可进流食 C.预防感染 D.预防术后出血 E.早期下床活动
A.解痉止痛用可待因 B.利胆驱虫 C.控制感染 D.支持疗法 E.非手术无效可手术治疗
A.禁食和胃肠减压 B.应用抗胆碱药物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胰腺外分泌 C.给予可待因止痛 D.应用抗生素 E.抗休克治疗
A.暂禁食 B.温热的流食 C.温凉的流食 D.软食 E.普食
A.动脉搏动减弱 B.指尖苍白 C.肢体肿胀 D.局部麻木刺痛 E.指尖温度升高
A.放置期间不得轻易放气以防滑出 B.定期抽吸胃管 C.出血停止后应立即拔管,以防黏膜受损 D.放置期间,无需定时测定囊内压力,以防窒息 E.间断应用气囊压迫一般以4~5天为限
A.体温过高 B.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C.体液过多 D.疼痛 E.潜在并发症:腹膜炎、膈下脓肿、胸腔内感染、休克
A.1年 B.2年 C.4年 D.5年 E.6年
A.外阴瘙痒 B.白带增多 C.外阴疼痛 D.外阴灼热感 E.外阴湿疹
A.月经干净后3天 B.月经第7日 C.月经第5日 D.月经来潮6小时内 E.两次月经之间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肺炎 C.脑膜脑炎 D.咽炎 E.喉炎
A.3天 B.7天 C.12天 D.3周 E.10天左右
A.法洛四联症 B.室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房间隔缺损 E.主动脉缩窄
A.手指发麻 B.波动性跳痛 C.寒战、发热 D.晚期疼痛加剧 E.晚期指头明显发红、肿胀
A.18~20℃ B.20~22℃ C.22~24℃ D.24~26℃ E.28~30℃
A.一次采集完全部病史 B.同时采集几位患者的资料 C.一定要耐心倾听 D.患者离题时,及时打断 E.不宜触摸老年人
A.平卧 B.中凹卧位 C.头胸抬高位 D.俯卧位 E.右侧卧位
A.刺激性咳嗽 B.呼吸困难 C.胸闷、气促 D.胸痛 E.血压下降
A.5ml B.10ml C.15ml D.20ml E.30ml
A.多饮水 B.保持大便柔软通畅 C.定期尿道扩张 D.预防尿路感染 E.定期复查
A.室性期前收缩 B.心房颤动 C.窦性心动过速 D.房室传导阻滞 E.室上性心动过速
A.6天 B.9天 C.12天 D.15天 E.18天
A.保持引流管通畅 B.定时更换引流袋 C.观察引流量和性状 D.拔管前夹管观察1~2天 E.引流瓶不得高于引流出口
A.发绀 B.呼吸困难 C.颈静脉充盈 D.肺部叩诊过清音 E.主动脉瓣第一心音亢进
A.心律失常 B.心室壁瘤 C.心脏破裂 D.心源性休克 E.心力衰竭
A.静脉炎 B.足癣 C.血栓形成 D.甲沟炎 E.足部外伤
A.坚持服药治疗,不要漏服或随意停药 B.尽量减少社会活动,避免受人关注 C.生活中回避压力,不要主动挑起对抗 D.鼓励安静休息,避免声光刺激 E.建议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为主,用药为辅
A.月经不规律 B.皮肤变薄,多血质面容 C.情绪不稳定,失眠、烦躁 D.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 E.低血压
A.肛门排气 B.肠鸣音亢进 C.腹胀消失 D.体温正常 E.食欲增加
A.青霉素 B.黄连素 C.制霉菌素 D.蒙脱石散 E.双歧杆菌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血液、体液传播 E.蚊、虱等昆虫传播
A.先文后武 B.先武后文 C.直接用文火煮沸 D.直接用武火煮沸 E.文武交替使用
A.蛙腹 B.方颅或鞍形颅 C.“O”或“X”形腿 D.出现枕秃 E.形成鸡胸
A.<40次/分钟 B.<50次/分钟 C.<60次/分钟 D.<70次/分钟 E.<80次/分钟
A.调整宫缩 B.恢复子宫收缩的协调性 C.可肌注哌替啶50~100mg D.静滴催产素 E.有胎儿窘迫,应行剖宫产
A.空洞 B.溃疡 C.蜂窝织炎 D.窦道 E.瘘管
A.抗生素控制感染 B.局部理疗 C.口服缓泻剂减轻排便时疼痛 D.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E.手术切开引流
A.每日多次冲洗脓腔 B.脓腔引流液少于30ml时,可拔除引流管 C.拔除引流管后改为凡士林纱布引流 D.置患者于半卧位以利引流 E.每日更换引流瓶
A.原发性肝癌 B.细菌性肝脓肿 C.阿米巴性肝脓肿 D.肝包虫病 E.肝囊肿
A.停止在患处静脉输液 B.抬高患肢 C.局部制动 D.局部按摩 E.局部硫酸镁湿热敷
A.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 B.交通支瓣膜功能正常 C.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D.下肢深静脉通畅 E.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A.高热量、富营养 B.乳制品 C.牛乳 D.生、冷食物 E.多纤维素
A.物理降温 B.控制排便 C.1:5000高锰酸钾坐浴 D.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E.嘱患者多饮水
A.体位引流 B.加强营养 C.长期应用抗生素 D.给予祛痰剂 E.给予雾化吸入
A.沙丁胺醇 B.氨茶碱 C.异丙托溴铵 D.泼尼松 E.色甘酸钠
A.氧气吸入 B.雾化吸入 C.吸痰 D.测BP E.物理降温
A.冰枕 B.温湿敷 C.阿司匹林口服 D.适量对乙酰氨基酚口服 E.多饮水,增加排尿
A.劝其进食 B.强迫进食 C.放弃进食 D.与其他患者共同进食 E.其他患者先品尝后再进食
A.保持呼吸道通畅 B.催吐 C.测量体温 D.注意保暖 E.心理护理
A.在发病3天后就应进行康复期功能训练 B.在发病5天后就应进行康复期功能训练 C.在发病1周后就应进行康复期功能训练 D.在发病2周后就应进行康复期功能训练 E.在发病3周后就应进行康复期功能训练
A.绝对卧床休息 B.少食多餐 C.减少或停止探视 D.避免不良刺激 E.2h翻身按摩1次
A.乳腺癌 B.乳房纤维腺瘤 C.急性淋巴结炎 D.急性乳腺炎 E.乳腺囊性增生病
A.提供通风良好的病室环境 B.指导患者大量饮水 C.体位引流 D.机械吸痰 E.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
A.盆腔脓肿 B.膈下脓肿 C.急性腹膜炎 D.肠瘘 E.切口感染
A.酒精性幻觉反应 B.Korsakoff综合征 C.周围神经麻痹 D.震颤谵妄反应 E.Wernicke脑病
A.轻度低渗性脱水 B.轻度等渗性脱水 C.中度低渗性脱水 D.中度等渗性脱水 E.重度等渗性脱水
A.亲密距离 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 D.工作距离 E.公众距离
A.乙肝疫苗 B.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C.乙肝疫苗+丙种球蛋白 D.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E.丙种球蛋白
A.暂空床,床中部和床上部各加一橡胶中单、中单 B.麻醉床,床中部和床上部各加一橡胶中单、中单 C.备用床,床中部和床上部各加一橡胶中单、中单 D.暂空床,床中部和床尾部各加一橡胶中单、中单 E.麻醉床,床中部和床尾部各加一橡胶中单、中单
A.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B.新生儿低钙血症 C.新生儿颅内出血 D.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E.新生儿低血糖
A.降温 B.适当应用激素 C.抗生素的合理利用 D.加强营养 E.预防心律失常
A.及早发现恶变 B.指导避孕方法 C.了解子宫复旧情况 D.了解卵巢黄素囊肿变化 E.及早发现妊娠
A.食物过敏史 B.家族成员中有无同类疾病史 C.有无受凉 D.吸烟史 E.是否坚持呼吸功能锻炼
A.轻度 B.中度 C.重度 D.危重 E.无法判断
A.酒精湿化给氧 B.低流量间歇吸氧 C.低流量持续吸氧 D.高流量间歇吸氧 E.高流量持续吸氧
A.血压正常 B.镜下血尿消失 C.双眼睑水肿消退 D.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正常 E.尿量正常
A.0.9%生理盐水 B.0.02%呋喃西林溶液 C.0.1%依沙吖啶溶液 D.5%氯化钠溶液 E.硼酸溶液
A.在波动最明显处切开 B.在患指侧面纵行切开 C.在患指侧面横行切开 D.在患指背侧切开 E.在患指掌侧切开
A.呼吸 B.脉搏 C.瞳孔 D.心率 E.吞咽
A.真菌 B.衣原体 C.寄生虫 D.细菌 E.支原体
A.嗜睡期 B.昏迷期 C.兴奋期 D.共济失调期 E.抑制期
A.用吸奶器吸乳 B.生麦芽煎汤喝 C.少喝汤水 D.让新生儿多吸吮 E.金黄散外敷
A.Ⅰ°烧伤 B.Ⅱ°烧伤 C.Ⅲ°烧伤 D.重度烧伤 E.特重度烧伤
A.便秘 B.活动无耐力 C.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 D.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E.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A.为缓解患者便秘,为其进行灌肠 B.遵医嘱溶栓治疗 C.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D.协助完成皮肤护理 E.进行会阴护理
A.支气管肺炎 B.急性支气管肺炎 C.腺病毒肺炎 D.毛细支气管炎 E.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孕妇,32岁。孕33周,G2P0。妊娠合并心脏病,一般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评估该孕妇的心功能为()
A.Ⅰ级 B.Ⅲ级 C.Ⅳ级 D.Ⅴ级 E.Ⅱ级
患儿,2个月。发热2天。体温高达38.9℃~39.8℃,面色苍白,呻吟,呼吸困难,呼吸55~65次/分,心率160~180次/分,心音低钝,肝肋下2cm,双肺可闻及中量的细小啰音,X线片示双肺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WBC13×109/L,此患儿应用抗生素的时间应为()
A.7~10天 B.10~14天 C.体温正常后 D.体温正常后3天 E.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
A.1~3天 B.6~12天 C.14天 D.15~21天 E.28~30天
A.餐后痛 B.进食后疼痛不能缓解 C.疼痛节律较十二指肠溃疡明显 D.抗酸治疗后容易复发 E.易并发急性大出血
A.疼痛 B.焦虑与恐惧 C.知识缺乏 D.有感染的危险 E.体液不足与营养失调
A.贲门部 B.幽门部 C.胃大弯 D.胃小弯 E.胃窦部
A.胃溃疡穿孔 B.胃溃疡复发 C.肠梗阻 D.合并十二指肠溃疡 E.瘢痕性幽门梗阻
A.长期患胃溃疡 B.合并胃溃疡穿孔 C.合并溃疡大出血 D.合并瘢痕性幽门梗阻 E.胃溃疡疑有恶变
A.体温升高:与感染有关 B.皮肤有受损危险:与惊厥有关 C.潜在并发症:颅内高压 D.潜在并发症:电解质紊乱 E.潜在并发症:脑功能障碍
A.颅内损伤 B.高血压脑病 C.结核性脑膜炎 D.高热惊厥 E.癫痫
A.防止受凉 B.降低颅压 C.健康教育 D.饮食指导 E.降温处理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低钾血症 D.低钙血症 E.低镁血症
A.禁食、胃肠减压 B.适当补钙、补钾 C.外科手术准备 D.屈膝侧卧位 E.应用抗生素
A.低血磷 B.低血糖 C.低血钙 D.血清淀粉酶显著增高 E.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A.高脂、高糖 B.高脂、低糖 C.低脂、高糖 D.低脂、低蛋白 E.低脂、低糖
A.腹痛 B.腹胀 C.休克 D.呕吐 E.发热
A.解痉镇痛 B.减少感染 C.减少呕吐 D.减少胃酸和食物刺激胰液分泌 E.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A.1/2以下 B.1/3~1/2 C.1/3以上 D.1/3~2/3 E.2/3以上
A.电熨治疗 B.冷冻治疗 C.激光治疗 D.全身大剂量应用抗生素 E.局部上药
A.宫颈糜烂 B.宫颈息肉 C.宫颈肥大 D.宫颈腺体囊肿 E.宫颈管炎
A.言语性幻听 B.运动性兴奋 C.被害妄想 D.情绪低落 E.行为退缩
A.思维插入 B.意识障碍 C.蜡样屈曲 D.抑郁 E.妄想知觉
A.反应性精神病 B.癔症 C.抑郁症 D.分裂样精神病 E.精神分裂症
A.改善呼吸 B.预防感染 C.避免伤口疼痛 D.有利于伤口愈合 E.减轻伤口部位出血
A.仰卧位 B.侧卧位 C.半坐卧位 D.端坐卧位 E.头高足低位
A.利福平 B.异烟肼 C.吡嗪丁醇 D.乙胺丁醇 E.对氨基水杨酸
A.严密隔离 B.消化道隔离 C.接触性隔离 D.保护性隔离 E.呼吸道隔离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甲状腺功能减退 C.高功能性腺瘤 D.单纯甲状腺肿 E.地方性甲状腺肿
A.心理护理 B.术前检查 C.药物准备 D.饮食护理 E.对症护理
A.尿毒症 B.脑血管意外 C.乙型脑炎 D.肝性脑病 E.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A.胃癌 B.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C.十二指肠溃疡 D.胃溃疡 E.胃黏膜病变
A.自尊紊乱 B.恐惧 C.有感染的危险 D.潜在并发症—贫血 E.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A.手术治疗 B.用止血药物 C.用雄激素 D.用抗贫血药物 E.定期随访
A.尿hCG B.B超 C.诊断性刮宫 D.测定雌孕激素水平 E.宫颈刮片细胞
A.妊娠 B.子宫肌瘤 C.子宫颈癌 D.子宫内膜癌 E.卵巢肿瘤
A.腹水回输 B.应用抗生素 C.应用保肝药物 D.输注白蛋白 E.输注血浆
A.原发性肝癌 B.乙肝肝硬化 C.慢性乙型肝炎 D.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E.结核性腹膜炎
A.腹水常规+细菌培养 B.尿常规及尿钠检测 C.腹部B超检查 D.腹部CT检查 E.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