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远中移动 B.近中移动 C.垂直移动 D.颊向移动 E.舌向移动
A.变形链球菌 B.消化链球菌 C.血链球菌 D.乳杆菌 E.放线菌
A.变形链球菌 B.消化链球菌 C.血链球菌 D.乳杆菌 E.韦荣球菌
A.Ⅰ型胶原 B.Ⅱ型胶原 C.Ⅲ型胶原 D.Ⅳ型胶原 E.Ⅴ型胶原
A.放线菌属 B.真杆菌属 C.拟杆菌属 D.乳杆菌属 E.梭杆菌属
A.层粘连蛋白 B.蛋白多糖 C.纤维连接蛋白 D.血清来源蛋白 E.大疱性类天疱疮(BP)抗原
A.钠、钾、氟 B.钠、钾、氯 C.钙和磷 D.氟 E.重碳酸盐
A.5~7 B.5.6~7.6 C.6~7 D.6.5~7.5 E.6.5~8
A.含量为150~250mg/100ml,约占血浆蛋白的1/30 B.是人类唾液中最大的一族蛋白 C.是唾液中的主要有机成分,具有黏滑性质 D.仅存在于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唾液中,是唾液腺的特异性产物 E.是一种低分子量的不耐热的碱性蛋白质,精氨酸含量较多
A.1~4mm B.>3mm C.10~15mm D.18~25mm E.35~50mm
A.95%~96% B.86% C.70% D.45%~50% E.30%
A.-0.3%~-1.3% B.-1.3%~-2.0% C.0 D.0.3%~1.3% E.1.3%~2.0%
A.自凝固化型窝沟封闭剂固化封闭时间少 B.光固化型窝沟封闭剂一般为双液剂型 C.自凝固化型窝沟封闭剂的固化不受填料及温度影响 D.光固化封闭剂采用的引发剂不同于自凝固化封闭剂 E.窝沟封闭剂因为强度较低,不可以作为洞衬剂使用
A.左侧颞下颌关节 B.右侧颞下颌关节 C.咬合接触 D.中枢神经系统 E.有关的肌肉
A.牙源性角化囊肿 B.鼻唇囊肿 C.含牙囊肿 D.黏液囊肿 E.牙源性钙化囊肿
A.多形性腺瘤 B.腺样囊性癌 C.乳头状囊腺瘤 D.腺泡细胞癌 E.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A.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 B.磷酸锌水门汀 C.聚羧酸锌水门汀 D.氢氧化钙水门汀 E.玻璃离子水门汀
A.缓凝剂的作用是减缓藻酸盐溶胶与胶结剂硫酸钙的反应速度 B.缓凝剂的作用具有加速藻酸盐配制时的溶解作用 C.滑石粉、硅藻土等填料成分在印模材料中的作用是增加藻酸盐凝胶的强度 D.填料粒子越大,取制的印模精确度越高 E.硼砂、硅酸盐等增稠剂的作用是增加溶胶的稠度,提高材料韧性,调节印模材料的流动性,并且有一定加速凝固作用
A.根管内牙髓全部去净 B.根管内牙髓尽可能去净 C.根管内牙髓小部分去净 D.不需去净根管内牙髓 E.只拔除根管口处的牙髓
A.急性根尖周炎 B.慢性根尖脓肿 C.根尖肉芽肿 D.根尖囊肿 E.硬化性骨炎
A.经面深静脉汇入面前静脉 B.经颌内静脉汇入耳后静脉 C.经卵圆孔网与海绵窦交通 D.经破裂孔导血管与海绵窦交通 E.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
上下颌反横曲线形成的原因是()
A.上下颊尖过度磨耗 B.上下舌尖过度磨耗 C.下颊尖下舌尖过度磨耗 D.上下功能尖过度磨耗 E.上下非功能尖过度磨耗
A.平均数 B.标准差 C.百分率 D.构成比 E.概率
A.超微填料复合树脂的强度火于混合型复合树脂的强度 B.复合树脂单体的聚合转化率在光照固化后可立即达到100%,无残留单体 C.延长光照时间,可以非正比例地增加可见光固化复合树脂的固化深度 D.延长光照时间,也不能增加可见光固化复合树脂的固化深度 E.在树脂基质相同的情况下,填料越多,线胀系数越大
A.10.0g B.20.0g C.1.0g D.5.0g E.50.0g
A.复制水平上 B.转录水平上 C.翻译水平上 D.识别水平上 E.反转录水平上
A.牙源性角化囊肿 B.含牙囊肿 C.牙龈囊肿 D.发育性根尖囊肿 E.根尖囊肿
A.5%以上 B.10%以上 C.15%以上 D.20%以上 E.30%以上
A.咬合高度正常,咬合力主要由颞颌关节承担 B.咬合高度正常,咬合力由牙周及颞颌关节共同承担 C.咬合高度降低,颞颌关节受力加大 D.咬合高度降低,咬合力由牙周及颞颌关节各承担一半 E.咬合高度不影响颞颌关节的受力
A.上皮根鞘 B.上皮隔 C.内釉上皮 D.外釉上皮 E.上皮剩余
A.变形链球菌 B.牙髓组织 C.口腔肿瘤 D.甲醛甲酚 E.单纯疱疹病毒
A.传统型,大颗粒型,超微型,混合型 B.化学固化型,热固化型,光固化型 C.前牙复合树脂,后牙复合树脂,通用型复合树脂 D.单糊剂,双糊剂,粉液型 E.直接充填型,间接修复型,通用型复合树脂
A.石膏 B.钴铬合金 C.蜡 D.塑料 E.以上均可
A.腺淋巴瘤 B.急性涎腺炎 C.慢性涎腺炎 D.坏死性涎腺化生 E.涎腺结核
A.朗汉斯巨细胞 B.朗格汉斯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淋巴组织 E.泡沫细胞
A.增加缓凝剂用量 B.降低水温 C.升高水温 D.减少胶结剂用量 E.增加硅藻土的用量
A.同种异体移植 B.同种同型移植 C.同种移植 D.自体移植 E.以上都不正确
A.细胞毒性药物 B.组胺类药物 C.神经毒性药物 D.白介素类药物 E.抗变态反应性药物
A.螺旋体 B.白色念珠菌 C.病毒 D.支原体 E.原虫
A.防止义齿向脱位主要由卡环臂获得 B.防止食物嵌塞可由支托提供 C.防止义齿龈方移位主要由支托、卡环体提供 D.防止义齿翘主要由间接固位体承担 E.防止义齿侧向移位主要由卡环臂、支托承担
A.牙本质小管进行的 B.釉柱进行的 C.牙本质生长线进行的 D.釉质生长线进行的 E.釉牙本质界进行的
A.扁平苔藓 B.白斑 C.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D.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E.天疱疮
A.0.12 B.0.22 C.0.25~0.35 D.0.4~0.5 E.0.7
A.成釉细胞瘤 B.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C.牙源性钙化囊肿 D.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 E.牙源性腺样瘤
A.Ca(OH)2 B.NaCl C.Ca10(PO4)(OH)2 D.Mg3(PO4)2 E.Na2CO3
A.一般采用30%~50%磷酸水溶液预处理牙釉质 B.酸处理后釉质表面的羟基和氨基呈定向排列而使其表面呈极性 C.只有涉及釉柱中心的溶解才会使釉质表面变粗糙 D.釉质表面处理的目的是提高表面能,增强湿润效果 E.釉质表面与粘结剂树脂突结合是釉质与粘结剂之间的最主要的结合力
A.合金的凝点低于熔点 B.合金的延展性较所组成的金属高 C.合金的硬度较所组成的金属高 D.合金的导电性较所组成的金属好 E.合金的韧性较所组成的金属低
A.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塑性 B.有适当的凝固时间,一般30~60分钟为宜 C.精确度高 D.压缩强度大,表面硬度高 E.可与印模材料发生化学反应
A.复合树脂聚合收缩 B.二者膨胀系数不同 C.复合树脂不溶于唾液 D.固化不全 E.用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垫底
A.在溶液中电离,形成阴离子 B.高密度 C.易氧化 D.有延展性 E.导电性
A.腺小叶内淋巴滤泡的形成 B.腺小叶内上皮岛的形成 C.腺小叶内导管的增生扩张 D.腺小叶内有明显纤维组织修复 E.纤维间质的淋巴细胞浸润
A.α-半水硫酸钙 B.β-半水硫酸钙 C.γ-半水硫酸钙 D.二水硫酸钙 E.无水硫酸钙
A.有良好的弹性、韧性,强度高,能反复灌注无数副模型 B.制取的印模精度较差,主要用于制取全口印模 C.加成型硅橡胶比缩合型性能更好 D.是一种可反复使用的弹性可逆性印模材料 E.化学稳定性和抗老化性能差
A.蠕变 B.膨胀 C.失泽 D.收缩 E.疏松
A.IgG B.白蛋白 C.aHS-糖蛋白 D.矿化组织特异性蛋白 E.骨形成蛋白
A.获得性膜的形成 B.细菌的传递 C.细菌在牙面的初期附着 D.细菌黏附于牙面 E.细菌在牙面共聚
A.银汞合金 B.复合树脂 C.磷酸锌水门汀 D.硅水门汀 E.聚羧酸锌水门汀
A.粒细胞 B.肥大细胞 C.单核-巨噬细胞 D.NKT细胞 E.CTL细胞
A.放线菌属 B.拟杆菌属 C.普氏菌属 D.梭杆菌属 E.牙龈卟啉单胞菌
A.DNA分子中两条长链呈互相旋转的双螺旋形式 B.DNA分子中两条链是互补的 C.碱基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 D.DNA分子的碱基随机配对 E.脱氧核糖
A.葡萄糖-6-P B.果糖-6-P和果糖-1,6-二磷酸 C.1,3-二磷酸甘油酸 D.丙酮酸 E.3-磷酸甘油酸
A.鼻唇囊肿 B.黏液囊肿 C.甲状舌管囊肿 D.正中囊肿 E.腮裂囊肿
A.眼轮匝肌、颞肌和上唇方肌 B.颧肌、笑肌和眼轮匝肌 C.尖牙肌、颊肌和三角肌 D.颧肌、笑肌和上唇方肌 E.三角肌、颊肌和下唇方肌
A.原发性牙本质 B.继发性牙本质 C.第三期牙本质 D.修复性牙本质 E.前期牙本质
A.获得性膜和唾液 B.基底层、中间层和表层 C.上皮细胞和羟基磷灰石 D.多糖和矿物质 E.唾液蛋白、细菌和矿物质
A.坏死崩解层 B.细菌侵入层 C.脱矿层 D.透明层 E.脂肪变性层
A.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 B.牙周袋形成和牙龈炎 C.牙槽骨吸收和牙松动 D.牙周溢脓和牙松动 E.龈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
A.牙槽骨又称之为牙槽突,包括固有牙槽骨、密质骨和松质骨 B.固有牙槽骨又称筛状板,是牙槽骨的内壁,围绕牙根周围,与牙周膜相邻 C.致密的齿槽骨会使骨吸收过程延长,束状骨比层板状骨更易被吸收 D.密质骨位于牙槽骨的外层,骨的外表面是平行骨板,深部为哈弗系统 E.松质骨介于固有牙槽骨和密质骨之间,由骨小梁和骨髓所构成。骨髓腔为血管和神经所在部位内部小的骨髓腔易形成破骨细胞
A.管周牙本质 B.管间牙本质 C.球间牙本质 D.前期牙本质 E.骨样牙本质
A.釉原蛋白 B.釉蛋白 C.鞘蛋白 D.内源性金属蛋白酶 E.丝蛋白酶
A.基底层 B.中间层 C.表层 D.浅层 E.深层
A.内氏放线菌 B.黏性放线菌 C.溶牙放线菌 D.血链球菌 E.茸毛链球
A.牙槽窝 B.牙槽嵴 C.牙槽突 D.牙槽间隔 E.牙根间隔
A.釉质 B.牙本质 C.牙骨质 D.牙槽骨 E.牙周膜
A.发自髓室底至根分叉处的管道 B.相邻根管之间早水平的交通支 C.从根管呈垂直角度发出的细小分支 D.根管在根尖分散成细小分支 E.根管在根尖分出的细小分支(此时根管仍在)
用银汞调器调后,再以手加压可调整的性能是()
A.提高银汞合金压缩强度 B.使合金结构紧密,孔隙率降低,提高强度 C.强度改变不大 D.压缩强度随汞含量增加而下降 E.压缩强度为125Mpa
A.乳杆菌 B.牙龈卟啉单胞菌 C.血链球菌 D.黏性放线菌 E.韦荣菌
A.IgA B.SIgA C.IgG D.IgM E.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