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平均数 E.中位数
A.IgG和IgM B.IgD和SIgA C.SIgA和IgG D.IgM和IgE E.IgE和IgD
A.B细胞膜上表达的Ig可发生类别转换 B.分泌型Ig可发生类别转换 C.类别转换和重链C区有关 D.效应会随着同种型的改变而变化 E.类别转换会导致抗体/BCR特异性的改变
A.IgG B.IgE C.IgA D.IgM E.IgD
A.识别、激活和效应阶段 B.激活、识别和效应阶段 C.效应、识别和激活阶段 D.识别、增殖和分化阶段 E.识别、分化和增殖阶段
A.只受自身MHCⅠ类分子限制 B.只受自身MHCⅡ类分子限制 C.同时受自身MHCⅠ、Ⅱ类分子限制 D.只受自身经典的MHCⅠ、Ⅱ类分子限制 E.不受自身MHC分子限制
A.不受MHC限制 B.抗体介导杀伤 C.预先致敏 D.非特异性杀伤 E.接触杀伤
A.免疫调节作用 B.活化NK细胞 C.分泌细胞因子 D.摄取、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 E.促进辅助性T细胞中Thl细胞分化
A.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可通过两种机制:直接接触和ADCC B.杀伤作用主要是特异性的 C.抗感染免疫效应发生于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建立之前 D.在抗病毒感染早期起重要作用 E.与CTL相类似,通过释放毒性蛋白穿孔素和颗粒酶致细胞裂解或凋亡
A.B1细胞和B2细胞产生的抗体均有高度的特异性 B.成熟B细胞表达的抗原受体是mIgM和mIgD C.B细胞的抗原受体库能对众多的、无限的非己抗原产生应答 D.某个B细胞产生的抗体所结合的抗原与该B细胞BCR结合的抗原相同 E.骨髓中的淋巴细胞主要为B细胞
A.牛奶 B.BCG C.转移因子 D.人血浆丙种球蛋白 E.破伤风抗毒素
A.重链的C区 B.Fc片段 C.轻链的V区 D.重链的V区 E.重链和轻链的V区
A.内皮细胞 B.巨噬细胞 C.B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树突状细胞
A.抗细菌作用 B.抗病毒作用 C.抗肿瘤作用 D.免疫损伤作用 E.吞噬功能
A.克隆消除 B.克隆无能 C.免疫隔离 D.免疫忽视 E.胸腺基质细胞缺陷
A.恶性肿瘤 B.感染 C.伴发自身免疫病 D.年龄越小病情越重 E.以上都可以
A.单向免疫扩散 B.双向免疫扩散 C.免疫电泳 D.免疫比浊 E.直接凝集
A.可作为免疫增强剂给儿童多次注射 B.治疗时要早期足量 C.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D.对过敏机体应采取脱敏疗法 E.只能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
已知服从正态分布某医学指标,求得算术平均数(),标准差(S)。区间[-1.96S,+1.96S]所代表的含义为()
A.样本均数的95%可信区间 B.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 C.该医学指标的90%正常值范围 D.该医学指标的95%正常值范围 E.该医学指标的99%正常值范围
A. B. C. D. E.
A.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 B.区组变异和组间变异 C.区组变异和组内变异 D.处理组间变异和误差变异 E.处理组间变异、区组间变异和误差变异
A.T<5 B.T<1或n<40 C.T<1且n<40 D.1≤T<5且n>40 E.T<5或n<40
A.p=0 B.π=0 C.μ=0 D.r=0 E.b=0
A.线图 B.直条图 C.直方图 D.构成图 E.散点图
A.α、β、δ、μ B.α、δ、σ、1-β C.δ、π、μ、λ D.α、β、S、μ E.α、β、δ、σ
A.组织实施免疫规划 B.开展健康教育、咨询 C.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D.疫区的宣布 E.进入现场采样
A.2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E.48小时
A.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依法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B.对甲类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C.对传染病患者给予隔离治疗 D.对拒绝隔离治疗的甲类传染病患者,由公安部门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E.对甲类传染病患者,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A.《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B.《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C.《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D.《国家职业病卫生标准管理办法》 E.《职业病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A.化妆品中可限量地加入防腐剂 B.口腔黏膜用化妆品中细菌总数不得大于500个/克 C.化妆品中禁止加入精神类药物 D.化妆品不得有异臭 E.化妆品必须无感染性
A.患有痢疾、伤寒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B.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C.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D.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一年 E.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
A.完全弹性 B.富有弹性 C.单元弹性 D.缺乏弹性 E.完全无弹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影响 D.不确定 E.微小变动
A.上升 B.不变 C.不确定 D.下降 E.先上升后不变
A.是人群健康状况的客观反映 B.是根据人群患病率及疾病严重程度提出的对门诊、住院、保健和康复服务的客观要求 C.是建立在对人群健康状况的测定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医疗服务需要量指标 D.可根据医疗服务需要量提出医疗资源的需要量 E.是对卫生人力、物力、财力的需要量
A.人均卫生费用 B.医疗机构的资产额 C.门诊和住院费用构成 D.卫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 E.卫生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比
A.被申请复议的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 B.被申请复议的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 C.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 D.被申请复议的行政机关发布命令的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 E.被申请复议的行政机关发布决定的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
A.硬盘中的信息 B.软盘中的信息 C.ROM中的信息 D.RAM和ROM中的信息 E.RAM中的信息
A.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 B.有序地汇总分析这些资料 C.评价和解释这些资料 D.快速地把资料分发给负责控制和预防疾病的人 E.一次性的流行病学调查
A.表示某地某年未满1岁的死亡人数与同年婴儿数的比值 B.不仅是一项评价婴儿健康状况的指标,而且是评价整个人群健康水平及其社会经济条件的指标 C.仅反映直接影响婴儿健康的问题,不能反映母亲的健康状况 D.与0岁组死亡率含义相同 E.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而上升
A.巩固与发展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B.加强农村卫生领导 C.培养农村卫生人员 D.加强经费投入 E.保证农村卫生事业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A.3~4月 B.4~5月 C.5~9月 D.4~10月 E.4~9月
A.可以自愈 B.容易变为慢性感染 C.可以垂直传播给胎儿 D.不会传给胎儿 E.仅孕妇本身出现淋巴结肿大
A.提出病因假设,描述病因假设,综合评价病因假设 B.提出病因假设并验证之,综合判定病因 C.构思病因假设,立病因假设,验证病因假设 D.提出病因假设,分析病因假设,判定病因假设 E.构思可能病因,提出病因假设,检验病因假设,判定病因
A.性别、年龄和职业 B.人群、时间和地区 C.国外、国内和城乡 D.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E.民族、宗教和婚姻状况
A.明确人群中的各成员的暴露情况 B.检验并验证病因假设 C.分析不同时期出生者的疾病发生情况 D.检验疾病的人群现象 E.分析某疾病的动态变化
A.计算工具表 B.调查表 C.整理汇总表 D.统计分析表 E.统计报表
A.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B.描述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C.描述性研究、实验研究和数学模型 D.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实验研究 E.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实验研究
A.灭鼠 B.圈养猪 C.接种钩体菌苗 D.服用强力霉素 E.避免接触钩体疫水
A.世界银行贷款卫五项目 B.世界银行贷款卫七项目 C.世界银行贷款卫八项目 D.世界银行贷款卫九项目 E.MONICA项目
A.健康心理 B.健康生活习惯 C.健康从医行为 D.自卫行为 E.合理饮食
A.淋巴腺炎 B.流行性出血热 C.登革热 D.土拉伦 E.鼠疫
A.宗教信仰 B.婚姻状况 C.民族特征 D.职业分布 E.流动人口
A.丙磺酸钠 B.丁二磺酸钠 C.二巯基丁二磺酸钠 D.硒制剂 E.硝苯地平
A.2、3 B.2、0 C.3、2 D.2、2 E.0、2
A.躯体没有疾病 B.身体强壮,性格开朗 C.生理和心理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D.一种生理、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 E.生理上的完好状态
A.突变的基因、特异性生物因子 B.特异性蛋白、病毒整合基因 C.畸变的染色体、P53 D.生物性病原因子、病毒整合基因、DNA加合物 E.生物性病原因子、特异性生物因子
A.接触传播、空气传播 B.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 C.胎盘传播、注射传播 D.上行性传播、机械传播 E.上行性传播
A.一级预防原则 B.二级预防原则 C.三级预防原则 D.四级预防原则 E.五级预防原则
A.22% B.29% C.35% D.50% E.78%
A.适宜的气候 B.合适的地理位置 C.合适的季节 D.足够空间 E.病原体,媒介跳蚤和储存宿主
A.胃癌 B.肝癌 C.支气管肺癌 D.食管癌 E.白血病
A.神经系统损伤 B.呼吸系统损伤 C.内分泌系统失调 D.砷影响能量代谢 E.周围神经受损
A.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 B.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政府规章 C.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行政法规 D.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 E.法律>宪法>行政法规>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
A.磁共振 B.包虫病血清学检查 C.DNA检查 D.PCR检查 E.活体检查
A.格式化磁盘 B.及时用杀毒软件处理 C.高温蒸汽消毒 D.删除磁盘的所有文件 E.全面清洗
A.退行性 B.肥大性 C.变态性 D.炎性 E.神经营养性
A.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对需要转送的病人,按规定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B.应劝其回乡治疗 C.不属于当地接诊治疗的对象 D.接诊每个病人需要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E.接诊每个病人需要报当地民政部门批准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有差别 E.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差别显著
A.相等 B.排出量大于摄入量 C.排出量小于摄入量 D.排出量与摄入量无关 E.以上都不是
A.黑热病 B.睡眠病 C.疟疾 D.弓形虫病 E.丝虫病
A.极差较小 B.标准差较小 C.四分位数间距较小 D.标准误较小 E.变异系数较小
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E.离均差平方和
A.支持治疗 B.对症治疗 C.病原治疗 D.调节免疫功能治疗 E.康复治疗
A.2008年2月28日 B.2008年6月1日 C.2009年2月28日 D.2009年6月1日 E.2009年12月1日
A.全距(R) B.标准差(s) C.变异系数(CV) D.四分位数间距QU~QL E.方差
A.第3位 B.第4位 C.第5位 D.第6位 E.第7位
A.麻疹病毒为负链RNA病毒 B.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 C.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D.麻疹病毒只有一个基因型 E.麻疹病毒缺乏人之外的自然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