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血气分析:pH降低,PaCO2增高 B.心电图:低电压 C.X线:肺透亮度增加、肺大疱 D.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发绀 E.肺功能:FEV1<60%,最大通气量低于预计值的80%
A.通气不足 B.低氧血症 C.过度通气 D.压力伤 E.没有影响
A.6ml/100g/min B.15ml/100g/min C.22ml/100g/min D.31ml/100g/min E.40ml/100g/min
A.两肾上腺内侧 B.直肠两侧 C.腹主动脉后方 D.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的周围 E.第5腰椎与第1骶椎上部的前方,两髂总动脉之间
A.神经肌肉兴奋传递的递质是乙酰胆碱 B.肌松药主要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的受体 C.只有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的两个α蛋白亚基都和乙酰胆碱分子结合时,受体的离子通道才开放 D.乙酰胆碱的释放主要是在Na+参与下进行的 E.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能迅速水解乙酰胆碱
A.气道阻力约占肺通气总阻力的30% B.气道阻力受气流流速、气流形式和管径大小的影响 C.正常成人全部气道的平均阻力为1~3cmH2O/(L·S),全麻后可达3~6cmH2O/(L·S) D.正常情况下气道阻力主要来自小气道 E.气道阻力增加时可使吸气时胸腔负压、静脉回心血量、呼吸机做功及耗氧量增加
A.肺不张 B.心排血量下降 C.肺水肿 D.吸入氧分压减低 E.右向左分流的先心病
A.正常值约为26.6mmHg(3.5kPA. B.碱中毒时可降低 C.温度增高使P50降低 D.多次输入库存血时P50升高 E.P50是用氧解离曲线求出的SO2在50%的PaO2数值
A.90% B.80% C.70% D.40% E.60%
A.10% B.15% C.20% D.25% E.30%
A.心房肌细胞 B.心室肌细胞 C.心交感神经 D.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E.心副交感神经
A.β1;M2 B.β2;M2 C.β1;M1 D.α2;M2 E.β2;M1
A.β1,M2 B.β2,M2 C.β1,M1 D.α2,M2 E.β2,M1
A.主动脉舒张压 B.中心静脉压 C.左心室舒张末压 D.心率 E.动脉血氧分压
A.头大、颈短、舌大 B.咽喉狭窄、声门裂高 C.主要经口呼吸 D.胸式呼吸不发达,胸廓扩张主要靠膈肌 E.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来增加通气量
A.与受体亲和力强,但缺乏内在活性 B.与受体亲和力弱,但有较强的内在活性 C.与受体亲和力强,内在活性强 D.与受体亲和力弱,内在活性弱 E.与受体亲和力弱,但缺乏内在活性
A.维持正常的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扩充血浆容量 B.提供渗透压和运载氧气 C.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D.改善凝血系统功能 E.降低红细胞压积
A.溶于水 B.经肝代谢 C.经肾代谢 D.对单核巨噬细N胞的吞噬功能无影响 E.具有载氧能力
A.重新分布,储存于脂肪组织 B.被血浆中假性胆碱酯酶迅速水解破坏 C.以原形经肾排泄加快 D.被血浆中单胺氧化酶迅速水解破坏 E.诱导肝药酶使自身代谢加快(酶诱导)
A.精神依赖性 B.躯体依赖性 C.精神依赖性和躯体依赖性 D.耐受性 E.戒断症状
A.1个 B.3个 C.5个 D.7个 E.9个
A.A回路 B.B回路 C.C回路 D.D回路 E.E回路
A.2.8μm B.3.3μm C.3.8μm D.4.3μn E.4.8μm
A.痛觉 B.温度觉 C.触压觉 D.深度感觉 E.运动功能
A.T9 B.T8 C.T7 D.T6 E.T4
A.膈神经 B.迷走神经 C.喉返神经 D.胸交感干的心支 E.内脏大神经
A.血管内溶血 B.高凝状态 C.低凝状态 D.DIC E.无变化
A.肺血管壁薄 B.压力低 C.血流量大 D.易受心功能影响 E.缺氧导致肺血管舒张
A.脑内血液主要来自颈内动脉与椎动脉 B.血流量大,成年人约为50ml/(100g·min) C.神经细胞对缺氧极敏感而对低血糖不敏感 D.血-脑屏障对物质通透性有选择性 E.耗氧量大,约占全身氧耗的20%
A.50~150mmHg B.60~180mmHg C.80~150mmHg D.40~180mmHg E.80~180mmHg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K E.维生素E
A.肺泡Ⅰ型细胞 B.肺泡Ⅱ型细胞 C.巨噬细胞 D.杯状细胞 E.肥大细胞
A.孕妇对局麻药敏感性高 B.孕妇自身的调节能力减弱 C.容易导致低血压 D.孕妇下腔静脉受压,使脊椎静脉丛扩张,硬膜外隙容积缩小 E.孕妇心脏负荷加重,易出现局麻药心脏毒性
A.激动药和拮抗药结合不同受体 B.拮抗药的拮抗参数是PD2 C.与受体产生不可逆结合 D.普萘洛尔拮抗肾上腺素的增加心率作用 E.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左移
A.东莨菪碱 B.苯妥英钠 C.水合氯醛 D.地西泮 E.可待因
A.操作简单 B.病人舒适 C.对呼吸道无刺激 D.不燃烧、不爆炸 E.肌松差
A.副交感神经的节前、节后纤维 B.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C.大部分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D.全部运动神经 E.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
A.依托咪酯 B.丙泊酚 C.氯胺酮 D.咪达唑仑 E.羟丁酸钠
A.促进前列腺素、5-羟色胺的合成 B.灭活热休克蛋白 C.促进蛋白质脂肪分解,增加糖原异生 D.继发性损害 E.增强炎性反应
A.急性肾衰竭多为高钠血症 B.肾性肾衰竭可由肾排斥反应所致 C.病人24小时尿量小于600ml D.二氧化碳结合力增加 E.急性肾衰竭多为高钙血症
A.很少用于表面麻醉 B.毒性大 C.作用持续时间短 D.穿透力弱 E.局部麻醉作用差
A.毒性反应 B.超敏反应 C.过敏反应 D.变态反应 E.特异质反应
A.乙醚 B.氧化亚氮 C.七氟烷 D.异氟烷 E.恩氟烷
A.C3 B.T6 C.L4 D.L2 E.C4
A.主要供血给掌浅弓 B.Allen试验颜色15秒未恢复,尺动脉血供可疑障碍 C.多无良好的侧支循环 D.位于腕部掌侧,表面仅有皮肤和筋膜覆盖 E.动脉穿刺常用右侧
A.10~20mmol B.20~30mmol C.30~40mmol D.10mmol E.40~60mmol
A.可防止肺水肿 B.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 C.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 D.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降低肺顺应性 E.保持大小肺泡容积相对稳定
A.灭菌功能 B.过滤器功能 C.参与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储存、释放和灭活 D.活化血管紧张素 E.参与去甲肾上腺素的灭活
A.1%~2% B.3%~4% C.6%~8% D.9%~10% E.10%~11%
A.主动脉瓣狭窄 B.二尖瓣狭窄 C.二尖瓣关闭不全 D.法洛四联症 E.冠心病
A.由脑室脉络丛产生 B.正中孔是脑脊液自第四脑室入小脑延髓池的唯一途径 C.自外侧孔流入第三脑室 D.为无色透明、不含有机物的液体 E.总量为60~70ml
A.神经激惹 B.麻醉药物过敏 C.无菌性脑炎 D.颅内压力增高 E.颅内压力下降
A.是一种复合感觉 B.强度的测定没有客观标准 C.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D.受主观因素影响 E.容易适应,经常受痛者,对痛的耐受性增加
A.咳嗽或呼吸有哮鸣音 B.严重呼吸困难 C.发绀 D.两肺满布湿啰音 E.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
A.阵发性房颤 B.窦性心动过缓 C.常有晕厥、乏力 D.阿托品试验阴性 E.心率在运动后或发热时增快不明显
A.室颤 B.房颤 C.室上性心动过速 D.房室传导阻滞 E.预激综合征
A.水 B.电解质 C.氧 D.二氧化碳 E.无机铁
A.脑组织水肿 B.脑脊液循环障碍 C.脑血流自主调节障碍 D.颅内压分布不均匀 E.颅内实质占位
A.起效迅速 B.可引起低钾血症 C.不引起Ⅱ相阻滞 D.可用新斯的明拮抗 E.代谢产物没有肌松作用
A.200~360J B.10~40J C.5~10J D.0~5J E.50~90J
A.20秒 B.30秒 C.40秒 D.5秒 E.10秒
A.下丘脑 B.脑垂体 C.大脑皮质 D.中脑 E.大脑边缘系统
A.纠正低血压 B.纠正心率失常 C.抑制介质的释放 D.缓解皮肤红肿、荨麻疹等 E.纠正低氧血症,抑制介质释放,恢复血容量
A.心脏指数 B.每搏指数 C.射血分数 D.心排血量 E.心室每搏功指数
A.压迫心室,将血液驱入主动脉和肺动脉 B.压迫大血管,促使血液形成循环 C.压迫心脏使心房内压力升高,促使血液形成循环 D.压迫心房,促使血液形成循环 E.胸内压升高使各心腔和血管内压力升高,驱动血液循环
A.去甲肾上腺素 B.间羟胺 C.异丙肾上腺素 D.维拉帕米 E.美托洛尔
A.牵拉反射 B.慢性支气管炎 C.导管插入过深 D.气管异物 E.麻醉过深
A.M受体 B.N受体 C.α受体 D.β受体 E.混合型受体
A.琥珀胆碱 B.哌库溴铵 C.泮库溴铵 D.顺式阿曲库铵 E.米库氯铵
A.糖原合成增加 B.基础代谢下降 C.尿氮排出增加 D.蛋白质合成增加 E.血糖降低
A.37.0~37.4℃ B.37.5~38.0℃ C.38.1~38.5℃ D.38.6~39.0℃ E.39.1℃以上
A.PaCO2 B.心率 C.血压 D.PaO2 E.中心静脉压
A.高密度脂蛋白 B.低密度脂蛋白 C.白蛋白 D.球蛋白 E.红细胞
A.大鱼际肌萎缩症 B.手力减退 C.拇指对小指运动障碍 D.爪样手 E.拇指无力表现最突出
A.麻醉作用弱 B.麻醉作用快 C.诱导慢 D.诱导快 E.苏醒慢
A.超过180次/分 B.超过150次/分 C.超过120次/分 D.超过100次/分 E.超过80次/分
A.降钙素 B.糖皮质激素 C.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D.利尿 E.透析
A.代谢性酸中毒时通气量减少 B.在生理范围内,通气量随PaCO2增加而增加 C.代谢性碱中毒时通气量增加 D.H+浓度变化较PaCO2变化能更快影响通气 E.pH降低可致通气量降低
A.脑灰质的减少 B.神经元的进行性减少 C.脑脊液量增加 D.脑白质的流失 E.脑血流的减少
A.对婴幼儿以两拇指尖按压胸骨中部,其余四指背后支撑 B.不可压胸骨下部,以免损伤腹部器官 C.对儿童压胸幅度为2.5~3cm D.对婴儿压胸幅度为1~2cm E.按压频率推荐为60~80次/分
A.冠心病 B.支气管哮喘 C.嗜铬细胞瘤 D.休克病人 E.气胸
A.肌纤维 B.感觉神经元 C.神经肌肉接头 D.游离神经末梢 E.肌梭
A.激动μ受体 B.激动κ受体 C.激动δ受体 D.释放脑啡肽 E.以上都不对
A.低钾酸中毒 B.低氯低钾碱中毒 C.低氯酸中毒 D.高钾碱中毒 E.高氯碱中毒
A.水、钠潴留 B.血钾降低 C.血钙影响轻微 D.磷酸盐排出减少 E.H+降低
A.刺中眶下神经时,病人产生由鼻翼向上唇的放散痛 B.进针方向向内、上、后方进针 C.可用10%酚甘油或无水乙醇注射 D.可用于三叉神经节第二支的疼痛治疗 E.回抽无血后,即可注药
A.抑制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 B.增加凝血因子Ⅷ的活性 C.与抗凝血酶Ⅲ发生级联反应 D.抑制多种蛋白酶 E.增强纤溶酶活性
A.改变肾小球滤过率 B.醛固酮 C.抗利尿激素 D.心房钠尿肽 E.活性维生素D3
A.严重高血压 B.肺源性心脏病 C.支气管哮喘 D.肺动脉高压 E.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