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清创及一期缝合 B.清创及延期缝合 C.清创后不予缝合 D.清创及植皮 E.按感染伤口处理
A.良性脂肪组织肿瘤 B.多见于皮下组织 C.儿童罕见 D.一般会引发疼痛及压痛 E.少有复发
A.起源于淋巴结 B.肿瘤没有包膜,呈弥漫性生长 C.组织内含有大量淋巴液 D.难于早期发现 E.受累部位组织呈淋巴水肿,肢体肥大
A.器官移植时血型必须相符或符合输血原则 B.采用ABO血型相容试验 C.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是指供者的淋巴细胞与受者的血清之间的配合试验 D.抗血清检测白细胞抗原要求Ⅰ类抗原HLA-A、B位点 E.抗血清检测白细胞抗原要求Ⅱ类抗原HLA-DR位点
A.肺供者不超过50岁 B.胰腺供者不超过55岁 C.心脏供者不超过60岁 D.肾脏供者不超过65岁 E.肝脏供者不超过70岁
A.心5小时 B.肝6~12小时 C.胰腺10~20小时 D.肺10~15小时 E.肾40~50小时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A.多个相邻毛囊及其皮脂腺或汗腺急性化脓性感染 B.毛囊及其附属腺急性化脓性感染并有全身症状者 C.一个主囊及其附属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D.多个疖同时或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在全身各部位 E.以上都不是
A.可有或无寒战,发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 B.多见于严重的痈,急性蜂窝织炎,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等 C.易并发心肌炎 D.感染性休克发生早,血压下降快 E.可发现转移性脓肿
A.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B.可引起骨坏死或慢性骨髓炎 C.必须等到有波动时才能切开引流 D.晚期疼痛减轻 E.多为指端异物刺伤后所致,亦可继发于甲沟炎
A.联合以多为好 B.能提高抗菌效果 C.可降低药物剂量 D.能防止或延迟药物出现耐药性 E.联合用药应避免敢用不敢停的弊病
A.检查血常规和血细胞比容 B.超声波检查 C.腹穿或腹腔灌洗 D.选择性血管造影 E.腹腔CT
A.受伤12小时,伤口轻度污染,清创后可行一期缝合 B.受伤已12小时,污染较重的伤口,清创后可作延期缝合 C.受伤24~28小时后伤口仍无明显感染,清创后可将伤口缝合,创缘对合 D.战地伤口清创后可行一期缝合 E.受伤达24小时的关节开放性损伤,清创后可予以缝合
A.淋巴瘤 B.黑色素瘤 C.骨髓瘤 D.神经纤维瘤 E.精原细胞瘤
A.无损伤性 B.操作简便 C.迅速 D.便于重复应用 E.可传导
A.神经损伤诊断 B.骨折诊断 C.血管损伤诊断 D.椎间盘突出诊断 E.肺部损伤诊断
A.肝 B.肠道 C.脾 D.胰 E.胆道
A.脏器功能测定 B.脏器显影 C.体外竞争放射分析 D.脏器示踪技术 E.以上都是
A.I131 B.Tc99m C.Tl201 D.Ga67 E.Iniii
A.I131 B.Tc99m C.Tl201 D.Ga67EIn111
A.I131 B.Tc99m C.Tl201 D.Ga67 E.In111
A.早期恶性骨肿瘤 B.骨组织炎症 C.骨坏死 D.骨折 E.以上都是
A.X线球管 B.探测器 C.计算机系统 D.磁场 E.显示设备
A.制品容量小,有效成分的浓度和纯度高,治疗效果好 B.使用相对安全,不良反应少 C.减少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发生 D.综合利用,节约血液资源 E.以上都是
A.血压低脉率快 B.周围循环衰竭 C.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微循环血液灌注不足,细胞缺氧的综合征 D.储存于内脏,淋巴血窦中的血量减少所引起的综合征 E.心功能不全,心排出量减少,组织缺氧综合征
A.快速输入50%葡萄糖60ml B.快速输入10%葡萄糖500ml C.静滴腺苷三磷酸二钠氯化镁 D.静滴腺苷三磷酸 E.平衡盐溶液
A.3~4ml B.5~6ml C.7~8ml D.9~12ml E.充气至吸气和呼气时刚好不漏气为准
A.X线胸片有广泛性点片状阴影 B.心电图 C.肺部听诊有啰音 D.血气分析为低氧血症 E.一般吸氧疗法无效
A.三头肌皮皱厚度 B.氮平衡试验 C.血清转铁蛋白量 D.同位素稀释法测定身体中总的可交换钾与钠 E.肌酐/身高指数
A.伤口感染 B.尿路感染 C.血栓性静脉炎 D.肺不张 E.膈下脓肿
A.循环超负荷(急性肺水肿) B.胃内容物反流 C.手术损伤气管、肺泡 D.急性支气管炎 E.麻醉诱发支气管痉挛
A.等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高渗性脱水 D.稀释性低血钠 E.混合性缺水
A.10%氯化钾20ml静脉滴注 B.口服钠型树脂15g,每日3次 C.山梨醇5g,每2小时口服一次 D.5%碳酸氢钠溶液100ml,缓慢静脉滴注 E.25%葡萄糖溶液加胰岛素(3~5U)200ml,缓慢静脉滴注
A.8.5g B.10.5g C.15.5g D.21g E.30g
A.<1.0g B.1.0~1.5g C.1.5~2.0g D.2.0~2.5g E.>2.5g
A.手术疗法适用于各期皮肤癌 B.必需进行预防性清扫 C.其基底细胞癌型对放射线十分敏感 D.化学疗法一般只作为一个综合疗法,少有单独应用 E.物理疗法对Ⅰ期癌变有效而安全
A.Collins液 B.Sacks液 C.Ross液 D.EC液 E.UW液
A.超急性排斥反应 B.亚急性排斥反应 C.加速性排斥反应 D.急性排斥反应 E.慢性排斥反应
A.青霉素 B.氨基糖苷类 C.甲硝唑 D.哌拉西林 E.红霉素
A.皮质类固醇 B.硫唑嘌呤 C.环磷酰胺 D.环孢素 E.抗淋巴细胞抗体
A.细菌毒性大 B.局部组织特异 C.脓腔压力大 D.脓液穿透骨膜 E.以上都不是
A.波动最明显处 B.患指侧面纵性切开 C.患指侧面横行切开 D.患指侧面"S"形切开 E.患指甲沟旁切开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梭状芽孢杆菌 C.变形杆菌 D.乙型溶血链球菌 E.铜绿假单胞菌
A.突然发生寒战、高热 B.周围血象常可出现类白血病样反应 C.一般情况迅速恶化、神志淡漠、嗜睡、休克 D.常有皮疹 E.可有消化道出血
A.清除伤口内异物 B.切除失活的组织,彻底止血 C.根据情况缝合伤口 D.必须放置引流 E.不留下明显的无效腔
A.抗休克 B.止血、骨折固定 C.防止窒息 D.镇静止痛 E.抗感染、输血
A.病人年龄 B.肿块质地 C.组织来源 D.转移途径 E.生长方式
A.可显示较细微结构 B.扫描速度快 C.提高病变密度测量 D.可建重叠扫描层面 E.图像处理时间短
A.影像噪声增加 B.纵向分辨率下降 C.螺旋伪影 D.肺部扫描图像不连续 E.数据存储量增加
A.椎间孔 B.脊髓神经根鞘袖 C.硬膜外静脉 D.椎体前部的动、静脉 E.以上都是
A.溶速快 B.吸收快 C.便于观察 D.不良反应小 E.无毒
A.需腰椎穿刺 B.需注射药物 C.延长检查时间 D.图像对比度差 E.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A.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B.骨的囊性病变 C.骨干横行骨折 D.骨和软组织肿瘤 E.骨与关节感染
A.关节间隙狭窄,两侧不对称 B.关节面骨质硬化、变形 C.唇样骨刺形成 D.关节面下可有囊性变 E.骨质呈均匀膨胀
A.骨皮质增厚,骨髓腔狭窄与消失 B.骨质硬化,骨密度增高 C.骨质呈虫蚀样改变 D.软组织呈弥漫性肿胀 E.骨小梁结构不清
A.能早期明确诊断 B.敏感性高 C.明确病变范围 D.早期发现微小病灶 E.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A.长期疼痛刺激 B.异物存留 C.艾滋病 D.微量元素缺乏 E.感染
A.化脓性脑膜炎 B.败血症 C.破伤风 D.脓毒败血症合并颅脑转移性脓肿 E.败血症并破伤风
A.血钙升高 B.血镁降低 C.血镁升高 D.血钙降低 E.血磷升高
A.10:1 B.15:1 C.20:1 D.25:1 E.30:1
A.吸入高浓度氧 B.输高渗溶液 C.头部低温与脱水疗法 D.输血 E.输碳酸氢钠溶液
A.高渗性非酮性昏迷 B.溶质性利尿 C.血磷过低 D.凝血酶原过低 E.氮质血症
A.凡士林纱布 B.3%~5%盐水湿敷 C.10%硝酸盐涂擦创面 D.1:1000苯氧乙醇湿敷 E.漂白粉硼酸溶液湿敷
A.尿量<50ml/d B.尿量<100ml/d C.尿量<400ml/d D.尿量>800ml/d E.尿量>1000ml/d
A.肝脓肿 B.甲状腺肿瘤 C.大肠癌 D.骨肿瘤 E.脑肿瘤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溶血反应 D.细菌污染反应 E.循环超负荷
A.局部鲜红、边缘清楚,一般不化脓 B.常有局部反复发作史 C.两者均存在 D.两者均不存在 E.以上均不存在
A.大肠杆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梭状芽孢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