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酸雨 B.臭氧层破坏 C.温室效应 D.光化学分解 E.光化学烟雾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硫化氢 D.二氧化氮 E.二氧化硫
A.妇产科手术损伤 B.阴道内放大量腐蚀性药物 C.产伤 D.膀胱肿瘤 E.放射性损伤
A.补充钙剂 B.补钙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 C.坚持户外体育运动 D.补充维生素C和B E.雌激素替代疗法
A.y与x无直线关系 B.y与x有直线关系 C.方程求的有问题 D.x与y之间毫无关系 E.y与x有曲线关系
A.“一级预防”,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B.“二级预防”,综合治理 C.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D.“三级预防”,综合治理 E.初级卫生保健
A.无害化过程 B.无机化过程 C.自净过程 D.腐殖质化过程 E.生物氧化过程
A.石英尘 B.微波 C.炭疽杆菌 D.大肠杆菌、石英尘 E.沙门菌、石英尘
A.抑制巯基酶 B.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C.导致细胞窒息 D.兴奋肾上腺素能神经 E.抑制乌头酸酶活性
A.在前台运行 B.在后台运行 C.暂时挂起来 D.停止运行 E.重新开始运行
A.生物医学模式 B.机械论医学模式 C.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D.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E.古代医学模式
A.一级预防原则 B.二级预防原则 C.三级预防原则 D.四级预防原则 E.五级预防原则
A.孕满24周至胎儿娩出 B.孕满28周至预产期 C.孕满24周至产后2周 D.孕满28周至产后1周 E.孕满28周至产后3周
A.“九五”环境保护计划 B.“十五”环境保护计划 C.环境保护法 D.中国21世纪议程 E.大气污染防治法
A.了解各房间的使用功能 B.根据室内门窗的相对位置,结合房屋朝向与当地风频资料 C.以窗户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值评价 D.根据窗上沿离地面高度与房间进深评价 E.根据门窗的结构和所用材料性质与厚度
A.免疫水平 B.暴露机会 C.行为习惯 D.地区差异 E.卫生水平
A.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变异反映了随机误差 B.配伍组变异反映了随机误差 C.组间变异既包含了研究因素的影响,也包含随机误差 D.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的比较是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特殊情况 E.配对设计的t检验是配伍组方差分析的特殊情况
A.防止空气动力性噪声 B.封密声源控制噪声传播 C.吸收辐射或反射的声能 D.保护听觉器官 E.防止固体传播物震动性噪声
A.流行 B.散发 C.暴发 D.大流行 E.隐性流行
A.串联使用 B.并联使用 C.先串联后并联使用 D.要求每个试验假阳性率低 E.要求每个试验特异度低
A.男性性腺发育不良 B.男性性早熟 C.男性先天畸形增多 D.女性月经周期紊乱 E.女性后代中出生缺陷和神经发育迟滞发生率增加
A.高碘、高硬度和高氟化物 B.缺碘、高碘和致甲状腺肿物质 C.缺碘、高硬度和高氟化物 D.致甲状腺肿物质 E.缺碘
A.单峰型流行曲线 B.流行曲线有多个高峰 C.流行曲线不规则,发病率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较高水平 D.流行曲线突然上升,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有 E.流行曲线没有明显高峰
A.氨基酸 B.葡萄糖 C.脂肪酸 D.磷脂 E.糖脂
A.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消耗 B.儿童一日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热效应 C.食物热效应消耗与能量进食速度、进食量有关,与膳食构成无关 D.基础代谢的能量消耗受体表面积、生理病理状况和环境的影响 E.以上都不对
A.两组秩和应完全相同 B.两组秩次应基本相同 C.两组平均秩次排列相差悬殊 D.两组平均秩次相近的概率较大 E.两组秩和相差随抽样例数增加而增加
A.悬浮颗粒物 B.CO2 C.甲烷 D.臭氧 E.氯氟烃
A.煤斑 B.肺气肿 C.煤矽结节 D.弥漫性纤维化 E.块状纤维化
A.社区健康水平及存在问题 B.社区卫生状况 C.社区经济状况 D.社区卫生资源 E.社区保健意识
B.只能用配对t检验 C.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或配对t检验都可以 D.只能用成组t检验 E.可用秩和检验
A.患病率、感染率 B.发病率、病死率 C.感染率、发病率 D.发病率、患病率 E.病死率、感染率
A.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B.中枢神经系统传导能力减弱 C.心率加快 D.心脏传导能力加强 E.脉搏细速
A.窗户大小、形状是否符合通风采光要求 B.遮阳措施能否防止室温过高 C.高位水箱有无防护措施 D.烟囱、排气管道位置是否合适 E.设备布局是否合理
A.卫生各部门的效益 B.各级卫生机构的专业人员构成比例 C.卫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 D.各级医疗机构的就诊病人数 E.各级医疗机构的卫生服务利用量
A.患者临床表现的分析资料 B.临床治疗效果的分析资料 C.患者与进食关系的分析资料 D.流行病学分析资料 E.患者病程的分析资料
A.1周 B.2周 C.3周 D.1个月 E.2个月
A.WS/T83-1996 B.GB4789-2004 C.WS/T5-1996 D.GB5007-2004 E.GB14938-1994
A.用t检验 B.用非参数检验 C.用u检验 D.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均可 E.资料的正态性检验
A.定量指标、暴露水平、暴露时间、暴露连续性 B.定性指标、暴露早晚、暴露方式、暴露终止期 C.等级指标、暴露先后、暴露主次、暴露起止期 D.量化指标、暴露有无、暴露来源、暴露间歇期 E.概率指标、暴露性质、暴露强弱、暴露组距长短
A.10倍 B.100倍 C.250~300倍 D.500倍 E.1250倍
A.光化学烟雾 B.可吸入颗粒物 C.酸雨 D.甲基汞 E.有机汞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E.5次
A.孕产妇死亡率 B.3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C.低体重儿发生率 D.新生儿身高 E.人均寿命
A.有利于传播双方的信息沟通 B.有利于修正传播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C.有助于总体评估传播效果 D.了解受传者对信息的理解程度 E.可提高传播技巧
A.氧化 B.还原 C.分解 D.电解 E.中和
A.病例组和对照组 B.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C.实验组和对照组 D.只有实验组 E.只有病例组
A.病例对照研究 B.定群研究 C.横断面调查研究 D.疾病监测 E.抽样调查
A.促进造血功能 B.肺通气量增加 C.心脏收缩力增强 D.心排出量增加 E.心率减慢
A.汞 B.二氧化硫 C.氢氰酸 D.异氰酸甲酯 E.过氧酰基硝酸酯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 D.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A.皮肤癌 B.肺癌 C.白血病 D.肾脏肿瘤 E.胃癌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完全负相关 D.完全正相关 E.不能确定
A.依据整体建筑群地理位置与比邻关系,看选址是否符合要求 B.依据各建筑物位置,看其功能分区是否符合要求 C.建筑物结构是否有利于通风、防噪声 D.通过看风向频率图和各建筑物的方位,审查建筑物之间是否存在污染 E.通过看风向频率图和各建筑物的方位,审查建筑物与周围环境间是否存在相互污染
A.与饮用水接触的防护涂料 B.水质处理器 C.与饮用水接触的新材料和化学物质 D.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各类进口产品 E.水处理剂
A.围婚期保健 B.孕产期保健 C.性保健 D.计划生育 E.性传播性疾病的防治
A.患病率 B.罹患率 C.发病率 D.病死率 E.家庭续发率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12 D.维生素K E.维生素A
A.5种 B.8种 C.10种 D.13种 E.20种
A.轻度耳聋 B.中度耳聋 C.重度耳聋 D.严重耳聋 E.全聋
A.婴幼儿开始骨龄落后 B.生长发育阶段骨龄一直落后 C.婴幼儿开始骨龄超前 D.青春期阶段骨的愈合速度落后 E.青春期骨骼减慢生长
A.物理有害因素 B.化学有害因素 C.生物有害因素 D.食物中有害因素 E.其他因素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E.机械抽样
A.卫生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比 B.人均卫生费用 C.卫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 D.门诊和住院费用构成 E.卫生防疫和妇幼卫生费用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