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是非特异性感染 B.临床症状和特征主要是溶血毒素所致 C.典型症状是肌紧张性收缩 D.伤口的厌氧菌培养是诊断依据 E.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是预防破伤风的最可靠方法
A.肺泡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弱,CO2排出受阻,使血PaCO2增高,引起高碳酸血症 B.主要为缺氧症状,如胸闷、呼吸困难、躁动不安等,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呼吸骤停 C.机体对呼吸性酸中毒的代偿能力较差 D.积极改善通气功能,可采取气管切开并使用呼吸机 E.立即给予高浓度氧治疗
A.血小板计数<80×109/L B.血小板计数<65×109/L C.血小板计数<70×109/L D.血小板计数<60×109/L E.血小板计数<50×109/L
A.白蛋白 B.浓缩红细胞 C.冷沉淀 D.血浆代用品 E.新鲜冰冻血浆
A.肾脏缺氧 B.反射性肾血管收缩 C.限制液体输入血容量不足 D.药物毒性作用 E.并发休克
A.正常水平 B.正常水平以下 C.原血压水平以下,正常水平以上 D.降至原血压20%~25%左右 E.可以不降血压
A.前期症状可有疲乏无力、头晕头痛、烦躁不安、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反射亢进等 B.典型的肌肉持续性收缩或僵硬 C.在肌紧张性收缩的基础上伴阵发性强烈痉挛,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 D.持续高热 E.常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窒息、舌咬伤等
A.肢体进行性肿胀、局部皮肤张力增加,出现明显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B.肌红蛋白尿 C.肢体远端循环障碍 D.动脉搏动完全消失为准 E.筋膜腔内压>3.990kPa,或者比舒张压低2.660~5.985kPa
A.癌肉瘤 B.腺癌 C.混合性中胚叶瘤 D.畸胎瘤 E.乳头状腺癌
A.一般由小静脉和脂肪组织构成,质地柔软而有弹性,有压缩性,体位试验阳性 B.四肢、躯干及面颈部均可发生,范围广泛的常可累及骨骼及肌肉,甚至关节腔 C.手术前可通过血管造影确定手术范围 D.可通过局部注射硬化剂来治疗 E.随年龄增长,可逐步缩小,甚至消退
A.右下叶肺不张 B.右中叶肺不张 C.右叶间胸膜肥厚 D.右上叶肺不张 E.右叶间积液
A.T1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T2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高 B.T1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T2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高 C.T1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T2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高 D.T1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T2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降低 E.T1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T2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降低
A.CT肺窗显示高密度影 B.CT纵隔窗显示软组织密度影 C.FDG-PET显示高代谢灶 D.FDG-PET显示低代谢灶 E.PET/CT显示占位并高代谢灶
A.高钾血症 B.低钾血症 C.高钠血症 D.低钠血症 E.高钙血症
A.主要发生于呼吸道梗阻 B.主要由于体内HCO减少 C.当循环与组织灌注不足时可发生 D.可发生于急性肾衰竭 E.可发生于肠道液体大量丧失时
A.血瓶血做直接涂片 B.病人血做细菌培养 C.抗菌药物治疗诊断 D.病人尿做培养 E.血瓶血做细菌培养
A.可补充血容量 B.改善循环能力 C.增加血浆蛋白,使伤口愈合 D.输入抗体杀灭细菌 E.改善凝血功能,有助于止血
A.低血容量性休克 B.感染性休克 C.神经源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过敏性休克
A.血容量不足 B.血管扩张 C.心脏抑制 D.A+B E.B+C
A.镇痛作用显著 B.可用于全麻诱导 C.常用于小儿基础麻醉 D.可引起一过性呼吸暂停 E.常用于控制惊厥
A.切口疼痛轻微 B.体温低于37.5℃ C.肛门排气之后 D.病人要求进食时 E.恶心、呕吐消失
A.以整蛋白为主的制剂适用于胃肠道功能正常者 B.以蛋白水解产物为主的制剂适用于胃肠道消化吸收不良者 C.有些肠内营养制剂含有谷氨酰胺和膳食纤维 D.肠内营养制剂中可添加增强免疫的制剂 E.肠内营养制剂中应添加胰岛素以防止出现高血糖
A.一般抗生素治疗反应差,口腔黏膜出现霉斑 B.长期持续应用广谱抗生素 C.基础疾病重,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等 D.长期留置静脉导管 E.以上都应考虑
A.扭伤 B.挫伤 C.撕裂伤 D.切割伤 E.擦伤
A.病人5年生存数占全部病人的百分率 B.病人5年生存数占全部治疗病人的百分率 C.病人5年无复发表现者占全部病人的百分率 D.病人5年带瘤生存数占全部治疗病人的百分率 E.病人5年无复发表现者占全部治疗病人的百分率
A.淋巴转移 B.血行转移 C.种植性转移 D.医源性转移 E.直接转移
A.循环停止至心脏复跳时间 B.循环停止至重建人工循环的时间 C.心跳停止至心脏复跳时间 D.发现心跳停止至心脏复跳时间 E.心跳停止至血压恢复正常时间
A.立即开放静脉输血、输液 B.立即开始口对口人工呼吸 C.入手术室尽快麻醉手术、体外循环抢救 D.立即托起下颌,保持呼吸道畅通 E.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建立人工循环
A.严重组织创伤,重度休克 B.严重感染,脓毒症 C.心肺脑复苏后 D.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E.糖尿病后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
A.情绪改变、瞌睡、嗜睡或昏迷不醒 B.黄疸 C.血液呈高凝倾向 D.易合并肾衰竭 E.呼出气有烂苹果肝臭味
A.非发绀型先心病 B.风湿性心脏病 C.高血压性心脏病 D.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或房室传导阻滞 E.急性心肌病
A.唾液腺混合瘤 B.颅内良性肿瘤造成颅内高压 C.神经鞘瘤 D.错构瘤 E.葡萄胎
A.消毒伤口后一期缝合 B.清创后一期缝合 C.清创后二期缝合 D.清创后包扎伤口 E.扩创,定期换药
A.侧面横切口 B.侧面纵切口 C.指背横切口 D.指背纵切口 E.任意切口
A.局部细菌感染 B.异物残留或坏死组织多 C.血液循环不良 D.缝合过紧 E.以上都是
A.一种与癌相类似的低度恶性肿瘤 B.起源于胚胎神经嵴的嗜铬细胞瘤 C.一种生长迅速的恶性肿瘤,介于肉瘤与癌之间的肿瘤 D.以瘤细胞大小不一为特征的肿瘤 E.一种与肉瘤相类似的低度恶性肿瘤
A.胃肠镜检查 B.影像学检查 C.B超检查 D.免疫学检查 E.细胞学检查
A.阿托品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氯化钙 E.碳酸氢钠
A.移植心冠脉硬化是影响术后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 B.肾移植是临床各类器官移植中疗效最稳定和最显著的 C.胰腺移植的适应证是药物治疗无效的1型糖尿病 D.肺移植后近期死亡主要原因是感染和闭塞性支气管炎 E.小肠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很低
A.2℃ B.3℃ C.4℃ D.5℃ E.6℃
A.解除呼吸道梗阻,改善通气及换气功能 B.处理原发病 C.控制感染 D.扩张小支气管 E.促进排痰
A.左心房、右心室肿大 B.右心房、左心室肿大 C.右心房、右心室肿大 D.单纯左心房肿大 E.各心房心室大小正常
A.3.0mmol/L B.3.5mmol/L C.5.0mmol/L D.5.5mmol/L E.6.5mmol/L
A.每小时60ml B.每小时35ml C.每小时40ml D.每小时30ml E.每小时15ml
A.给予10%的葡萄糖酸钙20ml B.予以葡萄糖-钾-胰岛素 C.停止一切钾的摄入 D.阳离子交换树脂 E.血液透析
A.切开皮肤前,宜用75%乙醇重复消毒皮肤1次 B.不可在手术人员背后、腰部以下和肩以上传递器械和物品 C.手术中若手套破损或接触污染的区域,需更换无菌手套 D.切口周围的无菌巾若已湿透,需另加盖干的无菌巾 E.掉到地上的器械需经乙醇擦洗后才能重新使用
A.年龄>70岁 B.全身状况 C.择期或急诊手术 D.手术对生理的影响程度 E.妊娠或哺乳期
A.<21g/L B.21~27g/L C.28~34g/L D.35~38g/L E.>38g/L
A.大肠杆菌 B.变形杆菌 C.结核杆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A.3% B.5% C.7% D.9% E.12%
A.皮肤颜色 B.精神状态 C.尿量 D.血压 E.动脉血乳酸盐测定
A.呼吸抑制 B.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 C.恶心呕吐 D.头痛 E.尿潴留
A.血型相同的移植 B.组织配型相似的移植 C.异卵双生移植 D.同卵双生移植 E.父子间移植
A.Ⅱ/乙 B.Ⅱ/丙 C.Ⅲ/甲 D.Ⅲ/乙 E.Ⅲ/丙
A.胃应激性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B.肝内淤胆和肝功能损害 C.胆囊内胆泥淤积和胆结石的形成 D.肠屏障功能的减退导致肠源性感染 E.代谢性骨病
A.化疗 B.针灸 C.手术 D.选择性神经阻滞 E.PCA
A.7%,Ⅰ度烧伤 B.14%,深Ⅱ度烧伤 C.19%,浅Ⅱ度烧伤 D.21%,浅Ⅱ度烧伤 E.23%,深Ⅱ度烧伤
A.低钾血症 B.高钾血症 C.低钙血症 D.高钠血症 E.低钠血症
A.局部浸润麻醉 B.区域阻滞 C.全身麻醉 D.蛛网膜下腔阻滞 E.分离麻醉
A.高血压者应继续服用降压药物,避免戒断综合征 B.喘息发作时择期手术应推迟 C.肝功能Child分级C级者禁忌手术 D.有急性肾衰者BUN<37.5mmol/L,肌酐<530mmol/L才能手术 E.糖尿病患者大手术前,必须将血糖控制到正常、尿糖阴性的水平,才能手术
A.短期内体液的丧失达体重3%时出现休克 B.休克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 C.明显口渴 D.实验室检查见血清Na+降低 E.实验室检查见尿比重在1.010以下
A.体重变化 B.皮下脂肪厚度 C.肌力 D.血浆白蛋白 E.淋巴细胞计数
A.二阶梯方案 B.三阶梯方案 C.四阶梯方案 D.五阶梯方案 E.六阶梯方案
A.耳后 B.顶部 C.上唇 D.颌下 E.颏下
A.呼吸性碱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A.肾小管坏死 B.心肌损伤 C.脑缺血缺氧性改变 D.肺水肿 E.肝坏死
A.颅内压增高 B.急性胃扩张 C.麻醉反应 D.肠梗阻 E.低钾血症
A.肠内营养制剂被污染 B.肠内营养制剂渗透压过高 C.肠内营养制剂按40~50ml/h输注 D.患者不耐受该营养制剂 E.术后应用广谱抗生素致菌群失调
A.心理治疗 B.针灸 C.选择性神经阻滞 D.外科手术 E.化疗
A.救治窒息 B.抗休克 C.固定骨折 D.包扎伤口 E.镇静止痛
A.胸外心脏按压 B.胸外电除颤 C.胸内心脏按压 D.静注利多卡因1mg/kg E.胸内电除颤
A.超急性排斥反应 B.血管排斥反应 C.急性排斥反应 D.慢性排斥反应 E.体液排斥反应
A.酮康唑 B.利福平 C.头孢菌素 D.维生素C E.维生素B
A.pH下降,HCO下降 B.pH升高,PaCO2升高,HCO下降 C.pH下降,PaCO2升高 D.pH升高,PaCO2下降,HCO下降 E.pH升高,HCO升高,BE升高
A.平均动脉血压升高 B.CO2分压降低 C.心率减慢 D.肝脏血流增加 E.呼气末CO2分压降低
A.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Ⅰ/甲” B.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Ⅲ/丙” C.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Ⅱ/甲” D.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Ⅱ/乙” E.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Ⅲ/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