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用502胶粘合 B.对位固定灌模型后修理 C.嘱患者进软食 D.修理加重衬 E.修理加重衬加调
A.上颌中切牙 B.下颌尖牙 C.上颌第一前磨牙 D.上颌尖牙 E.上颌第二前磨牙
A.6-1-2-3-4-5-7 B.6-1-2-3-5-4-7 C.6-1-2-4-5-3-7 D.1-6-2-3-4-5-7 E.1-2-6-4-3-5-7
A.2~3岁 B.6~7岁 C.5~6岁 D.12~13岁 E.18~21岁
A.第一恒磨牙的位置 B.下颌骨的大小 C.第二恒磨牙的方向 D.第二乳磨牙的末端平面 E.第二乳磨牙严重龋坏
A.6~7岁 B.7~8岁 C.8~9岁 D.9~10岁 E.11~13岁
A.6岁 B.7岁 C.8岁 D.9岁 E.10岁
A.侧切牙牙胚挤压中切牙牙根形成间隙 B.多生牙、牙瘤的存在导致 C.唇系带附着过低形成间隙 D.侧切牙先天缺失使中切牙出现间隙 E.吮指习惯使前牙出现间隙
A.复位前要先修整牙槽骨 B.急诊时可在局麻下行牙龈缝合固定 C.缝线或者夹板暂时固定应在1周内拆除 D.牙齿的固定最好用全牙列垫 E.固定时间应该达到6~8周,以促进牙周组织恢复
A.乳牙釉质、牙本质薄,钙化度低 B.乳牙抗酸力弱 C.儿童食品多为软质、黏性、高糖,易发酵产酸 D.儿童自洁和清洁能力差 E.以上都是
A.血液病 B.急性感染 C.严重心脏病 D.智障不合作 E.严重的口腔黏膜疾病
A.上唇系带附丽低 B.出现了剩余间隙 C.多生牙的存在 D.牙瘤 E.侧切牙牙胚压迫中切牙牙根
A.伸展到离唇、颊、舌沟底约0.5cm B.以不妨碍周边软组织活动为准尽可能地伸展 C.包括整个边缘区 D.应伸展到一切非硬性倒凹区 E.应伸展到唇、颊、舌沟的底部
正中位是指()
A.上、下牙列最广泛接触时下颌所处位置 B.无牙者相当于正中时下颌所处位置 C.力最强的功能位置 D.前伸或侧向后期下颌所处位置 E.以上都是
全可调架和半可调架的区别在于()
A.能否做开闭、侧方和前伸运动 B.髁导斜度能否调节 C.侧柱距离能否调节 D.切导斜度能否调节 E.以上均不对
A.定位平面记录 B.下颌后退记录 C.面下1/3高度记录 D.垂直距离和颌下前伸颌记录 E.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记录
A.颌骨的吸收 B.颌骨的增生 C.颌骨的移位 D.牙槽骨的吸收 E.牙槽骨的增生
A.20~60岁 B.20~50岁 C.20~40岁 D.30~60岁 E.25~60岁
A.以力比值 B.以缺牙数量 C.以牙周膜面积 D.以缺牙部位 E.以年龄
Nelson曾提出以力比值决定基牙数量,其关系是()
A.基牙力比值总和的两倍≥基牙及缺失牙力比值总和 B.基牙力比值总和的两倍=基牙及缺失牙力比值总和 C.基牙力比值总和的两倍<基牙及缺失牙力比值总和 D.基牙力比值>缺失牙力比值 E.基牙力比值=缺失牙力比值
A.严重唇向位上前牙 B.反牙 C.重度四环素牙 D.轻、中度着色牙 E.严重深覆的下前牙
A.30%~50%氢氟酸酸蚀1分钟 B.30%-50%正磷酸酸蚀1分钟 C.30%~50%氢氟酸酸蚀2分钟 D.30%~50%正磷酸酸蚀2分钟 E.以上均不对
A.前牙四环素牙 B.前牙釉质发育不良 C.前牙切角缺损 D.上颌侧切牙反 E.上颌中切牙间隙过大
A.釉质牙骨质界 B.牙槽骨支持骨的水平线 C.龈缘平面 D.以牙在功能时的旋转中心为界 E.以上均不对
A.修复体的边缘与预备体十分密合 B.修复体要高度磨光 C.修复体龈缘要薄 D.修复体龈缘位于龈嵴顶上 E.以上均是
A.良好的固位、稳定 B.缺隙区牙槽嵴丰满 C.基牙稳固、支持力强 D.完好恢复缺失牙的解剖形态 E.设计合理
A.由内到外 B.由后到前 C.由上到下 D.由左到右 E.由中心到四周
A.外形与动度 B.咀嚼肌检查 C.咀嚼效率检查 D.下颌运动检查 E.咬合关系检查
A.当注射量过大时或位置偏后时可出现恶心或呕吐 B.麻醉区域包括同侧上颌磨牙、前磨牙腭侧黏骨膜及牙槽骨 C.注射点位于上颌第二磨牙腭侧龈缘与腭中线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D.拔除上颌磨牙时必须行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E.腭前神经麻醉时很容易同时麻醉腭小神经
A.拔除上颌前牙时腭侧黏骨膜的麻醉必须选用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B.本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入切牙孔 C.麻醉区域包括上颌两侧尖牙腭侧连线前方的牙龈、腭侧黏骨膜及牙槽骨 D.行鼻腭神经阻滞时注意防止断针出现 E.拔除上颌尖牙时必须辅助局部浸润麻醉
A.出血不止 B.感染 C.中毒 D.过敏反应 E.神经损伤
A.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 B.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一前磨牙 C.第一乳磨牙、第一前磨牙、乳尖牙 D.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一前磨牙 E.第一乳磨牙、第一前磨牙、乳尖牙
A.立即停止注射 B.平卧、头低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C.吸氧 D.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E.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
A.患者因大张口出现闭口肌痉挛 B.麻醉药物注射入翼内肌内使肌肉处于收缩状态 C.患者既往患有癔症病史 D.患者心理因素张口困难 E.患者注射麻醉药物后出现咬肌间隙感染
A.严重龋坏不能治疗的牙 B.晚期牙周病,牙周骨组织吸收严重,极为松动的牙 C.反复发生冠周炎,或引起邻牙牙根吸收、龋坏的阻生牙 D.成人牙列中滞留的乳牙,无松动、下方恒牙先天缺失 E.因正畸治疗需要减数的牙
A.140/90mmHg B.180/110mmHg C.120/85mmHg D.170/95mmHg E.125/80mmHg
A.8.88mmol/L以下 B.10.0mmol/L以下 C.6.80mmol/L以下 D.8.00mmol/L以下 E.12.0mmol/L以下
A.牙源性感染引起急性蜂窝织炎时,为控制病情,应尽早拔出患牙 B.急性冠周炎时阻生牙拔出创伤大,可导致炎症扩散,应在炎症控制后拔牙 C.急性牙龈感染患者应推迟拔牙 D.急性传染性口炎患者应推迟拔牙 E.对于放疗后的患者,拔出照射区的患牙时应慎重,必须拔牙时也应给予足量抗生素
A.近期心肌梗死病史 B.血压高于24/14.7kPa C.阿斯综合征 D.放疗后8年放射区内残根 E.牙龈癌病变区域内的松动牙
A.放疗前1个月 B.至少放疗前7~10天 C.放疗后即刻 D.放疗后1周 E.放疗后1个月
A.预防下颌第二磨牙的牙周破坏 B.避免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面发生龋坏 C.反复发生冠周炎的第三磨牙 D.压迫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造成牙根吸收的第三磨牙 E.骨内埋伏,与邻牙牙周不相通,尚未压迫神经的第三磨牙
A.有足够的萌出空间,X线检查位置正常者 B.正位萌出,有对颌牙,但第三磨牙表面仍覆盖有牙龈者 C.邻牙不能保留,第三磨牙前倾角度约30°者 D.完全骨埋伏,与邻牙牙周不相通,X线检查冠周见低密度影者 E.第三磨牙本身龋坏,牙冠破坏不严重,可与对颌牙建立咬合者
A.月经期,拔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B.上颌窦癌,拔左下颌第二磨牙 C.急性白血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为75g/L E.血友病,血浆因子Ⅷ浓度为正常值的25%
A.多发性或粉碎性骨折 B.全面部骨折 C.无明显移位的上、下颌骨骨折 D.感染的下颌骨骨折 E.大的开放性骨折
A.移位和畸形 B.鼻出血 C.鼻通气障碍 D.眼睑部瘀斑 E.复视
A.袋形缝合 B.尽可能摘除囊肿,局部用碘酊烧灼 C.将囊肿与周围0.5cm范围的正常腺体切除 D.完整摘除囊肿 E.摘除舌下腺,可允许部分囊肿残留
A.舌神经 B.舌咽神经 C.面神经 D.三叉神经 E.迷走神经
A.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 B.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营养神经药物(维生素B、维生素B. C.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营养神经药物(维生素B、维生素B.+保护眼睛 D.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营养神经药物(维生素B、维生素B.+保护眼睛+强针刺治疗 E.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营养神经药物(维生素B、维生素B.+保护眼睛+立即面神经管减压术
A.患侧口角下垂 B.不能做鼓腮吹气动作 C.患侧眼睑闭合不全 D.患侧额纹消失 E.用力闭眼眼球转向外上方
A.髁突颈 B.乙状切迹 C.下颌孔与乙状切迹之间 D.下颌孔与下颌角之间 E.下颌角内侧
A.应尽量使用结扎止血 B.应尽量使用电凝止血 C.术中不必过多止血,可通过安置引流解决 D.对于毛细血管渗血应使用缝扎止血 E.对于毛细血管渗血可用盐水纱布压迫止血
A.位于软、硬腭交界处 B.位于腭中缝上 C.是口内黏液腺导管的开口 D.义齿基托的后缘应止于此 E.数目多为1~2个
A.1.7~2.5cm B.2.7~3.5cm C.3.7~4.5cm D.4.7~5.5cm E.5.7~6.5cm
A.面神经下颌缘支 B.翼内肌 C.翼外肌 D.翼静脉丛 E.颌内动脉
A.腮腺炎 B.路德维希咽峡炎 C.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 D.口底多间隙感染 E.脑膜炎
A.翼下颌间隙感染 B.眶下间隙感染 C.咬肌间隙感染 D.咽旁间隙感染 E.颊间隙感染
男,10岁,因前牙反行正畸治疗,目前戴有Frankel矫治器。
A.功能性矫治器 B.磁力矫治器 C.矫形矫治器 D.口外矫治器 E.固定矫治器
A.永磁材料 B.矫治弓丝 C.口面部肌肉 D.弹性橡胶圈 E.镍钛螺簧
A.预防性矫治 B.阻断性矫治 C.一般性矫治 D.外科矫治 E.矫形矫治
A.上颌强支抗,下颌弱支抗 B.上颌强支抗,下颌中支抗 C.上颌中支抗,下颌强支抗 D.上颌弱支抗,下颌强支抗 E.上颌弱支抗,下颌中支抗
A.前牙冠唇向,后牙冠舌向转矩 B.前牙冠唇向,后牙冠颊向转矩 C.前牙冠舌向,后牙冠颊向转矩 D.前牙冠舌向,后牙冠舌向转矩 E.前牙根舌向,后牙无转矩
A.0.014NiTi丝 B.0.016NiTi丝 C.0.018NiTi丝 D.0.018澳丝 E.0.018×0.025不锈钢丝
女,40岁。因右下后牙冷热过敏前来就诊。检查发现龋,探诊洞底疼痛,但未穿髓,冷测敏感,但刺激去除后敏感立即消失,无叩痛。
A.慢性开放性牙髓炎 B.牙髓坏死 C.慢性闭锁性牙髓炎 D.残髓炎 E.隐裂
A.探诊 B.咬诊 C.视诊 D.温度测验 E.X线检查
A.不可复性牙髓炎 B.深龋 C.可复性牙髓炎 D.逆行性牙髓炎 E.残髓炎
A.安抚治疗 B.直接永久充填 C.磷酸锌粘固粉垫底永久充填 D.氧化锌丁香油粘固粉垫底永久充填 E.聚羧酸锌粘固粉垫底永久充填
A.Tis B.T1 C.T2 D.T3 E.T4
A.Ⅰ期 B.Ⅱ期 C.Ⅲ期 D.ⅣA期 E.ⅣB期
A.N0 B.N1 C.N2 D.N3 E.NX
A.保持面部外形、语言及咀嚼功能 B.利于伤口愈合 C.减少就诊次数 D.容易求得正确的颌位关系 E.减少牙槽嵴吸收
A.24小时内最好不摘下义齿 B.24小时内应吃流食 C.如伤口有出血,应取下义齿 D.次日来复查 E.2~3个月后复查,重衬或重做义齿
男,58岁。牙齿缺失多年,曾戴用可摘局部义齿,余留牙又有松动,查见口内仅余留上前牙及下颌牙,上前牙三度松动。拟拔除上前牙。患者要求即刻义齿修复。
A.取印模 B.颌位关系记录 C.试排牙 D.调 E.选择人工牙
男,20岁,阻生,拔除术后3天,拔牙窝剧痛。
A.拔牙时软组织撕裂 B.牙槽骨折 C.损伤神经 D.遗留残根 E.干槽症
A.口服抗生素 B.口服止痛药 C.保持口腔卫生 D.彻底清创并隔离外界刺激 E.局部理疗
男,60岁。戴全口义齿后上颌基托中缝处反复折断。
A.基托与组织不贴合 B.咬合不平衡 C.患者力过大 D.人工牙排列偏向颊侧 E.义齿以上颌硬区为支点翘动
A.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B.成人牙周炎 C.边缘性龈炎 D.牙周脓肿 E.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A.需要全身药物治疗 B.给患者开碘甘油,患者自行上药 C.重新洁治 D.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及菌斑控制 E.进行手术治疗
患者,男,32岁,牙冠完整,明显唇向倾斜,不松动,X线片未见异常。拟失活根管充填,桩核冠矫正倾斜。
根充后开始桩核修复的最早时间是()
A.二周 B.一周 C.三天 D.二天 E.一天
A.重新根充 B.观察,暂不开始修复 C.3个月后开始修复 D.桩冠修复 E.桩冠修复,缩短根管预备长度
A.每天早晚刷牙用 B.定期更换牙膏用 C.成人每天用1次 D.老年人不应使用 E.无龋可以不使用
A.药物漱口 B.使用牙签 C.叩齿方法 D.有效刷牙 E.牙龈按摩
A.叩齿按摩 B.太极拳运动 C.健康的牙齿伴终生 D.人越老牙越好 E.义齿恢复口腔功能
男性,恒牙,上牙弓轻度拥挤,右上侧切牙舌向错位,间隙不足,采用不拔牙矫治方案在右上尖牙和右上中切牙之间放置螺旋推簧扩展间隙。
A.使用较大尺寸的不锈钢圆丝 B.使用镍钛方丝 C.使用不锈钢方丝,并在此牙处弯制冠舌向转矩 D.使用不锈钢方丝,并在此牙处弯制冠唇向转矩 E.将右上侧切牙托槽倒置黏着
A.镍钛圆丝 B.镍钛方丝 C.不锈钢圆丝 D.不锈钢方丝 E.澳丝(圆丝)
A.牙间支抗 B.颌间交互支抗 C.颌内交互支抗 D.骨皮质支抗 E.口外支抗
A.刃状边缘 B.凿状边缘 C.凹形边缘 D.肩台形边缘 E.斜面形边缘
A.卡氏尖 B.畸形中央尖 C.融合牙 D.结合牙 E.双生牙
A.牙挺挺松 B.牙钳先颊后舌腭侧摇动 C.先去骨后钳拔 D.牙钳,扭转力 E.牙钳向颊、舌腭侧摇动,稍加扭转
A.1天 B.3天 C.1周 D.2周 E.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