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舌下神经 B.舌咽神经 C.面神经 D.三叉神经 E.迷走神经
A.预备体表面粗糙度 B.粘接剂的调合比例 C.粘接剂的种类 D.预备体的龈边缘形态 E.粘接剂的厚度
缺失,余留牙均正常,患者适合做的修复是()
A.固定桥 B.活动桥 C.即刻义齿 D.覆盖义齿 E.可摘局部义齿
A.清除口内血凝块或分泌物 B.人工呼吸 C.牵舌至口外 D.将下颌骨推向前上 E.做气管切开术,加强吸痰措施
A.上界:口裂水平 B.下界:锁骨上线 C.前界:过中线 D.后界:耳后5cm E.与口腔相通时,单独消毒口腔
A.波动试验 B.穿刺法 C.B超 D.CT E.MRI
A.牙槽嵴吸收过多 B.牙槽嵴吸收过少 C.垂直距离过高 D.垂直距离过低 E.上下颌弓关系异常
A.摩擦力 B.粘结力 C.约束和约束反力 D.患牙预备体的固位形 E.咬合力
A.10kg以下 B.10~23kg C.24~37kg D.38~41kg E.41kg以上
A.缺损的原因 B.缺损的时间 C.是否接受过检查和治疗 D.目前的咀嚼功能如何 E.就诊的主要原因
A.颤动线之前 B.腭皱襞之后 C.上腭硬区两侧 D.颤动线之后 E.以上都不是
A.牙龈瘤 B.脓性肉芽肿 C.乳头状增生 D.粒细胞增生性肉芽肿 E.阿弗他溃疡
A.龈乳头中央 B.颊面中央 C.舌腭侧中央 D.颊面轴角处 E.以上均可
A.牙冠较短的基牙或锥形牙 B.前后有缺隙的孤立磨牙 C.缺隙远中孤立的磨牙 D.松动的基牙 E.倾斜磨牙
A.垂直颌位关系 B.水平颌位关系 C.垂直颌位关系和水平颌位关系 D.垂直距离 E.下颌前后位置关系
A.手术前 B.手术后1个月 C.手术后3~6个月 D.手术后1年 E.手术后2年
A.较大的力 B.桥体厚度增加 C.桥体长度增加 D.桥体截面形态呈平面形 E.采用机械强度较小的材料制作桥架
A.根管治疗不完善 B.继发龋 C.创伤 D.粘固剂刺激 E.根尖周炎
支托的主要作用是()
A.防止义齿龈向移位 B.起支持作用,并力传递到基牙上 C.可做间接固位体 D.A+B+C E.B+C
A.分次磨除法 B.活髓切断术 C.根尖诱导成形术 D.拔除,将第一磨牙前移 E.盖髓术和充填法
A.牙列缺损 B.牙列缺失 C.偏侧咀嚼 D.牙体缺损 E.后牙早失
A.鉴别下颌有无前伸 B.鉴别下颌有无偏斜 C.防止下颌前伸 D.防止下颌后退 E.保证垂直距离正确
A.前伸平衡 B.侧方平衡 C.正中 D.牙尖交错 E.正中平衡
A.增强义齿的固位力 B.防止义齿下沉 C.与固位臂交互作用,防止基牙移位 D.A+B E.B+C
A.正畸 B.咬合板 C.调 D.高嵌体 E.冠桥修复体
A.降低咬合 B.制作带环 C.牙髓治疗 D.根管治疗后冠修复 E.磨除裂纹充填
A.磨损或磨耗 B.外伤 C.酸蚀症 D.龋病 E.楔状缺损
A.换用树脂充填 B.树脂嵌体 C.烤瓷熔附金属冠 D.桩核+烤瓷熔附金属冠 E.3/4冠
A.面部的生长型在儿童的早期就已确定 B.头颅增长的速度,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减 C.在增长过程中,头部的多点按直线方向推进 D.鼻腔底、牙弓面、下颌体下缘三者与Bolton平面之间的交角,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大 E.由蝶鞍中心通过上颌第一恒磨牙到颊部所画的直线,可以代表面部向前向下增长的综合方向
A.上颌尖牙的牙尖和上颌后牙颊尖顶相连形成的凸向上的曲线 B.上颌尖牙的牙尖和上颌后牙颊尖顶相连形成的凸向下的曲线 C.上颌磨牙颊尖顶相连形成的凸向上的曲线 D.上颌磨牙颊尖顶相连形成的凸向下的曲线 E.以上都不是
A.袋形缝合 B.尽可能摘除囊肿,局部用碘酊烧灼 C.将囊肿与周围0.5cm范围的正常腺体切除 D.完整摘除囊肿 E.摘除舌下腺,可允许部分囊肿残留
A.调短相应义齿边缘 B.相应组织面缓冲 C.调整咬合 D.暂不处理,继续观察 E.组织面重衬
A.减少修复后的并发症 B.减少牙折 C.增强粘固力 D.延长修复体的使用寿命 E.防止牙髓变性
A.轴面形态 B.邻接关系 C.外展隙和邻间隙 D.咬合面与咬合关系 E.以上都需要恢复
A.牙周炎时龈下菌斑的量不变 B.健康牙周菌斑薄、细菌量少 C.牙龈炎时,菌斑中的细菌以革兰氏阳性杆菌为主 D.牙周炎时龈下菌斑中的革兰氏阴性菌增多 E.牙周炎时龈下菌斑中厌氧菌增多
A.减少手术创伤 B.尽量延长局部压迫止血时间 C.注意无菌操作 D.注意口腔卫生 E.保护拔牙创内血凝块
A.环抱固位形 B.钉洞固位形 C.倒凹固位形 D.沟固位形 E.洞固位形
A.色素沉着 B.硬组织脱矿、崩解 C.釉质的再矿化 D.腐坏牙本质的再矿化 E.修复性牙本质形成
A.双端固定桥,半固定桥,复合固定桥 B.双端固定桥,种植固定桥,复合固定桥 C.半固定桥,单端固定桥,粘结固定桥 D.半固定桥,单端固定桥,复合固定桥 E.半固定桥,双端固定桥,单端固定桥
A.盖过磨牙后垫 B.盖过磨牙后垫的2/3 C.盖过磨牙后垫的1/2~2/3 D.盖过磨牙后垫的前1/3~1/2 E.暴露磨牙后垫
架上的髁槽与水平面的交角为()
A.切导斜度 B.髁导斜度 C.牙尖斜度 D.补偿曲线曲度 E.定位平面斜度
A.个人体质差异 B.翻瓣时创伤过大 C.瓣的切口过低 D.缝合过严 E.术后发生感染
A.附着力和大气压力 B.附着力和粘着力 C.粘着力和大气压力 D.粘着力和内聚力 E.以上都不是
A.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B.截根术 C.切除性骨手术 D.翻瓣术 E.分根术
A.不作处理,嘱坚持戴用 B.基托组织面重衬 C.重排下颌人工牙以降低咬合垂直距离 D.调以去除正中早接触 E.面加高以升高咬合垂直距离
A.失牙的数目 B.缺隙的数目 C.缺牙的部位 D.基牙的部位 E.主要缺隙外的缺隙
A.弹性模量小 B.湿润性好 C.收缩变形小 D.铸造性能好 E.不易变形和磨损
A.附着力 B.粘着力 C.大气压力和吸附力 D.内聚力 E.结合力
A.不透明瓷用于切端 B.瓷厚度一般为0.5mm C.瓷烧结次数增加则瓷的热膨胀系数增加 D.冠的颜色主要靠表面上色获得 E.瓷层越厚越好
A.蜡 B.自凝塑料 C.光固化塑料 D.蜡和自凝塑料均可 E.蜡、自凝塑料或光固化塑料均可
A.systemB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 B.注射式热牙胶充填 C.塑化治疗 D.侧方加压充填 E.碘仿糊剂充填
A.10° B.20° C.30° D.40° E.45°
A.即刻修复 B.根管治疗后第2天 C.根管治疗后当天 D.根管治疗后1个月 E.根管治疗后1~2周
A.经龈下刮治后牙周袋≤5mm,探诊后有出血或溢脓 B.牙槽骨外形不规则 C.后牙根分叉病变达Ⅱ度或Ⅲ度 D.个别牙牙龈退缩 E.基础治疗不能彻底清除根面刺激物
A.10%以下 B.20%以下 C.30%以下 D.40%以下 E.45%以下
A.根充后第1天 B.根充3天后 C.根充1周后 D.根充2周后 E.根充3周后
A.常为扁根,多为双根 B.根周骨质腭侧较颊侧疏松 C.脱位方向应向腭侧牵引 D.拔除时以摇动力为主 E.脱位时可适当使用扭转力
安氏Ⅰ类错的各种表现中,不包括()
A.前牙反 B.前牙开 C.双牙弓前突 D.后牙近远中错位 E.后牙颊舌向错位
A.上颌骨是由第一鳃弓的上颌突、侧鼻突和中鼻突共同发育而成 B.上颌骨只向下、向前及向外三个方向生长 C.上颌骨主要由前颌骨和上颌本体两部分组成 D.新生儿上颌骨结构致密,短而宽。主要由含有牙滤泡的牙槽骨组成 E.随着恒牙的萌出,上颌窦的深度和宽度增大
A.上下中切牙间水平距离 B.上下中切牙间的垂直距离 C.上下第一磨牙间的距离 D.上下第二磨牙之间的距离 E.上下牙槽嵴之间的距离
A.根管内封甲醛甲酚时,棉捻过饱和 B.根管器械超出根尖孔 C.封失活剂时间过长 D.根充超充 E.以上都是
A.恢复正常轴面外形高点 B.扩大邻间隙 C.尽量减少龈端与牙槽嵴接触面积 D.保持龈端与牙槽嵴紧密接触 E.桥体高度抛光
A.桥体外形高点恢复过大 B.桥体外形高点恢复过小 C.桥体龈端与牙槽嵴不密合 D.邻间隙过大 E.外展隙过大
A.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B.成人牙周炎 C.边缘性龈炎 D.牙周脓肿 E.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A.需要全身药物治疗 B.给患者开碘甘油,患者自行上药 C.重新洁治 D.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及菌斑控制 E.进行手术治疗
男,8岁,前牙开3mm,磨牙为远中关系,上前牙前突,上牙弓狭窄。
A.舔上牙 B.舔下牙 C.吮拇习惯 D.咬上唇 E.口呼吸
A.矫治开 B.矫治远中关系 C.破除不良习惯 D.矫治前突 E.矫治牙弓狭窄
A.预防性矫治 B.阻断性矫治 C.一般性矫治 D.非外科矫治 E.固定性矫治
女,25岁。左下后牙咬合痛一个月,三天前开始出现自发性剧痛,持续跳痛,牙有伸长感觉,咬合时引起剧痛。检查发现颊颈部深龋,无探痛,叩痛明显,Ⅱ度松动。临床诊断为慢性根尖周脓肿急性发作。
A.患牙牙髓活力测验 B.患牙的位置 C.患牙松动度 D.血液白细胞计数 E.颌下淋巴结检查
A.患牙的疼痛达到最高峰 B.根尖区黏膜肿胀呈半球形 C.叩痛和松动明显 D.阵发痛频率增高 E.咬合痛加重
A.透射区形状不规则,但边界清晰 B.圆形透射区,周围有白线围绕 C.圆形透射区,周界不清楚 D.局限性骨质致密 E.透射区边界不清楚,形状不规则
A.牙根已完全进入上颌窦内 B.牙根位于窦底黏膜下 C.牙槽窝内可见牙根,但已逸出牙槽窝外 D.窦底黏膜已穿破,但牙根仍附于窦底黏膜上 E.牙根已脱位,进入颊间隙
A.血液成分的量与质 B.有无出血倾向 C.有无坏血病 D.有无抗感染能力降低 E.有无紫癜
A.每次拔除1个残根 B.根据不同区段分次拔除 C.第1次拔除少量,以后逐渐增多 D.1次拔除所有残根 E.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决定
缺失,牙龈退缩,剩余牙槽嵴较低,近中舌向倾斜,口底及前庭沟浅,余留牙健康。设计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A.舌板 B.舌杆 C.双舌杆 D.舌隆突杆 E.颊杆
宜采用的卡环类型是()
A.RPI卡环 B.RPA卡环 C.锻丝卡环 D.圈形卡环 E.远中支托三臂卡环
A.三臂卡环 B.圈形卡环 C.对半卡环 D.联合卡环 E.RPI卡环
A.双侧联合设计 B.圈形卡环 C.回力卡环 D.近中支托 E.双舌杆
A.人工牙减径,减数 B.选用单舌杆 C.选用RPI卡环 D.增加支托数 E.扩大基托面积
A.0.25% B.0.50% C.1% D.2% E.2.50%
A.0.50% B.1% C.1.50% D.2% E.2.50%
A.5° B.30° C.45° D.90° E.135°
A.以左右侧第二恒磨牙远中接触点间连线为底线,由中切牙近中接触点向底线所作的垂线 B.以左右侧第一恒磨牙远中接触点间连线为底线,由中切牙近中接触点向底线所作的垂线 C.上中切牙唇侧牙槽弓最凸点至第二恒磨牙远中接触点间连线之垂直距离 D.上中切牙唇侧牙槽弓最凸点至第一恒磨牙远中接触点间连线之垂直距离 E.上中切牙屠侧牙槽弓最凸点至第二前磨牙远中接触点间连线之垂直距离
A.降低咬合 B.正畸牵引术 C.药物脱敏 D.覆盖义齿修复 E.夹板固定
A.快速腭中缝扩展 B.慢速腭中缝扩展 C.正畸扩展 D.被动扩展 E.推磨牙向远中
A.联合卡环 B.圈形卡环 C.对半卡环 D.连续卡环 E.回力卡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