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通过异物的局部效应发挥作用 B.异物刺激子宫内膜产生非细菌性炎症反应,不利于胚胎发育 C.机械作用,阻止孕卵着床 D.宫内节育器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起作用 E.节育器刺激内膜产生前列腺素,影响孕卵着床
A.肛门周围~阴阜~大腿内上1/3~大小阴唇 B.阴阜~大小阴唇~肛门周围~大肠内上1/3 C.大腿内上1/3~肛门周围~大小阴唇~阴阜 D.大小阴唇~阴阜~大腿内上1/3~肛门周围 E.大小阴唇~大腿内上1/3~阴阜~肛门周围
A.前列腺癌 B.前列腺增生 C.膀胱颈纤维化 D.慢性前列腺炎 E.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A.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绀 B.无尿 C.脉搏摸不清 D.血压测不出 E.精神紧张,烦躁不安
A.丘脑 B.下丘脑 C.腺垂体 D.性腺 E.肾上腺
A.阔韧带 B.输尿管 C.圆韧带 D.子宫动脉 E.阴道动脉
A.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 B.钳刮术 C.前列腺素引产 D.水囊引产术 E.天花粉引产
A.分离钳一次分开阴囊皮肤、输精管壁各层组织至管腔 B.提出输精管,分离钳穿过输精管迂曲部,游离1.5cm C.压挫、结扎、切除输精管约1.5~2.0cm D.用精索内筋膜隔离两残端 E.返纳输精管,皮肤裂口用创可贴覆盖
A.药物流产后月经尚未恢复 B.需要长效避孕 C.生殖道畸形 D.月经过多 E.严重痛经者
A.胶棒近端下方 B.胶棒远端上方 C.胶棒中段 D.胶棒之间 E.胶棒内
A.双子宫 B.纵隔子宫 C.双角子宫 D.残角子宫 E.鞍形子宫
A.2~4cm B.4~6cm C.6~8cm D.8~10cm E.10~12cm
A.垂体功能异常性闭经 B.肾上腺功能异常性闭经 C.宫颈宫腔粘连性闭经 D.闭经泌乳综合征 E.产后大出血性闭经
A.性心理发展是性心理发育的生物基础 B.自我意识强,不易上当受骗 C.好奇心胜模仿性强,易上当受骗 D.多数少女愿意与家长和老师进行沟通 E.以上均正确
A.外胚层 B.内胚层 C.中胚层 D.外胚层与中胚层 E.内胚层与中胚层
A.促性腺激素呈脉冲式分泌 B.垂体促性腺激素包括FSH和LH C.FSH和LH均含有α和β亚单位 D.FSH、LH、HCG的α亚单位结构基本相似 E.FSH和LH的α亚单位决定其生物学特性
A.月经净后5天 B.月经来潮前5天 C.预测排卵日 D.两次月经中间 E.非经期任何时间
A.宫内节育器 B.女用避孕套 C.口服避孕药 D.自然避孕法 E.输卵管绝育术
A.不能大意,立即下尿管,予以保留两周 B.抗生素预防感染,适当使用止血药,随诊 C.尿道造影,了解损伤轻重程度 D.多饮水,无需处理及随诊 E.全身系统检查,以发现可能的各处损伤性疾病
A.排卵前相对稍低 B.排卵后升高0.2~0.5℃ C.孕激素与基础体温升高有关 D.排卵后基础体温升高持续整个黄体期 E.基础体温升高是排卵的可靠标志
A.雌激素 B.孕激素 C.雄激素 D.胎盘生乳素 E.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A.血液浓缩 B.全身小动脉痉挛 C.子宫胎盘缺血 D.血管内皮损伤 E.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
A.宫内节育器 B.复方口服避孕药 C.长效避孕针剂 D.皮下埋植剂 E.避孕套
A.生育过染色体异常儿的孕妇 B.夫妻一方为遗传病患者 C.生育过先天性畸形儿的孕妇 D.30岁的经产妇 E.孕期接触过大量放射线
A.骨盆漏斗韧带 B.卵巢固有韧带 C.子宫骶骨韧带 D.子宫动脉 E.主韧带
A.输卵管炎症 B.输卵管畸形 C.子宫内膜异位症 D.子宫肌瘤的压迫 E.生殖器结核
A.通过观察宫颈黏液的周期性变化,确定易受孕期,避开易受孕期性交,达到避孕目的 B.产后、哺乳期的妇女最适合此种方法 C.月经周期不规则、生殖道炎症的妇女可应用此法避孕 D.只要无宫颈黏液、处于干燥期,性生活就不必采取措施 E.所有妇女宫颈黏液的变化与激素测定结果一致
A.直系血亲 B.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C.男女双方患有同一种遗传性疾病 D.严重智力低下者 E.男女单方患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