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玻璃体炎症 B.玻璃体液化 C.PVD D.玻璃体出血 E.玻璃体变性
A.细胞学检查 B.细菌培养 C.角膜刮片找菌丝 D.X线检查 E.B超检查
A.首发症状是视力减退和视野缺失 B.眼球突出为轴性前突 C.传入性瞳孔对光反应迟钝 D.约1/3患者合并神经纤维瘤病如皮肤咖啡色素斑虹膜结节 E.胶质瘤只发生在视神经眶内段
A.不满18岁 B.糖尿病 C.精神异常 D.哺乳期 E.妊娠期
A.全层角膜移植 B.摘除人工晶状体 C.保守治疗 D.板层角膜移植 E.眼球摘除
A.光感受器 B.无常突细胞 C.miiller细胞 D.神经节细胞 E.色素上皮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Morax-Axenfeld双杆菌 C.假单胞菌属 D.大肠杆菌 E.Koch-week杆菌常引起急性或亚急性结膜炎
A.出血位于视网膜外丛状层和内颗粒层之间 B.检眼镜下常见暗红色小圆点状出血 C.出血较为局限 D.为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网出血 E.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A.吸收不良 B.慢性腹泻 C.慢性消耗性疾患 D.饮食中缺少维生素A E.自身免疫
A.出血来自邻近组织 B.玻璃体后脱离不会引起玻璃体积血 C.可引起PVD D.可引起视网膜脱离 E.大量出血吸收困难的可行玻切治疗
A.Ⅲ级核为中等硬度核,晶状体核呈黄色或淡棕黄色 B.Ⅳ级核为硬核,晶状体核呈深黄色或淡琥珀色 C.Ⅰ级核为软核,裂隙灯下为透明或淡灰白色 D.Ⅴ级核为极硬核,晶状体核深棕褐色或黑色 E.Ⅱ级为硬核
A.2600~2800个 B.150~2400个 C.1500~2000个 D.6000~8000个 E.3000~4000个
A.周边部视网膜脉络膜炎 B.青光眼晚期 C.大量奎宁应用 D.视网膜色素变性 E.大量氯丙嗪应用
A.初起为一侧眼,后发展到另眼 B.主觉痒、异物感、烧灼感、畏光和流泪 C.邻近常伴有结膜炎症 D.内眦部睑缘和皮肤充血、肿胀、糜烂和脱鳞屑 E.偶尔伴有点状角膜上皮炎
A.玻璃 B.木质异物 C.铜异物 D.塑料异物 E.铁异物
A.结膜充血,结膜囊有黏脓性分泌物 B.眼球突出及活动障碍 C.通常不伴有腮腺肿胀 D.泪腺肿块及压痛 E.上睑水肿变形
A.多发性硬化 B.结核 C.糖尿病 D.腮腺炎 E.青光眼
A.腺病毒29、37型引起 B.腺病毒8、19型引起 C.HSV-2型引起 D.腺病毒3、4、7型引起 E.主要由HSV-1型引起,少数由HSV-231引起
A.伤后1~2周 B.伤后半年 C.伤后1个月 D.伤后3个月 E.立即手术
A.发病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常先有剧烈的疼痛 B.正在接受放射治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易发生本病 C.成簇的疱疹局限于面部的一侧,不超过中线 D.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三叉神经半月节或某1支所致 E.若三叉神经第2支受累,疱疹分布于前头部、额部及上睑皮肤
A.窄Ⅲ B.窄Ⅰ C.窄Ⅳ D.窄Ⅱ E.宽角
A.无长突细胞 B.双极细胞 C.神经节细胞 D.视杆细胞 E.视神经
A.个别患者可累及角膜 B.有刺痒、疼痛与烧灼感 C.初起水疱内含透明黄色液体,后于涸吸收结痂,遗留瘢痕 D.疱疹呈多个或簇状,半透明,周围充血、水肿 E.病变可侵犯上、下睑,但以下睑多见
A.局部滴用广谱抗生素滴眼液,涂抗生素眼膏及磺胺眼膏 B.除去脓痂及已经松落的睫毛,使毛囊中的脓液得以引流 C.每周1次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清洗睑缘部 D.除去各种诱因,注意个人卫生 E.炎症完全消退后,应持续治疗至少2~3周,以防复发
A.常发生于老年人 B.常在三叉神经支配的体表发生感染 C.常在面神经支配的体表发生感染 D.常在动眼神经支配的体表发生感染 E.单纯疱疹病毒是一种RNA病毒
A.60岁以后 B.50岁以后 C.40岁以后 D.30岁以后 E.65岁以后
A.眼球外伤 B.青光眼 C.急性玻璃体后脱离 D.急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E.视网膜脱离
A.变态性结膜炎 B.过敏性结膜炎 C.春季角结膜炎 D.泡性角结膜炎 E.枯草热结膜炎
A.12个视盘面积 B.15个视盘面积 C.5个视盘面积 D.8个视盘面积 E.10个视盘面积
A.视放射 B.视神经 C.视束 D.视交叉 E.外侧膝状体
A.黄斑部 B.周边部 C.赤道部 D.视盘周围 E.以上都不对
A.角膜中央区基质呈盘状水肿 B.视力障碍较重 C.患者刺激症状较轻 D.角膜上皮完整 E.治疗时禁用糖皮质激素
A.青光眼 B.结膜炎 C.角膜炎 D.虹膜睫状体炎 E.巩膜炎
A.克雷伯杆菌 B.曲霉素 C.表皮葡萄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绿脓杆菌
A.再次手术 B.点抗生素眼水 C.增加激素眼水用量 D.热敷 E.不处理
A.内皮细胞逐渐失代偿 B.角膜后弹力层出现油滴状角膜小滴 C.可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 D.为常染色体显性性遗传 E.多见于绝经期妇女
A.拥挤现象 B.注视性质改变多表现为旁中心注视 C.光觉异常 D.电生理改变 E.对比敏感度曲线低下,峰值右移
A.隐斜是在除去融合反射后出现的眼位偏斜 B.两眼可分别交替注视目标,非注视眼位于斜位 C.先天性外斜视一般发生在生后1岁以内 D.先天性内斜视一般发生在生后6个月以内 E.非共同性斜视中第1斜视角>第2斜视角
A.鼻梁宽 B.内眦赘皮 C.眼眶间距狭窄 D.瞳孔距离较小 E.+kappa角较大
A.1岁以前 B.2岁以前 C.3岁以前 D.4岁以前 E.发现即做
A.有代偿头位,面转向健侧,眼注视患侧 B.后天性者复视症状明显 C.可由外伤颅底骨折引起 D.可伴有神经系统异常 E.患眼内斜视外转受限
A.眼球向内转时睑裂变窄和眼球后退 B.试图外转时睑裂开大 C.部分患者在内转时伴有眼球急骤上转或急骤下转 D.手术可行患眼内直肌后徙,外直肌截除 E.手术不应行患眼外直肌缩短
A.斜视角大,多大于40° B.多数患儿视力相等,可交替注视 C.多伴有DVD,下斜肌功能亢进 D.假性外展不足 E.AC/A比值高
A.注入粘弹剂,检查后囊 B.增加负压或升高灌注压 C.暂停手术检查网膜 D.关闭切口静滴甘露醇 E.后巩膜切开
A.周边前后囊下可见透明水隙或水疱 B.周边尖端指向瞳孔去底指向赤道的楔形浑浊 C.瞳孔后照或直接弥散照射下出现轮辐状外观 D.虹膜投影试验阳性 E.视力多无明显下降
A.畏光流泪和眼睑痉挛常是首发表现的症状 B.眼球和角膜大 C.确诊后首选药物治疗 D.眼底视盘凹陷扩大 E.可有明显的屈光不正
A.角膜水肿 B.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 C.脉络膜暴发性大出血 D.网脱 E.悬韧带断裂
A.600~800个/mm2 B.500~600个/mm2 C.400~500个/mm2 D.300~400个/mm2 E.200~300个/mm2
A.同一致伤物只损伤了角膜 B.同一致伤物即损伤了角膜,也损伤了晶状体玻璃体 C.同一致伤物即损伤了眼睑,也损伤了角膜、晶状体 D.2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作用于眼部造成损伤 E.2种以上致伤因素先后作用于眼部造成损伤
A.令患者转动眼球,黑影予眼球转动方向一致,显示浑浊位于晶状体前方 B.令患者转动眼球,黑影位置不动,显示位于晶状体内 C.令患者转动眼球黑影于眼球转动方向相反,显示浑浊位于玻璃体 D.令患者转动眼球,黑影于眼球转动方向一致,显示浑浊位于前端玻璃体 E.令患者转动眼球,黑影与眼球转动方向相反,显示浑浊位于晶状体后囊
A.铁,玻璃,铜 B.铁,铜,木屑 C.铁,铝合金,铜 D.钢,铜,玻璃 E.铜,铁,木屑
A.CT检查对特别细致的结构骨折优于X线平片 B.CT检查软组织明显优于X线片 C.X线片可显示较大异物,可能会漏掉较小异物 D.X线片可直接确定异物与眼球的相关位置 E.通常CT检查和X线平片检查同时进行
A.2~5天 B.3~7天 C.清创缝合 D.创口局部疼痛剧烈可做局部阻滞麻醉 E.不可应用止痛药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A.≥4mm B.≥6mm C.≥5mm D.≥3mm E.≥7mm
A.双眼同方向的水平性视野缺损 B.双眼颞侧视野缺损伴黄斑分裂 C.双眼中心暗点 D.双眼同方向的偏盲性视野缺损 E.双眼颞侧视野缺损伴黄斑回避
A.基底细胞癌 B.鳞状上皮细胞癌 C.黄色瘤 D.皮脂腺腺癌 E.睑板腺腺癌
A.眼压 B.前房角 C.超声生物显微镜(UBM) D.视野 E.饮水实验
A.缩瞳药 B.碳酸酐酶抑制药 C.β受体阻滞药 D.镇静药 E.高渗药
A.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B.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C.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生血管性青光眼 D.激光房角成形术治疗高褶虹膜型青光眼 E.激光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绝对期青光眼
A.白内障 B.屈光不正 C.结膜浆细胞瘤 D.虹膜睫状体炎 E.视网膜病变
A.其发病机制与黄斑区小血管液体渗漏有关 B.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等可引起CME C.治疗原则是首先治疗原发病 D.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的后期黄斑区呈现花瓣状强荧光 E.青光眼术后4~6周出现的CME称为Ir-vine-Gass综合征
A.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B.炎症性青光眼 C.老年人首次滤过术者 D.无晶状体眼性青光眼 E.滤过术失败者
A.改变眼球位置或少许加压后可见睫状体带 B.改变眼球位置或少许加压后可见巩膜突 C.改变眼球位置或少许加压后仅见Schwalbe线 D.改变眼球位置或少许加压后可见前部小梁网 E.上述均不正确
A.丝裂霉素C B.干扰素 C.抗生素 D.5-氟尿嘧啶 E.糖皮质激素
A.实性绝对性暗点 B.虚性绝对性暗点 C.虚性相对性暗点 D.实性相对性暗点 E.以上均不是
A.浅前房 B.恶性青光眼 C.视网膜脱离 D.脉络膜脱离 E.并发性白内障
A.Timolol B.Propine C.Alphagan D.Pilocarpine E.Diamox
A.眼压升高 B.有无自觉症状 C.阳性家族史 D.视神经损害 E.窄房角
A.Goldmann压平眼压计 B.指测 C.Schiotz压陷式眼压计 D.非接触式眼压计(NCT) E.笔式眼压计
A.立即抗青光眼手术治疗 B.先用药物降眼压,再手术治疗 C.只用药物治疗 D.立即进行激光虹膜切除术 E.以上都不是
A.晶状体曲率变大 B.角膜曲率增大 C.晶状体的曲率半径变大 D.角膜的曲率半径变大 E.角膜和晶状体曲率均变大
A.为防止虹膜后粘连,应散瞳 B.缩瞳会增加虹膜后粘连故不用缩瞳药 C.降眼压的同时用抗炎症的药物 D.积极降眼压,不必处理炎症 E.积极降眼压,同时用弱散瞳剂
A.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症 B.粘蛋白层缺乏性于眼症 C.泪液中抗体成分减少 D.脂质缺乏性干跟 E.瞬目减少
A.第一个十年 B.第二个十年 C.第三个十年 D.第四个十年 E.基本无变化
A.“假性”近视指用阿托品散瞳后检查,近视度数消失,呈现正视或远视,为不可逆 B.真性近视指用阿托品散瞳后检查,近视屈光度未降低或降低的度数<0.5D C.大多数单纯性近视眼为屈光性近视眼 D.-4.00D以上为高度近视 E.调节性近视属于轴性近视
A.正视化仅发生在6岁之前 B.刚出生时人眼的散光会因正视化影响发生较大变化 C.人的平均屈光度向正视方向移位,整个屈光度的分布趋于稳定的过程称为“正视化” D.近视、远视眼的正视化过程都会伴随眼轴变长而变化 E.以上说法均正确
A.现实生活中容易找到一只完全没有散光的眼睛 B.散光的主要症状是视力降低和视物疲劳,有时产生视物变形,头痛 C.散光与角膜曲率异常没有关系 D.顺规散光指角膜高屈光力子午线位于水平位 E.以上说法都正确
A.低度散光,如果患者有症状,给予柱镜处方,较易适应 B.少量顺规散光,如果患者有症状,给予柱镜处方,较易适应 C.高度顺规散光,给予柱镜以提高视力,适应较困难 D.逆规散光,由于适应较困难,所以一般不给予柱镜处方 E.斜轴散光,如果患者有症状,给予柱镜处方,适应有些困难,但最终可适应
A.2支 B.3支 C.4支 D.5支 E.6支
A.1周后 B.2周后 C.3周后 D.1个月后 E.2个月后
A.稳定斜视度数 B.预防眼前节缺血 C.防止瘢痕形成 D.预防眼心反射 E.防止肌肉滑脱
A.流行性角结膜炎 B.接触性睑皮炎 C.带状疱疹病毒性睑皮炎 D.水痘病毒性睑皮炎 E.单疱病毒性睑皮炎
A.荧光素染色检查 B.孟加拉红染色检查 C.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D.角膜知觉检查 E.视力检查
A.适当休息 B.可用镇痛剂 C.可用缩瞳剂 D.滴用0.1%无环鸟苷 E.全身应用无环鸟苷
A.单纯远视散光 B.复合远视散光 C.混合散光 D.单纯近视散光 E.复合近视散光
A.+1.0D B.-1.0D C.+3.25D D.+3.875D E.-3.875D
A.复性近视散光 B.弱视 C.老视 D.近视 E.远视
A.眼科急症 B.急性胃肠炎 C.食物中毒 D.特发性高血压 E.脑血管意外
A.血压测量 B.眼压测量 C.头颅CT D.心电图检查 E.脑脊液检查
A.角膜炎 B.急性虹膜炎 C.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D.虽然有眼病,但左眼视健眼,无需处理 E.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A.Fleischer环 B.Bilot斑 C.角膜小滴 D.Herbet小凹 E.Horner-Trantes结节
A.生后6个月内出现的内斜视 B.戴远视镜,内斜视完全消失 C.戴足度矫正眼镜,内斜视度减小 D.戴足度矫正眼镜,内斜视度不变 E.戴过度矫正眼镜,内斜视消失
A.红霉素眼膏 B.更昔洛韦 C.0.1%奈普洛芬 D.东莨菪碱 E.拉坦前列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