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身高和臂长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B.身高和臂长相差非常明显 C.身高和臂长间有一定关系 D.身高和臂长间呈正相关关系 E.身高和臂长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A.中止执业医师满二年的 B.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 C.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D.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一年的 E.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
A.本法颁布之日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B.乡村医生 C.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中的医师 D.军队医师 E.在中国境内申请医师考试、注册、执业或者从事临床示教、临床研究等活动的境外人员
A.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机构 C.各级卫生防疫机构 D.同级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E.以上都不是
A.15~55岁 B.18~50岁 C.18~55岁 D.20~60岁 E.14~65岁
A.0.25g/kg B.0.5g/kg C.1.0g/kg D.1.5g/kg E.2.0g/kg
A.30d B.60d C.45d D.90d E.120d
A.1% B.5% C.10% D.15% E.20%
A.肺活量 B.握力 C.身高 D.胸围 E.体重
A.6~8岁 B.8~10岁 C.11~13岁 D.9~11岁 E.11~15岁
A.赤潮 B.水华 C.富营养化 D.腐殖质化 E.氧化
A.6~8岁 B.8~10岁 C.11~13岁 D.9~11岁 E.10~13岁
A.5kGy B.8kGy C.10kGy D.15kGy E.20kGy
A.指数法 B.等级评价法 C.相关回归法 D.百分位数法 E.身高速度标准
A.百分位数法 B.指数法 C.等级评价法 D.身高速度标准 E.相关回归法
A.形态年龄 B.身高标准体重 C.生长发育速度 D.发育水平 E.骨骼年龄
A.牙齿年龄 B.性别年龄 C.形态年龄 D.时间年龄 E.骨骼年龄
A.优势法则 B.动力定型 C.镶嵌式活动 D.始动调节 E.保护性抑制
A.水草生长旺盛 B.微量元素减少 C.溶解氧含量明显减少 D.营养元素含量增高 E.硝酸盐含量过高
A.30%~50% B.60%~70% C.70%~80% D.80%~90% E.以上都不是
A.氯化物 B.氟化物 C.挥发酚类 D.硫酸盐 E.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A.HBsAg B.抗-HBs C.抗-HBc D.HBeAg E.以上都不是
A.子宫增大B.身高生长突增C.乳房发育D.月经初潮E.出现阴毛
A.黑热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麻疹、狂犬病 D.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E.麻风、包虫病
A.化学性污染 B.物理性污染 C.生物性污染 D.生活性污染 E.工业性污染
A.接受健康知识阶段 B.相信健康指导阶段 C.改变信念态度阶段 D.尝试健康行为阶段 E.坚持健康行为阶段
A.各样本均数相等 B.各总体标准差相等 C.各样本方差相等 D.各总体均数相等 E.各总体方差相等
A.国际标准、省级标准、地市级标准、县级标准 B.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单位标准 C.国家标准、部门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D.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E.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临时标准
A.极差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四分位数间距 E.方差
A.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真实,符合法定形式 B.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详细,符合法定形式 C.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明确,符合法定形式 D.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 E.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可靠,符合法定形式
A.需求完全无弹性 B.需求缺乏弹性 C.单位需求弹性 D.需求富有弹性 E.需求无限弹性
A.要求 B.需求 C.支付能力 D.需要 E.购买愿望
A.幼儿 B.儿童 C.少年 D.青壮年 E.中老年
A.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 C.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 D.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E.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A.是卫生执法监督和疾病防治的法定依据 B.国家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具有一般标准的基本属性和性质 D.需要经主管部门批准并以特定形式发布 E.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行政法规
A.-2~0;-2代表死亡,0代表完全健康 B.-1~0;-1代表死亡,0代表完全健康 C.-1~1;-1代表死亡,1代表完全健康 D.0~1;0代表死亡,1代表完全健康 E.0~2;0代表死亡,2代表完全健康
A.横断面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筛检 E.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A.单侧t检验 B.双侧t检验 C.u检验 D.F检验 E.q检验
A.个体差异 B.抽样误差 C.总体均数不同 D.测量误差和个体差异 E.抽样误差和总体均数不同
A.霍乱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 B.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C.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 D.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E.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A.仅研究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B.是卫生技术与管理的基本方法 C.以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中间环节,将卫生资源需要量和供给量联系到一起 D.通过对卫生资源的现状分析和开发潜力的研究,预测、计算卫生资源可供量 E.它们属于系统分析的方法
A.人均卫生费用 B.卫生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比 C.卫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 D.门诊和住院费用构成 E.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A.赤潮 B.水华 C.富营养化 D.腐殖质化 E.氧化塘形成
A.超越了规定的职属 B.处理时显失公正 C.作出处罚的事实不清 D.执法行为的意图不符合法律的宗旨 E.作出的处罚适用法律错误
A.卫生监督员不服其所在机关免去职务的争议 B.卫生行政机关拒绝履行颁发卫生许可证 C.卫生监督员不服降职的处分 D.卫生监督员不服其所在机关不予聘任卫生监督员的决定 E.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措施的争议
A.50元 B.10元 C.20元 D.100元 E.200元
A.已制定国家标准 B.已制定行业标准 C.已制定地方标准 D.上级标准的适用面广,不完全满足本企业具体产品特性 E.为保证上级标准的贯彻,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竞争
A.行政执法即执法行为 B.行政执法的主体是主管行政机关 C.行政执法的主要内容是行政机关依法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发生影响 D.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发生的双方法律关系 E.行政执法一般以行政机关与相对人双方意志表示为特点
A.生活污水 B.工业废水 C.农业污水 D.冶金废水 E.电镀废水
A.氯 B.臭氧 C.紫外线 D.二氧化氯 E.氯胺
A.效果指数=[对照组发病(或死亡)率-实验组发病(或死亡)率]/对照组发病(或死亡)率 B.效果指数=[实验组发病(或死亡)率-对照组发病(或死亡)率]/实验组发病(或死亡)率 C.效果指数=实验组发病(或死亡)率/对照组发病(或死亡)率 D.效果指数=对照组发病(或死亡)率/实验组发病(或死亡)率 E.效果指数=治疗有效例数/治疗总例数
A.氮、硫、氯等元素 B.钾、钠、磷等元素 C.溶解氧 D.氮、磷等元素 E.氯酚
A.初步设计阶段 B.可行性研究阶段 C.施工阶段 D.施工设计阶段 E.施工结束阶段
A.表示某地某年未满1岁的死亡人数与同年婴儿数的比值 B.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而上升 C.仅反映直接影响婴儿健康的问题,不能反映母亲的健康状况 D.表示某地某年未满1岁的死亡人数与同年活产婴儿数的比值 E.与0岁组死亡率含义相同
A.公民和企事业单位 B.公民、法人和人民法院 C.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D.公民、法人和人民检察院 E.公民及其近亲属
A.流行病学上安全 B.对人体健康无害 C.保证一定的自净能力 D.经济技术上可行 E.感官性状良好
A.是前瞻性研究,必须从同一天开始直接跟踪研究对象 B.可以施加干预处理也可以不施加干预处理 C.研究对象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样人群,且在分组时应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 D.可以设对照组,也可以不设对照组 E.虽然能检验假设,但其在检验效应能力上不如分析性研究
A.评价功能 B.预测功能 C.教育功能 D.指引功能 E.强制功能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C.《国内交通检疫条例》 D.《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E.《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A.一个月 B.一年 C.六个月 D.三个月 E.两个月
A.学理解释 B.任意解释 C.正式解释 D.行政解释 E.司法解释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15周岁 E.17周岁
A.1人 B.3人 C.2人 D.4人 E.5人
A.健康心理 B.健康生活习惯 C.健康从医行为 D.自卫行为 E.合理饮食
A.t检验 B.u检验 C.F检验 D.卡方检验 E.相关分析
A.15日 B.30日 C.60日 D.一个月 E.10日
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 D.企业标准 E.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A.重新确定疾病的自然史和(或)流行过程 B.定量地研究各种流行因素的效应 C.指导制定控制疾病流行的方案 D.模拟流行过程用于教学或培训 E.研究疾病流行的动力学特点
A.QB B.GB C.XB D.WS E.DB
A.>20m3/(小时·人) B.>30m3/(小时·人) C.>25m3/(小时·人) D.>10m3/(小时·人) E.>15m3/(小时·人)
A.患病率 B.发病率 C.死亡率 D.特异危险 E.保护率
A.河豚鱼中毒 B.安眠药中毒 C.毒蛇咬伤中毒 D.有机磷农药中毒 E.氯化钡中毒
A.CaSO4和MgSO4 B.CaCl2和MgCl2 C.CaCO3和MgCO3 D.Fe(OH)3和Ca(OH)3 E.CaO2
A.智力低下 B.骨质硬化与骨质疏松 C.语言障碍 D.视野缩小 E.皮肤色素沉着
A.一年四季 B.春 C.夏 D.秋 E.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