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心脏核素检查 B.心导管检查 C.超声心动图 D.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E.心电向量图
A.骨质变薄 B.骨小梁数量无明显变化 C.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 D.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 E.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减少
A.成年人的骨量不再发生变化 B.20岁前,骨骼不断生长和发育 C.数十年后骨量仅为20岁时的一半量 D.超过40岁后,骨的生成不变,但吸收却增加 E.20多岁到40岁后,骨的生成和吸收处于平衡状态
A.第1腰椎 B.第2腰椎 C.第3腰椎 D.第7胸椎 E.第8胸椎
A.高血压 B.心脏病 C.糖尿病 D.高脂血症 E.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E.5倍
A.眩晕和平衡障碍,多不伴有耳鸣 B.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 C.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伴面部轻瘫 D.Homer征交叉瘫(病变侧Homner征、对侧偏瘫) E.眼动脉交叉瘫(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矇,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
A.跌倒发作 B.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 C.主侧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症 D.Homner征交叉瘫(病变侧Homner征、对侧偏瘫) E.眼动脉交叉瘫(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矇,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
A.跌倒发作 B.多不伴有耳鸣 C.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 D.眩晕和平衡障碍 E.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
A.眩晕和平衡障碍,多不伴有耳鸣 B.跌倒发作 C.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伴面部轻瘫 D.Homner征交叉瘫(病变侧Homner征、对侧偏瘫) E.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
A.眩晕和平衡障碍,多不伴有耳鸣 B.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 C.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伴面部轻瘫 D.Homer征交叉瘫、眼动脉交叉瘫 E.跌倒发作
A.扩容药物 B.抗凝药物 C.脑保护药物 D.降颅压药物 E.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A.2h B.4h C.6h D.8h E.10h
A.MRI可清晰显示早期缺血性梗死 B.多数病例发病24h后逐渐显示低密度灶 C.如果脑血流再通超过时间窗时限,脑损伤可继续加剧 D.脑梗死区血流再通后脑代谢恢复,脑组织损伤相应恢复 E.腰穿只在不能做CT检查、难以区分脑梗死与脑出血时进行
A.必有头痛呕吐 B.偏瘫及其他症状 C.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 D.多有脑膜刺激征,少数有颅神经及轻偏瘫 E.有颅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A.常有头痛呕吐 B.必有头痛呕吐 C.可有头痛呕吐 D.腰穿脑脊液血性 E.腰穿脑脊液多含血,压力升高
A.EEG、CT、MRI检查大多正常 B.传统的TIA定义时限为48h恢复 C.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 D.脑动脉硬化狭窄形成血流漩涡,刺激血管壁痉挛,导致TIA发生 E.微栓子反复到同一血管分支,形成微栓塞刺激小动脉痉挛,导致TIA发生
A.CT或MRI可显示缺血性梗死或出血性梗死改变 B.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 C.心电图作为常规检查,确定心肌梗死、风心病等证据 D.脑栓塞常见于颈内动脉系统,大脑中动脉尤多见 E.多在静态中起病,局灶性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
A.头颅CT B.头颅MRI C.DSA D.腰穿 E.脑血流图(TCD.
A.重点是处理原发性脑损伤 B.着重于脑疝的预防和早期发现 C.对原发性脑损伤主要预防并发症 D.着重于颅内血肿的早期发现和处理 E.对原发性脑损伤主要进行对症处理
A.保证呼吸道通畅 B.低温疗法 C.头部升高15°以利于脑部静脉回流 D.促醒治疗包括药物应用、高压氧舱 E.维持合理充足营养,正确处理尿潴留
A.绝对卧床 B.瞳孔及颅内压监测 C.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 D.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监测 E.补充电解质和维持酸碱平衡
A.激素应用 B.促醒治疗 C.辅助过度换气 D.降低颅内压治疗 E.冬眠低温、亚低温疗法
脊髓的创伤性损伤中,"多位于T12~L1,造成椎体前移,通常不稳定,导致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功能的完全性障碍"属于()
A.颈脊髓损伤 B.过伸性损伤 C.开放性损伤 D.挥鞭性损伤 E.胸腰脊髓损伤
A.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要注意及时排痰 B.多做腹式呼吸练习,以增加潮气量,帮助肺扩张 C.结合翻身进行体位引流,坐时轻拍背部以助排痰 D.以病程中常有缓解与复发为特点 E.胸以下水平损伤的患者要多采用坐位
A.右侧颈髓 B.左侧胸髓 C.右侧胸髓 D.腰髓病变 E.左侧颈髓
A.弛缓性瘫痪可持续几小时到几周 B.弛缓性瘫痪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C.伴有各种反射、感觉、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临床征象 D.脊髓受伤后在损伤节段以下立即发生的完全性弛缓性瘫痪 E.脊髓受伤后在损伤节段以上立即发生的完全性弛缓性瘫痪
A.下肢障碍比上肢明显 B.上肢神经受累重于下肢 C.上肢的运动神经纤维偏于脊髓中央 D.下肢的运动神经纤维偏于脊髓外周 E.血管损伤时脊髓中央先开始发生损害,再向外周扩散
A.半切综合征 B.前束综合征 C.后束综合征 D.中央束综合征 E.脊髓圆锥综合征
A.-半切综合征 B.前束综合征 C.后束综合征 D.中央束综合征 E.脊髓圆锥综合征
A.需要0.5年左右的时间 B.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C.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 D.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 E.需要2.5年左右的时间
A.截瘫 B.四肢瘫 C.脊髓休克 D.马尾综合征 E.脊髓圆锥综合征
A.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 B.经常查看和按摩受压皮肤 C.坐轮椅时,采取良好的坐姿 D.坐轮椅时,定时减压(2小时1次) E.骨隆起处和易受压部位放置气圈和厚软垫
A.维持脊柱的稳定 B.先将患者搬至救护车,再制动固定 C.防止脊柱的分离、扭曲 D.避免移动时再次损伤脊髓 E.制动装置中首选脊柱固定板
A.腹部 B.双手 C.颜面 D.眼睑 E.身体最低部位
A.每年发病2个月以上,连续1.5年或1.5年以上 B.每年发病2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2年以上 C.每年发病3个月以上,连续1.5年或1.5年以上 D.每年发病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2年以上 E.每年发病3个月以上,连续3年或3年以上
A.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可增多 B.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咳粉红色泡沫痰 C.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D.有痰不易咳出者可用可待因镇咳 E.主要根据病原体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未得到以上结果前可使用广谱抗生素
A.长期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肺部有普遍性的干啰音 B.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反复发作,每年有3个月,连续两年以上 C.长期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难,伴低热乏力,食欲差和体重下降 D.自幼发病,咳嗽、咳脓痰、咯血、反复呼吸道感染 E.反复呼吸道感染,进行性呼吸困难,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症状
A.吸烟 B.感染 C.粉尘 D.遗传 E.过敏反应
A.慢性支气管肺炎 B.支气管肺癌 C.肺结核 D.支气管扩张 E.肺脓肿
A.感染 B.空气中有害物质 C.免疫因素 D.年龄 E.上述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
A.理化因素的慢性刺激为慢支的诱因 B.气候寒冷为慢支发作的重要诱因 C.感染是慢支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D.慢支的发病与过敏因素无关 E.长期吸烟与慢支发生有密切关系
A.流感嗜血杆菌 B.大肠埃希菌 C.肺炎克雷伯杆菌 D.铜绿假单胞杆菌 E.变形杆菌
A.胸部X线检查 B.血气分析 C.心电图和心电向量检查 D.肺功能检查 E.肺动脉压测定
A.双侧自发性气胸 B.肺间质纤维化 C.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阻塞性肺气肿 D.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E.先天性肺囊肿
A.肺野呈"毛玻璃"样 B.肺纹理增多、肺野扩大、透亮度增加 C.肺野出现"卷发征" D.肺内多发性占位 E.肺野自肺门呈"蝴蝶状"渗出
A.残气量>肺总量40%,最大通气量>预计值80%,第一秒用力呼气量<70%总用力肺活量 B.残气量>肺总量40%,最大通气量<预计值80%,第一秒用力呼气量>70%总用力肺活量 C.残气量>肺总量40%,最大通气量<预计值80%,第一秒用力呼气量<70%总用力肺活量 D.残气量>肺总量40%,最大通气量>预计值80%,第一秒用力呼气量>70%总用力肺活量 E.残气量<肺总量40%,最大通气量<预计值80%,第一秒用力呼气量<70%总用力肺活量
A.肺炎链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肺炎克雷伯杆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变形杆菌
A.肺叶浸润性改变 B.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慢性炎症 C.气道表皮黏液分泌减少 D.肺血管壁变薄 E.肺不张
A.视物模糊 B.糖尿病足 C.白内障、青光眼 D.饭后反应性低血糖 E.对称性肢端感觉异常
A.2型糖尿病肥胖者居多 B.单纯空腹血糖正常即可排除糖尿病 C.微血管病变主要有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 D.糖尿病缺乏特异性标志,以血糖增高作为诊断依据 E.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引起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A.腹部似有物下坠,平卧时减轻 B.上腹部可扪及强烈的主动脉搏动 C.上腹部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时出现 D.上腹部疼痛多在餐后2~3小时出现 E.消瘦、乏力、胃部胀闷不舒,食后更甚
A.胃小弯切迹低于髂嵴连线水平11cm B.胃小弯切迹低于髂嵴连线水平13cm C.胃小弯切迹低于髂嵴连线水平15cm D.胃小弯切迹低于髂嵴连线水平1~5cm E.胃小弯切迹低于髂嵴连线水平6~10cm
A.胃液细胞学检查 B.胃液分析 C.X线钡餐检查 D.B超 E.胃镜
A.胃前壁 B.胃后壁 C.胃大弯及胃底 D.胃窦小弯侧 E.胃小弯近责门处
A.急性胃炎的遗患 B.外伤性胃穿孔 C.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D.免疫和感染等因素 E.十二指肠液的反流
A.胃酸定量测定 B.上消化道X线检查 C.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 D.细菌检查 E.超声波检查
A.胃黏膜癌前病变 B.胃溃疡 C.慢性浅表性胃炎 D.慢性萎缩性胃炎 E.胃下垂
A.失血 B.过敏性紫癜 C.大面积挤压伤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完全性尿路梗阻
A.失血 B.休克 C.大面积挤压伤 D.尿道损伤 E.完全性尿路梗阻
A.失血 B.休克 C.大面积挤压伤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完全性尿路梗阻
A.尿亚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B.肾小管功能持续性损害 C.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 D.畏寒发热,尿白细胞数增高 E.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105/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