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致敏T细胞介导 B.单核巨噬细胞浸润 C.组织损伤和破坏 D.IgG抗体参与 E.淋巴细胞浸润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E.A型或B型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A.枸橼酸钠 B.草酸钾 C.肝素 D.双草酸盐 E.EDTA盐
A.0.012 B.0.013 C.0.014 D.0.015 E.0.016
A.卵黄囊 B.肝脏 C.脾脏 D.骨髓 E.淋巴结
A.46,XY,17p- B.46,XY,i(17q) C.46,XY,dic(17q) D.46,XY,inv(17p) E.46,XY,t(17p)
A.大多数为t(9;22)(q34;q11) B.仅出现于中性粒细胞 C.仅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所特有的异常染色体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后,Ph染色体消失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缓解后,Ph染色体消失
A.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B.淋巴细胞增多 C.非造血细胞增多 D.可见Reed-Sternberg(R-S)细胞 E.纤维细胞增多
A.乙酰胆碱 B.前列环素 C.激肽 D.血栓烷A2(TXA2) E.NO
A.η称为内摩擦系数 B.它只与流体的性质有关 C.它的计量单位是帕斯卡·秒 D.它不随切变率的增加而降低 E.又被称为表观黏度
A.3840 B.30.5 C.384 D.28.4 E.2840
A.胆绿素 B.血红素 C.胆汁酸 D.粪胆素 E.胆素原
A.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B.甲状腺球蛋白 C.白蛋白 D.前白蛋白 E.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
A.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B.肾上腺皮质束状带 C.肾上腺皮质网状带 D.肾上腺皮质 E.肾上腺髓质
A.T细胞 B.B细胞 C.浆细胞 D.NK细胞 E.巨噬细胞
A.理化性质多样 B.免疫活性强 C.来源于T细胞的恶性增生 D.多无免疫活性 E.只能是IgG、IgM或IgA
A.辅助性T细胞 B.抑制性T细胞 C.细胞毒性T细胞 D.记忆性T细胞 E.CD4+Th1细胞
A.清道夫受体 B.FcγR C.TLR D.补体受体 E.IL-4受体
A.调理作用 B.ADCC C.阻断中和作用 D.参与超敏反应 E.裂解细胞作用
A.通常是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引起 B.补体通常不参与超敏反应 C.组织损伤与功能紊乱并存 D.均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E.均由抗体介导
A.正常血中IgE含量显著低于IgA B.分泌液中含量最高 C.多发性骨髓瘤最为常见 D.能刺激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 E.正常血清中的IgE为二聚体
A.麻疹 B.接触性皮炎 C.枯草热 D.过敏性鼻炎 E.血清病
A.脱敏注射 B.激素治疗 C.避免接触变应原 D.皮肤试验 E.斑贴试验
A.B细胞 B.巨噬细胞 C.T细胞 D.树突状细胞 E.NK细胞
A.HLA-DR2 B.HLA-DR3 C.HLA-DR4 D.HLA-DR5 E.HLA-B27
A.支持细胞膜承受内部压力 B.维持细菌固有形态 C.决定细菌细胞的分裂 D.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物质交换 E.缺乏细胞壁的细菌仍可能存活
A.致病物质 B.胞质颗粒 C.染色体外DNA D.核质DNA E.异染颗粒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不包括()
A.凝固酶 B.葡萄球菌溶素 C.肠毒素 D.表皮剥脱毒素 E.索状因子
A.具有完整的DNA或RNA的病毒颗粒 B.病毒核心和衣壳组成的裸露病毒 C.裸露病毒和包膜病毒 D.结构完整的成熟的病毒颗粒 E.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病毒颗粒
A.核酸、蛋白质、糖类 B.核酸、酶类、脂质 C.核酸、糖类、脂质 D.核酸、蛋白质、脂质 E.蛋白质、糖类、脂质
A.钩端螺旋体 B.汉坦病毒 C.HPV D.鹦鹉热衣原体 E.立克次体
A.柯萨奇病毒 B.ECHO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肠道病毒71型 E.轮状病毒
A.流行性斑疹伤寒 B.地方性斑疹伤寒 C.肾综合征出血热 D.恙虫病 E.Q热
A.对患者知情同意 B.对患者的资料保密 C.在行为前选择,在行为中监督,在行为后评价 D.不将危重疾病的真实情况告诉患者 E.在医疗服务中使用礼貌用语
A.继续进行抢救 B.放弃抢救和治疗 C.等待意见统一,再做处理 D.积极征求家属及单位意见,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E.在意见尚不统一情况下,只做一般处理
A.“商业化” B.“民主化” C.“物化” D.“技术化” E.“多元化”
A.如实提供病情和有关信息 B.在医师指导下接受和积极配合医生诊治 C.遵守医院规章制度 D.支持医学学习和医学发展 E.人体试验
A.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 B.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C.提供有效、及时、准确的检验信息 D.人、财、物和信息 E.为临床医师及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A.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称为程序 B.实验室的质量目标相同而实现的程序可以不同 C.技术性程序一般以操作规程体现 D.一般程序性文件是指管理性的 E.质量管理体系程序通常都要求形成文件
A.电解质在细胞内、外分布是不均匀的 B.电解质在组织间液和血浆之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C.血管壁对各种无机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D.蛋白质等大分子构成晶体渗透压 E.水分可自由通过细胞膜,不受渗透压的影响
A.免疫防御 B.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 D.免疫耐受 E.免疫应答
A.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B细胞 E.M细胞
A.5% B.8% C.10% D.15% E.18%
A.1万~2万 B.2万~3万 C.3万~4万 D.4万~5万 E.>7万
A.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 B.血片中可发现少量幼红细胞 C.白细胞计数可正常 D.白细胞分类中原始淋巴细胞>90% E.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
A.促进肝糖原分解 B.促进糖异生 C.促进脂肪动员 D.促进肝脏生成酮体 E.抑制胰岛素释放
A.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B.粒/红比例为2∶1~4∶1 C.原粒<2%,早幼粒<5% D.红系占有核细胞的50% E.单核和浆细胞系统均为成熟阶段的细胞
A.患婴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B.患婴Rh血型 C.患婴ABO血型 D.患婴血清胆红素水平 E.患婴血清中有无来自母体的抗体
A.皮质醇 B.醛固酮 C.抗利尿激素 D.胰高血糖素 E.雌激素
A.盐酸 B.蛋白质分解产物 C.胆汁 D.胆脂酸钠 E.生长抑素
A.IFNα B.IFNβ C.IFNω D.IFNγ E.IFNδ
A.微循环系统 B.末梢神经 C.结缔组织及基质 D.浆细胞 E.细胞因子
A.ISO9000-2000 B.ISO17025 C.GB/T15481-2000 D.ISO15189 E.ISO/IEC指南
A.尿素 B.尿酸 C.乳酸 D.肌酐 E.肌酸
A.近曲小管 B.远曲小管 C.髓襻升支 D.髓襻降支 E.集合管
A.1 B.2 C.22 D.23 E.46
A.0.1×109/L B.0.3×109/L C.0.5×109/L D.0.7×109/L E.2.0×109/L
A.幽门螺杆菌 B.阴道加特纳菌 C.产单核李斯特菌 D.白喉棒状杆菌 E.化脓棒状杆菌
A.血清型IgA B.分泌型IgA C.IgG D.IgD E.IgM
A.ALT增高>1000U/L B.A/G比值倒置 C.胆酶分离 D.总胆汁酸增高 E.溶血性黄疸
A.用于判断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情况 B.用于贫血的辅助诊断 C.用于骨髓增生功能的判断 D.用于贫血疗效的观察 E.可用于诊断巨球蛋白血症
A.红细胞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其他为磷脂和葡萄糖 B.红细胞膜遗传性缺陷中最常见的是收缩蛋白缺陷和基因突变,并与锚蛋白连接有缺陷 C.红细胞膜具有可变性、半透性、免疫性和受体特性等功能 D.新生儿HbF含量较高,至l岁左右接近成人水平 E.正常血红蛋白是由两对珠蛋白肽链形成的四聚体和亚铁血红素构成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巨噬细胞 E.单核细胞
A.猩红热急性期 B.钩虫病 C.食物过敏 D.应用肾上腺素后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A.Ⅰ、Ⅴ、Ⅷ、Ⅹ、Ⅻ B.Ⅰ、Ⅱ、Ⅳ、Ⅷ C.Ⅱ、Ⅵ、Ⅴ、Ⅷ D.Ⅴ、Ⅷ、Ⅻ、Ⅹ、Ⅲ E.Ⅰ、Ⅱ、Ⅵ、Ⅴ
A.Ⅱ、Ⅶ、Ⅸ、Ⅹ B.Ⅲ、Ⅴ、Ⅸ、Ⅹ C.Ⅱ、Ⅴ、Ⅸ、Ⅹ D.Ⅷ、V、Ⅸ、Ⅹ E.Ⅱ、Ⅲ、Ⅸ、Ⅹ
A.60% B.55% C.50% D.40% E.30%
A.0~50mOsm/kgH2O B.50~200mOsm/kgH2O C.600~1000mOsm/kgH2O D.1000~2000mOsm/kgH2O E.0~1000mOsm/kgH2O
A.血浆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容量减少,细胞内液容量正常 B.血浆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容量减少,细胞内液容量增多 C.血浆容量正常,组织间液容量减少,细胞内液容量减少 D.血浆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容量减少,细胞内液容量减少 E.血浆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容量正常,细胞内液容量减少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D.红白血病 E.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A.精浆蛋白 B.葡萄糖 C.果糖 D.乳糖 E.维生素C
A.白蛋白 B.α-球蛋白 C.β-球蛋白 D.γ-球蛋白 E.以上都不是
A.仅分布于脑室 B.脉络丛有超滤作用 C.脑脊液可返回静脉 D.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产生 E.主要通过脊髓蛛网膜绒毛吸收
A.pH B.PO2 C.PCO2 D.TCO2 E.HCO-3
补体活化替代途径主要不经过哪些成分直接激活C3()
A.C1 B.C2 C.C4 D.C5 E.C1、C4和C2
A.80%~85% B.85%~90% C.90%~95% D.96%~98% E.>98%
A.热力杀菌 B.紫外线消毒 C.电离辐射灭菌 D.超声波杀菌 E.滤过除菌
A.Mφ B.DC C.记忆性B细胞 D.记忆性T细胞 E.郎格汉斯细胞
A.肝素 B.草酸钠 C.EDTA盐 D.枸橼酸钠 E.双草酸盐
A.O/F试验 B.氧化酶试验 C.V-P试验 D.吲哚试验 E.水杨苷试验
A.肠道病毒 B.腺病毒 C.SV40 D.CMV E.脊髓灰质炎病毒
A.如观察凝固性必须抗凝 B.外观检查用肝素抗凝 C.生化检查标本宜用枸橼酸钠抗凝 D.细胞检查用EDTA-Na2抗凝 E.所有标本均应抗凝
A.急性白血病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ITP D.DIC E.溶血性贫血
A.比重 B.渗透压 C.自由水清除率 D.电导率 E.尿量
A.主动转运 B.被动扩散 C.滤过 D.易化扩散 E.胞饮
A.Vi抗原 B.M抗原 C.O抗原 D.5抗原 E.H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