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 B.5 C.8 D.10 E.12
A.被照体原子序数 B.被照体密度 C.X线质 D.散射线 E.被照体面积
A.密度 B.失真度 C.颗粒度 D.对比度 E.锐利度
A.X线源与人体间的距离 B.人体组织的原子序数 C.物质的线性吸收系数 D.人体组织的密度 E.X线波长
A.高千伏时对比度低 B.增加mAs可改善对比度 C.显影处理不改变照片对比度 D.照片灰雾可使对比度降低 E.散射线会降低对比度
A.管电流量 B.管电压 C.焦片距离 D.焦点尺寸 E.显影加工
A.密度 B.对比度 C.锐利度 D.颗粒度 E.失真度
A.X线 B.被照体 C.增感屏 D.胶片 E.照片
A.灯丝正面的电子形成主焦点 B.聚焦槽的形状和深度影响主副焦点大小 C.主焦点与副焦点共同构成实际焦点 D.有效焦点标称值的单位为毫米 E.实际焦点在像面上的投影为有效焦点
A.最大值为0 B.大小与焦点大小无关 C.越大越好 D.是表示对比度的参数 E.为1时表示影像消失
A.主要由卤化银和明胶组成 B.卤化银是产生影像的核心 C.卤化银颗粒的平均直径约1μm D.明胶能提高乳剂的感光度 E.明胶是一种吸卤剂
A.本底灰雾 B.感光度 C.对比度 D.颗粒度 E.宽容度
A.大脑镰钙化 B.侧脑室钙化 C.松果体钙化 D.垂体钙化 E.床突间韧带钙化
A.第1颈椎 B.第3颈椎 C.第5颈椎 D.第7颈椎 E.第1胸椎
A.高对比度 B.单层乳剂 C.高分辨率 D.高本底灰雾 E.对绿光敏感
A.摄影床面至胶片的距离 B.X线焦点至肢体的距离 C.X线焦点至床面的距离 D.X线焦点至胶片的距离 E.被检肢体至胶片的距离
A.锕系 B.镎系 C.镧系 D.钡系 E.碳系
A.防止对比剂流入膀胱 B.压迫点为输尿管第一狭窄段 C.压迫球呈倒八字形放置 D.压力为5.3~8.0kPa E.观察全尿路时应解除压迫
A.胸部 B.脊柱 C.四肢 D.头颅 E.骨盆
A.准确定位肿瘤部位 B.帮助肿瘤的分期 C.测量肿瘤对射线的敏感性 D.使放射线均一的集中于肿瘤部位 E.协助定位和减少操作人员的辐射损伤
A.闭孔 B.髋关节 C.腰骶关节 D.骶髂关节 E.耻骨联合
A.空间分辨率相对较高 B.密度分辨率相对较高 C.图像噪声相对较低 D.图像显示相对较为柔和 E.黑白更为分明
A.密度比周围高 B.密度比周围组织低 C.肾周围包有脂肪垫 D.肾脏内有尿液 E.肾脏血运丰富
A.静态图像分析,确定器官有无移位和反位 B.动态显像分析,确定显像的顺序和时相的变化 C.时相变化主要用于判断受检器官的功能状态 D.断层显像分析,矢状面自左向右取矢状断层影像 E.断层显像分析,横断面自下而上获取横断层面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E.6个
A.剑突水平 B.剑突下3cm C.脐上3cm D.脐水平 E.脐下3cm
A.红色 B.黄色 C.绿色 D.蓝色 E.紫色
A.原子量高 B.比重较大 C.密度较高 D.可为气体 E.X线不宜透过
A.手 B.下肢 C.前臂 D.心脏 E.躯干
A.胆影葡胺 B.泛影葡胺 C.复方泛影葡胺 D.碘酞葡胺 E.甲泛葡糖
A.硫酸钡 B.碘化钠 C.优维显 D.碘番酸 E.二氧化碳
A.荧光体的光扩散 B.荧光体种类 C.荧光交迭效应 D.X线斜射效应 E.增感屏与胶片的密着状态
A.W2000,C500 B.W1500,C-500 C.W1500,C300 D.W300,C40 E.W80,C40
A.胸部范围大 B.前后组织重叠多 C.有大量的含气组织 D.呼吸、心搏动的干扰 E.极广范围的组织密度差异
A.被照体的厚度 B.被照体的密度 C.被检病灶大小 D.照射角的大小 E.体层面的深度
A.病人体位较舒服 B.显示视神经及眼外肌较好 C.有利于确定病变与眶底的关系 D.有利于需要时扩大扫描范围 E.有利于眼外诸肌肉的显示
A.额骨 B.蝶骨 C.上颌骨 D.鼻骨 E.颧骨
A.足部 B.直线部 C.肩部 D.反转部 E.曲线部
A.促进显影液还原作用 B.稳定显影液的性能并防止污染 C.提高显影液pH值 D.促进乳剂膜膨胀,加速显影 E.抑制灰雾的产生
A.摄影日期 B.病变性质 C.患者姓名 D.X线片号 E.被检肢体方位
A.与周围组织相比X线减弱系数大 B.与阴性对比剂相比X线减弱系数大 C.阳性对比剂容易被X线透过 D.碘剂和钡剂均为阳性对比剂 E.非离子型对比剂毒性较小
A.使用单页增感屏 B.只用后屏 C.高分辨率胶片 D.使用压迫装置 E.铝质暗盒
A.10kV以上 B.15kV以上 C.20kV以上 D.25kV以上 E.30kV以上
A.减少X线曝光量 B.提高影像的对比度 C.可增加胶片的感光作用 D.提高X线照片的清晰度 E.减少病人和工作人员所受X线辐射量
A.感光中心 B.显影中心 C.银离子 D.溴离子 E.电子
A.中心线入射方向应适应各种脊柱弯曲的形态 B.骶尾骨摄影前应先行排便 C.包括邻近且有明确标志的椎骨 D.腰椎摄影应注意生殖器官的防护 E.胸椎侧位应将上部胸椎置于阳极侧
A.5° B.10° C.15° D.20° E.25°
A.足部 B.肩部 C.直线部 D.反转部 E.全部
A.位于前胸壁皮下 B.上宽下窄的长扁体 C.前面微凸,后面微凹 D.与锁骨组成胸锁关节 E.由胸骨柄及剑突组成
A.45~50cm B.75~90cm C.100~120cm D.180~200cm E.240~260cm
A.肾动脉造影 B.静脉胆道造影 C.静脉肾盂造影 D.口服胆囊造影 E.逆行肾盂造影
A.上颌窦 B.上颌骨 C.蝶鞍 D.额窦 E.颅底
A.单面药膜感兰片 B.单面药膜分色片 C.单面药膜色盲片 D.双面药膜感绿片 E.双面药膜感兰片
A.影像诊断 B.CT导向介入 C.放疗计划制定 D.手术路径方案 E.骨矿物质含量测定
A.观察肺部病变 B.了解心及大血管的形态和大小 C.观察胸膜病变 D.观察胸椎序列 E.观察纵隔肿瘤
A.骨形态细短而轻巧 B.肌肉数量极少 C.关节运动灵巧 D.有旋转功能 E.手有重要的触觉功能
A.腕骨 B.肱骨 C.锁骨 D.尺骨 E.指骨
A.显像仪器能够准确获得核素 B.放射性药物不参与机体的代谢过程 C.放射性药物与组织相互作用被吸收 D.放射性核素自发地衰变中能发射出射线 E.显像仪器能获得核素标记物在脏器的分布和量变规律
A.信号比较 B.边缘增强 C.卷积处理 D.校正处理 E.模数转换
A.重叠扫描 B.薄层扫描 C.夹层扫描 D.超薄层扫描 E.高分辨率扫描
A.采用近距离摄影 B.X线照片应有上、下、左、右标记 C.曝光时,乳腺皮肤应平坦,乳头呈切线位 D.因乳腺均为软组织,故不需加压摄影 E.应使用低电压摄影
A.成人长骨骨干两端较粗大的部分 B.小儿长骨骨干两端较粗大的部分 C.成人长骨的两个骨端 D.小儿扁骨一端 E.成人扁骨一端
A.摄影方向 B.摄影体位 C.摄影位置 D.摄影方位 E.摄影姿势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30分钟 E.60分钟
A.腹部靠近正中线横断面扫查时出现棱镜伪像 B.声束斜射到膈-肺界面全反射发生镜面伪像 C.声束遇到弱反射物质的后方出现声影 D.声束通过囊肿边缘产生边缘声影 E.边缘声影见于细小的血管
A.MRI B.CT C.选择性动脉造影 D.核医学 E.灰阶超声
A.横切面 B.矢状面 C.水平面 D.冠状面 E.额状面
A.全部的卤化银变成了银原子 B.一部分卤化银变成了银原子 C.全部的银原子变成了卤化银 D.一部分银原子变成了卤化银 E.卤化银和银原子数量无变化
A.体素是三维的概念,像素是二维的概念 B.体素与像素的尺寸一致 C.体素只有模拟图像才有,像素属于数字图像 D.体素是图像重建过程中的产物 E.矩阵中的一个小方格,被称为体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