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咨询者要尽可能多地用暗示 B.暗示可用于催眠治疗某些疾病 C.暗示者可以是群体,也可以是个人 D.暗示可以用非言语的方式进行 E.某些情况下,暗示的使用能带来良好效果
A.个人的价值观 B.吸烟危害的知识 C.法规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D.有关吸烟危害的态度、信念 E.医生对患者戒烟表示肯定和赞许
A.重要性、可行性、方便性 B.重要性、有效性、方便性 C.重要性、可行性、有效性 D.重要性、严重性、有效性 E.严重性、可行性、方便性
A.参与原则、弹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 B.目的明确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及时评估原则 C.目的明确原则、参与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弹性原则、目的明确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目的明确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及时评估原则
A.疾病发生率 B.行为改变率 C.病人存活时间 D.人们精神面貌 E.干预活动覆盖率
A.临时性的公共场所的健康教育工作因时、因地制宜 B.党和政府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法令 C.各种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D.公共卫生道德方面的健康教育 E.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A.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合物未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B.未能发现任何对机体有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未能发现任何对机体有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D.绝大多数人每天反复接触不致引起损害作用的浓度 E.在环境中存在但不引起生物体损害的剂量
A.LDO B.LD01 C.LD50 D.LD99 E.LD100
A.简单扩散 B.被动扩散 C.主动转运 D.膜动转运 E.滤过
A.肾脏 B.唾液 C.粪便 D.汗液 E.肺
A.甲基化 B.羟化 C.共氧化 D.环氧化 E.以上都不正确
A.解毒作用是机体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B.动物的种属、年龄、性别、营养状态及遗传特性,对生物转化的性质与强度均有重大影响 C.经过体内的生物转化,所有化学毒物的毒性均降低 D.前致癌物可通过生物转化后变成终致癌物 E.大多数Ⅱ相反应可导致外源化学物的水溶性显著增加,且加速其排泄
A.实验动物或人反复接触外源化学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 B.实验动物和人一次大剂量接触化合物引起快速而猛烈的中毒效应 C.机体一次或24h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合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性效应 D.瞬间给予动物化合物后,快速产生的毒性效应 E.以上都是
A.5~15年 B.2~5年 C.5~10年 D.10年 E.15年
A.前列腺 B.喉 C.骨 D.骨髓 E.皮肤
A.乳腺 B.睾丸 C.骨髓 D.甲状腺 E.肺
A.确定性 B.亚急性 C.随机性 D.近期 E.急性
A.1Gy B.2Gy C.4Gy D.6Gy E.8Gy
A.0.5Sv B.1.0Sv C.1.5Sv D.2.0Sv E.2.5Sv
A.4h内 B.8h内 C.12h内 D.24h内 E.6h内
A.贫血 B.白血病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E.出血
A.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严密消毒后处理 B.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消毒后处理 C.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下处理后消毒 D.由卫生防疫机构消毒处理 E.由卫生防疫机构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A.6mg/m3 B.8mg/m3 C.10mg/m3 D.12mg/m3 E.4mg/m3
A.两两比较的t检验 B.两两比较的u检验 C.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D.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 E.方差齐性检验
A.生物学吸收 B.生物学放大 C.生物学富集 D.生物学累积 E.生物学代谢
A.GB/T B.GB C.WS/T D.WS E.以上都是
A.100% B.90% C.80% D.50%~60% E.30%~40%
A.癫痫样大发作 B.抽搐 C.口吐白沫 D.恶心呕吐 E.血压高
A.制定合理的噪声卫生标准 B.控制和消除噪声源 C.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 D.使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E.厂区厂房的合理规划
A.有强烈事业心 B.急躁易怒 C.多愁善感 D.竞争性强 E.急于求成
A.介水传染病 B.急性中毒 C.慢性中毒 D.癌症 E.以上都可能
A.10% B.15% C.20% D.25% E.30%
A.光电效应 B.康普顿效应 C.电离辐射 D.正负电子对效应 E.瑞利散射
A.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动态数列 E.标化率
A.慢性砷中毒 B.慢性镉中毒 C.慢性铅中毒 D.慢性硒中毒 E.慢性汞中毒
A.妥善保管《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B.及时将《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交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C.及时到发证机关注销《化妆品卫生许可证》 D.及时到企业主管部门报告 E.以上都不对
A.n B.π C.σ D.n与σ E.n与π
A.康普顿效应 B.正负电子对效应 C.光核反应 D.瑞利散射 E.光电效应
A.方差齐性 B.正态性 C.可加性 D.正态性和方差齐性 E.正态性,方差齐性和可加性
A.配对设计计量资料的t检验和变异系数等方法 B.配对设计计数资料的X2检验和变异系数等方法 C.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以及相关和回归分析等方法 D.变异系数法以及相关和回归分析等方法 E.X2检验以及相关和回归分析等方法
A.2% B.4% C.6% D.7% E.8%
A.≥1/8 B.≥1/6 C.≥1/10 D.1/2 E.以上都不是
A.光电效应 B.康普顿效应 C.正负电子对效应 D.光核反应 E.瑞利散射
A.频率指标 B.构成指标 C.对比指标 D.标准化率 E.以上均不对
A.>1 B.<1 C.可>1,也可<1 D.比s小或比s大 E.比均数小
A.1h内 B.30min内 C.24h内 D.48h内 E.12h内
A.普通视图 B.页面视图 C.大纲视图 D.全屏幕视图 E.WEB版式视图
A.主机及外部设备 B.主机、键盘、显示器和打印机 C.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D.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E.网络和通信设备
A.理发店 B.游泳场 C.游艺厅 D.教室 E.候诊室
A.硬盘中的信息 B.软盘中的信息 C.ROM中的信息 D.RAM和ROM中的信息 E.RAM中的信息
A.申请和颁发 B.颁发和吊销 C.申请、颁发和管理 D.申请、颁发和注销 E.申请、注销和吊销
A.流动性小 B.流动性大、人群固定 C.停留时间短、流动性大 D.停留时间长、流动性小 E.以上都不是
A.>8% B.>3% C.>5% D.>0.3% E.以上都不是
A.算术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平均数 E.百分位数
A.苯乙烯 B.硫化氢 C.甲醛 D.氯乙烯 E.以上都不是
A.服务更加专科化 B.治疗技术的发展 C.服务的"四个扩大" D.更关注负向健康 E.更强调治疗服务
A.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B.描述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C.描述性研究、实验研究和数学模型 D.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实验研究 E.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实验研究
A.机械外伤患者 B.胃溃疡患者 C.肺癌患者 D.咽炎患者 E.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A.卫生监督部门 B.公共场所从业人员 C.公共场所的主管部门和经营单位 D.卫生监督员 E.顾客
A.区卫生局 B.市卫生监督所 C.省卫生厅 D.市卫生局 E.区卫生监督所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技术监督局 D.文化部 E.卫生部
A.53.5 B.54 C.53 D.52 E.54.5
A.>20m2 B.>10m2 C.>25m2 D.>15m2 E.>30m2
A.>3kGy B.>5kGy C.>10kGy D.>20kGy E.>30kGy
A.公共卫生行政强制执行 B.公共卫生行政处罚 C.公共卫生行政控制 D.公共卫生监督检查 E.公共卫生行政奖励
A.粪便 B.农药 C.呼吸道致病菌 D.汞 E.真菌
A.可以直接引用 B.不能直接引用 C.可以将其草案的条文列入企业标准中 D.可以引用国家标准草案 E.可以引用行业标准草案
A.t统计量 B.一般χ2统计量 C.F统计量 D.Bartlett的χ2统计量 E.方差分析
A.100人以上或死亡1人以上 B.40人以上 C.30人以上 D.50人以上 E.45人以上
A.t值符号相反,结论相反 B.t值符号相同,结论相同 C.t值符号相反,但结论相同 D.t值符号相同,但大小不同,结论相反 E.结论可能相同或相反
A.格式化磁盘 B.及时用杀毒软件处理 C.高温蒸汽消毒 D.删除磁盘的所有文件 E.全面清洗
A.病例对照调查 B.定群调查 C.现况调查 D.典型调查 E.非典型调查
A.10倍 B.100倍 C.250~300倍 D.500倍 E.1250倍
A.毒蕈碱样、烟碱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B.急性、慢性、迟发性中毒综合征 C.急性、亚急性、慢性 D.急性、慢性、皮肤损害 E.急性、慢性和致敏作用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抽样误差 D.过失误差 E.样本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