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蛋白质 B.酶 C.脂多糖 D.氨基酸 E.核酸
A.属于单纯扩散 B.属于易化扩散 C.属于原发性主动转运 D.与小肠上皮细胞主动吸收Na+有关 E.与小肠上皮细胞主动吸收Ca+有关
A.Na+、K+-ATP酶 B.胆碱酯酶 C.蛋白水解酶 D.受体蛋白 E.糖蛋白
A.髓系干细胞 B.淋巴系干细胞 C.基质细胞 D.定向祖细胞 E.多能造血干细胞
A.等容收缩期 B.快速射血期 C.缓慢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 E.快速充盈期
A.丝氨酸的羟基 B.半胱氨酸的巯基 C.苯丙氨酸的苯环 D.色氨酸的吲哚环 E.组氨酸的咪唑环
A.蛋白质溶液的pH值等于7时溶液的pH值 B.蛋白质溶液的pH值等于7.4时溶液的pH值 C.蛋白质分子呈负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 D.蛋白质分子呈正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 E.蛋白质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时溶液的pH值
A.磷酸二酯键 B.疏水键 C.糖苷键 D.肽键 E.氢键
A.产生CO2供机体生物合成需要 B.产生H2O供机体利用 C.脂肪合成的主要途径 D.消除乙酰辅酶A,防止其在体内堆积 E.糖、脂肪和蛋白质彻底氧化的共同途径
A.水源断绝引起饮水困难 B.大量出汗 C.大面积烧伤 D.严重呕吐、腹泻 E.胸腔积液、腹水形成
A.少尿 B.出血 C.呼吸困难 D.贫血 E.嗜睡
A.体积最小、结构最简单 B.非细胞性微生物 C.只含有一种核酸 D.对抗生素敏感 E.只能在活细胞内复制
A.甲醇 B.乙醇 C.含水甲醇 D.含水正丁醇 E.石油醚
A.肿瘤 B.心血管疾病 C.咳喘 D.感冒 E.肝炎
A.黄酮类化合物 B.三萜类化合物 C.苯丙素类化合物 D.挥发油类化合物 E.甾体类化合物
A.吗啡碱 B.小檗碱 C.秋水仙碱 D.苦参碱 E.莨菪碱
A.两相溶剂互溶 B.两相溶剂极性相同 C.两相溶剂互不相溶 D.两相溶剂极性不同 E.两相溶剂亲脂性有差异
A.配合剂(EDTA. B.重金属盐 C.高温加热 D.强碱溶液 E.碳酸钠试液
A.大剂量引起中毒时,可用亚叶酸钙解救 B.主要用以治疗急性白血病 C.是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剂 D.为橙黄色结晶性粉末 E.强酸条件下,水解产物是谷氨酸和蝶呤酸
A.可以口服 B.增强雄激素的作用 C.增强蛋白同化的作用 D.增强脂溶性,使作用时间延长 E.降低雄激素的作用
A.铁氰化钾 B.亚铁氰化钾 C.氰化钾 D.发烟硝酸 E.浓硫酸
A.卫生部药品质量标准 B.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C.国际药典 D.BP E.USP
A.RSD B.回收率 C.标准对照液 D.空白实验 E.SD
A.在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B.通过细胞免疫来完成 C.通过体液免疫来完成 D.有高度的专一性 E.属于获得性免疫
A.装量差异检查 B.重量差异检查 C.含量均匀度检查 D.硬度检查 E.澄明度检查
A.1977年版 B.1985年版 C.2000年版 D.2005年版 E.2010年版
A.分子组成相同 B.理化性质相同 C.组织分布相同 D.免疫学性质相同 E.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
A.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C.等容量性低钠血症 D.等容量性高钠血症 E.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A.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科学指导合理用药 B.认真履行处方调剂职责,坚持查对制度 C.严格履行处方合法性和用药适宜性审核职责 D.协同医师做好药物使用的解释说明 E.严格执行药品采购、验收、保管、供应等各项制度规定
属于三环类H1受体拮抗剂,可用于抗过敏治疗的药物是()
A.盐酸西替利嗪 B.马来酸氯苯那敏 C.奥美拉唑 D.法莫替丁 E.赛庚啶
A.蛋氨酸 B.丝氨酸 C.色氨酸 D.赖氨酸 E.谷氨酸
A.安全、漏气检查 B.装量与异物检查 C.喷射速度和喷出总量检查 D.药物粒度和雾滴大小的测定 E.压力大小的检查
A.分子中具有一个平坦的苯环 B.分子结构中有一个碱性中心 C.分子中的苯环以直立键与哌啶环相连接 D.分子中具有一个在生理pH条件下部分电离成阳离子的结构 E.分子中都具有一个羰基
A.2位-CONH2 B.3位-OH C.5位-OH D.6位-OH E.10位-OH
A.属于苯丙素类成分 B.具有苯丙酸的基本结构 C.是丹参中水溶性成分之一 D.是丹参中脂溶性成分之一 E.还可以聚合成二聚体成为丹参素丙
非水滴定法测定维生素B1,维生素B1具有两个碱性基团,与高氯酸滴定液(0.1mol/L)反应的摩尔比为1:2,维生素B1分子量为337.27,其滴定度为()
A.67.46 B.33.73 C.16.86 D.11.24 E.8.432
A.法律监督 B.舆论监督 C.群众监督 D.自我监督 E.制度监督
某溺水窒息患者,经抢救其血气分析结果为:血浆H2CO3浓度明显升高,应诊断为()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碱中毒
A.CDPG B.葡萄糖 C.G-1-P D.G-6-P E.UDPG
A.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B.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C.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不能充分利用 D.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 E.肺泡完全无血流而通气正常
A.240nm B.260nm C.280nm D.300nm E.570nm
A.甲氯芬酯 B.吡拉西坦 C.尼可刹米 D.咖啡因 E.茶碱
A.对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的处方,应严格按处方完成调剂 B.对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的处方,应自行更改后再进行调剂 C.在参与临床工作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应责成主管药师进行不良反应上报 D.有义务为患者提供临床诊断依据及解释病情 E.协同医师做好药品使用工作,解决用药方面的疑难问题
A.组织液、静脉血、肺泡气、呼出气 B.静脉血、呼出气、肺泡气、组织液 C.呼出气、肺泡气、组织液、静脉血 D.肺泡气、组织液、静脉血、呼出气 E.组织液、静脉血、呼出气、肺泡气
A.砷盐检查 B.注射水中的金属 C.磺胺类药物检查 D.硫酸阿托品含量 E.氢化可的松的鉴别
A.注射液中的金属 B.阿普唑仑中的氯化物 C.溴化钠中的砷盐 D.阿司匹林中的水杨酸 E.葡萄糖中的氯化物
A.细菌和酵母菌 B.细菌和霉菌 C.霉菌和酵母菌 D.细菌数、霉菌数和酵母菌 E.细菌、真菌、酵母菌及控制菌
A.具有利尿作用 B.本品含有磺酰胺 C.本品水溶液显碱性 D.本品可用于高血压治疗 E.本品可用于水肿治疗
A.属于酸碱两性化合物 B.天然吗啡是右旋异构体 C.结构中含酚羟基,遇日光可氧化 D.与甲醛-硫酸试液反应呈紫堇色后变为蓝色 E.与三氯化铁反应呈蓝色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区一侧向膜的低浓度区一侧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过程为单纯扩散 B.单纯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C.异化扩散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 D.易化扩散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主动转运是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
A.促进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B.促进生长发育 C.T3与T4生理剂量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D.生理剂量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大剂量时则促进蛋白质的分解 E.T3与T4能促进脂肪和胆固醇的合成与分解,但总的作用是分解大于合成
A.A B.T C.G D.C E.U
A.Vmax不变,Km不变 B.Vmax不变,Km增大 C.Vmax不变,Km减小 D.Vmax增大,Km增大 E.Vmax减小,Km减小
A.脂肪酸氧化之前要活化为脂酰CoA B.脂肪酸的β氧化以内碱为载体 C.每一次β-氧化产生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D.1mol软脂酸经7次循环,产生8mol乙酰CoA,最终彻底氧化产生130molATP E.以上各反应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A.蛋白质腐败作用 B.体内胺类物质的代谢 C.氨基酸脱氨基作用 D.肾脏中谷氨酰胺的分解 E.氧化脱氨基作用
A.高钾血症 B.低钾血症 C.低镁血症 D.高镁血症 E.低钙血症
A.硫酸盐 B.砷盐 C.重金属 D.氯化物 E.水杨酸
A.红花黄色素 B.槲皮素 C.黄芩苷 D.山柰酚 E.水飞蓟宾
A.氯氮平 B.氟哌啶醇 C.氯普噻吨 D.盐酸氯丙嗪 E.奥氮平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血管升压素 E.血管紧张素Ⅱ
A.部分远曲小管对糖吸收达到极限 B.部分近球小管对糖吸收达到极限 C.超滤液中出现葡萄糖 D.部分远曲小管对糖吸收障碍 E.部分近球小管对糖吸收障碍
A.含氮碱基 B.核苷酸 C.氨基酸 D.核糖核苷 E.脱氧核糖核苷
A.260nm紫外吸收值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 B.260nm紫外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 C.DNA开始解链时所需要的温度 D.DNA完全解链时所需要的温度 E.280nm紫外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
A.CM B.VLDL C.LDL D.IDL E.HDL
A.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 B.只能通过补救途径合成 C.从头合成的部位在肝脏 D.首先单独合成嘌呤碱再与磷酸核糖结合 E.嘌呤异常导致尿酸过多会引起痛风症
A.病毒的增殖方式为复制 B.病毒的基本结构有核心和衣壳 C.核心是病毒的核酸,控制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D.衣壳蛋白具有抗原性 E.能抑制病毒复制的是细胞毒性T细胞
A.粒度 B.金属性异物 C.装量 D.无菌 E.融变时限
A.凡例 B.正文 C.附录 D.制剂 E.索引
A.非水滴定法 B.酸碱滴定法 C.沉淀滴定法 D.亚硝酸钠滴定法 E.永停滴定法
A.银 B.砷 C.汞 D.铅 E.锑
A.洋地黄毒苷 B.菝葜皂苷 C.去乙酰毛花苷 D.羟基洋地黄毒苷 E.洋地黄苷C
A.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 B.氨基酸分子是两性电解质 C.Trp、Tyr和Phe在280nm紫外波长处有特征性吸收峰 D.在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形成肽 E.组成人体蛋白质多肽链的基本单位是L-β-氨基酸
A.甘氨酸 B.色氨酸 C.缬氨酸 D.亮氨酸 E.赖氨酸
A.立克次体 B.真菌 C.HIV病毒 D.放线菌 E.沙眼衣原体
A.有荚膜 B.有周身鞭毛 C.芽孢细长呈杆状 D.菌体呈圆形 E.其致病物质主要是所产生的毒性强烈的外毒素
A.顺浓度差 B.结构特异性 C.不耗能 D.无需膜蛋白帮助 E.最终使转运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消失
A.有效成分的游离型极性大(亲脂性有机溶剂),解离型极性小(水,亲水性有机溶剂) B.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分配系数差异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C.某些酸、碱或两性化合物可采用加入酸或碱调节溶液的pH,是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的分子状态发生变化,而使其溶解度改变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D.可利用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溶剂使其极性改变,某些成分溶解度也随之改变而析出沉淀来对中药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 E.酸性或碱性化合物还可加入某种试剂使之生成在水中不溶的盐类而沉淀析出,与其他水溶性较大的杂质分离
A.C-2位是否有取代基的存在 B.C-3位是否有取代基的存在 C.C-4位是否有取代基的存在 D.C-5位是否有取代基的存在 E.C-6位是否有取代基的存在
A.加热能升华 B.弱碱性 C.水解性 D.成盐反应 E.巴比妥类药物的注射液不能与酸性药物配伍使用
A.苯巴比妥 B.苯妥英钠 C.卡马西平 D.地西泮 E.丙戊酸钠
A.卡马西平 B.地西泮 C.三唑仑 D.丙戊酸钠 E.氯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