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用无菌蒸馏水冲洗伤口 B.适当延长患者在监护室的滞留时间 C.尽量采用封闭式重力引流 D.处理同一个患者不同部位伤口之间不必清洁双手 E.避免选用吸附性很强的伤口敷料
A.有外来菌入侵 B.正常菌群定位转移 C.正常菌群出现移位 D.正常菌群出现种类结构变化 E.正常菌群未偏离正常生理组合
A.细菌的黏附力 B.细菌的移位能力 C.细菌的数量 D.定植部位的pH E.定植部位的营养物质
A.肺炎克雷伯菌 B.大肠埃希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E.洋葱伯克霍德菌
A.≤5cfu/ml B.≤8cfu/ml C.≤10cfu/ml D.≤30cfu/ml E.≤50cfu/ml
A.从指尖到腕上10cm B.从指尖到腕上20cm C.从指尖到肘部 D.从指尖到肘上10cm E.从指尖到肘上20cm
A.≤4cfu/(5分钟·直径9cm平皿) B.≤4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 C.≤10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 D.≤15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 E.≤20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
A.蝇类 B.虱类 C.鼠类 D.禽类 E.蟑螂
A.保持时间利用的间断性 B.学会拒绝 C.善于应用管理 D.事事亲力亲为 E.无需标准化消耗的时间
A.责权分离原则 B.最多层次原则 C.集权原则 D.分工协作原则 E.适应性原则
A.护士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B.利于培养护士解决问题能力 C.分工明确,节省人力 D.护士责任心增强 E.增加与患者沟通机会
A.一度失调 B.二度失调 C.二重感染 D.菌群交替症 E.定位转移
A.正常菌群或已定植的细菌部分去除 B.正常菌群或已定植的细菌全部去除 C.已定植的细菌部分或全部去除 D.正常菌群部分或全部去除 E.正常菌群或已定植的细菌部分或全部去除
A.乙醇 B.氯己定 C.含氯消毒剂 D.过氧乙酸 E.碘伏
A.病原微生物 B.细菌繁殖体 C.芽胞 D.真菌 E.真菌孢子
A.1天 B.1周 C.1个月 D.3个月 E.半年
A.设有流动水设施 B.采用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开关 C.尽量选用液体皂 D.准备擦手毛巾擦干双手 E.不便于洗手时应备无菌蒸馏水冲洗双手
A.先刷指尖、然后刷手、腕、前臂、肘部、上臂下1/2段 B.先洗手,后消毒 C.特别要刷净甲沟、指间、腕部 D.每遍刷完用流动水冲净 E.水由手、上臂至肘部流下
A.50%异丙醇溶液 B.95%乙醇溶液 C.氧化电位水 D.含醛类复配的手消毒液 E.有效碘含量为50mg/L的碘伏溶液
A.有效碘100mg/L的碘伏液 B.2%~4%过氧化氢溶液 C.氧化电位水 D.0.2%氯己定溶液 E.0.3%硼酸溶液
A.霍乱 B.伤寒 C.甲型肝炎 D.脊髓灰质炎 E.麻疹
A.抗生素的预防应用应当有明确指征 B.一般术前0.5~1小时通过静脉途径给予一次足量抗生素 C.手术时间超过8小时可术中加用一次量 D.择期的结直肠手术前24小时给予不吸收的口服抗生素,共3次 E.不要将万古霉素作为常规的预防性应用药物
A.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评价、反馈机制 B.目标设定、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总结评估 C.目标设定、执行阶段、总结评估 D.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评价 E.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总结评估
A.评估当前形势 B.确立组织目标 C.提出组织框架 D.设计组织的运作方式 E.划分业务工作
A.75%以上 B.80%以上 C.85%以上 D.90%以上 E.95%以上
A.研究医院感染的分布特点 B.研究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C.探讨医院感染的发生规律 D.制定预防及控制感染的对策 E.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
A.散发性 B.流行性 C.暴发性 D.相似性 E.难治性
A.二溴海因 B.碘伏 C.氯己定 D.戊二醛 E.苯扎溴铵
A.接触传染病患者前后 B.进行无菌操作后 C.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后 D.脱手套前 E.进入和离开ICU
A.消毒 B.隔离 C.严格洗手 D.无菌操作 E.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抑制细胞膜的合成 C.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D.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 E.破坏细菌的分裂增殖
A.遗传基因变化改变代谢途径 B.缺乏药物的靶位点 C.药物不能通过细胞壁 D.药物不能通过细胞膜 E.产生水解酶和钝化酶
A.事事亲力亲为 B.学会合作 C.列出目标,及时完成 D.保持时间利用的连续性 E.排列顺序,分配时间
A.时间一般在5年以上,由中层管理者制订 B.时间一般在5年以上,由高层管理者制订 C.时间一般在10年以上,由高层管理者制订 D.时间一般在1~5年,由中层管理者制订 E.时间一般在1~5年,由高层管理者制订
A.ABC时间管理法 B.四维时间管理法 C.记录统筹法 D.拟订时间计划表 E.地区管理法
A.专业化分工 B.权利集中 C.结构简单 D.不适应变化 E.利于高层管理者决策
A.过度加工,导致信息模糊失真 B.心理障碍,导致信息阻隔 C.思想观念的差异导致误解 D.知觉偏差,导致理解的偏差 E.选择失误,导致信息的误解
A.高效消毒法或灭菌法 B.高效消毒法 C.中效消毒法 D.中高效消毒法 E.低效消毒法或灭菌法
A.理论人才、实践人才、临床护理专家 B.高级执业护士、临床护理专家、护理理论家 C.管理人才、教育人才、临床护理专家 D.基础护理人才、护理理论专家、高级执业护士 E.临床护理专家、护理理论专家
A.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 B.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并强制其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 C.健康教育以调查研究为前提 D.传播健康信息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 E.健康教育以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为目标
A.弹性原则 B.能级原则 C.行为激励原则 D.随机制宜原则 E.参与管理原则
A.基础质量控制 B.环节质量控制 C.过程质量控制 D.结果质量控制 E.终末质量控制
A.经过有关部门审批 B.按目标制定计划 C.组织护理部所属各科室或有关护理人员实施计划 D.按质量标准组织检查 E.处理总结巩固成绩
A.时间因素 B.测试因素 C.回归因素 D.选择因素 E.失访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E.第五阶段
A.24小时 B.1~2天 C.3~7天 D.10~15天 E.1~2个月
A.尊重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会需要 D.生理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A.干预后高血压人群对疾病的看法 B.高血压人群对各种干预活动的参与情况 C.干预后高血压人群的行为是否发生改变 D.高血压人群对各种干预措施的看法 E.干预后高血压人群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变化
A.消毒时间应≥30分钟 B.臭氧发生器将空气中的氧气转换为臭氧 C.要求臭氧浓度≤20cfu/m D.主要依靠强大的氧化作用杀菌 E.温度、湿度、pH等影响臭氧的杀菌作用
A.指控制组织内行为、工作态度、价值观以及关系设定的规范 B.是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 C.形成不受外部环境影响 D.使组织独具特色 E.从最高管理层树立的典范发展而来
A.适用于耐高温、不耐湿热或不宜穿透物品的灭菌 B.温度为160℃时,灭菌时间仅需要1小时 C.灭菌时不要与箱底部及四壁接触 D.物品包装不可超过10cm×10cm×20cm E.物品高度不能超过箱高度的2/3
A.用人权、管理权、奖罚权 B.经济权、管理权、决定权 C.奖罚权、用人权、决策权 D.奖罚权、决策权、管理权 E.用人权、决定权、经济权
A.质量控制应数据化 B.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C.控制方法应具有科学性 D.建立完整的护理质量控制系统 E.强调系统的控制
A.建立完整的护理质量控制系统 B.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C.控制方法应具有科学性、数据化 D.质量控制标准应人性化 E.强调综合控制、系统地控制
A.准备会议内容 B.安排与会人员的要求 C.选择会议规程 D.确定会议议题 E.报道会议消息
A.收集资料,拟定初稿 B.论证研究,收集资料 C.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D.讨论验证,调查研究 E.拟定初稿,收集资料
A.出、入院处置B.无菌技术C.床单位的准备D.骨折固定E.机械通气病人气道护理技术
A.过度加工,导致信息模糊失真 B.心理障碍,导致信息阻隔 C.思想观念的差异导致误解 D.知觉偏差,导致理解的偏差 E.言行不当,导致信息理解错误
A.350~400 B.420~450 C.480~510 D.403~432 E.202~216
A.规则 B.决策 C.系统 D.重点 E.创新
A.左氧氟沙星 B.克林霉素 C.林可霉素 D.万古霉素 E.庆大霉素
A.呼吸机的湿化器使用无菌水 B.防止冷凝水倒流 C.管道视情况定期更换 D.做好气道护理 E.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
A.深埋2m以下 B.置双层黑色不透水塑料袋内 C.用浓度为4000mg/L的有效氯处理后弃之 D.环氧乙烷熏蒸后弃之 E.焚烧处理
A.每平板细菌数≥5cfu B.每平板细菌数≥10cfu C.每平板细菌数≥15cfu D.每平板细菌数≥20cfu E.每平板细菌数≥30cfu
A.诱发某种行为的因素 B.产生某种行为的愿望 C.使行为动机得以实现的因素 D.激励行为维持、发展的因素 E.形成某种行为所必需的社会条件
A.社会诊断 B.行为诊断 C.环境诊断 D.过程诊断 E.流行病学诊断
A.动态语言、仪表形象、同类语言、时空语 B.动态语言、面部表情、辅助发音、时空语 C.体态语言、仪表形象、同类语言、时空语 D.体态语言、仪表形象、辅助发音、时空语 E.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同类语言、时空语
A.动态体语 B.同类语言 C.体态语言 D.面部表情 E.仪表形象
A.封闭式 B.开放式 C.简明式 D.探索式 E.偏向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