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bA B.HbA2 C.HbE D.HbF E.HbH
A.死细胞层 B.单个核细胞层 C.粒细胞层 D.稀释的血浆层 E.红细胞层
A.原始淋巴细胞 B.幼稚淋巴细胞 C.异型淋巴细胞 D.异常单核细胞 E.成熟小淋巴细胞
A.最大胃酸分泌量 B.基础胃酸分泌量 C.高峰胃酸分泌量 D.胃蛋白酶 E.内因子
A.清蛋白 B.糖蛋白 C.球蛋白 D.β微球蛋白 E.免疫球蛋白轻链
A.前列腺液 B.睾丸分泌物 C.精囊分泌物 D.附睾分泌物 E.输精管分泌物
A.黏附功能 B.释放反应 C.活化Ⅻ因子,启动内源凝血途径 D.聚集功能 E.促凝作用
A.HDL B.VLDL C.LDL D.CM E.LpA.
在肠道中,维生素B12与哪种物质结合被吸收进体内()
A.盐酸 B.内因子 C.运钴素Ⅰ D.运钴素Ⅱ E.叶酸
A.偶然感染的寄生虫 B.免疫功能低下时致病的寄生虫 C.暂时寄生的寄生虫 D.免疫功能正常时致病的寄生虫 E.随即感染的寄生虫
A.双缩脲法 B.磺柳酸法 C.考马斯亮蓝法 D.加热乙酸法 E.试带法
A.30min B.45min C.50min D.60min E.120min
A.心肌细胞 B.骨骼肌细胞 C.红细胞 D.肝细胞 E.胰腺细胞
A.异常组织细胞 B.巨核细胞 C.淋巴样组织细胞 D.单核样组织细胞 E.吞噬性组织细胞
A.EPO B.CSF C.INF D.TNF E.IFN
A.RBC B.HGB C.PLT D.RDW E.Ret
A.破坏白细胞 B.提高比密 C.防腐作用 D.固定细胞 E.防止细胞粘连
A.尿蛋白 B.葡萄糖 C.pH D.酮体 E.胆红素
A.IgG B.IgM C.IgE D.IgA E.IgD
A.异常增生伴分化成熟障碍 B.恶性增生伴分化成熟加快 C.无控制增生但分化成熟正常 D.细胞分化障碍但成熟正常 E.细胞分化正常但成熟障碍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最突出体征是巨脾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突出体征是全身淋巴结肿大 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部分合并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30%~40%在不同的阶段出现骨髓纤维化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见死亡原因是急性变
A.尿素 B.氨 C.肌酐 D.谷胱甘肽 E.葡萄糖
A.HbF即抗碱血红蛋白,与其他Hb不同 B.正常成人HbF一般<2% C.重型β海洋性贫血可达30%~90% D.再生障碍性贫血时,HbF可增高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时,HbF可增高
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表面标志为CD5+、mIgM+、mIgD-的淋巴细胞是()
A.NK细胞 B.B1细胞 C.巨噬细胞 D.γδT细胞 E.中性粒细胞
A.是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 B.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减少是确定溶血存在的依据之一 C.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可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两大类 D.骨髓象中红系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并伴有小细胞低色素性的形态学改变 E.血红蛋白病属于溶血性贫血
A.感应阶段 B.反应阶段 C.淋巴细胞活化阶段 D.效应阶段 E.抗体发挥作用阶段
A.正常血浆中含有13种凝血因子 B.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 C.凝血因子Ⅱ、Ⅶ、Ⅻ和Ⅹ在肝脏合成中均须依赖维生素K D.血浆与血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不含纤维蛋白原 E.凝血因子Ⅸ、Ⅴ、Ⅷ均对凝血酶敏感
A.FⅨa-Ⅷa-Ca2+-PF3 B.TF-Ⅶa-Ca2+ C.FⅩa-Ⅴa-Ca2+-PF3 D.FⅨa-Ⅹa-Ca2+-PF3 E.FXa-Ⅷa-Ca2+-PF3
A.有抗原性 B.无抗原性 C.有毒性 D.由内毒素经甲醛作用产生 E.有佐剂作用
A.常居菌 B.过路菌 C.条件致病菌 D.机会致病菌 E.致病菌
A.细菌分类依据 B.细菌鉴定依据 C.细菌命名依据 D.细菌大小依据 E.质量控制的标准
A.内毒素 B.外毒素 C.O抗原 D.菌毛 E.H抗原
A.斜面接种法 B.液体接种法 C.穿刺接种法 D.倾注接种法 E.涂布接种法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E.先降低后升高
A.辅助性T细胞 B.细胞毒性T细胞 C.抑制性T细胞 D.树突状细胞 E.巨噬细胞
A.C1 B.C2 C.C3 D.C4 E.C9
A.咽喉 B.皮肤 C.鼻腔 D.肠道 E.泌尿道
A.十二指肠 B.小肠上段 C.结肠 D.盲肠 E.肝内胆管
A.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B.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D.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E.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A.微血管壁结构正常 B.有足够的血小板数量 C.血管内皮下胶原纤维、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vWF等 D.凝血酶、ADP、胶原等 E.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钙离子等
A.钙 B.铁 C.铅 D.硒 E.锌
A.类固醇 B.糖蛋白 C.脂肪酸 D.氨基酸 E.核苷酸
A.B细胞 B.单核细胞 C.巨噬细胞 D.树突状细胞 E.NK细胞
A.细胞壁缺陷 B.染色体缺陷 C.质粒缺陷 D.细胞核缺陷 E.核糖体缺陷
A.2个种 B.3个种 C.4个种 D.5个种 E.6个种
A.急性白血病 B.慢性白血病 C.类白血病反应 D.各类贫血 E.细菌感染性疾病
A.体重 B.性别 C.妊娠 D.年龄 E.运动
A.肌酐 B.尿素 C.尿酸 D.血氨 E.肌酸
A.骨髓 B.脾脏 C.淋巴结 D.扁桃体 E.黏膜免疫系统
A.半抗原 B.完全抗原 C.TD-Ag D.TI-Ag E.共同抗原
A.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B.—旦获得不易丢失 C.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D.控制非细菌存活所必需的特定性状 E.质粒可在细菌间转移
A.革兰阴性杆菌 B.革兰阳性无芽孢杆菌 C.革兰阴性球菌 D.革兰阳性球菌 E.革兰阳性芽孢杆菌
A.PC由肝细胞合成,是一个依赖维生素K的蛋白质 B.Hep是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产生的黏多糖 C.TM由肝细胞合成,是一个依赖维生素K的蛋白质 D.TM分为细胞型和可溶性两种 E.EPCR由内皮细胞合成
A.Km与酶浓度有关 B.Km与酶的性质有关 C.Km与酶底物的性质无关 D.Km与反应体系pH值有关 E.Km越小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合性越小
A.6种 B.4种 C.5种 D.3种 E.7种
A.最适条件下,每小时催化生成1mmol产物的酶量。 B.37℃下,每分钟催化生成1mol产物的酶量 C.25℃下,其他为最适条件,每分钟催化生成1mmol产物的酶量 D.30℃下,每小时催化生成1mmol产物的酶量 E.在规定的条件下,每分钟催化一个μmol底物产生变化所需的酶量。
A.IgA B.IgG C.IgD D.IgM E.IgE
A.刺血时血液应自然流出 B.避免挤压 C.动作要快 D.稀释液要特别干净 E.在同时做几项检查时,应该先吸血做其他检查,再做血小板计数
A.免疫荧光技术(直接法) B.免疫荧光技术(间接法) C.ELISA(夹心法) D.ELISA(间接法) E.反向间接血凝反应
A.猪带绦虫 B.肝吸虫 C.肺吸虫 D.旋毛虫 E.钩虫
A.激活纤溶系统 B.灭活FVa和FVⅢa C.灭活凝血酶和纤溶酶 D.抑制FXa与血小板膜磷脂的结合 E.增强AT-Ⅲ与凝血酶的结合
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2.0×109/L即白细胞减少症 B.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4.0×109/L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C.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2.0)×109/L即粒细胞缺乏症 D.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L即白细胞减少症 E.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0.5×109/L即白细胞减少症
A.免疫防御 B.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 D.免疫耐受 E.超敏反应
A.Th细胞 B.Tc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巨噬细胞
A.糖酵解 B.糖异生 C.糖原合成 D.三羧酸循环 E.磷酸戊糖途径
A.颗粒管型 B.结晶 C.红细胞 D.白细胞 E.透明管型
A.骨骼肌 B.脑组织 C.心肌 D.红细胞 E.肝
A.氨基酸 B.脂肪酸 C.酮体 D.儿茶酚胺 E.葡萄糖
A.LDL、HDL、VLDL、CM B.CM、VLDL、HDL、LDL C.VLDL、HDL、LDL、CM D.CM、VLDL、LDL、HDL E.HDL、VLDL、LDL、CM
A.铜绿假单胞菌 B.鲍氏不动杆菌 C.粪产碱杆菌 D.产碱普罗菲登菌 E.黄杆菌
A.可引起异种免疫 B.可引起同种免疫 C.可为IgA型抗体 D.可为IgG型抗体 E.可为IgE型抗体
A.2 B.3 C.4 D.5 E.6
A.钩虫 B.蛔虫 C.绦虫节片 D.蛲虫 E.血吸虫
A.均相测定及异相测定 B.酶免疫组化和酶免测定 C.液相测定及固相测定 D.酶免组化和固相测定 E.酶免组化和液相测定
A.加速期及急变期,血小板可进行性减少 B.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早期正常 C.白细胞数显著升高,嗜碱性粒细胞可升高 D.NAP阳性率及积分明显升高 E.是多能干细胞水平上突变的克隆性疾病
A.是血浆中主要蛋白质 B.参考值为35~50g/L C.半衰期为15~19d D.0万 E.是机体的营养指标
A.AlexanderGalat B.stanlyBenedict C.WaterCompton D.W.H.Coulter E.WilliamPavy
A.FⅠ、FⅡ、FⅢ、FⅤ B.FⅡ、FⅦ、FⅨ、FⅩ C.FⅦ、FⅧ、FⅨ、FⅪ D.FⅧ、FⅨ、FⅪ、FⅫ E.FⅠ、FⅦ、FⅩ、FⅪ
A.衣原体 B.支原体 C.立克次体 D.细菌 E.螺旋体
A.多肽 B.糖蛋白 C.氨基酸 D.固醇类 E.脂肪类
A.肝脏 B.脾脏 C.骨髓 D.淋巴 E.肾脏
A.无氧酵解 B.有氧氧化 C.糖异生 D.糖原合成 E.磷酸戊糖
A.对机体有营养作用 B.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可造成菌群失调 C.正常情况下不存在于血液和组织中 D.当寄居部位改变时发生,不会致病 E.对病原菌有拮抗作用
A.α1 B.β1 C.α2 D.β2 E.跨膜区
A.酶的辅助因子以外的部分 B.酶的无活性前体 C.由酶蛋白和辅基组成 D.酶与抑制剂的复合物 E.酶原
A.尿毒症 B.糖尿病 C.化脓性感染 D.恶性肿瘤 E.肺栓塞
A.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B.粒红比例2~4∶1 C.偶见核分裂象 D.原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5% E.以上内容都属于
A.IgA B.IgM C.IgG D.IgE E.IgD
A.C3的亚单位 B.C3活化后的裂解片段 C.具有酶活性的C3成分 D.灭活的C3片段 E.补体的调节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