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倾向因素 B.促成因素 C.强化因素 D.生活质量 E.健康相关行为
A.75%乙醇 B.2%过氧乙酸 C.0.5%碘伏 D.10mg/L二溴海因 E.2%戊二醛
A.氯化物中毒 B.煤气中毒 C.地西泮类药物过量中毒 D.阿托品中毒 E.有机磷中毒
A.想像法 B.示范法 C.厌恶法 D.强化法 E.脱敏法
A.态度转变 B.知晓健康信息 C.健康信念认同 D.采纳健康行为 E.观念转变
A.0.8:1 B.0.7:1 C.0.6:1 D.0.5:1 E.0.4:1
A.劝告 B.轻视 C.刺激 D.劝服 E.说教
A.回避 B.迁就 C.强制 D.妥协 E.合作
A.时间管理 B.目标管理 C.计划 D.实施 E.控制
A.高效消毒法或灭菌法 B.高效消毒法 C.中效消毒法 D.中高效消毒法 E.低效消毒法或灭菌法
A.略微前倾坐姿,关注对方讲话 B.使用图示表达自己的意思 C.使对方能听懂和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 D.通过察言观色,发现对方的真实意图 E.让对方很清楚地理解所提问题的核心,以获取较多的信息
A.经过有关部门审批 B.按目标制定计划 C.组织护理部所属各科室或有关护理人员实施计划 D.按质量标准组织检查 E.处理总结巩固成绩
A.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控制系统 B.控制方法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 C.质量控制应标准化、数据化 D.加强综合、系统地控制,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E.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A.1400人 B.1500人 C.1600人 D.1700人 E.1800人
A.灭菌剂 B.高效消毒剂 C.中效消毒剂 D.低效消毒剂 E.中高效消毒剂
A.1周以内 B.2周以内 C.3周以内 D.4周以内 E.5周以内
A.直线型组织结构 B.职能型组织结构 C.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 D.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E.分部制组织结构
A.沟通 B.领导 C.激励 D.协调 E.组织
A.高压蒸汽灭菌法 B.间歇灭菌法 C.焚烧法 D.消毒浸泡法 E.日光曝晒
A.上级部门制定工作目标 B.上级规定完成任务的方法 C.具有强制性约束力 D.有经济调节手段来引导执行 E.上级部门按阶段验收成果
A.患者利益至上 B.医生利益至上 C.医院利益至上 D.社会利益至上 E.护士利益至上
A.遵医嘱口服维生素D B.多给患儿晒太阳 C.给患儿多吃肝、蛋、蘑菇等含维生素D多的食物 D.可将维生素D直接滴在口内 E.同时要使用钙剂
A.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B.创造支持环境 C.发展个人技能 D.加强社区行动 E.倡导政策支持
A.规律性 B.社会性 C.差异性 D.适宜性 E.和谐性
A.日常健康行为 B.预警行为 C.保健行为 D.避开有害环境行为 E.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A.通过学习,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B.形成健康的信念和态度 C.促成健康行为的产生 D.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 E.自我效能
A.传播是一种个人化传递信息的行为 B.传播是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 C.传播是集体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 D.传播是个人与集体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 E.传播是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
A.形成时间已久的行为 B.社会不赞成的行为 C.植根于文化传统的行为 D.既往无成功改变实例的行为 E.与传统生活方式关系密切的行为
A.评定错误 B.回归因素 C.选择因素 D.霍桑效应 E.暗示效应
A.开展卫生宣传 B.配合调查研究 C.普及保健知识 D.改善人类的健康相关行为 E.实施系统的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A.统计地图 B.圆形图 C.直条图 D.线段图 E.直方图
A.126℃,5.5~6分钟 B.131℃,4.5~5分钟 C.134℃,3.5~4分钟 D.137℃,2.5~3分钟 E.141℃,1.5~2分钟
A.≤5cfu/ml B.≤8cfu/ml C.≤10cfu/ml D.≤30cfu/ml E.≤50cfu/ml
A.发生2例以上同种感染病例的现象 B.发生3例以上同种感染病例的现象 C.发生4例以上同种感染病例的现象 D.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E.发生4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A.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B.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管理的普遍性和目的性 D.管理的特殊性和个性 E.管理的广泛性和独特性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实行科学化管理 C.调动人的积极性 D.体现公平的分配制度 E.建立健全的管理系统
A.市场 B.社会竞争 C.服务对象的需求 D.组织资源 E.环境因素
A.健康教育是简单的信息传播 B.卫生宣教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 C.卫生宣教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D.健康教育具备独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E.健康教育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为卫生工作某一事件的中心任务服务
A.学习知识 B.促成健康行为 C.端正态度 D.调节情绪 E.调整信念
A.流行病学诊断 B.行为诊断 C.社会诊断 D.教育诊断 E.环境诊断
A.正常菌群或已定植的细菌部分去除 B.正常菌群或已定植的细菌全部去除 C.已定植的细菌部分或全部去除 D.正常菌群部分或全部去除 E.正常菌群或已定植的细菌部分或全部去除
A.对每位参与者表示欢迎 B.请每位参与者自我介绍 C.对发言者给予肯定性反馈 D.提出可引发争论的开放式问题以打破僵局 E.因某发言者健谈而形成"一言堂"时,出于礼貌,不予打断
A.学校健康教育 B.社区健康教育 C.医院健康教育 D.环境保护健康教育 E.职业人群健康教育
A.see看见 B.seeing看见 C.sense感觉 D.stimulus刺激 E.stimulate刺激
A.年纪越小,其行为可塑性越大 B.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 C.受遗传、学习的主要影响 D.是人类行为区别于动物行为的重要标志 E.体现人类行为"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双重作用
A.被动发展阶段 B.主动发展阶段 C.自主发展阶段 D.巩固发展阶段 E.自我发展阶段
A.原始发展阶段 B.被动发展阶段 C.主动发展阶段 D.自主发展阶段 E.巩固发展阶段
A.日常健康行为 B.避开有害环境行为 C.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D.预警行为 E.保健行为
A.患者的学习能力 B.患者的环境因素 C.患者的兴趣爱好 D.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态度 E.患者对疾病的知识水平
A.以人为本原则 B.优化组合原则 C.经济效能原则 D.动态调整原则 E.合理结构原则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四级预防 E.五级预防
A.睡眠 B.摄食 C.躲避 D.学习 E.性行为
A.口头传播 B.文字传播 C.形象传播 D.电子媒介传播 E.选择传播
A.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B.预防性感染、难预防性感染 C.交叉感染、医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D.医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E.交叉感染、预防性感染
A.手消毒的范围是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 B.手消毒时揉搓的时间为1~5分钟 C.手消毒揉搓后应用流动水冲净 D.手消毒冲净后应用无菌巾彻底擦干 E.手消毒冲净使用流动水应达到GB5749的规定
A.爱与归属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尊重需要 D.生理需要 E.安全需要
A.基础质量管理 B.成效管理 C.环节质量管理 D.过程质量管理 E.终末质量管理
A.目的不明,导致信息内容不确定 B.表达模糊,导致信息传递错误 C.选择失误,导致信息误解 D.过度加工,导致信息模糊 E.言行不当,导致信息理解错误
A.1~3个层次 B.2~4个层次 C.3~5个层次 D.4~6个层次 E.5~7个层次
A.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在入院72小时后发生 B.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 C.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获得的感染 D.新生儿在产后获得的感染 E.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
A.建立完整的护理质量控制系统 B.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C.控制方法应具有科学性、数据化 D.质量控制标准应人性化 E.强调综合控制、系统地控制
A.出、入院处置 B.无菌技术 C.床单位的准备 D.骨折固定 E.机械通气病人气道护理技术
A.350~400 B.420~450 C.480~510 D.403~432 E.202~216
A.左氧氟沙星 B.克林霉素 C.林可霉素 D.万古霉素 E.庆大霉素
A.深埋2m以下 B.置双层黑色不透水塑料袋内 C.用浓度为4000mg/L的有效氯处理后弃之 D.环氧乙烷熏蒸后弃之 E.焚烧处理
A.手术野及其外2cm B.手术野及其外4cm C.手术野及其外5cm D.手术野及其外8cm E.手术野及其外10cm
A.封闭式 B.开放式 C.复合式 D.探索式 E.偏向式
A.第三者仲裁 B.转移目标 C.推延 D.教育 E.压制冲突
A.计划,评估,评价,实施 B.评估,计划,实施,评价 C.评估,预算,实施,评价 D.评估,实施,反馈,总结 E.计划.实施,反馈,总结
A.急性菌痢 B.急性肠炎 C.二重感染 D.败血症 E.菌群定植
A.Ⅰ类区域的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cfu/cm2,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 B.Ⅱ类区域的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0cfu/cm2,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 C.Ⅲ类区域的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5cfu/cm2,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 D.Ⅳ类区域的工作人员,细菌总数≤20cfu/cm2,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 E.新生儿室的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cfu/cm2,可检出溶血性链球菌
A.压疮浅表部红肿、热痛 B.压疮局部红、压痛或压疮边缘肿胀,并有脓性分泌物 C.压疮表面干燥,经涂抹采样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D.深部组织有脓性分泌物,培养无菌生长 E.深部组织有脓性分泌物培养为链球菌
A.电化教育形式 B.形象教育形式 C.文字教育形式 D.个体语言教育形式 E.群体语言教育形式
A.0.5% B.1% C.1.5% D.2% E.3%
A.2学时 B.3学时 C.4学时 D.5学时 E.6学时
A.致病性行为模式 B.日常危害健康行为 C.预警行为 D.违规行为 E.不良疾病行为
A.标记明确 B.分开清洗 C.悬挂晾干 D.定期消毒 E.混合使用
A.高度危险性物品 B.中度危险性物品 C.无危险品 D.低度危险性物品 E.极低危险性物品
A.统计压疮发生率 B.检查护士是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C.检查监护仪器的性能 D.检查现有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 E.检查护士是否执行查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