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又称临床健康教育 B.又称患者健康教育 C.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 D.促使职业人群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E.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身心康复
A.护理学基础知识 B.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C.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 D.管理科学知识 E.扎实的专业技术
A.出血停止后即可做任何体力劳动 B.出院后不用在门诊复查 C.不需要再进行尿液检查 D.多饮水,保持尿路通畅 E.保持大便通畅
A.患者自主 B.有利患者 C.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D.严谨审慎 E.双方协商解决
A.权利的需要 B.爱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E.投资的需要
A.患者用过的物品及病室应消毒 B.分泌物、排泄物等应消毒后处理 C.精密仪器用后可不用消毒 D.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 E.经医生下达医嘱后,方可解除隔离
A.安全需要 B.生理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E.爱和归属的需要
A.最高标准 B.具体标准 C.基本标准 D.根本指导原则 E.实施标准
A.50%相对湿度的环境条件下至少1小时以上 B.50%相对湿度的环境条件下至少2小时以上 C.50%相对湿度的环境条件下至少0.5小时以上 D.40%相对湿度的环境条件下至少2小时以上 E.30%相对湿度的环境条件下至少2小时以上
A.内容要有针对性 B.抽样要有科学性 C.目标要有明确性 D.问题要有易答性 E.结果要有属实性
A.日常健康行为 B.避开有害环境行为 C.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D.预警行为 E.保健行为
A.注射部位感染 B.注射部位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C.注射部位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 D.注射部位无菌化脓,不属于感染 E.注射部位无菌性炎症
A.教育学理论 B.传播学理论 C.伦理学理论 D.预防医学理论 E.行为科学理论
A.插入"是的"等语言 B.点头 C.微笑 D.沉默 E.插入"是吗""哦"等语言
A.行政方法 B.法律方法 C.思想教育方法 D.经济方法 E.社会心理学方法
A.提高生活质量 B.普及一般卫生知识 C.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D.预防疾病 E.促进健康
A.相信低钠盐有利于健康 B.经常参加健身活动 C.能指出酗酒对健康的危害 D.反对家人在旁边吸烟 E.不能经常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A.75%乙醇浸泡30分钟 B.氯己定浸泡3分钟 C.0.1%过氧乙酸浸泡3分钟 D.2%戊二醛浸泡3分钟 E.苯扎溴铵浸泡30分钟
A.使上级确定的组织理念能清晰、准确地传达到下级 B.使上级的命令能清晰、准确地传达到下级 C.使上级确定的组织理念能清晰、准确地传达到同级 D.使上级的命令能清晰、准确地传达到同级 E.使下级能清晰、准确地反映到下级
A.0.5m以上 B.1m以上 C.1.5m以上 D.2m以上 E.2.5m以上
A.病因预防 B.临床前期预防 C.临床期预防 D.疾病早期预防 E.症状明显期预防
A.患者评价和家属评价 B.院长评价和同事评价 C.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 D.外在评价和自我评价 E.社会评价和内在评价
A.20% B.40% C.50% D.60% E.70%
A.原发性单纯疱疹 B.口腔感染 C.口腔真菌感染 D.以上感染均存在,属三次医院感染 E.以上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
A.应对 B.应激 C.反馈 D.反射 E.调试
A.反射 B.调试 C.顺应 D.应对 E.自我控制
A.不良生活方式 B.A型行为模式 C.致病性行为模式 D.不良疾病行为 E.C型行为模式
A.求新心理 B.求真心理 C.求近心理 D.求短心理 E.求富心理
A.应用 B.记忆 C.理解 D.接受 E.识记
A.传播者 B.信息 C.环境 D.传播途径 E.动机
A.生活质量 B.倾向因素 C.强化因素 D.促成因素 E.高可变性行为
A.了解社会问题与健康问题的相关性 B.确定目标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 C.确定导致目标人群疾病或健康问题发生的行为危险因素 D.为确定干预的环境目标奠定基础 E.组织评估和资源评估
A.母亲愿意进行母乳喂养 B.母亲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 C.丈夫对妻子进行母乳喂养给予支持 D.医务人员指导母亲如何正确哺乳 E.在时间、地点上方便母亲进行母乳喂养
A.日常生活中危害健康的行为习惯 B.患病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利于疾病康复的行为 C.违反法律法规并危害健康的行为 D.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 E.可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
A.是最基本的传播形式 B.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C.是非组织群体的传播活动 D.以职业性传播机构为传播者 E.是组织以外群体的传播活动
A.内源性感染 B.外源性感染 C.医院感染 D.医源性感染 E.职业性感染
A.白假丝酵母菌 B.双歧杆菌 C.大肠埃希菌 D.棒状杆菌 E.克雷伯杆菌
A.细菌的黏附力 B.细菌的移位能力 C.细菌的数量 D.定植部位的pH E.定植部位的营养物质
A.蝇类 B.虱类 C.鼠类 D.禽类 E.蟑螂
A.护士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B.利于培养护士解决问题能力 C.分工明确,节省人力 D.护士责任心增强 E.增加与患者沟通机会
A.基本素质评价 B.护理效果评价 C.行为过程评价 D.行为结果评价 E.综合评价
A.节省人力 B.分工不明确,不利于按护士能力分工 C.有利于提高护士技能操作熟练程度 D.易忽视患者的心理、社会状况 E.机械、护患沟通少
A.环境 B.感知 C.刺激 D.反射 E.反馈
A.模糊性反馈 B.直接性反馈 C.间接性反馈 D.肯定性反馈 E.否定性反馈
A.计划是否完善、合理、可行 B.项目活动的数量、质量、效率 C.目标人群知识、态度、信念的变化 D.目标人群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变化 E.评价整个计划的成败
A.门诊和急诊患者 B.住院和手术患者 C.患者和探访人员 D.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 E.患者和患者家属
A.维生素A B.维生素C C.维生素D D.维生素E E.维生素K
A.先刷指尖、然后刷手、腕、前臂、肘部、上臂下1/2段 B.先洗手,后消毒 C.特别要刷净甲沟、指间、腕部 D.每遍刷完用流动水冲净 E.水由手、上臂至肘部流下
A.倾向因素 B.促成因素 C.强化因素 D.健康相关行为 E.心理因素
A.基础质量评价 B.服务质量评价 C.环节质量评价 D.过程质量评价 E.终末质量评价
A.科学管理理论 B.权变理论 C.群体力学理论 D.行政组织理论 E.人本原理
A.传播者 B.受传者 C.传播媒介 D.传播途径 E.传播效果
A.定性 B.定群 C.定比 D.定植 E.定点
A.75%以上 B.80%以上 C.85%以上 D.90%以上 E.95%以上
A.传染性隔离 B.保护性隔离 C.全部去污染 D.使用广谱抗生素 E.降低正常菌群抗定植能力
A.1:2 B.1:3 C.1:4 D.1:1 E.2:3
A.常用扇形座位排列 B.小组人数宜为4~6人 C.谈论时间宜在2小时内 D.根据成员感觉舒适方便选择地点 E.讨论开始首先确定讨论提纲
A.冲洗伤口 B.清创 C.消毒 D.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 E.报告和记录
A.25% B.30% C.40% D.50% E.10%
A.细菌 B.病毒 C.衣原体 D.螺旋体 E.支原体
A.免疫功能降低 B.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C.慢性病诱发 D.插管或介入治疗 E.细菌结构变化
A.间歇给药 B.一日一次性给药 C.连续给药 D.肌内注射 E.皮下注射
A.应对 B.应激 C.顺应 D.调试 E.反射
A.呼吸机的湿化器使用无菌水 B.防止冷凝水倒流 C.管道视情况定期更换 D.做好气道护理 E.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
A.麻醉机管道 B.手术器械 C.听筒 D.毛巾 E.活体组织检查钳
A.清洗 B.去污 C.干燥 D.暴晒 E.浸泡
A.用物理方法验证灭菌效果 B.用化学指示剂验证灭菌效果 C.用生物指示剂验证灭菌效果 D.在直射阳光下暴晒6小时 E.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A.不可用手去除针头 B.使用其他技术或机械设备去除针头 C.注射后针头必须复帽,以免造成刺伤 D.用后的针头不可重复使用 E.针头和尖锐物品应弃于耐刺的硬壳防水容器内
A.比较稳定,但激励作用有限 B.下属不可抗拒,激励作用大 C.对下属的态度和行为影响起主导作用 D.影响力持久,靠奖励等条件起作用 E.不太稳定,可起潜移默化作用
A.一体化 B.规格化 C.系列化 D.规范化 E.统一化
A.宗旨 B.策略 C.目标 D.政策 E.目的
A.为防止溅水,将适量纱布缠绕在水龙头上 B.液体皂液容器中的皂液少于1/4时,添加新液备用 C.在水龙头旁放置纸巾,洗手后拿纸巾去关闭水龙头 D.用热水器将水预先加热到37℃备用,以保护手部皮肤 E.擦手毛巾清洁、干燥,每周消毒
A.手势 B.触摸 C.面部表情 D.仪表服饰 E.点头
A.历史性因素 B.回归因素 C.选择偏倚 D.成熟因素 E.测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