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促进溶解 B.延缓药物释放 C.减小压片压力 D.提高制剂稳定性 E.定位释放药物
A.2种药品 B.3种药品 C.5种药品 D.7种药品 E.10种药品
A.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实行逐级、不定期报告制度 B.上市5年以内的进口药品,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 C.常见药品不良反应30d内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D.个人发现药品可疑不良反应时必须及时向当地医疗机构报告 E.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应于15d内报告
A.承担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的收集、评价、反馈和上报,以及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的建设和维护 B.通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情况 C.制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地方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进行技术指导 D.组织开展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调查和评价,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 E.发布药品不良反应警示信息
A.1953年版 B.2010年版 C.1996年版 D.1995年版 E.1963年版
A.氢氧化钙 B.氯化铵 C.氯化钙(CaCl-2HO) D.碳酸氢钠 E.氢氧化钠
A.葡萄糖口服液 B.炉甘石洗剂 C.酊剂 D.复方碘口服液 E.单糖浆
A.220nm B.254nm C.275nm D.300nm E.360nm
A.草酸钙 B.焦亚硫酸钠 C.依地酸二钠 D.枸橼酸 E.盐酸
A.盐酸-浓硫酸液 B.硝酸钠-浓硫酸液 C.浓硫酸液 D.0.9%氯化钠溶液 E.75%乙醇溶液
A.氢氧化钠 B.氯化钙 C.氯化钠 D.亚硫酸钠 E.氯化铵
A.起效快 B.剂量可随意增减 C.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 D.制法简单 E.运输携带方便
A.肠溶衣 B.胃溶衣 C.遮光剂 D.粘合剂 E.助流剂
A.羟丙基纤维素 B.氢化植物油 C.羊毛脂 D.聚乙二醇 E.聚维酮
A.可避免肝首关效应 B.有速效和定位作用 C.可用定量阀门准确控制剂量 D.可发挥全身和局部作用 E.一般采用碳氢化合物作为医药用气雾剂的抛射剂
A.助溶 B.调节渗透压 C.络合剂 D.增溶 E.调节离子强度
A.与执业医师一起开写处方权 B.可以处方修改但在修改处要签名 C.当医师开写处方有错误时,药师有重开处方权 D.对于错误处方应进行干预 E.处方医师不在时可以更正处方
A.指用于预防、诊断人的疾病,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B.指用于预防、治疗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C.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D.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的物质 E.指用于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A.质量特征 B.基本特征 C.特殊性 D.重要特征 E.评价指标
A.有效性 B.安全性 C.稳定性 D.均一性 E.两重性
A.公用制计量单位 B.传统计量单位 C.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 D.通用计量单位 E.市制计量单位
A.药事管理委员会 B.药剂科 C.医务科 D.质控办 E.临床药学室
A.门诊药房 B.住院药房 C.调剂部门 D.急诊药房 E.临床药学
A.属于药品监督管理的法规性文件 B.本文件供卫生行政部门执法使用 C.用药失误一律须担当法律责任 D.本文件属技术指导性文件,目的在于推动合理用药 E.文件内容属必须执行的指导性文件,不允许更改
A.苯巴比妥 B.咖啡因 C.异戊巴比妥 D.司可巴比妥 E.艾司唑仑
A.处方药 B.非处方药 C.毒性药品 D.放射性药品 E.易制毒化学品
A.2002年7月1日 B.2002年7月8日 C.2002年7月9日 D.2002年7月10日 E.2002年8月1日
A.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必须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B.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颁发 C.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不能在市场上销售 D.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不能进行广告宣传 E.制剂品种必须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配制
A.SFDA药品审评中心 B.国家药典委员会 C.国家药品检验机构 D.省级以上药品检验机构 E.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A.该品种药理活性 B.该品种质量标准 C.该品种产地 D.该品种规格 E.该品种注意事项
A.吐温-80 B.司盘-60 C.新洁尔灭 D.卖泽类 E.十二烷基硫酸钠
A.制成溶蚀型微球 B.制成植入剂 C.包控释膜 D.制成水凝胶骨架片 E.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
A.药物的稳态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B.药物的有效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C.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减少一半的时间 D.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E.药物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相对较小 B.表观布容积等于体液量 C.表观分布容积与药物的理化性质无关 D.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E.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L/g
A.非离子表面活剂HLB值介于0~20 B.HLB值越小表示此物质越具亲水性 C.一般而言,HLB值在8~18的适合O/W型乳化剂 D.HLB系统一般适用于聚氧乙烯山梨坦类表面活性剂 E.HLB值的理论计算值可能超过20
A.大豆磷脂 B.单硬脂酸甘油酯 C.甲基纤维素钠 D.聚山梨酯20 E.硬脂酸钾
A.破坏 B.絮凝 C.潮解 D.基质分层 E.崩解迟缓
A.CMC值 B.F值 C.Z值 D.FO值 E.MAC值
A.自来水 B.注射用水 C.煮沸的纯化水 D.灭菌注射用水 E.反渗透制备的水
A.1999年6月18日 B.1999年12月28日 C.2000年1月1日 D.2001年2月28日 E.2001年12月1日
A.明胶 B.PEG C.EVA D.琼脂 E.PVA
A.革兰阳性球菌 B.革兰阳性杆菌 C.革兰阴性杆菌 D.真菌 E.病毒
A.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 B.药物随胆汁进入小肠后被重吸收的现象 C.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或肠道菌丛的作用发生结构转化的过程 D.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给相等剂量,其吸收速度和程度无明显差异 E.某些药物可使体内药酶活性、数量升高
A.苯扎溴铵 B.硬脂醇硫酸钠 C.消毒净 D.月桂酸 E.司盘-80
A.药品品种 B.药品规格 C.药品剂量 D.药品给药途径 E.药品稳定性
A.硬脂酸镁 B.对乙酰氨基酚 C.滑石粉 D.乙酰水杨酸 E.咖啡因
A.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B.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国务院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E.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A.浸出→净化→浓缩→分装→入库 B.浸出→精制→浓缩→干燥→调浓度 C.浸出→精制→制粒→干燥→分装 D.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 E.粉碎→浸出→混合→分剂量→包装
A.助溶 B.潜溶 C.补碘 D.调节渗透压 E.增溶
A.硼酸盐缓冲液 B.甲基纤维素 C.聚维酮 D.聚乙烯醇 E.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A.酸水 B.甘油 C.甲醇 D.液状石蜡 E.碱水
A.醑剂与甘油剂 B.芳香水剂与混悬剂 C.混悬剂与乳剂 D.糖浆剂与乳剂 E.混悬剂与溶液剂
A.纸浆 B.淀粉 C.滑石粉 D.药用炭 E.硅藻土
A.聚乙二醇 B.甘油明胶 C.吐温-60 D.泊洛沙姆 E.可可豆脂
A.阿片类 B.水杨酸类 C.其他易产生依赖性的药品 D.其他易产生依赖性的药用原植物 E.其他易产生依赖性的制剂
A.未曾使用过的药品 B.未曾上市过的药品 C.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D.未曾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药品 E.未曾批准过的药品
A.药品质量标准 B.制备要求 C.鉴别 D.杂质检查 E.用法与用量
A.等价性 B.安全性 C.稳定性 D.活性 E.可存放性
A.崩解剂 B.助溶剂 C.填充剂 D.润滑剂 E.吸收剂
A.散剂 B.膏剂 C.合剂 D.糊剂 E.颗粒剂
A.水丸 B.蜜丸 C.水蜜丸 D.浓缩丸 E.糊丸
A.羊毛脂 B.二氧化碳 C.聚乙烯醇 D.凡士林 E.微晶纤维素
A.专库或专柜储存 B.专库和专柜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C.医务人员不得为自己开处方使用麻醉药品 D.实行专用账册登记 E.麻醉药品处方保存2年备查
A.卵磷脂 B.吐温-60 C.泊洛沙姆 D.十二烷基硫酸钠 E.司盘-40
A.按筛孔内径大小分等 B.按筛线粗细分等 C.按筛网面积大小分等 D.按过筛效率分等 E.按筛网构成材料分等
A.给药途径广 B.药物分散度大,吸收快 C.便于分剂量,老幼服用方便 D.稳定性好,便于携带 E.引湿性药制成溶液较适宜
A.2cm B.5cm C.7cm D.9cm E.10cm
A.乙醇 B.苯 C.水 D.甲醇 E.酸水
A.亚硫酸氢钠 B.盐酸 C.葡萄糖 D.依地酸二钠 E.山梨酸
A.70℃以上保温 B.65℃以上保温 C.55℃以上保温循环 D.10℃以下存放 E.4℃以下存放
A.胆固醇 B.单硬脂酸丙二酯 C.黄原胶 D.聚山梨酯60 E.醋酸纤维素酞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