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淋巴细胞区 B.中性粒细胞区 C.单个核细胞区 D.嗜碱粒细胞区 E.嗜酸粒细胞区
A.本质是光的吸收和反射 B.颜色越深,吸收光量值越大,反射光量值越小,反射率越小 C.颜色越浅,吸收光量值越小,反射光量值越大,反射率也越大 D.特定试剂块颜色的深浅与尿样中特定化学成分浓度成正比 E.试剂块颜色的深浅对光的吸收、反射是一样的
A.有氧氧化 B.无氧酵解 C.糖异生 D.磷酸戊糖途径 E.糖醛酸途径
A.脂多糖 B.肽聚糖 C.膜磷壁酸 D.类脂A E.壁磷壁酸
A.重链 B.Fab片段 C.A和B的结合 D.轻链 E.Fc片段
A.90d B.100d C.110d D.120d E.130d
A.对病原体不同程度的不感受性 B.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 C.清除微生物的功能 D.识别和排除一切抗原异物的功能 E.抗肿瘤作用
A.弱酸 B.碱性 C.浑浊 D.结晶析出 E.浓缩
A.枸橼酸钠 B.肝素 C.EDTA-K2 D.EDTA-K3 E.草酸钙
A.肺脓肿 B.肺结核 C.充血性心力衰竭 D.SLE E.风湿热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核抗原 C.眼晶状体 D.变性IgG E.线粒体
A.纤维蛋白原 B.GPⅡb-Ⅲa复合物 C.vWF D.胶原 E.GPⅠb-Ⅸ复合物
A.IgG1 B.细菌脂多糖 C.D因子 D.B因子 E.P因子
A.0~5个/HP B.5~10个/HP C.0~10个/HP D.10~15个/HP E.10~20个/HP
A.火焰光度法 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C.荧光定量分析法 D.荧光免疫法 E.化学发光法
A.a-AST和m-AST B.c-AST和b-AST C.c-AST和m-AST D.d-AST和e-AST E.b-AST和m-AST
A.PC B.PS C.PZ D.EPCR E.TM
A.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B.Ⅱ型单纯疱疹病毒 C.CMV D.EB病毒 E.呼吸道合胞病毒
A.与雌激素协同作用于子宫内膜,形成月经周期 B.松弛子宫和内脏平滑肌 C.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 D.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E.促进水、钠排泄
A.是细菌的一种基本结构 B.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C.是细菌的一种繁殖方式 D.一个细菌只可形成一个芽胞 E.抵抗力弱
A.无胰岛素的生物活性,无胰岛素的免疫原性 B.无胰岛素的生物活性,有胰岛素的免疫原性 C.有胰岛素的生物活性,无胰岛素的免疫原性 D.有胰岛素的生物活性,有胰岛素的免疫原性 E.无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在免疫效应方面与胰岛素有交叉反应
A.可在患者的淋巴结中发现吞噬血细胞的恶性组织细胞 B.全血细胞减少是本病的典型血象表现 C.发现组织细胞增多即可诊断本病 D.恶组细胞酸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 E.骨髓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
A.LPL B.LCAT C.HL D.CK-MB E.HMGCoA还原酶
A.微血管系统 B.末梢神经 C.结缔组织及基质 D.浆细胞 E.细胞因子
A.前清蛋白 B.Na+ C.Cl- D.Alb E.LDH
A.腔上囊 B.脾脏 C.骨髓 D.淋巴结 E.胸腺
A.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升高 B.肿瘤压迫 C.水钠潴留 D.静脉栓塞 E.淋巴回流受阻
A.表面结构主要由细胞外衣和细胞膜组成 B.细胞外衣覆盖于血小板外表面 C.细胞外衣是许多血小板受体所在部位 D.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E.各种磷脂在血小板膜两侧呈对称分布
A.球蛋白 B.无机盐离子 C.凝血因子Ⅰ D.葡萄糖 E.血脂
A.FⅡ B.FⅤ C.FⅦ D.FⅨ E.FⅩ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镰状细胞贫血
促进肾小管Na+、K+交换的主要激素是()
A.ADH B.肾素 C.血管紧张素 D.醛固酮 E.抗利尿激素
A.单核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某些活化T细胞 D.红细胞 E.B淋巴细胞
A.尿液的化学成分与多联试带上膜块发生反应 B.反应颜色深浅与尿液中相应物质的浓度成反比 C.膜块受到仪器光源照射并产生反射光 D.仪器接收不同强度的光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相应的电讯号 E.经微处理器处理测试项目的反射率
A.IL-1 B.IL-2 C.IL-8 D.IFN E.TNF-α
A.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其基本成分为脂多糖 C.耐热 D.毒性作用较弱 E.不能用甲醛脱毒成类毒素
A.两者均含有磷壁酸 B.两者均具有外膜层 C.革兰阴性菌的肽聚糖为三维立体网格结构 D.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较薄,结构疏松 E.两者均含有肽聚糖
A.肾素 B.胆固醇 C.红细胞生成素 D.前列腺素 E.1,25-(OH)2-D3
A.2% B.5% C.10% D.20% E.30%
A.理化性状 B.分子量 C.抗原决定簇的种类及数目 D.电解质 E.抗原的来源
A.总胆固醇 B.甘油三酯 C.磷脂 D.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E.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A.白细胞计数 B.红细胞计数 C.血红蛋白测定 D.血细胞比容 E.红细胞沉降率
A.50万个/12h B.100万个/12h C.150万个/12h D.200万个/12h E.250万个/12h
A.淋巴器官产生淋巴细胞 B.5~7岁以下幼儿几乎全部骨髓参与造血活动即为红髓 C.正常情况下,成人主要的造血器官是骨髓 D.出生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由骨髓产生 E.长骨骨髓腔为脂肪细胞所代替称为黄骨髓,即失去造血功能
A.人体中肝组织含量最高 B.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C.为“冷变性”,宜放在室温 D.有5种同工酶,每种同工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不同 E.红细胞中含量比血清高许多倍
A.为白血病做出临床的急慢性分类 B.为不同细胞类型做出全面的形态学分类 C.为白血病做出分子水平的分类 D.为急性白血病做出淋巴细胞与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各亚型分类 E.为急慢性白血病做出较准确的病因分类
A.1% B.0.10% C.0.01% D.0.00% E.0.0001%
A.IgA B.IgM C.IgG D.IgE E.IgD
A.白蛋白 B.α-球蛋白 C.β-球蛋白 D.γ-球蛋白 E.以上都不是
A.铁 B.硒 C.钴 D.碘 E.镍
A.A群链球菌 B.肺炎链球菌 C.B群链球菌 D.金黄葡萄球菌 E.大肠埃希菌
A.细胞内的铁离子完成 B.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完成 C.细胞内的各种酶完成 D.胆红素完成 E.细胞内的脂质完成
A.早晨较高,下午较低 B.安静松弛时较低,进食后比进食前高 C.剧烈运动、剧痛和激动时显著增多 D.妊娠早期常轻度增加 E.一日之间,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可相差一倍
A.甲苯 B.4%甲醛 C.麝香草酚 D.10%盐酸 E.浓盐酸
A.随机尿 B.3小时尿 C.24小时尿 D.中段尿 E.晨尿
A.机体排斥微生物的抗感染能力 B.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组织、细胞的能力 C.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 D.机体识别和排斥一切抗原性异物的能力 E.机体免除瘟疫,不会发生传染性疾病的能力
A.T细胞缺失或减少 B.B细胞缺失或减少 C.T细胞和B细胞数量均减少 D.体液中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 E.体液中补体水平降低
A.共价键 B.静电引力 C.氢键 D.疏水键 E.范德华引力
A.环境因素决定两者结合强度 B.一旦结合必形成大分子复合物 C.可逆结合,不改变原有生物活性 D.抗原分子大小决定反应强度 E.无交叉反应存在
A.血清弹性蛋白酶 B.血、尿淀粉酶 C.脂肪酶 D.胰多肽 E.胰岛素
A.KHCO3/H2CO3 B.NaHCO3/H2CO3 C.K2HPO4/KH2PO4 D.Na2HPO4/NaH2PO4 E.Na2CO3/NaHCO3
A.未分化的淋巴细胞无限增殖所致 B.儿童及青壮年易发病 C.女性患者比男性多 D.患者常有全身淋巴结无痛性肿大 E.关节疼痛及胸骨压痛较明显
A.造血干细胞 B.造血祖细胞 C.原始细胞 D.幼稚细胞 E.红细胞
A.斐林染色 B.过碘酸--雪夫染色 C.墨汁染色 D.乳酸酚棉蓝染色 E.阿伯尔(Albert)染色
A.人内源性胰岛素 B.商品动物源胰岛素 C.胰岛素原 D.人工合成胰岛素 E.胰高血糖素
A.分为黄骨髓、红骨髓和白骨髓 B.红骨髓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 C.黄骨髓主要由造血细胞组成 D.白骨髓主要为支架细胞 E.红骨髓具有造血的潜能
A.E受体 B.Fc受体 C.CR D.TCR E.SmIg
A.蛹期 B.若虫期 C.卵期 D.幼虫期 E.成虫
A.MH琼脂 B.含VitK和氯化血红素布氏琼脂 C.SS琼脂 D.TCBS琼脂 E.7H10琼脂
A.虫体左右对称而分节 B.体表骨骼化 C.均有4对足 D.具成对分节的附肢 E.循环系统开放式
A.红色 B.绿色 C.灰色 D.黄色 E.紫色
A.霍乱弧菌 B.伤寒沙门菌 C.宋内志贺菌 D.鼠疫耶尔森菌 E.脆弱类杆菌
A.Fc受体 B.C受体 C.LPS受体 D.SmIg E.E受体
A.胃 B.脾 C.肝 D.肠 E.胰
A.骨髓中原单核细胞≥80% B.骨髓中原单核细胞≥70% C.骨髓中原单核细胞≥60% D.骨髓中原单核细胞≥50% E.骨髓中原单核细胞≥20%
A.脓性积液 B.恶性积液 C.狼疮性积液 D.结核性积液 E.漏出液
A.由X线引起的免疫无应答性 B.B细胞较T细胞易产生耐受 C.成年机体易诱发耐受 D.是免疫系统发育缺陷引起的免疫无应答性 E.由某种抗原诱导的特异性无应答性
A.A群链球菌 B.B群链球菌 C.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D.肺炎链球菌 E.粪肠球菌
A.锌可作为多种酶的功能成分或抑制剂 B.促进机体发育,抑制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 C.抗氧化、抗衰老及抗癌作用 D.增强免疫细胞,抑制吞噬细胞的功能 E.以上均不对
A.微生物含量 B.电阻率 C.钙离子 D.pH值 E.硅
A.丙酮 B.无水乙醇 C.甲醇 D.二甲苯 E.乙二醇
A.在偏碱性环境中易与伊红结合 B.在偏碱性环境中染色偏红 C.在偏酸性环境中染色偏红 D.在偏碱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 E.在偏酸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
A.第1号染色体上 B.第3号染色体上 C.第9号染色体上 D.第2号染色体上 E.第4号染色体上
A.CoA B.泛醌 C.维生素A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A.化学分析 B.细胞计数 C.白细胞分类 D.细菌培养 E.一般性状检查
A.约10%菌株不产色素 B.部分为黏液型菌落 C.非发酵菌 D.血平板上的菌落可有溶血 E.无动力
A.需氧培养法 B.二氧化碳培养法 C.组织培养法 D.微需氧培养法 E.厌氧培养法
A.1~2L B.1.5~2.5L C.1.0~2.5L D.2.0~2.5L E.>2.5L
A.维持HDL的结构 B.激活脂蛋白脂肪酶 C.参与脂类代谢,调节血浆脂蛋白水平 D.是脂代谢过程中特殊的蛋白质 E.参与糖蛋白的调节与转运